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職教論文>中重度智障學生職業潛能測試與開發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重度智障學生職業潛能測試與開發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時間:2023-03-05 12:56:45 職教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重度智障學生職業潛能測試與開發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重度智障學生職業潛能測試與開發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口董奇
    摘要:在文獻研究基礎上,借鑒了多種智力理論和測試量表,通過問卷調查,從備選的53個職業崗位中篩選出8個崗位進行工作分析并探索職業潛能的結構。以此為據編制測試項目、設計制作了測試工具后對161名輔讀學校智障學生進行了職業潛能預測試,根據結果淘汰了低效的項目,修改完善測試工具后.對102名被試進行了正式測試,從信度和效度兩個方面檢驗了測試的有效性。研究結果表明:中重度智力障礙人士和總體樣本在以模仿為主的測試項目上無顯著差異性,據此提出了中重度智障學生經測試選擇適當方向學習培訓,完全可能適應某些職業崗位的觀點。通過對測試數據的因子分析,提出了職業能力由“模仿能力”和“自主能力”兩部分構成的設想,為探索適合智障人士的職業崗位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關鍵詞:中重度智障;職業潛能;測試;信度;效度
    作者簡介:董奇(1960-),男,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課程與教育技術、特殊職業教育。
    課題項目:上海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重度智障學生職業潛能測試與開發的理論和實踐研究”(B08072)成果。課題負責人:董奇,課題組成員:毛乾坤、封燁、沈怡、雷正光、黃芳、王英、石曉菁、奚菊華、戴字梅等。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0)34-0012-08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我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中,將智力障礙定義為“智力殘疾,是指智力顯著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伴有適應行為的障礙。此類殘疾是由于神經系統結構、功能障礙,使個體活動和參與受到限制,需要環境提供全面、廣泛、有限和間歇的支持。智力殘疾包括在智力發育時間(18歲之前),由于各種有害因素導致的智力損害或智力遲滯:或者智力發育成熟之后.由丁各種行害因素導致的智力損害或智力明顯衰退。”
    智力障礙人士作為社會大家庭中的弱勢群體,理應享有社會成員同等的生存和發展權。由于受社會經濟和人權意識缺失的制約,智障人士曾一度被遺忘或忽視。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和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智障人士的社會融合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政府對該群體的政策,逐漸從先前“福利型”向“支持型”和“促進型”轉變,從“統一型”和“安置型”向“多元型”和“選擇型”轉變,最終目標是促進智障人士的社會融合。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最大困難在于就業.主要原因是傳統觀念對智障人士的職業潛能是低估的。正如特教專家陳云英研究員所指出的“實踐證明.我們對于弱智者的職業潛能可能估計不足、過于悲觀”。故針對這個特殊的弱勢人群進行職業潛能的測試與開發,在此基礎上提供適合的職業教育和培訓,促進他們就業,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
    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我國有8300萬殘疾人,其中智力障礙人士近一千萬。這一龐大的群體的安置是社會安定和諧的重要基礎。特殊人群作為社會的一部分,對他們的生存與職業發展的關注.體現的不僅是一種職業需要的滿足,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對人性的尊重,體現了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平等地對待每一個特殊人士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趨勢。
