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目擊朝鮮經濟政策
商亭上街頭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記者來到平壤街頭散步,但見沿街擺設的幾個商亭,有賣水果的,有賣冰淇淋的,還有賣糕點食品的。商亭前人群熙熙攘攘,真有不少人在掏錢購買。一問價格,上好的梨25朝元1公斤(150朝元兌1美元),32開書大小的蛋糕50朝元一塊,重約500克的打糕100朝元。
賣冰淇淋的商亭前聚集的人最多,看起來買賣最興隆。朝鮮人愛食涼,看到冰冷的食品甘愿解囊。一位中年婦女走到商亭前,掏出5朝元買了一個冰淇淋給了身邊10來歲的男孩。男孩接過包了一層烤玉米渣外皮的冰淇淋,香甜地吃了起來。
記者問商亭里的售貨姑娘一天能賣多少冰淇淋,她說每天賣的數量都不一樣,像今天這樣的公休日上街的人多,賣得就多,能賣掉400--500個。姑娘告訴記者,她是附近一家飯館的。自從政府允許街頭擺商事后,飯館擺了這個商亭,她每天就在這兒賣冰淇淋。賣冰淇淋能得到獎金嗎?姑娘笑了笑欲答未答。看來擺商亭賣冰淇淋,無論飯館還是售貨姑娘,都不會無所收益。
平壤市原來有一些固定的商亭,但大量商亭擺上街頭是今年以來才有的事情。不論大街還是住宅小區,到處都有新設的商亭。商亭里的食品等貨物是統一制作的,價格也幾乎是固定的。這是因為這些貨物來自國營商店渠道,其價格受國家商業政策的控制。水果和蔬菜則實行因質定價,優質優價,較之于農民市場(相當于中國的農貿市場)的蔬果更便宜實惠。
平壤的商店也開始熱鬧起來了。過去,市區的幾十家外匯商店更熱鬧些,因為那里銷售進口的服裝、工業品、食品和朝鮮產的熱銷產品。現在,流通10多年的外幣兌換券剛剛被取消,到外匯商店買東西得直接花美元、日元等外匯。對普通群眾來說,到外匯商店消費多少會遇到外匯這道門檻。而普通商店里如今也能見到部分在外匯商店銷售的商品,為普通群眾提供了購買商品的好去處。
無論是平壤的大型綜合商店,還是中小型商店,選購各種商品的顧客進進出出,絡繹不絕。商品品種也蠻豐富:大到電視機、收錄機,小到皮帶、鞋襪都有銷售。一名30多歲的男子花1500朝元買了一個中國產的大書包,拿在手里翻看著,臉上顯露出滿意的神情。
商業是一個國家的窗口,它能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的冷暖和經濟政策的走向。從平壤熱熱鬧鬧的商亭和商店可以看出,朝鮮的經濟形勢在好轉,朝鮮的經濟行為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糧價打頭陣
朝鮮的經濟政策調整首先從提高糧食購銷價格入手。糧食在朝鮮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中地位十分重要。為了保障人民生活,朝鮮政府長期實行對糧食的統購統銷政策和配給制度。國家以相對較高的價格從農民手里收購糧食,再以低廉的價格銷售給城鎮居民。這樣做不僅給國家增加了沉重的財政負擔,也不利于農民發揮糧食生產的積極性。最近,朝鮮大幅度地提高了糧食的購銷價格。每公斤大米的收購和銷售價格由原來的0.82朝元和0.08朝元分別提高到40朝元和44朝元,提高幅度分別為約49倍和550倍。原來價格比大米更低的玉米,每公斤收購和銷售價格現分別達到20朝元和24朝元。五谷雜糧的價格也作了相應調整。
糧價的提高改變了幾十年不變的糧食購銷價格體系,調整了農業投入與產出的不平衡和城鄉居民的利益關系,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糧價提高了,以糧食等為原料的食品及部分相關產品價格也跟著上去了,但上漲的幅度并不那么大。一碗200克冷面的價格由原來的20---30朝元上漲至100朝元左右,一碟100克烤牛肉片由10朝元左右上漲至150----160朝元。
物價與工資
糧食價格在朝鮮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大幅度提高必然改變原有的價格體系,帶動其他工農業產品價格的調整。目前,朝鮮許多商品的價格已經放開,居民的消費品,如副食品、日用品、服裝等價格作了適度調整。蔬菜、水果、加工食品和地方特產等不再由國家統一定價,價格制定權下放,并執行靈活的價格政策。國家提高了生產資料和能源的價格,用價格調節它們的供求。電力、煤炭取消了原來的國家補貼,其價格按公用和私用的分類分別提高了60倍和30倍。平壤市地鐵和公共汽車的票價由原來的0.1朝元上調為2朝元。在物價全面調整后,朝幣的匯率也作了大幅度的修正,由原來的2.15朝元兌1美元變為150朝元兌1美元。
記者在平壤街頭看到的新設商亭和商店旺銷現象,直接得益于國家調整或放開糧價和各種物價的政策。過去,朝鮮在商店或內部渠道銷售的商品主要由票證管著,現在則主要由價格管著。除雞蛋、肥皂等少數商品外,其他商品不再實行配給。只要商店有賣的,購買者手里有錢,買賣就可以成交。
不過,一些必要的票證還繼續保留著,如糧票等。糧票在朝鮮叫“糧食供應票”,由國家按人口的性別、年齡、工種等制定的統一定量標準逐月下發,居民拿著它到糧食供應所購買國家牌價的糧食。一個連年遭受自然災害的國家,糧食還不夠寬裕,用糧票維系國計民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國家調整糧食價格后,糧食供應也有所變化。居民固然仍要拿糧票到糧食供應所買糧,但也有別的渠道買到糧食。人們下飯館,有糧票當然好,沒有糧票多交些錢也能吃到飯。糧價與物價調整的作用與效果顯而易見。
朝鮮為什么要大幅度調整糧價和物價?朝鮮財政省綜合計劃局局長金英吉把它歸結為兩點:一是國際環境發生了變化,過去朝鮮依靠的社會主義國家市場不復存在,一些曾經從社會主義國家市場廉價獲得的商品如今必須花外匯從國際市場高價購買。二是朝鮮國內經濟生活、城鄉居民的比例等發生了一系列變化,而國家確定的糧價和物價長期固定不變,導致成本和價格嚴重不符,價格不平衡,價格和貨幣流通失衡。這兩種情況都使國家財政負擔加重,工廠企業因不能獲得利潤而經營非常困難。調整糧價、物價,有利于國家搞活經濟,有利于企業改善經營管理。
