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經濟論文>經濟學理論論文>區域經濟政策對西部地區的影響研究

    區域經濟政策對西部地區的影響研究

    時間:2023-03-05 09:10:17 經濟學理論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區域經濟政策對西部地區的影響研究

    區域經濟政策對西部地區的影響研究
    丁世青,龐 磊
    (云南財經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650021)
    摘要:要解決地區發展不均衡,通用的做法就是通過政府制定并實施相應的區域經濟政策,以促進地區間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西部開發戰略,就是利用政府對西部的傾斜政策,加快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10年來西部地區利用區域經濟政策,有力地促進了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在未來的西部開發中,通過區域經濟政策更好更快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將具有更加重要的戰略意義。為此,本文運用TFP(全要素生產率)理論,以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為依據,在可靠的統計數據和文獻資料分析基礎上,結合數學模型進行分析,檢驗國家區域經濟政策對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區域經濟政策;全要素生產理論;西部地區;影響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 -723X(2010)06 -0035 -06
    區域經濟政策是指一國為解決各地區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和矛盾而采取的各種措施。包括制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利用財政手段協調各地區間的利益關系,組織區域間的經濟與技術合作,采取扶貧措施促進貧困地區的發展等。目標是既使國家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又能逐步縮小地區間的差距,兼顧效率與公平的統一。
    區域協調發展是一國經濟平穩、健康、高效運行的前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地區差異不斷擴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地區之間的矛盾,偏離了社會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要解決地區發展不均衡,通用的做法就是通過政府制定并實施相應的區域經濟政策,以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2000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施開發西部戰略,以加快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西部大開發是國家區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一項重要的長期發展戰略。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我國的區域政策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隨著國家區域政策的不斷完善及其體系化程度的提高,國家區域政策對西部大開發的指導更加具體和細化。西部大開發10年的實踐,表明了區域經濟政策的貫徹執行和有效利用,有力地推進了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但在總體經濟實力全面提升的同時,地區差距擴大問題也日益凸顯,“這種差距的長期存在和過分擴大,會降低整體經濟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地區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而且也會影響社會整體福利水平和政治穩定”。
    本文通過測度了1982~ 2007年中國西部12省區的勞動力人均GDP差距、要素投入差距及全要素生產率差距,發現東西部經濟差距不斷擴大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未來10年西部地區經濟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西部大開發與區域經濟政策的內容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央確定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方針:13個邊境城市對外開放,長江沿岸5個城市對外開放,4個沿邊省區的省會、11個內陸省會城市的對外開放,其中西部地區只有廣西1個省區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政策有力推進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但也拉大了區域差距,突出的是東西部地區差距的不斷擴大。
    2000年10月中央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開始了改革開放以后的第三次區域政策調整,2006年12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目標是努力實現西部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續穩步提高,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突破,重點區域和重點產業的發展達到新水平,教育、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新成效,協調區域利益,縮小區域差距,實現動態組合以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邁出扎實步伐。”西部大開發總的戰略目標是: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到2l世紀中葉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從根本上改變西部地區相對落后的面貌,建成一個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生活安定、民族團結、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區域經濟政策工具有很多,與其他區域經濟政策相比,西部大開發中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與國土開發政策直接影響到各地區的經濟增長及區域均衡發展,中央政府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支持西部地區的發展。
    第一,為西部地區的發展提供政策優惠。西部地區的稅務安排、企業發展、吸引外資等方面,都獲得了政策上的優惠。在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央政府還專門研究如何在WTO的規則下繼續對西部地區實施優惠政策。第二,在財政上支持。中央政府增大了從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財政轉移的規模,從提高當地的教育水平、增加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極大增加了對西部地區的投入。第三,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西部地區地廣人稀,鐵路、公路、電信等基礎設施明顯滯后于東部沿海地區,與東部地區不同,由于這些項目投資無法取得足夠的回報,市場力量對這些投資缺乏足夠的興趣。因此,2000年起中央政府對西部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了規模巨大的“西電東送”、“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工程。第四,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西部地區曾是中國的礦產品和原材料的主要產地,也是主要的農業基地。但過去數十年的開發過程忽視環境保護,由于過度開發造成了大面積沙漠化等重大的環境問題。因此,西部大開發的一個主要部分就是恢復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中央政府投入巨額資金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通過“南水北調”等項目重新分配水資源,以逐漸恢復西部生態環境。
    目前,對于西部大開發來說,現行的國家區域政策還難以充分滿足其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國應該從國家區域政策體系的系統角度出發,全面深入地認識和把握西部大開發,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在大開發中實現大發展,深刻認識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的態勢與特點,科學地分析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潛力和困難,提出合理的對策建議使西部地區的經濟站在一個高起點上,使之真正邁上現代化的成功之路。
    二、西部大開發政策對西部經濟的積極影響
    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經濟社會呈現出歷史上未曾出現過的良好發展勢頭。西部地區在經濟總量,經濟增長速度,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對外貿易,居民收入增長,人民生活改善等諸多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對全國發展、改革(范文先生網 www.baimashangsha.com)和穩定的大局做出了重大貢獻,并將繼續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公共財政理論認為,財政轉移支付的主要目標是糾正財政失衡,因而對于發揮收入再分配功能,平衡各區域的財力差距進而縮小區域差異將起到最為直接的影響。如圖所示,國家對西部投入力度加大,轉移支付增幅明顯,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1994-2008年,西部地區轉移支付由1994年的499.9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6580.3億元。如圖1可見國家對西部地區的財政支持在不斷的加大,而且力度遠遠超過其他地區。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后,1999-2008年西部轉移支付比1994-1998年的平均轉移支付要增加,而且增長非常明顯。