    《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開展特殊教育評價研究,建立適應殘疾學生特點的特殊教育評價體系.對殘疾學生實施有針對性地評價。”“做好殘疾學生的入學安置、康復職業技術教育和殘疾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工作。”可見,開展智障學生職業潛能測試與開發這項研究,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對于促進特殊職業教育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1.理論意義。心理測量經近百年發展,已成為一門較成熟的學科,測試領域遍及智力、人格、社會適應性、職業興趣等方面,各類測試量表層出不窮。但是,中重度智障人士的職業能力測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幾乎是空白,也無現成量表,主要原因是對智障人士的歧視。早在17世紀以前的歐洲,就有人用idiots(希臘語中不參加大眾生活的人)來形容智力障礙人士,甚至認為智力的落后是他們本身的錯誤.而禁止他們參加社會活動。而在我國古代則用白癡、下愚,近代則以呆子、傻子、低能來稱呼他們。傳統觀念認為:中鶯度智障人士生活能自理已屬不錯,枉談就業,對他們的職業潛能根本不看好。本項研究試圖以實證方式,探究智障人士職業潛能大小及參與職業工作的可能性。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改變對中重度智障人士職業能力悲觀、消極的觀點,并填補心理測量科學領域智障人士職業潛能測量的部分空白。
    2.實際意義。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智障人士的社會融合日益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智障人士社會融合的關鍵是就業,就業競爭力不足是他們被拒于職業大門外的重要原因之一,開發智障人士的職業潛能是提高其就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本課題研究的成果“中重度智障學生職業潛能測試量表(系統)”提供給相關部門,能為智障學生職業潛能開發和就業安置提供科學依據。
    (二)課題研究立論的依據
    自智力測量發明后.人們一直在探討智力的結構。早期的智力測驗注重的是言語和數理智能.呈一元智力結構。按照這種觀點.智障人士的智力是極其低下和一無是處的,開發他們的智能自然是枉費心機。所幸的是,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一元智力論不符合人類具有智力的實際狀況,傳統的標準化智力測驗(IQ test)只能測量人類狹小范圍的能力。智力多元的觀點已成為學術界的主流,具代表性的有斯皮爾曼的雙因素理論、塞斯通的多元智慧論、吉爾福特的智力三向結構模式理論和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等。多元智力論對人類的智能做出了較全面的概括,客觀全面地表現了人類能力的真實狀況,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加德納認為.智力是“個體用于解決和生產出為一種或多種文化或環境所珍視的問題和產品的能力”。智力多元論的觀點,為測試和開發中重度智障學生的職業潛能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支持。同時,事實也雄辯地表明,某些數理、語育方面智力低下的人在其他方面卻可能是個奇才。總之.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為本課題立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目標與主要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是要完成“中重度智障學生職業潛能測試量表”的編制,并在抽樣測試過程中檢驗其信度和效度,探究中重度智障學生職業潛能能否測,如何測以及有效性如何的問題。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有:
    1.研究對象: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是輔讀學校的學生,智商一般在35至50,為了研究時可供比較,智商50以上至70的輕度智障學生也在研究之列。
    2.研究目標:完成“中重度智障學生職業潛能測試量表”的編制,并在抽樣測試過程中檢驗其信度和效度,探究中重度智障學生職業潛能能否測.如何測以及有效性如何的問題。
    3.主要研究內容有:
    (1)選擇哪些職業崗位作為測試的典型崗位;
    (2)職業潛能的結構:
    (3)測試的內容和試題的組成:
    (4)測試設備和道具的構成:
    (5)預測試的方案和測試的標準化:
    (6)測試的有效性,包括信度和效度:
    (7)職業能力的一般結構。
    (二)研究過程及方法
    研究方法與步驟如下:
    1.文獻法:通過書籍、雜志和互聯網等,查閱了大量相關文獻,借鑒了美國、印度、加拿大等國對智障人士建議從事的職業崗位.初步選擇了53個職業崗位作為問卷調查備選的崗位。同時,通過查閱文獻,研究職業能力的結構。
