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文史論文>社工論文>黑龍江省西部地區達斡爾族文化研究

    黑龍江省西部地區達斡爾族文化研究

    時間:2023-02-24 20:17:45 社工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黑龍江省西部地區達斡爾族文化研究

    黑龍江省西部地區達斡爾族文化研究

    黑龍江省西部地區達斡爾族文化研究

      吳 丹

      (齊齊哈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摘要:達斡爾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獨特的少數民族,黑龍江省西部地區是達斡爾族人世代生活繁衍的聚集地,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特色鮮明的文化,傳承著達斡爾族的民族精神也記述著達斡爾族的民族歷史。達斡爾族世代傳承著寶貴的民族文化,并在傳承的同時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融合時代性與民族性,與其他各民族共同構建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大廈。

      關鍵詞:黑龍江省西部地區;達斡爾族;民族文化

      “達斡爾”一名最早見于元末明初,意即“開拓者”。達斡爾族人的先民分布于外興安嶺以南至黑龍江北岸的河谷地帶。17世紀中葉以后逐步遷到嫩江流域,他們以種植業、畜牧業、漁獵業為生。黑龍江為達斡爾族人世居地,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達斡爾族人口數量在56個民族中居第33位,現有人口13.24萬,其中43608人生活在黑龍江省,占我省少數民族人口比例2.46%。生活在我省的達斡爾族人又有31800余人生活在西部地區,約占黑龍江省達斡爾族總人口的73%,主要分布在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的臥牛吐達斡爾族鎮、莽格吐達斡爾族鄉;富裕縣的友誼達斡爾族滿族柯爾克孜族鄉、塔哈滿族達斡爾族鄉,富拉爾基區的杜爾門沁達斡爾族鄉等。

      黑龍江省西部地區的達斡爾族人民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發展起來的達斡爾族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文學、藝術、宗教、體育、飲食、服飾、節日、習俗等方面。

      宗教文化: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崇拜和宗教信仰,達斡爾族的原始宗教為薩滿教,薩滿教是集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自達斡爾族進入母系氏族社會直至現代醫學普及至達斡爾族居住地的幾千年時間里,幾乎所有達斡爾族都虔誠的信奉著薩滿教,每一個莫昆都有薩滿來組織宗教活動,薩滿是連接一個莫昆所有人的精神紐帶。作為人神溝通的媒介,在古代達斡爾族社會生活中薩滿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對維護社會穩定,發展道德習慣方面都發揮積極的作用。薩滿舉行的宗教儀式充滿想象力、內容非常豐富。融宗教、禮儀、音樂、舞蹈為一體,其中就包含有悠揚動聽的薩滿神歌,詩歌般的音韻與和諧的薩滿伊若(禱詞),變化多姿的跳神舞蹈,這些藝術內容對達斡爾族民間文藝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多民間的習俗就直接來源于薩滿宗教禮儀。薩滿教作為傳統文化中最核心部分,己經滲透于達斡爾人日常生活中,沉淀在民族深層心理意識中,潛移默化著達斡爾人的精神活動、心智結構和創造行為,也規定著他們審美追求、價值取向和行為規則。

      民居文化:達斡爾族所居住的房子是由三間房子組成,一間坐北朝南,一間坐西朝東,一間坐東朝西,形成“介”字形的結構。房子由土蓋成,屋頂是松木椽子鋪上蘆葦,用伴有麥草的泥抹平。正房有西窗戶,西窗戶外有土制的煙囪,達斡爾族稱為“霍勒”。房子中間是廚房,東西兩門通向兩個屋子,西屋為上,東屋為下。屋子里的是“幾”字形的土炕,達斡爾族稱之為“蔓子炕”,南炕供長輩所用、北炕和東屋為晚輩所用,西炕則是留給客人的。另外兩間房子則相對簡單只有一個廚房和一個居室,一鋪炕,因子女較多,又不分家過,這兩間房為兒子帶家人居住。現在在我省西部地區的大部分達斡爾族人已經不再居住傳統式的房子了,他們在居所上也借鑒了漢族的居住因素,用磚瓦蓋房居住。

