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政治論文>如何塑建品德與社會有效課堂

    如何塑建品德與社會有效課堂

    時間:2022-08-03 18:57:23 政治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如何塑建品德與社會有效課堂

      如何塑建品德與社會有效課堂

    如何塑建品德與社會有效課堂

      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壩墻子學校 李 娜

      【摘 要】品德與社會是生活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它設計的教學內容,傳遞的教學觀念都是貼近兒童生活的。體現了“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的教學理念。因此作為一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必須將學生課堂上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并適時進行德育滲透,營造學生感興趣的課堂,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下完成教學。小學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和感知,只有源于學生現實生活的教學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深處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走進社會、體驗生活、學會做人是品德與社會的核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巧妙的創造情境,讓學生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領悟生活,培養他們積極地生活態度,促進他們健康、向上、積極的人格發展。

      【關鍵詞】有效課堂;德育滲透;教學生活化

      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是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能力為宗旨,以教師的條理性、層次性引導掌控為前提、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以打造自主高效課堂為價值追求,以反饋調控來優化教學過程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作為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應該潛心研究新課程標準,研究教材和學生,采取恰當的方法和策略,優化自己的教學,努力為學生常設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構建小學品德與社會高效課堂。那么應該怎樣上好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呢?怎樣打造高效課堂,使我們的學生學得輕松,掌握的牢固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一、完整的教學模式

      1.情景設置、目標內化

      這是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是每種課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教師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找準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學習新知的環境中,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新課即將開始時,教師要向學生出示學習目標或交待學習任務,使學生心中有數,帶著明確的目標有目的地自主學習。

      展示目標的方法靈活多樣,常用的方式有:小黑板張掛、口頭表述或出示投影片和播放多媒體課件。一節課采用何種方式,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目標的表述要站到學生的角度去設計,切不可照搬教參教案上的教學目標,更要忌空、大、虛。

      2.自主合作、信息搜索

      這個環節是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整體感悟的過程。這個過程在不同的課型中處理方法也大不一樣。

      活動型教學:首先讓學生結合課文文字與生動的插圖,自主理解課文內容。與此同時,使學生頭腦中建立文本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行組織,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設計模擬表演的方案,并在小組內討論表演的方法與步驟,分配角色,進行表演。

      實踐體驗型教學:讓學生走出課堂,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品德與社會課是要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社會即課堂,課堂即社會,樹立大課堂觀、大社會觀。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專門的時間,提供足夠的條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體驗社會生活,感受我們生活的區域和環境。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培養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

      3.精講點撥、知識整合

      這個環節是教師圍繞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和重要的理論(概念、觀點、原理)進行精講點撥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在感知教材的過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過程,是學生形成學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住以下幾點:一是講在學生不會之處,二要對學生自行得出的結論要加以補充和更正,三要注重對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四要發揮生生之間的雙向互動。

      4.當堂訓練、鞏固雙基

      品德與社會課的課堂訓練是多種多樣、而且貫穿整個課堂。此處所講的訓練是指在幫助學生解決難題、歸納整理信息之后,教師要針對本課所學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訓練習題,一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一方面對學生的目標達成進行檢測。

      5.課堂小結、總結升華

      這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環,是對一堂課學生參與教學情況的評價,也是對本節課知識、能力、方法的總結和概括。一個好的課堂小結,可以起到強化雙基、深化升華之效。

      二、教學過程中時刻不忘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的品德與社會是對小學生進行系統的品德教育的一門主要課程。它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著一定的導向作用。作為一名品德與社會教師更要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1.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思考

      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喚起相應的道德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主要觀點充分利用插圖、掛圖等教學手段,創設突出本課德育認知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

      2.深化道德認識

      在思想品德課中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是教學的要求之一。當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本課所學的道德知識以后,就要及時安排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的道德知識去分析理解具體事例,深化道德認識,發展道德情感。

      三、聯系實際促使品德與社會教學生活化

      教育源于生活,因為生活的存在,才形成了生動有趣的品德教育素材,幫助學生尋找生活世界中相關的教育主題與內容,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對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與價值觀大有裨益。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感受、體驗和感悟,他們對生活過程體驗得越充分、越細膩,感悟就會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找準教材內容與兒童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充分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回顧生活的過程中,喚醒經驗,激發學習興趣。道德存在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生活情境,盡量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提高認識,指導行為,培養能力,從而調動學習興趣。

    【如何塑建品德與社會有效課堂】相關文章:

    如何構建有效課堂08-18

    如何有效處理課堂教學危機04-22

    關于初中社會課堂有效評價的探析08-23

    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08-15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08-23

    音樂課堂如何實現有效教學08-23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8-18

    淺談品德與生活課如何進行有效教學08-15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8-20

    《品德與社會》如何解讀“新課標”08-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欧美乱码伦视频免费 |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 婷婷成人亚洲综合国产麻豆 | 又大又粗又猛免费视频久久 | 亚洲国产91精品在线 |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