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

    三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5-03-27 08:49:03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三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時間:

      累計節數: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一些用電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正確、安全的用電。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有一個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明明,有一天,他在家里看電視,忽然想吃蘋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個蘋果,也忘了擦手。等他回來一看,喜歡的電視節目已經結束了,他便走到電視機前去換頻道。你們猜,這時候發生什么事了?

      2、明明剛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來是觸電了,從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濕手去碰電器了。你們在家里發生過這樣的事嗎?

      二、教授新課

      1、基本的.安全用電常識(1)、認識電源的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切斷電源(2)、不要受或導電物去接觸、探視電源插座內部(3)、不要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4)、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電源插頭,插拔電源插頭時不要用力去拉電,以防止電線絕緣層受損;(5)、發現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掉電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將觸電者與帶電器分開。

      2、安全使用電器

      3、安全用電標志:

      (1)你們了解安全用電標志嗎?

     。2)安全用電標志分為顏色標志和圖形標志。顏色標志常用來區分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導線,或用來表示某處安全程度。圖形標志一般用來告誡人們不要去接近有危險的場所。

     。3)紅色、黃色、藍色、綠色、黑色,你們知道都是用來標志什么的嗎?

     。4)老師結合圖片向學生講解不同顏色標志代表的不同含義。

      4、預防觸電

     。1)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存在電。你們知道怎樣預防觸電嗎?(2)師生共同總結用電嘗試:家電停止使用時,要拔掉電源插頭;手、腳和身體濕的時候不要觸摸電器;不要把手伸進運轉的電風扇、攪拌機和水果榨汁機里等等。

      5、觸電后怎么辦

     。1)觸電后應立即拉下電源開關或拔掉電源插頭。

      (2)迅速撥打電話,你們知道應該撥打什么電話號碼嗎?(3)如果無法及時找到或者斷開電源,應該怎么辦?

      三、總結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認識歸一應用題的結構特點,能正確地分析歸一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解答規律;學會列綜合算式解答歸一應用題.

      2.培養學生學會有條理有根據的進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動腦分析、仔細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歸一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教學難點 線段圖的畫法及檢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引入.

      課前,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調查各自所用的學習用品的價錢)

      1.教師:我想買些學習用品做獎品,但是不知道哪種好,價錢又合適.正好同學們做了調查,誰愿意介紹一下. 學生介紹,如:這種鋼筆很好用,每支8元. 師問:我要賣6支,需要多少錢?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一數量關系? 列式:8×6=48(元)單價×數量=總價

      2.教師:剛才我看到××的鉛筆很好看,他告訴我買這3支鉛筆共花了4元5角,我想買這樣的10支,要花多少錢呢? 此時,學生可能會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對的,請他說說是怎樣算的;如果沒有,教師則問:要想知道10支這樣的鉛筆要花多少錢,就要先求出什么?(單價) 根據哪一數量關系求單價?(總價÷數量=單價)

      3.教師導入:生活中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嘗試討論,學習新知.

      1.出示例3:學校買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買5個要用多少元?

     。1)請學生自由出聲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小組討論:嘗試用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并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

     。3)教師提問:“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題目的意思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組匯報,全班重點圍繞“線段圖的畫法”、“照這樣計算”的含義展開討論:

      “照這樣計算”即按照3個書架是75元這樣的單價去計算5個書架的價錢.每個書架就是75÷3=25(元),

      (5)按照剛才的思路解題.

      a.每個書架多少元? 75÷3=25(元)

      b.買5個要用多少元? 25×5=125(元)

      教師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并訂正:75÷3×5 教師提問:這道題怎樣檢驗?請檢驗這道題.

      教師指名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解題思路.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第三個條件改為“6個、9個、12個”,問題不變,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樣列式?為什么?

      2.將第三個條件改為“200元”,問題改為“可以買多少個書架?”成為例4.

      出示例4:學校買了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讓學生獨立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重點討論:線段圖應該怎樣改?這道題要先求什么?

     、蹖W生獨立解題

     。產.每個書架多少元? 75÷3=25(元)

      b.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200÷25=8(個)

     、芄餐懻摚涸鯓恿芯C合算式?為什么要給75+3加上小括號? 200÷(75÷3)

      ⑤教師提問:這道題怎樣檢驗?

     、抟龑W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是什么?改為“400元”、“800元”、“1000元”,問題不變,應該怎樣列式?

      3.請同學們自己試做下面兩道題.

     、僖惠v汽車2小時行70千米.照這樣計算,7小時行多少千米?

     、谝慌_磨面機5小時磨小麥250千克.照這樣計算,磨1750千克小麥,需要幾小時?