      服飾文化:達斡爾族的服裝因功能不同而分出不同的服飾,包括日常生活服、狩獵服、婚禮服、節日服、兒童服和喪服等。均為布衣長袍式,年輕人服裝一般藍色、天藍色或淺藍色;在衣領、前襟、袖口及衣邊處配各式手工繡上的花邊,年齡大者喜歡穿深藍和黑灰色,樣式相對簡單。腰間所系腰帶承襲了契丹舊俗,兩端從后背向下垂20厘米左右,這是達斡爾族獨有的帶飾。達斡爾族男子春、夏、秋三季所穿的布腰布底或皮底的短腰軟靴。以白布做靴腰,腰口裝飾黑邊。左右腰上多有補花裝飾,補花圖案以古錢紋、蝴蝶紋居多,其造型與契丹短腰靴的造型相似。隨著時代的發展達斡爾服裝也增添了很多現代的氣息。女子的服裝用各種顏色的布做成,在領口、斜襟、腰間、袖口、全白、上都刺繡上很多的圖案,有的還用亮片鑲嵌,很多的服裝在群身上也刺繡上絢爛的或祥云、或大花,有的在裙擺處用羽毛沿邊,顯得華麗、優雅。男子的服裝業有了色彩,也會繡上美麗的圖案,以彰顯男人的大氣。我省西部地區的達斡爾族傳一般在重大節日中穿上傳統的服裝,平時很少看到。

      飲食文化:達斡爾族以糧食為主食。主食中以加牛奶的稷子米和蕎麥面、餅為主。肉食的制做以曬肉干和煮、烤肉為主。平時喜歡用肉燉蔬菜。常吃魚,主要烹調方法是清燉和清蒸。喜歡喝鮮、酸牛奶(祈嘎)。與內蒙古地區達斡爾族不同我省西部地區的達斡爾族日常生活中不制做奶酒、奶米茶。生活在黑龍江西部地區的達斡爾族還有一個特殊的蔬菜就是柳蒿芽,是達斡爾族喜食的野菜,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達斡爾語稱之為“庫木勒”,因其使此地的達斡爾族度過為難所以成為了達斡爾族的救命菜,吃法上有的加蕓豆和土豆清燉。也可以用柳蒿芽頓排骨、燉小魚、還可以涼拌或炒雞蛋。

      口頭文學:達斡爾族是一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屬于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的一個獨立語支,因此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學形式就是口頭文學,大概也是達斡爾族民間文學最古老的形式之一,以口頭創作的形式世代流傳在民間。達斡爾族的口頭文學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它們朗朗上口,酣暢、流利、具有藝術魅力,便于口述說唱,很吸引群眾。達斡爾族口而相傳的傳統文學作品極為豐富,如《莫日根狩獵記》、《伊瑪迪》、《水獺與天鵝》、《農夫為啥要打兔子》、《庫熱古熱和卡熱古熱》、《阿波卡提莫日根》、《孟貢胡》等等,有陳述關于族源和歷史的故事傳說、習俗故事傳說、自然現象的故事、宗教、民間故事和傳說、生活故事、神話故事等。多以美與丑,正義與非義的矛盾斗爭為主題,歌頌正義者,鞭撻貪婪自私者。

      民族藝術形式:達斡爾族自古是一個愛跳愛唱熱愛生活的游牧民族,在悠久的歷史中形成了很多特色的民族藝術形式。如扎恩達勒、雅德根調形式的傳統民歌。表現了采摘、捕獵、栽種等勞作情景的民族舞蹈,我省西部地區達斡爾族習慣稱之為“哈庫麥”,莫旗地區的達斡爾族稱之為“魯日格勒”,一般是兩人對舞,其他人圍觀助興,達到高潮時多人下場齊舞,高潮階段,對舞者一手叉腰,一手伸開揮向對方,左右手交替動作,形成雙方“對打”、“對擋”的架勢。題材廣泛的傳統說唱形式“烏欽”,也可以說是達斡爾族的敘事詩,每四句為一段,每句押頭韻,句與句對稱,近似漢族的律詩,每首烏春短者約百行,長者達數百行。烏春的內容涉及較廣,有反映達斡爾族勞動人民從事生產勞動的,有歌頌反抗階級壓迫的英雄人物的,有反映清代達斡爾族八旗兵巡邏東北邊境、守衛祖國邊疆的,有描述布特哈地區達斡爾人歷盡千辛萬苦運送自制大輪車到呼倫貝爾草原,參加甘珠爾廟會的沿途見聞及廟會盛況的。演奏民族樂器“木庫連”——種古老的口簧樂器。它的形狀類似錐子,但外環是用壓扁的鐵制成的,中間有一根薄片鋼舌,鋼舌的尖端細而彎曲。演奏時左手握木庫蓮的尾端,然后放在唇齒之間,右手指彈撥鋼舌條的尖端,同時,從喉門配合吹氣調解音韻發出鳴聲。它的音域雖然狹窄,但很富于變化,能學百鳥歡唱,十分動聽;它發出的聲音不大,卻使人感到憂郁纏綿,有一種沉痛、悲涼之感。這些藝術表演形式,在齊齊哈爾每年五月份舉辦的庫木勒節上都可以看到。達斡爾族的民間藝術還有雕刻和刺繡。我省西部地區的達斡爾族人進行雕刻的已經不多,刺繡仍然是姑娘們要學習的技藝,刺繡花樣的多以幾何紋、吉祥如意以及民間故事中的人物,自然界的花鳥、禽獸為內容。