    2.調查法:以輔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各區陽光之家和殘疾人勞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籌為對象展開問卷調查,發放了43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06份,統計分析后確定了廚師、面點師、搬運工、倉庫保管員、理貨員、服務員、手工勞動者、裝配工等八個職業崗位為測試的典型崗位,通過工作分析,提煉出這八個典型職業崗位的能力要素。
    3.頭腦風暴法:課題組成員多次開會,以頭腦風暴形式集中了集體智慧.提出了職業潛能由認知能力、動作技能和身體素質三方面因素構成的三維模型假設和職業潛能因子的概念.在此基礎上確定測試內容和測試題目,共編制了認知題100題.動作技能題30題,身體素質10題。
    4.專家咨詢法:確定測試內容、項目和測試題后,多次召開專家咨詢會,請特殊教育、心理學、職業教育等多方面專家對測試項目進行評價.通過用語義分析法刪除部分測試項目后.剩下認知方面題目60題,動作技能題18題,身體素質題8題。
    5.實驗法和項目分析:根據專家咨詢會確定項目,設計制作了測試工具,選擇浦東新區某輔讀學校隨機抽若干班級進行預測試;總樣本達160人,對預測試數據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在進行相關性分析后,那些與總分相關系數低于0.3的項目被淘汰。再次篩選后,剩下認知題51題,動作技能題11題,身體素質題8題。
    6.正式測試:隨機抽樣選取輔讀學校學生和陽光之家學員共102人組成測試樣本,分三次進行了測試。
    7.結果統計分析:對測試結果進行了信度和效度檢驗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出職業能力雙因子結構模型的設想。
    (三)研究思路
    根據智障人士的認知特點和差異性大的事實,對于他們的認知活動的評價和對于他們的認知一樣適合用個別化的程序來進行,而不宜用團體測試的方法。智障人士職業潛能測試屬于間接測量,因為心理測量和某些物理量的測量有很大的不同。以目前科學技術的水平,尚無法直接測量人們內在的心理品質和能力,只能通過外顯的行為來估計。職業潛能的測試更是如此,顯然我們不可能提供一個真實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來測量被試的職業潛能.只能將某崗位所需職業能力分解為一系列基本能力單元,就好比故事“曹沖稱象”中的做法。對能力傾向的測量關注未來,而對成就的測量則關注過去。因此,能力傾向測驗主要用于評估個體潛在的成就或預測將來的表現。顯然,我們不可能用將來的職業場景來測試他的能力,而只能用上述基本能力單元來預測他今后在職業場景中表現。這些基本能力單元我們稱之為“職業潛能因子”。通過對八個典型職業崗位的工作分析,我們抽出了記憶力、注意力、辨別力、計算能力、閱讀能力、會話能力、歸類能力、識別能力、重復動作、組裝動作,程序動作、精細動作、協調動作、手臂力量、手腕力量、腿部力量、腹部力量、腰部力量、身體平衡性、身體靈活性、嗅覺、視力等若干個“職業潛能因子”,然后根據這些因子去確定測試內容,設計測試項目和題目。
    獲得測試數據后,可作探索性因子分析,以揭示多變量之間的關系。因子分析能從眾多的測試變量中概括和綜合出少數幾個因子,用較少的幾個因子來最大程度地概括和解釋原有的觀察信息,從而建立起簡潔的概念系統,揭示出職業潛能的本質屬性.為探索職業能力的普遍結構提供了一個視角。
    三、研究結果
    (一)智障人士職業潛能測試量表
    經過近兩年的研究,在文獻、調查研究、頭腦風暴會及專家咨詢等多種方法綜合使用的前提下,經反復修改后形成了智障人員量表的結構,初步完成了測試量表編制。整個量表由言語數理、動作技能和身體素質三部分組成。言語數理量表共有10個分測驗,有51道測試題;動作技能量表共有5個分測驗.由14個測試項目組成。身體素質量表共有7個分測驗,由8個測試項目組成。全套量表共有74個測試題.全部測試完畢約需220分鐘,其中言語數理量表約110分鐘;動作技能量表約80分鐘;身體素質量表約30分鐘。一般需分幾次才能全部測完。
    為探索動作技能本質,我們對職業崗位作任務分析,略去具體內容,抽象出共性特征,將量表中動作技能這部分涉及的動作分為五類,有機械重復動作、組裝動作、程序性動作、精細動作和協調動作。界定如下:
    1.重復動作:機械、單一的重復性動作,一般幅度較大,內容較簡單,需消耗較多體能。如重復折疊布料或搬移木樁等。
    2.組裝動作:也可稱為特定目的動作。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務為目的,如要求將若干分列的物體組合成一個特定形狀的整體。特點是每次雖任務相同.但路徑有隨機性,有時需多次嘗試才能完成。一般完成這種動作需較多智慧,僅靠模仿不行。如搭積木、拼圖等。
    3.程序動作:有嚴格的順序關系的動作。如將零件按某種固定程序裝配或將繩索按某種規律編織等。
    4.精細動作:動作幅度非常小、定位要求精確,需手、眼很好地配合,有時還需借助于專門工具才能完成。如用細小的珠子串成成品等。
    5.協調動作:在大腦統一支配、指揮下,需要手、眼等協調配合才能完成的動作,強調反應速度和靈敏度。如按指示燈信號變化迅速做出某種動作等。
    (二)設計制作了測試工具