    區域經濟政策對西部地區的影響研究

    1.經濟總量迅速增長
    1994-2008年,西部地區經濟總量穩步增長。1998年西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為14647.6億元(按當年價計算),到2008年達到58259. 58億元(按當年價計算),年平均增加4360. 92億元,10年間西部地區GDP每年平穩增長,GDP年增長11.42%,高于全國9.64的年均值。西部大開發的區域戰略效果比較明顯。
    從西部地區人均GDP變化來看,1994-2008年,西部地區人均GDP由1994年的2392元(按當年價計算),增長到2008年的16479元(按當年價計算)。1999-2008年間,西部地區人均GDP由1999年的4172元(按當年價計算),增長到2008年的16479元(按當年價計算),年平均增長比1994-1998年的平均增速快。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后,西部地區的人均GDP絕對值增長迅速,增值率也更加穩定。
    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顯著
    1994-2008年,西部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保持增長,前期波動幅度大,后期1999-2008年間呈平穩高速增長態勢,10年間投資總和達到158663.1億元,年平均增長22%。西部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穩步高速增長,波動幅度大大減小。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在固定資產投資上,得到更為理性和健康的發展,同時增長速度更加穩健,對西部地區經濟的穩定增長起到了關鍵作用。
    3.金融機構貸款總額增長迅速
    1994-2008年,西部地區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發展迅速。西部地區金融機構貸款總額增加增長幅度明顯,增長速度從2000年逐年提高,到2002年達到19%,此后小幅下跌,但仍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
    4.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顯著加強
    1994-2008年,西部地區各級財政不斷加大對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尤其在1999-2008年間,投入絕對量保持有史以來最高。一批重點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交通干線建設、西電東送工程、西氣東輸工程、水利設施建設、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程、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長江上游水污染防治、西部中心城市環境污染治理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1994-2008年,西部地區政府基礎設施建設財政支出增長波動明顯,即使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后,這個特點仍很明顯。可見,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后,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得到了顯著的加強。
    5.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1994-2008年,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得到不斷優化。第三產業GDP在西部地區GDP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1999-2008年,西部地區第三產業所占比例增長速度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在西部大開發期間,其增速平均值低于1994-1998年的平均值。
    6.對外貿易日漸活躍,進出口商品總值上新臺階
    1994-2008年,西部地區進出口商品總值(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增長明顯。由1994年的122. 69億美元增長到2008年623.3億美元。1999-2008年,西部地區進出口商品總值年平均增長速度比1994-1998年的平均增長速度高。西部地區與國際經濟交流不斷加強,對外貿易活力日漸增強。