作為糧價和物價全面調整的配套措施,朝鮮對城鎮居民的工資作了大幅度調整。朝鮮城鎮居民原來的月平均工資為110朝元,現在達到2000朝元,提高了18倍。在平壤的一家狗肉館,從服務員到經理,月工資為1500--2000朝元。工資最高的要數為國家做出杰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和在煤礦等繁重勞動崗位上的一線工人,他們的工資分別達到6000---7000朝元。
糧價、物價和工資的全面調整,減少了政府財政補貼,緩解了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理順了不合理的價格關系,調整了城鄉居民的收入分配和利益,為振興經濟營造了相對合理的價格和分配杠桿。
企業重“實利”
朝鮮政府要求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將“實利”原則放在首位,要善于算投入產出賬,算增產節約賬,最大限度地爭取盈利。新的經濟管理措施的實施,明顯改善了企業的經營管理,使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由產量為中心轉變為以效益為中心,勢將促進效益型經濟的形成和發展。
朝鮮改善經營管理的重要出發點是在經濟領域加強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以刺激經濟不斷發展,使人們的收入不斷增加。為此,朝鮮在企業中采用經濟效益與分配掛鉤的辦法,更好地推行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企業在向國家上繳利潤后,按照經濟效益向職工發放工資和獎金。企業經濟效益增加,向國家上繳利潤越多,職工的收入就隨之增加。如果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不能產生利潤,就不能給職工發放工資和獎金。
目前,渡過經營困難的許多朝鮮企業普遍重新確立了計量工資制等具有生產責任制意義的制度,讓職工在其生產和工作崗位上充分發揮各自的技能和潛力,并按照按勞分配的原則得到相應的收入。朝鮮上上下下反映,在收入分配制度中,國家不再實行“無償給予”和平均主義,不允許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而要突出個人的貢獻和業績,讓干得多和干得好的人多得實惠。
物價和經濟政策的調整還充分考慮到更好地落實社會主義福利制度,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朝鮮原有的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社會保險、職工勞保待遇,以及榮譽軍人、孤兒和鰥寡老人的生活保障等得到了保持和加強。對于停產和不能正常開工的企業的職工,國家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目的在于振興經濟
金正日今年7月在視察慈江道熙川市的工廠企業時強調,情況的變化和朝鮮的實際,迫切要求改善和完善經濟管理。朝鮮勞動黨提出了完善社會主義經濟管理的基本方向,這就是在堅決維護社會主義原則的同時,在經濟運營中爭取最大的“實利”。朝鮮將徹底貫徹朝鮮式的計劃經濟管理原則,堅定不移地保障國家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領導,同時充分發揮下面的積極性。金正日的話,概括了朝鮮實行經濟政策調整的基本內容和走向。
朝鮮的經濟政策確實在調整,但是這種調整沒有改變其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金英吉指出,朝鮮在調整物價和改善經營管理方法的同時,仍然堅持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包括:堅持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原則;堅持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原則,不因為經濟政策調整而實行生產資料的私有化;加強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同時發揮地方、單位和個人的積極性;堅持政治道德刺激先行,以物質刺激相配合,不光搞物質刺激;堅持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
記者在朝鮮各地采訪時了解到,朝鮮工廠企業將繼續實行以黨委集體領導、廠長分工負責為主要內容的“大安工作體系”,合作農場也將繼續實行以集體勞動、憑工分進行統一核算的基本管理制度。而經濟核算、聯產計酬、加強激勵機制、實行多勞多得等,當是朝鮮改善和完善工廠企業和合作農場經營管理的新亮點。
朝鮮調整經濟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進一步克服經濟困難,振興社會主義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目擊朝鮮經濟政策】相關文章:
朝鮮冷面作文08-15
經濟政策分析技術08-12
朝鮮導游詞01-10
金融全球化與宏觀經濟政策08-12
區域經濟政策對西部地區的影響研究08-26
以科學的體育經濟政策保障體育產業的發展08-12
致朝鮮族家長的公開信08-15
當前經濟形勢下的宏觀經濟政策抉擇08-12
宏觀經濟政策反思及其轉型的框架設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