    1.一套動作技能測試道具。道具指根據測試項目要求,(范文先生網 www.baimashangsha.com)以實物形式提供給被試用以完成指定測試任務所需工具和材料的總和。本課題測試中用到的道具均根據測試目標自行設計制作而成。主要有:
    (1)燕尾積木:木制,呈立方體,其中三個面上加工有燕尾形的榫或槽。測試時要求被試在規定時間內將多塊積木裝配成一個長方體。該道具主要測試被試人員完成“組裝動作”的能力,涉及空間想象、辨別物體幾何形狀等方面的能力,關聯職業崗位主要有裝配工、倉庫保管員、廚師、面點師、超市理貨員等。
    (2)卡龍木樁:根據心理學中典型的卡龍測試改制。用有機玻璃和塑料圓桿加工而成,測試時要求被試人員將插在一塊板上的三組直徑不同的塑料桿搬到另一塊板上。本項目主要測試被試人員完成“重復動作”的能力,涉及辨別尺寸、物品定位能力及反應速度,關聯職業崗位主要有裝配工、超市理貨員、倉庫保管員和搬運工等。
    (3)麥克水管:組成材料有水管和彎頭。要求被試用兩頭帶螺紋的水管、各種角度彎頭、“速接”、“友鄰”等零件連接成多邊形。該道具主要測試被人員試完成“組裝動作”的能力,包括理解、辨別物體幾何形狀的能力等。關聯職業崗位主要有裝配工、超市理貨員、倉庫保管員等。
    (4)載形屏風:組成材料有鋁型材、多孔有機玻璃、膠木片、銅鑼絲、元寶螺母等。要求被試人員將膠木片固定在多孔有機玻璃板上組成各種多邊形。本項目主要測試被試人員完成程序動作的能力.關聯職業崗位主要有裝配工、服務員、超市理貨員、倉庫保管員等。
    (5)串珠偶人:組成材料有“扭扭棒”、彩色珠子等。要求被試人員將這些材料按樣子裝配成一個小偶人。本項目主要測試被試人員完成“精細動作”的能力,關聯職業崗位主要有手工品制作者、裝配工等。
    (6)五彩絹花:材料有五彩布條和橡皮筋。要求被試人員用布條扎成絹花。本項目主要測試被試人員完成“重復動作”的能力,包括速度,關聯職業崗位主要有手工品制作者、服務員、點心師、廚師、理貨員等。
    (7)絲帶折花:材料有五彩尼龍帶和訂書針.工具是微型訂書機。要求被試人員用尼龍帶折疊成尼龍花,再用訂書釘固定。本項目主要測試被試人員完成“精細動作”的能力,包括辨別物體顏色.理解對稱和尺寸變化等,關聯職業崗位主要有手工品制作者、服務員、點心師、廚師等。
    (8)彩繩麻花:材料有三種顏色的彩繩。要求被試用彩繩像編麻花辮子一樣編成一條繩。本項目主要測試被試人員完成“程序動作”的能力.關聯職業崗位主要有手工品制作者、服務員、裝配工、點心師、廚師等。
    (9)摩根彩燈:根據心理學家西和.摩根(J.B.Shea&R.L.Morgan,1979)的彩燈實驗改制而成。本裝置的核心是一臺可編程控制器(微型電腦),該裝置主要測試被試人員的“協調動作”能力。測試時被試人員根據指示燈亮的方式按要求按下相關按鈕.動作正確相應的指示燈點亮,否則指示燈不亮或出錯燈亮。該項目關聯的主要職業崗位有廚師、點心師、裝配工和服務員等。
    (10)巧連電路:材料和零件有有機玻璃工作臺、接線樁、魚叉線、按鈕盒、輸出負載盒(指示燈、音樂盒等)。要求被試人員用上述物品連成一個電路,按下按鈕后指示燈或音樂盒就會發光或發聲。該項目主要考察被試人員的“組裝動作”及統覺和綜合能力。關聯八個職業崗位,特別是裝配工和服務員。限于篇幅,其他簡易的測試道具不贅述。
    2. 一套測試軟件。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設計和編制了計算機輔助測試的程序.充分發揮了計算機在測試中的作用。測試軟件是體現計算機輔助測試作用的載體。計算機除了以圖像、文字、聲音和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呈現測試內容外.還能實現全方位輔助功能,如實現隨機復本、高效存儲測試數據、形象化地顯示測試結果、實現參考標準的動態更新、實時分析測試數據以及合并在不同電腦上測試的數據等功能,還能容易地實現計算機自適應測驗。
    本軟件的特色之一就是認知測試部分有不少題目都借助于計算機實現自適應測試.根據被試人員的不同特質水平與題目的不同難度與區分度.對被試人員施測不同的測驗題目.使這些題目與被試人員的實際水平盡可能相適應,這樣使測驗更具有針對性,從而每施測一道題就能獲得最大的信息量。這不僅符合智障人士的特點,還能提高測試效率。在認知測驗部分的記數字、字母組合、買肯德基等分測驗都用了自適應測驗的方式,題目的難度隨被試人員答題的績效自動調整。
    3. 一個計算機測試控制系統。計算機控制系統的作用是保障外圍測試設備和測試軟件功能的同步。為了實現在計算機控制下的自動測試并對測試過程提供全方位支持,計算機與外部設備進行了集成。整個測試系統由電腦、多功能測試控制臺(核心是一臺可編程序控制器)、連接電纜、開關量榆入端、感應開關、輸出信號燈、蜂鳴器、定時器和模擬量輸入適配器等組成。
    (三)測試結果的統計與分析
    利用自行設計制作的測試工具.對輔讀學校和陽光之家的學生與學員進行了抽樣測試,對測試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
    1.測試的信度。信度就是對測量一致性的估計指測驗的可信程度,是任何測驗的基礎。信度可分為重測信度、復本信度和內部一致性信度等。根據實際情況,本研究從重測信度和內部一致性信度兩方面檢驗測試的信度。
    (1)重測信度:重測信度也稱穩定系數.是一組被試人員在不同時間用同一測驗測量兩次(兩次測驗相隔一段時間,時間長短依實際需要和測驗性質而定,通常至少兩周以上),兩次測驗分數的相關系數。重測信度的計算公式如下:

    中重度智障學生職業潛能測試與開發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用2007年9月和2008年6月課題組兩次到忠華輔讀學校測得的數據代人上述公式來計算重測信度。結果是:ru=0.7445。
    (2)內部一致性信度:內部一致性信度是對測驗項目的內部一致程度的估計。可用斯皮爾曼——布朗半分法或克龍巴赫系數來計算。

    計算可得,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148。
    2.測試的效度。效度指測驗結果和它所要測的標的之符合程度。效度通常從內容效度、構想效度和效標關聯效度三方面來描述。在此,我們檢驗效度的思路是:
    首先.通過將測試結果與智商進行相關性分析間接檢驗內容和結構效度。智商是智障學生進入輔讀學校前在醫院或專業部門測得的,有較高的內容、結構效度和權威性。與智商有較高的相關性,也就間接表明本測試有一定的內容和結構效度。當然.職業潛能并非簡單等同于智商,但不可否認智商是個體勝任任何一種職業的重要基地,將其作為衡量職業潛能效度的一個參考方面有一定的合理性。通過SPSS對被試智商和測試結果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一所示。

    測試總分和智商的相關性為:0.662;動作技能和智商的相關性為:0.512。
    其次.估計效標關聯效度,即利用測驗分數來推測效標的實現程度有多大的準確性,也稱為準則關聯效度。因職業崗位效標難以獲得,只能用測試結果和被試在相關專業技能考核或職業資格考試中的成績作相關性分析檢驗效度。對已經取得職業資格考試成績或專業技能考核成績的學生進行測試,將測試結果和專業成績進行相關性分析.以對測試工具和方法進行效度檢驗,用SPSS統計軟件可以直接獲得相應的結果,如表二所示。