      訂正:

      ①a.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70÷2=35(千米)

      b.7小時行多少千米? 35×7=245(千米)70÷2×7

     、赼.每小時磨小麥多少千克? 250÷5=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麥需要幾小時? 1750÷50=35(時)1750÷(250÷5)

      請學生分別說說各題的解題思路是什么?

      教師提問:比較例3、例4和試做(3),每兩道題之間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題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使學生明確:從應用題的結構上看,前兩個條件相同(給出了總數量和份數),都有“照這樣計算”的語句,第三個條件和問題不同.從解題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單位數量(即每份數是多少、單價、速度等),教師點題,出示課題:歸一應用題.

      三、鞏固練習,發展思維.

      1.獨立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綜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書,3天看了24頁.照這樣計算,7天可以看多少頁?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書,3天看了24頁.照這樣計算,全書128頁,多少天可以看完?

      2.在正確的算式后面畫“√”,并說出為什么.

     、傩∶5分鐘走300米,照這樣的速度,他家離學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鐘? A.300÷5×720B.720÷(300÷5) C.720÷5÷300D.720÷300÷5

     、谛∶5分鐘走300米,照這樣的速度,他從家到學校要走15分鐘,他家離學校有多少米? A.300×5×15B.300×(15÷5)C.300÷5×15

     。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應用題.

      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這樣計算,1600千克大米夠吃幾天?

      四、課堂小結,質疑問難.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應用題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先求出一份數是多少)解題的思路是什么?解題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同學們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

      1.三年級同學在校辦工廠勞動,5個同學糊了35個紙盒.照這樣計算,12個同學一共可以糊多少個紙盒?

      2.三年級同學在校辦工廠勞動,5個同學糊了35個紙盒.照這樣計算,要糊154個紙盒需要多少個同學?

    三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

      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教學用具:掛圖、數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也在迅猛的發展。我們先進的社會,科技水平到底發展到什么程度?還有哪些領域還有待我們繼續開發?你們想了解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科技館去參觀。

      二、探索新知

      1、讀題,求“平均每輛車坐多少人?”可以怎樣列式,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學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導學生思考怎么計算。

      3、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樣化)

      三、拓展應用

      1、 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一包糖共80塊。分給2人,平均每人……人數平均每人分到的塊數2 4 8

      80÷2 =

      你發現了什么?

      3、這本書共170頁,我已經看了90頁。

     、、還剩多少頁每看?

     、、剩下的書,要在4天內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四、總結: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課后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案4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這一單元內容的綜合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更好地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以及加減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并比較。

      2、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了解小數的產生,知道一些事物的發展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地認識事物的能力。

      教學過程:

      1、用小數表示下面各圖的涂色部分:(圖略)

      讀完題目要求,讓學生說說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小數、涂色)

      把答案寫在書上,交流。

      指出:完整的一個正方形,我們可以用“1”表示。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小數(題略)

      同樣,讀完題后要求學生說出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

      學生練習,并交流。

      3、三位小朋友儲蓄的錢數如表,說說每人儲蓄的錢是幾元幾角?誰最多?誰最少?

      你還能發現什么信息嗎?

      4、在□里填上合適的小數

      注意:1后面是一點幾,2后面是二點幾,數的時候要數完整,前后要兼顧。

      在填出的數中,哪個最接近0。5,哪個最接近2?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沒有“在填出的數中”這一要求,你會怎么考慮呢?

      5、加減對比練習:

      0.5+0.32.6-0.87.8+1.16.2-3.9

      0.5-0.32.6+0.87.8-1.16.2+3.9

      提醒學生看清楚加減符號,再計算。

      6、繩子長10。5米,綁樹苗用去3。2米,修籬笆用去4。6米

      兩次一共用去多少米?還剩多少米?

      7、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數如表(表略)

     。1)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注意指出:一般我們會提一些求和、求差的問題,在提的時候,要聯系生活實際去考慮該問題是否有實際的意義。比如說這道題,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褲子用布合起來,顯然是不合適的.,那就不要問這類問題。

      更明顯的例子:兩個學生跳高,我們只能比他們誰比誰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們合起來一共跳得有多高,顯然后面這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提問題也不能隨便提,還要考慮到現實的情況。

      8、你能根據每一組數排列的規律,接著往下寫嗎?

      先請學生說說每一組的規律是什么?自己是怎么發現的。再說說按照這個規律接著往下寫,應該寫什么。

      9、0!鮣t;0!酢。4lt;3!