    三、區域政策對西部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1.全要素生產理論
    為了檢驗區域政策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就要確定區域政策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度量指標。全要素生產率TFP改善是導致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因此我們在這里考察了影響全要素生產率的主要政策變量,來分析相關政策對區域經濟的作用機理。全要素生產率TFP是反映經濟發展投入產出效果的綜合性指標,它測度在經濟增長中除了要素投入(資本和勞動)之外的影響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全要素生產率進行分析,由此探求經濟增長的源泉,可為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和科技政策提供重要的、有價值的信息。因此,本文選取全要素生產率作為衡量經濟增長質量的量化指標。
    其次,要確定并建立區域政策的指標體系,本文選取宏觀稅負作為財政政策的量化指標;基礎設施建設撥款作為投資政策量化指標;第一、二、三產業/GDP作為產業結構政策的量化指標,由于第一產業比重在西部區域的經濟中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為了避免多重共線性,只選取第二、三產業的比重;國有化水平、開放程度作為經濟制度政策變量,其中國有化水平用國有經濟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表示。但由于受到統計數據的限制,這里用非國有工業總產值與全部工業總產值之比來反映非國有化水平;開放程度指經濟運行的外向化水平,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開放程度的通行指標是對外貿易比率,即出口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它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參與國際貿易和分工的程度;地方政府財政支出中文教科衛事業費支出代表科技教育投入指標。
    本文用兩步分解的方法測算區域政策對西部經濟增長影響和作用。首先,對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測算,并求出西部區域資本和勞動力的產出彈性;然后,就全要素生產率與西部區域政策量化指標的定量關系進行實證分析,進而測算出西部區域政策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及對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
    2.區域政策對西部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全要素生產率TFP的測算
    本文引用經濟增長理論中最為著名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其形式如下:Y.=f(K,L)=(TFP)KaLB t=1,2,…,T
    其中,Y1為實際產出,L.為實際勞動力,K.為實際資本存量,a、B分別是資本與勞動的產出彈性,那么由產出彈性的經濟意義,0≤a≤1,0≤3≤1。兩邊同時取自然對數有:

    得到全要素生產率TFP。
    根據國內外已有的相關理論和實證文獻,我們可以對影響TFP的一些重要變量提出下面有待驗證的假設。
    假設1:對外開放程度和全要素生產率呈正相關的關系;即一個地區的經濟越開放,越能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假設2:基礎設施建設撥款和全要素生產率呈正相關的關系;
    假設3:宏觀稅負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負相關的關系;
    假設4:第二、三產業/GDP的比值和全要素生產率呈正相關的關系;
    假設5:國有化程度和全要素生產率呈負相關的關系;
    假設6:地方政府財政支出中文教科衛事業費支出和全要素生產率呈正相關的關系,即政府對文教科衛事業費支出越高,全要素生產率越高。
    因此,我們以TFP為被解釋變量,以地方政府財政支出中文教科衛事業費支出(xl)、基礎設施建設撥款( x2)、宏觀稅負(x3)、第二產業/GDP( x4)、第三產業/GDP( x5)、國有化程度( x6)、對外開放程度(x7)為解釋變量,建立多元線形回歸模型:TFPt=a+BXt+et (4)
    其中:Xt表示上面的七種解釋變量所構成的向量,et表示殘差向量。
    通過模型(4)的計量分析,從而得到上述七個解釋變量對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影響的程度。
    1982-2007年期間西部資本產出彈性為0. 4847,即資本每增加1%,GDP增長0.4847%。勞動產出彈性為0. 5153,即勞動力每增長1%,GDP增長0.5153%。這種情況說明西部經濟的發展主要靠勞動力拉動,而資本要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略低于勞動力。
    根據公式(3),我們求得西部的全要素生產率TFP。我們分別用ATFP/TFP、AY/Y表示全要素生產率和總產出在1982-2007年間的年平均增長率,則全要素生產率對產出增長的貢獻率為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1982-2007年間西部的經濟增長中,全要素生產率年平增長率為
    0. 23%,對產出增長的貢獻率為2.01%。一方面說明這一時期西部的全要素生產率總體水平處于上升趨勢,對經濟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適合經濟的長(范文先生網 www.baimashangsha.com)期增長,但是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很低,為了促進經濟的長期增長,還應該繼續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由此,我們以西部區域的TFP為被解釋變量,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方程(4)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回歸,得到結果見表2:

