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
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 [文章作者] 鄭敏 [文章來源] 彩亭橋教學資源網 我們正處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創新素質。創新素質的基本內涵不外乎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等。在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呢?對此,筆者在計算機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 合理設計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結果預見,而且是學生學習的目的。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著眼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教師要重視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既要有認知目標,更要有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的培養目標。例如在課堂上學習了數據庫的循環結構程序后,首先在課堂上分析這樣一個小程序: CLEAR SET TALK OFF I=1 DO WHILE I<=4 J=1 DO WHILE J<=5 ??”*” J=J+1 ENDDO ? I=I+1 ENDDO SET TALK ON RETURN 顯然,上述小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環結構輸出4行星號,每行是五個“*”。為了達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活力這一目標,教師進行了合理的學習過程設計,提出了如下要求: (1) 理解DO WHILE 和ENDDO循環的作用,編制并運行該程序。 (2) 如果把程序中的賦初值語句J=1移到循環體之外即放在DO WHILE I 〈=4之前,程序的結果會怎樣? (3) 若要輸出的星號組成一個正三角形應如何修改程序? (4) 每行輸出的“*”號及輸出“*”的列數在這里是固定的,可否通過鍵盤隨機輸入? (5) 對這個程序通過你適當的修改能產生哪些功能? 上述幾點要求,難度呈螺旋形式發展,既相互獨立,又有內在的聯系;既有 簡單的認知性目標(如1、2點)訓練,又有對知識理解、運用并加以發揮的創新能力目標(如后3點)的培養。對這些問題,學生感到只要自己能開動腦筋,認真思考,是一個跳起來可以摘得到的“桃子”,最大限度地激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想像力和創造力。在實際的上機操作中,大部份的同學達到了前4點要求。對第5點要求,許多同學充分發揮自己潛在創新能力,提出了不少好的主意。其中一位同學甚至設計了以下的小程序,提出讓計算機反復循環執行一組運算,只要循環變量NUMBER足夠大,就可以直觀檢驗各種型號計算機在運算速度上的差異。這個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一舉取得了預想的效果。程序如下: SET TALK OFF INPUT ‘請輸入循環次數’ TO NUMBER N=0 DO WHILE N<=NUMBER N=N+1 S=N+N ENDDO SET TALK ON 顯然,正確的教學過程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定位,能對學生邏輯思維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開發起到積極作用。
【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08-18
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08-15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08-20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08-16
淺談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18
淺談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3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08-16
《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08-26
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