    廚師面點師傾向分與被試人員學習烹飪與面點專業成績的相關性為0.275,亦即對于廚師面點師職業崗測試對于相關專業學習成績為效標的效度為0.275。
    理貨員傾向分與被試學習超市理貨專業成績的相關性為0.705.亦即理貨員職業測試對于相關專業學習成績為效標的效度為0.705。如表三所示。

    最后.收集并研究支持測試有效性的個案,也是驗證效度的一個方面。經本課題測試分班進入相關專業學習.畢業后進入企業就業學生的個案,也是對測試有效性的有力支持,目前已有部分學生進入棒約翰、洪長興、辛巴克、巴斯夫和海神諾夫特等企業就業.初步得到企業的好評,但因時間較短,尚難以進行深入的個案研究,有待在后續研究中深入進行。
    3.中重度智障學生和總體樣本的差異性分析。本課題研究對象是中重度智障學生,通過將中重度部分和總體樣本比較研究是一個有效手段。輕度智障人員可以從事某些崗位的工作已成為共識,只要證明中重度智障學生和總體樣本在某些項目的測試結果上不存在顯著的差異性,也就等于表明以這些能力為主的職業崗位有可能適合中重度智障的人士,至少是開發他們職業潛能的方向。下面對中重度智障被試人員和總樣本做差異性分析(Z檢驗)。
    設在輔讀學校測試的全部被試人員的技能測試分數呈正態分布,計算樣本平均數分布的標準誤。

    計算顯示,兩者存在顯著差異。
    再以同樣方法計算各具體項目上中重度智障學生和總樣本的差異性。計算可知,絲帶折花、麥克水管、屏風載形等項目的CR值分別為1.83、1.60、1.36,即在這些項目上中重度智障學生樣本和總體樣本未存在明顯差異性。究其原因,除項目本身難度較低外,主試人員較詳細地進行講解演示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總之,在模仿為主的測試項目中.中重度被試人員和總體被試人員在得分上無顯著差異性。

    4.職業潛能因子分析。為了更清晰地揭示測試項目和效標間的關系,用較少的因子變量來概括和解釋測試結果,因子分析是有效且必須的環節。這里我們進行的因子分析是探索性因子分析(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簡寫為EFA),即傳統的因子分析。它對觀察變量因子結構的尋找,并未有任何事前的預設假定。因子分析要求樣本至少大于100,且是變量的五倍以上。這里,我們用采集到的102個樣本,選取了七個數據完整的元素變量,符合因子分析法的要求。統計方式選擇初始解,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提取時以特征值大干l為界限, 旋轉方法采用方差最大,相關矩陣選擇KMO和球形Bavtlett檢驗,對自變量或因變量有缺失的觀測量作排除處理,程序運行后抽得兩個因子(成分,Component),其累計方差貢獻已達到了64.229%,如表四所示。這包涵了原始變量的大部分信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因子分析法旋轉之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五所示。


    從表五中可以看出,與因子1相關性較高的項目是:麥克水管、屏風載型、絲帶折花和多彩麻花四個項目。而與因子2相關性較高的項目是燕尾積木、巧連電路、摩根彩燈等項目。
    從項目的特點可以發現,與因子1相關性較大的項目的特點是以模仿為主,不涉及太多自主的行為與動作,對智慧的要求也較低。相反,與因子2相關性較大的項目的特點是操作時需有較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也需更多智慧。
    前者涉及項目的主要特點是有較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后者的特點是以模仿為主。據此,我們將因子1命名為“自主能力”因子,因子2命名為“模仿能力”因子。大量職業崗位分析實例告訴我們,職業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通常都可表述為“自主能力”和“模仿能力”。
    在因子分析得到“自主能力”和“模仿能力”兩個因子后.職業能力分數可表述為兩個部分。可通過以下加權求和公式,將被試人員參加技能測試項目得分轉化為“自主能力分”和“模仿能力分”:

