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討論法在德育工作中的運用
淺談討論法在德育工作中的運用作者/吳雪蓮
摘 要:在教學中,討論法是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就討論法在德育工作中的運用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討論法;德育工作;實踐能力
討論法在教學實踐中并不鮮見,其實,運用于德育工作中也有很大的作用,主要是既能啟發學生思維又能達到教育效果,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為當代中學生求知欲強,信息量大,思維敏捷,面對市場經濟社會的各種思潮沖擊,有一定見解,但是非標準不清,而且對簡單空泛的說教常會表現出強烈的不滿。另外,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由他們自己辨證討論出來的結論更具說服力,筆者就此發表幾點淺見。
一、運用討論法的可行性
1.通過討論,可以使學生集體進行自我教育
作為班主任,不可能時刻守著學生,而要使班集體在學習和行為上的目標管理高度統一,保持強的凝聚力、戰斗力,就必須使學生自己管好自己,變“他控”為“自控”,達到“他控”和“自控”的辯證統一。無論學生接受哪種思想,還是克服哪種思想,都需要以學生的自覺性為基礎,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庇懻摲ㄕ沁_到此目的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進行有關交通安全教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無證駕駛行嗎?借車出事故的話,車主是否負責任?對此,學生有的結合交通規則來說明,有的學生從人的情感角度去分析,有的學生還引用了當時中央臺播放的有關一輛從某公司借出的大貨車撞傷人的案例進行分析論證。通過交流各自的看法,最后達到樹立交通安全意識的目的,印象也極為深刻。
2.通過討論,使學生敞開思路,提高思想認識
對于同一論題,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觀點,持同一觀點者又有不同角度的論證。例如,筆者曾在新生入學初圍繞“讀書為了什么”展開討論,相信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讀書是為了什么,小學教科書中有描寫周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第一個聯系到也是這個,但態度就不是那么肯定了。討論過程中,有的學生認為讀書是為了父母,有的認為是為了爭口氣,有的認為是為了賺錢,有的認為讀書太苦太累……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現象,在大家暢所欲言之后,我引用了雁鳴在《儲蓄人生》中的一段話:“人生需要儲蓄的東西很多,儲蓄人生就是要儲蓄人生中那些最珍貴、最難忘、最精致的部分,儲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個人懂得怎樣去儲蓄,實在是一種智慧與幸運!边@就引發了學生更深一層的思考,思考如何儲蓄知識、儲蓄友誼、儲蓄人生……更從不同程度上為自己高中三年生活初步立下了奮斗目標。
3.通過討論,集思廣益,增強班級凝聚力
作為成長中的學生,對周邊發生的事情不可能熟視無睹,身邊發生的也正是最好的討論材料,例如,針對吸煙、打架之事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他們又知道了為何香煙盒上有“吸煙有害健
康”之語,也了解到巴西等國所采取的措施等。這和班級凝聚力有何關系呢?筆者認為,在準備討論時必須找資料,那么學生之間的合作和處理事情的能力也就表現出來了,幾經合作后,又可增進同學之間的認識、了解,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而不同的論題又會有不同的組合,大家通過討論形成了遇事先思考而非主觀臆斷的習慣,也使得大家能和睦相處并積極合作。在這一過程中,可增強學生對論題的認識與理解,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辨別是非、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能在提高思想認識水平的同時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恩格斯說過:“個人只有在集體中,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班級管理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能夠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如果由他們自己去探索、去分析應該怎么做,這樣的效果才更為深刻有效。另外,除了在課堂上的口頭辯論,還可以在班里另辟宣傳欄,可署名可不署名,鼓勵學生寫出來,進行論戰。
二、必須注意的幾個原則
由于討論法最主要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作為教育者也必須加以引導,而不能任意夸大學生的主觀作用,否則會淡化學生受教育的必要性。因此,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原則
我國古代的教育學家就已提出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是一種“自求自得”的過程,主張“內省”和“躬行”,這是強調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教育為自我教育創造必要的前提,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會受教育者的影響,所以,教育者對討論主題要有正確認識。只有經過教育者的正確引導,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結合起來,才能保證學生的自我教育活動朝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
2.言教與身教相結合原則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天天和他們接觸的班主任,因此,作為教育者更須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在教育學生中起到健康、積極的作用,若不以身作則,只怕會帶來負面效應,嚴重影響教育效果。
3.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因為既是討論,就必須啟發學生積極思索、廣開言路,允許他們發表不同意見,這樣才能找出存在的問題,然后進行教育!拔覄裉旃囟稊\,不拘一格降人才”,對每個成員的思想、行為習慣做出正面或負面評價,引導學生正確分析自我,由班集體的控制點向自我控制方向發展,但也要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對待。
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激發學習欲望,增強毅力,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獨立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培養未來棟梁之才的必備能力。作為其中的方法之一的討論法,若能加以適當運用,相信必然能夠促使德育工作更順利開展,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 廣東省揭陽市華僑高級中學)
【淺談討論法在德育工作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教學論文:信息技術在德育工作中的運用08-24
淺談名言警句的積累與運用08-23
淺談語文教學與情感運用08-23
淺談傳播技巧在公文寫作中的運用08-21
淺談插圖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運用08-24
淺談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08-25
淺談跳繩在小學體育課中的有效運用03-23
淺談關于高職德育問題研究08-24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08-24
淺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法的運用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