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對策之淺析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對策之淺析
王軍浩
。ǜ拭C省寧縣教育體育局)
摘 要:在對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的基礎上,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對策。健全工作機制,改善留守兒童寄宿條件,建立跟蹤管理檔案,構建社會化教育和監護體系。加強教研教改,提高教學藝術,豐富學校文化生活,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用完美的教育生活來完善留守兒童的性格。豐富活動載體,開展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和“關愛幫扶行動”,增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實效。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對策
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逐年增多,對他們親子教育缺失、教育管理上以隔代監護為主,致使留守兒童群體普遍存在親情缺失、心理障礙、價值觀扭曲等心理問題,直接導致了他們在行為上存在偏差、學習上極為被動、安全方面潛伏隱患。如何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下面我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健全工作機制,構建完整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體系
1.加大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
農村中小學普遍寄宿條件很差,甚至很多沒有寄宿條件,這使得農村留守學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功能也不能更有效地發揮。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和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要盡量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有效地提供良好成長環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在寄宿制學校中要設置專職的生活教師,對學生的飲食起居、身體健康、心理變化熟知并加以及時有效的指導與關心,讓留守兒童在學校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感受到父母般的關愛。
2.辦好“留守兒童之家”
持續加強“留守兒童之家”的創建工作,認真落實“留守兒童之家”的各項工作制度,督促指導實施“留守兒童之家”項目的學校用好留守兒童之家的各類設施,加強日常維護,保障設施設備完好、功能齊全,提高設施運行效率。有條件的學校要成立心理咨詢機構,開設心理課程,注重對留守兒童進行學習輔導、生活關心、心理疏導。
3.建立留守兒童跟蹤管理檔案
學校要對留守兒童登記備案,分類區別對待,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要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開通家長(監護人)熱線,要完善結對幫扶制度,做到關愛空間全覆蓋,定期與留守兒童開展談心活動,多與他們溝通交流,慰藉他們殘缺的情感。
4.構建社會化教育和監護體系
雙休制以來,兒童在社會上的時間更多了。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社區建設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建議可由基層教育部門牽頭,共青團、婦聯、工會等組織,共同構建農村中小學生社會化教育和監護體系。這是涉及教育教學、扶貧助困、公共衛生、法制宣傳、預防犯罪、權益保護、文體科技、市場凈化、環境整治、勞動用工、經費保障等諸多領域,通過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逐步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體系。
二、強化教研教改,用完美的教育生活來完善留守兒童的性格
1.強力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因此,探索完全適應留守兒童成長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把教育教學轉化為留守兒童的生命需求和快樂的成長體驗,讓學生上課如沐春風,和同伴一起探究猶如相互結伴登山看風景,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尊重、自信、關愛,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是不可或缺的審美體驗,使學校生活成為令學生神往的成長體驗。所有的這些都有賴于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術和質量,不斷提升管理層次和水平,不斷增進師生情感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把教育教學當中神圣而愉快的事情去做,必然會改變留守兒童的厭學心理,完善學生的人格,減少負面效應的產生。
2.豐富學校文化生活,減輕兒童過重負擔
目前,兒童在學校中學得苦、學得累,一天在教室中要靜坐、聽講、做作業長達10個小時以上,文化活動幾乎被取消,出于對安全的考慮,體育項目僅剩下了可憐的做操、隊形訓練等非常安全的項目。學生成了被填充知識的容器。加之留守兒童本身因為種種原因,接受知識比較遲鈍,其學習的辛苦可想而知,最終必然導致負面情緒的積聚與爆發。所以,要不斷豐富學校文化生活,經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余生活,減輕兒童的過重負擔。
三、豐富活動載體,增強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實效
1.扎實開展教育主題實踐活動
每年開展溫馨提示活動,以政府名義給留守兒童家長寄發《致留守兒童家長的一封信》;開展愛心結對活動,組織黨員干部、志愿者、“五老人員”和社會愛心人士與農村留守兒童結對;組織親子交流活動,組織農村留守兒童給外出務工父母寫信,利用網絡、視頻跟父母進行溝通交流;開展愛心助困活動,利用“六一兒童節”,開展送文化、醫療、科普、法律進村(社區)、進校園、進家庭活動,組織留守兒童進敬老院照顧老人、進工地參觀施工,使留守兒童從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
2.開展“關愛幫扶行動”
開展維權保護行動(開通農村留守兒童維權熱線電話,建立農村留守兒童維權中心,維護農村留守兒童權益);開展就學普查行動(完善農村留守兒童的就學狀況動態監測機制,加大義務教育執法檢查力度,確保農村留守兒童不因家庭經濟困難、學習困難等原因失學,消除農村留守兒童的輟學現象);開展校園周邊環境凈化行動(定期開展對校園及周邊文化娛樂、食品藥品和治安交通秩序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各類侵害師生人身、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開展“雙聯”幫扶留守兒童行動(結合“雙聯”行動,開展對口村留守兒童幫扶工作);開展“百家團圓”行動(利用寒暑假,分期分批組織百名留守兒童前往父母務工地,與父母團聚,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體驗父母在外打工的艱辛,培養感恩意識,緩解“親情饑渴”)。
總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綜合性的社會問題,需要學校、家庭齊抓共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同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和管理。
參考文獻:
王青。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對策之淺析】相關文章:
淺議留守學生之現狀與對策08-25
淺析農村干群矛盾產生的原因與對策08-12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調查與思考08-04
論文:淺析留守兒童自卑心理及對策干預08-12
淺析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08-05
農村留守兒童權利保護缺失及對策08-13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08-12
淺析農村稅費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05
淺析農村稅費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05
淺析市農村消費市場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