    自主能力分:score1=P1×R11+P2×R12+P3×R13+P4×R14+P5×R15+P6×R16+P7×R17……
    模仿能力分:score2 =P1×R21+P2×R22 +P3×R23+P4×R24+P5×R25+P6×R26+P7×R27……
    式中:Pi:各動作技能測試項目得分;R1i,R2i分別為因子載荷矩陣中因子1和因子2的載荷系數.可從表六中獲得,我們稱之為自主能力系數和模仿能力系數。
    計算出“自主能力分”和“模仿能力分”后,可將它們和智商一起作相關性分析。
    從相關性分析的結果可知,自主能力分數和智商有較強的相關性,達0.384,而模仿能力分數和智商相關性很小。僅為0.014(如表七所示)。這表明,模仿性動作對于智商的依賴遠遠小于自主性動作,驗證了重度智障人士從事模仿性工作的可能性。

    (四)研究結論
    在對測試數據統計研究基礎上,經由表及里的分析、歸納,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中重度智力障礙學生職業潛能測試是可行的。課題組用自制工具對上海浦東新區某輔讀學校近200名學生和上海市部分陽光之家80名學員進行了測試,獲得了一定量樣本的數據,經統計:(1)重測信度0.745;(2)內部一致性信度0.915;(3)廚師、面點師測試與培訓效標呈弱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275; (4)理貨員測試與培訓效標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705;(5)輔讀學校學生樣本測試總分和智商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662;陽光之家學員樣本測試總分和專業部門所測動作智商相關系數達0.772.與社會適應性指數相關系數達0.576,高于陽光之家請專業部門所測數值。這些數據表明,測試結果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即方法是較可靠和科學的。
    其次,中重度智力障礙學生職業潛能有望開發。統計結果顯示,以臨界比率CR(critical ratio)計算,顯著性水平定為0.05,可得如下結果:雖中重度智障學生和總體樣本在總分上有顯著的差異,但在某些具體項目上則沒有顯著差異。如以模仿為主的項目絲帶折花和麥克水管等均小于臨界值1.96。另外.從相關性分析的結果可知,自主能力分數和智商有較強的相關性,達0.384,而模仿能力分數和智商相關性很小,僅為0.014。這表明,模仿性動作對于智商的依賴遠小于自主性動作,驗證了重度智障人士從事模仿性工作的可能性,即其職業潛能存在并可開發。
    第三,智力障礙學生間優勢領域不同。智商相近的學生優勢領域有異。如測試數據中廚師、收銀員、理貨員和服務員四個職業傾向分(百分制)的方差分別達到:21.15、20.67、19.45和20.10.有較大的離散性。同時,有些學生在不同職業傾向分值上有較大差異。如:小徐同學收銀員職業傾向分僅54分,服務員職業傾向分卻達84分;又如,小施同學理貨員職業傾向分只有50分,服務員職業傾向分卻有69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正因如此,測試其職業潛能傾向,有針對性地為后繼課程提供依據才顯得更有價值。
    第四,隨生活經驗積累,智障人士動作技能水平呈提高態勢。例如:37歲的孫學員,女,智商35,在26名學員中倒數第一,但技能測試總分卻并列第六名(三人并列);又如39歲的馮學員,女,智商40.在26名學員中倒數第三,但技能測試總分卻并列第二名(三人并列)。據該陽光之家負責人介紹.她們由于家庭困難,不僅生活要自理,還要承擔照顧患病親人等各種家務。正是苦難、艱辛的生活迫使她們練就了超越她們智商的技能.使雙手變得靈巧。這些個案為開發智障人士的職業潛能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總之,研究表明,即使是重度智障學生.其職業潛能也是存在的,只要通過適當手段測出,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以開發,完全可能使其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幸福感。
    (五)特色與創新之處
    1.實證研究貫穿始終。各階段始終貫徹實證研究風格,設計制作了大量測試道具,不斷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并修改,研究結論也是建立在統計數據和個案的基礎上,整個研究體現出濃郁的實證特色。
    2.引入了計算機自適應測試方法。計算機用于臨床心理測驗有爭議,但其優越性已露端倪。本研究能審時度勢,較前瞻地引入計算機輔助測試的功能,進行了大量的前瞻性探索與嘗試。
    3.提出了新的觀點。首先,突破了傳統的對中度智障人士就業過于悲觀的觀點,認為即使重度智障人士也有可能開發其職業潛能;其次,提出職業潛能因子的設想,并對動作技能進行了細分;第三,建立了職業能力由模仿和自主兩種因素構成的模型,為探索職業潛能測試提供了新的視角。
    4.研究的最終目標試圖回答“中重度智障人士的職業潛能究竟能否測,如何測”的問題.這在世界心理測量領域內尚屬新鮮課題,本身就有一定的創新意義。
