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凸顯學生主體
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凸顯學生主體文/趙平龍
摘 要:陶行知說:“好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不僅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也就是說,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促使學生得到更大空間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問題情境;自學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歷史課堂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培養探究歷史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所以,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而使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我們只是一味地知識灌輸,一切以考試成績論成敗,輕視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得學生很少提問題、不善于提問題、很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從而抹殺了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探究能力,進而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
例如,在學習《太平天國運動》時,本節課的能力目標是: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意義。所以,在授課時,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首先,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發生太平天國運動?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背景,使每個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觀點,之后,我對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接著,我又問:為什么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會走上追求享樂之路?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使學生總結出,受到農民階級的局限性。逐漸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和意義,進而調動學生的問題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探究能力。
二、實施自學教學,充分發揮自主性
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加上高中教材中大部分知識點都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所接觸過的。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大膽放手,給學生以自由發展的空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使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求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小組自學的教學方式。首先,在授課時,我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目的是讓優等生帶動學困生進行學習。之后,我讓每個小組根據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自學,并對有關問題進行討論、交流。最后,下課的前10分鐘,我給學生布置了幾道試題,讓學生進行當堂練。如:
(1)與毛澤東有關的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主要成果有
( A )
①以蘇聯和別國經驗為借鑒,走自己的路 ②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③提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方針 ④提出了必須區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科學論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一五”計劃的完成,奠定了我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這主要是指( C )
A.加強西部地區交通建設
B.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有經濟
C.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
D.實現了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
幾道簡單的練習題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避免出現魚目混珠的現象,進而使每個學生的主體性都得到發展和提高。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在實現高效歷史課堂的過程中,也促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胡孜。基于學生主體性發揮的高中歷史有效性課堂構建[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03)。
(作者單位 陜西省延安市志丹縣高級中學)
【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凸顯學生主體】相關文章:
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習作課堂08-24
教學案例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探索08-21
強化主體探究 課堂方能高效04-25
發揮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08-20
教育理念中的主導主體教育08-21
引領主體活動打造鮮活課堂08-23
古典詩詞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