    根據表2的回歸結果,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文衛事業費支出和全要素生產率的關系不顯著,沒有通過變量的顯著性檢驗,因此模型中剔除了該變量;
    2)基礎設施建設撥款和全要素生產率的關系顯著,通過變量的顯著性檢驗,并且與全要素生產率呈負相關的關系,即基礎設施建設撥款增加1億元,全要素生產率會相應的下降0. 0004;
    3)宏觀稅負和全要素生產率的關系顯著,通過了變量的顯著性檢驗,并且與全要素生產率呈負相關的關系,即宏觀稅負增加1%,全要素生產率會相應的下降0.76%;
    4)第二產業/GDP的比值和全要素生產率的關系不顯著,沒有通過變量的顯著性檢驗,因此模型中剔除了該變量;
    5)第三產業/GDP的比值和全要素生產率的關系顯著,并且與全要素生產率呈正相關的關系,即第三產業比重增加1%,全要素生產率會相應的提高0.29%;
    6)國有化程度和全要素生產率的關系顯著,通過了變量的顯著性檢驗,并且與全要素生產率呈負相關的關系,即國有化程度增加1%,全要素生產率會相應的下降0. 05%;
    7)對外開放程度和全要素生產率的關系不顯著,沒有通過變量的顯著性檢驗,因此模型中剔除了該變量。
    西部地區的TFP出現這樣的結果,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因為我國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較為薄弱,近幾年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寶貴的資金,在一定制度上制約了人力資本投資和先進技術的引進,另一方面基礎設施投資的收益期限較長,因此導致該地區的TFP下降。
    稅負的影響因素方面,較高的稅負限制了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而妨礙了技術創新的投入以及招商引資的能力,從而出現負的影響。
    國有經濟比重呈負影響的原因在于西部地區開發自然資源的企業和部門擁有大量的資源租金,激勵過度開發,降低了使用資源的效率,1996年以后煤炭產量從14億噸減少到2000年的10億噸,到2003年又上升至15億噸,過度開發破壞了生態環境。
    產業結構在西部地區的TFP中起了積極的作用,這是因為,西部大開發以來,隨著相應優惠政策的實施,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西部地區的技術水平,增加了就業,因此其影響為正。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區域經濟差異已然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在這種情況下,“客觀上要求在發展戰略上實現由不平衡戰略到協調發展戰略的轉變”。本文主要運用全要素生產理論來檢驗西部區域經濟政策的有效性和實施的效率。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國家在宏觀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巨額資金投入、優惠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對西部大開發予以重點支持和傾斜。10年來,西部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由于經濟體制的不完善,管理方式落后,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對西部地區實施區域經濟政策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和束縛,導致區域經濟政策的有效性和效率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弊端,一直沒有在西部大開發的國家發展戰略中發揮應有功能。對縮小差距的效應仍不夠顯著,究其原因,其中除了自然、歷史因素和現有體制等的制約外,也存在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因此,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為更深入的推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1.加快對外開放、提升沿邊開發開放水平
    西部地區戰略資源豐富、區位優勢突出,邊境線長、鄰國多,市場開發潛力巨大。但與東部地區的對外開放相比,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還不夠深入。西部各省區與其鄰國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不足,這使得西部地區對外延伸的市場空間較為有限,市場吸附能力弱化,從而降低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阻礙了西部經濟的發展。西部地區應利用區位優勢,構建向西、向南、向北的開放格局,把西部的特色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通過擴大開放,推進西部經濟的發展。可以利用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和中亞區域等經濟合作平臺,深化同周邊國家發展合作,提升沿邊開發開放水平。
    2.提高西部地區內生增長能力