      民族體育運動:達斡爾族主要以漁獵和畜牧生產為主,塑造了達斡爾族強悍的性格,也造就了達斡爾族獨具特色的民族體育運動,黑龍江省西部地區的達斡爾族現在保留的民族體育運動形式主要有摔跤、曲棍球、射箭、頸力賽等。達斡爾族人會在重大節日時進行這些競技活動,達斡爾族孩子們也會在嬉戲玩耍是在自家院子中進行摔跤和頸力賽。

      民族節日:達斡爾的民族傳統節日跟漢族基本相同,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仲秋節和小年等,但又有所不同。達斡爾族過春節,達斡爾語為“阿涅”,方式略有不同。人們從農歷二十八開始為祭奉祖神,達斡爾族人會制作一種“蕎顆”的祭奉糕點,以養面制成為杯子狀蒸熟,將棉花碾成芯浸過油后放入面團中間點燃;除夕夜和初一早上晚輩會在分兩次給長輩磕頭,達斡爾語為“牟魯格貝”;達斡爾族還會過正月十五,稱為“哈勒貝塔沃”,這一天達斡爾族人會集中到一起跳起民族舞蹈“哈庫麥”;從除夕到十五在院中點篝火的習俗;正月十六這天是達斡爾族的“闊德貝”也稱為抹黑節,長輩在這一天的早上手指抹上鍋底灰涂在晚輩的臉上和腦門上,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此外達斡爾族和蒙古族一樣有一個盛大的大型祭祀活動敖包會,通過敖包祭,祈求上天保佑人畜興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在黑龍江西部地區的達斡爾族還有一個獨特的節日就是“庫木勒”節,庫木勒就是柳蒿芽,因為在危難時刻柳蒿芽曾拯救了數以萬計達斡爾族人的生命,為了幾年這綠色的精靈,在1987年5月由多瑞寶、色熱、孟德海等十多位老同志倡導舉辦了第一屆“庫木勒”節。并成為齊齊哈爾達斡爾族的獨有的固定民族節日,每年五月份會在梅里斯區和富拉爾基區的大草原上舉辦盛大的“庫木勒”節,在這個民族節日上達斡爾族會載歌載舞、再現各種民族藝術形式。

      達斡爾族是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的民族,具有內涵豐富、風格獨特的民俗文化。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國各地區的達斡爾族都有自身遵循的略有差異的民族文化。黑龍江省西部地區的達斡爾族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許多獨具的特點,需要達斡爾族人世代傳承,在保持民族文化特性和風格的基礎上,融合時代精神,使具有豐富底蘊和內涵的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

    【黑龍江省西部地區達斡爾族文化研究】相關文章:

    區域經濟政策對西部地區的影響研究08-26

    黑龍江省城市化機制與對策研究08-06

    禮俗文化再研究08-17

    英國的傳媒與文化研究08-06

    文化研究與比較教育08-17

    中國西部地區社會體育、體育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08-12

    黑龍江省災后重建家園對策研究08-06

    黑龍江省小城鎮發展戰略研究08-06

    達斡爾族“罕肯拜”舞的源流08-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青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最新在线步兵区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影视 | 亚洲欧美卡通在线另类 |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国产在不卡在线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