    四、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在課題組成員和志愿者共同努力下,雖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測試樣本少。由于智障人員職業潛能測試屬于個別化實物測試,效率遠低于紙筆測驗和團體測驗,主試人員培訓難度大,樣本擴大工作進展緩慢。二是測試效率低。由于測試對象和方法的特殊性,測試時間長、成本高。測試必須在主被試一對一情況下進行,通常完成整套測試需要三、四小時。三是標準化程度有待提高。由于被試異質性大,測試道具也存在一定差異,主試因業務能力關系掌握評分標準存在差異。導致測試在定時、評分、工具等方面很難做到標準化。四是測試信度和效度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特別是效標關聯效度的檢驗還是個薄弱環節,各專業學生參加工作后達到職業崗位效標程度方面數據的獲得是一個艱難而長期的過程.而用培訓和專業考核效標替代職業崗位效標則本身就存在誤差。五是對職業潛能結構的推測尚有待于隨測試樣本的增加進一步做因子分析,并在實踐中接受檢驗。
    后續研究工作是:擴大樣本,爭取做出區域性參考常模;加強測試的標準化工作,改進、完善測試項目和測試道具;加強先導區分性測試的研究.提高測試的效率;加強對主試的培訓,提高其執行評分標準的準確性,減少測量誤差:引入概化理論和項目反應理論用于對測試結果的解釋,進一步提高測試的信度和效度;深化、挖掘研究的理論價值.豐富人類心理測試理論寶庫中智障人士職業潛能測試方面的內容。智障人員職業潛能測試和開發是一項造福弱勢人群的事業,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將不斷彰顯其重要性,也將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理解。相信只要堅持下去,這項研究將更有價值。
    參考文獻:
    [1]汪海萍.以社會模式的殘疾觀推進智障人士的社會融合[J],中國特殊教育.2006,(75).
    [2]陳云英,中國特殊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360.
    [3]陳云英.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4]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學與生活[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267-270.
    [5]霍力巖,多元智力理論與多元智力課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3.
    [6]Aruta.Woolfolk,Educational Psychology(8th edition)(影印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0-131.
    [8][9]金瑜.心理測量[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39、147.
    [10]顧海銀.心理與教育測量[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36.
    [11][12][13]張海粲,徐建平,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第三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09:199、231、68.
    [7][1O]Levis/張厚粲譯.心理測量與評估[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06:211.

    【中重度智障學生職業潛能測試與開發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相關文章:

    “生活教育”理論對智障學生數學教學的啟發08-24

    柜臺市場理論與實踐研究08-05

    開發潛能:創業成功08-17

    xx依法治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08-12

    開發幼兒數學潛能的秘訣08-16

    依法治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之三08-12

    依法治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之四08-12

    職業技術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實踐的研究08-17

    XX依法治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之一08-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 一区二区性生活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成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综合激情视频 | 一级做a爱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