      先請學生說說自己在填寫之前的思路。比如說前一題,整數部分都是0,那就只要看小數部分,答案有很多。

      而后一題,先考慮整數部分,□比3小,可以填0、1、2甚至是3,如果填了前幾種,那小數部分怎么填可以;但如果是填了3,那整數部分就變成了一樣大了,要比小數部分4比幾小。。。。。。

      比小數,先要比整數部分,然后再考慮小數部分。

      教學“你知道嗎?”:

      重點理解“小數就是十進分數”,即我們前面上課講的“0。()=”

      了解用低一格擺算籌的方法來表示小數;了解小數的演變過程。

      知道在400年前,小數就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問:學習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

      (可能再過若干年,小數又會變成新的模樣,

      這些變化是使得小數看上去更加簡便易懂。。。。。。)

      課后小記:

      書上的第107頁的思考題,難度過大了,很多學生看見題目后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很刻意的講解我覺得也沒有多大的意思。我覺得思考思考題應該至少要有小部分的學生能自行解決,更多的是有點模糊的感覺,這時老師的講解可以讓他們茅塞頓開,才是有效的,而這道題我覺得對學生而言太難,反而學生會沒有興趣。

    三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3.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28×4=16×7=29×4=43×2=12×4=

      這節課我們就在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基礎上,研究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1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中說的“每天往返兩次”是什么意思嗎?怎樣要這樣列式呢?

      同學們會算這道題嗎?那你們會算什么?

      能說一說這節課學習的`內容與前面學習的內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學例2

      要求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你覺得在計算連續進位的乘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2題。四、課堂小結

    三年級數學教案6

     。ㄒ唬┛谒愠

      1、整千、整百、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用表內除法計算:先用被除數0前面的數除以一位數,算出結果后,再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算出的結果后添幾個0。

     。2)用乘法來算除法:看一位數乘多少等于被除數,乘的數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方法。

     。1)除數不變,把三位數看成幾百幾十或整百的數,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計算。

      (2)想口訣估算:想一位數乘幾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數的位或前兩位,那么幾百或幾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ǘ┕P算除法

      1、牢固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步驟與格式,尤其是商中間、末尾有0的筆算算式的寫法。

     。ǔ龜凳且晃粩档.計算法則,除數是一位數,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不夠除,再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到被除數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2、會判斷商是幾位數。

      比較除數與被除數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數位上的數比除數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數少一位;如果被除數位上的數比除數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數的位數相等。

      3、除法的驗算方法:

     。1)沒有余數的除法:商×除數=被除數;

      (2)有余數的除法: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4、關于0的一些規定:

     。1)0不能作除數。

     。2)相同的兩個數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這個數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0乘任何數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數,也最接進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三年級數學教案7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分數的理解:分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量關系的刻畫,分數是過程的記錄,并不只是結果,是分數關系的表征,并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走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為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涂一涂、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學意義,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經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嗎?

      師:這只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么“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為什么能用1/2表示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節,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過度到分數,初步感知分數產生的`意義!耙话搿笔菍W生的生活經驗,而“1/2”是生活數字化的結果。學生借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梁。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的圓片代替蛋糕試著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折重合,虛線描折痕,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涂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里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后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折1/2,讓學生上臺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后,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么?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表示為?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表示,現在圓有什么變化?紅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現在了?

      師:為什么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為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說一說?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為什么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為什么填4?為什么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意義。然后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分數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四、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后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說一說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折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三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課本第70頁例2,練習十五第4――6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

      2、加強變式與比較,鼓勵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體驗估算的價值,初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估算。

      1、引課:老師知道同學們在十一長假中安排了許多豐富多采的活動。小明一家非常喜歡旅游,他們來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園。在公園售票處,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園參觀的孩子,共29人,每張門票8元,他們帶了250元錢,夠嗎?你們愿意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嗎?出示例2:每張門票8元,29個同學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2、分析問題。

     。1)認真讀題,獨立思考。說一說: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指名說)

     。2)分析問題,建立聯系!皫250元錢夠嗎?”指的是夠干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指的是250元錢夠不夠買門票。

      (3)理解了題意,我們來動腦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來說說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指名說,學生可能說出用乘法,先算29× 8。板書課題:乘法并板書29× 8師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要解決帶250元錢夠嗎?為什么要先算29× 8?

     、谶x擇算法。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是用筆算計算出精確的結果呢?還是運用估算,只要算出一個大約數就可以?請你選擇。在生活中

      遇到這樣的問題,一般不需要計算出精確的結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進行比較就可以了。

      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3、引出目標:這節課我們要學會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進行估算。

      4、解決問題。(1)獨立思考:怎么知道29× 8大約得多少?先靜靜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輕聲告訴你的同桌,兩人交流一下。(3)小組匯報:哪個小組的代表來說說你們的想法?