    依據內生增長理論的基本思想,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一國的經濟增長主要取決于三方面:生產性資源的積累;現在資源存量的使用效率和技術進步。西部地區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提高其內生增長能力,增強其自身實力。因此,要在繼續強化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上,做大做強西部地區的特色優勢產業。加大人力資本的投入,增強科學管理人力資源庫的能力,創新特色優勢產業,突破傳統產業,以市場為導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國家重要戰略資源接續區,形成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這是增強西部地區發展內生動力的核心。
    3.構筑西部區域經濟高地,縮小東西部區域差距
    西部經濟的縱深發展,需要構筑和培育內部經濟高地,同時需要國家區域經濟政策的支持。加大西部區域自身內部新的經濟增長極的培育力度,堅持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空間發展模式,形成西部大開發戰略新高地,輻射和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經濟增長極,形成省域經濟增長點,引導資源富集地區可持續發展,以推動各類區域協調發展,實現縮小區域差距的戰略目標。
    4.積極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和改善民生。
    經濟增長的理論和實踐表明,基礎設施方面的公共投入和教育都是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西部地區的發展需要積極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和改善民生,加大教育投入、特別是加大基礎教育投資,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注重落后地區的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品的供給,實現公共服務水平的均等化。
    結語
    從以上的檢驗分析中,筆者認為西部大(范文先生網 www.baimashangsha.com)開發10年,西部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由于經濟體制的不完善,管理方式落后,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對西部地區實施區域經濟政策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和束縛,導致區域經濟政策的有效性和效率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弊端,一直沒有在西部大開發的國家發展戰略中發揮應有功能,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存在嚴重的不平衡性,對縮小東西部差距的效應仍不夠顯著。在又一輪西部發展的大幕拉開之際,著力發展西部的外部借力和內生驅動,提高運用區域經濟政策的效率。在更高層次上謀劃西部發展,從全國視角和全球視角來謀定繁榮、發展與穩定的西部,進而實現全國的均衡、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善同.“十二五”時期中國區域政策的導向分析[R].國務院發展中心研究報告,2010.
    [2]陳瑞蓮,謝寶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區域政策及創新[R].21世紀的公共管理機遇與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報告,2009.
    [3]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R].2009.
    [4]張軍擴,中國的區域政策和區域發展:回顧與前瞻[J].前沿論壇,2008.(3).
    [5]徐彩虹,中國區域經濟差距分析和政策建議[J].浙江大學學報.2006,(2).

    【區域經濟政策對西部地區的影響研究】相關文章:

    WTO對我國糧食區域流通格局的影響08-08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教案04-27

    黑龍江省西部地區達斡爾族文化研究08-13

    目擊朝鮮經濟政策08-17

    經濟政策分析技術08-12

    調壓站區域計量新途徑的研究08-06

    調壓站區域計量新途徑的研究08-06

    中國西部地區社會體育、體育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08-12

    學習倦怠相關影響因素研究述評08-2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日本乱码视频在线看 | 亚洲日本97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久久久久久久 | 一本到国产在线精品国内在线99 | 色九九在线视频精品99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