      小組的代表發言,完成板書:29×8 ≈ 240(元)30 × 8=240 240元<250元

      答:帶250元錢夠買門票。

      強調:我們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計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帶的錢數250元進行比較,因為240元<250元,所以帶250元夠買門票。

     。4)適時引進≈:29× 8大約等于240元,用約等號表示,跟老師一起書寫≈,彎彎的像波浪一樣。讀作“約等于”。

      板書≈

      5、小結:我們用過去學過的知識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30,再用剛剛學過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結果求出來了。

      二、結合生活,創編例題。

      1、情境引入:美麗的公園吸引了許多游客。這時,又來了一些同學,現在是32個孩子帶250元錢,夠嗎?出示補充例題:每張門票8元,32個同學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2、嘗試估算。請你思考以后,在練習本上簡單地記錄你的估算過程,注意寫答語。和同桌交流想法,統一意見。

      3、小組匯報: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有:組1:32×8≈240(元)240元﹤250元30 × 8=240答:帶250元夠買門票。師肯定學生的估算方法正確,可是結論合理嗎?請仔細思考一下好嗎?

      組2:32×8≈240(元2× 8=16(元)240+16=256(元)256元﹥250元30× 8=240答:帶250元不夠買門票。

      組3:32×8≈240(元)2× 8=16(元)16元>10元30× 8=240答:帶

      250元不夠買門票。

      4、辨析: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有的認為夠買門票,有的認為不夠買門票,這是為什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還是估小了?30× 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買了30個同學的門票,還差2人沒買票。(板書:還差2人沒買票)經過比較,知道帶250元不夠買門票。(寫答句)對于這個問題,僅僅估算出一個大約數是不夠的,要考慮剩余的.人數。你們現在清楚了嗎?沒關系,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我們需要慢慢體會。能搞清楚就不簡單,能說清楚就更不簡單!我覺得,我們應該向這個組的同學表示感謝,因為他們引發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謝謝你們!

      5、比較分析,感悟估算。觀察以上兩組算式:29× 8,把29看作30,30× 8=240,夠買門票。 32× 8,把32也看作30,30× 8=240,不夠買門票。請大家思考:拿了同樣的錢去買門票,估算結果同樣都是240元,為什么29個同學帶250元錢夠買門票,而32個同學卻不夠呢?想一想,這是為什么?生可能說出:一個是估大了,一個是估小了,要考慮剩余人數)

      師總結:對,我們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僅僅是一個大約數,它與準確數始終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遇到實際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外出購物時,通常會多帶一些錢,這樣遇到萬一的情況比較保險。

      四、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1、小明在動物園參觀。

     。1)出示:動物園有一只東北虎重213千克,一頭野牛的體重是東北虎的3倍,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仔細讀題,思考以后在練習本上解答。)

      (2)和例題29× 8比較:同樣是估算,為什么例題在估算后進行比較,而這道題在估算出一個大約數就結束了?它不需要比較嗎?師強調:不是所有的估算題目都需要比較,我們要看解決的是什么問題。這道題求的是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我們已經求出大約數,當然不需要比較了。

      2、繼續游覽,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開始了。

     。1)出示:二年級有200位小朋友觀看海豚表演,看臺上有5排,每排43個座位,估一估,夠不夠坐?

      輕聲讀題,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思考以后在練習本解答。

     。2)和例題32× 8比較:同樣是估小了,為什么創編例題在估算后進行補充,要考慮剩下的人數,而這道題在比較后就結束了?它不需要考慮剩余的座位嗎?師強調: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經夠坐了,當然不用考慮多余的座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我們用心體會。

      四、全課總結:小明的北京之行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乘法估算的問題,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輕聲讀題,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思考以后在練習本解答。(2)和例題32× 8比較:同樣是估小了,為什么創編例題在估算后進行補充,要考慮剩下的人數,而這道題在比較后就結束了?它不需要考慮剩余的座位嗎?師強調: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經夠坐了,當然不用考慮多余的座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我們用心體會。

      四、全課總結:小明的北京之行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乘法估算的問題,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培養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恒經常給學生創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么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系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里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范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什么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估算:大綱要求: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培養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恒經常給學生創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么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系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里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范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什么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估算:大綱要求: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在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確合理的運用估算。一要符合實際,二要方便計算。課上出現了4種方案:104*49第一種:把104看成10

     。,把49看成50第二種: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種:104不動,把49看成50第四種: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經過學生間的激烈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在討論慢慢發現了第四種方法的優越性。符合實際又方便計算,體會到了估算帶給我們的捷便。因此,教學時要重視估算訓練,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產生多樣化的估算方法。單純地進行機械的估算訓練,是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只有結合曰常生活進行訓練,體驗估算的方法,明確估算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才能提高學生估算能力。

    三年級數學教案9

      目標:

      1、理解分數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概念。

      2、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3、培養學生在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中,正確地理解分數的概念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教學關鍵:

      使學生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并形成表象。

      教具學具的準備:

      教師準備:

      課件

      學生準備:

      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由分月餅不公平,引出“平均分”;把一個月餅分成大小的不一樣的2份,不公平,再次強調“平均分”;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引出“一半”,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數進行表示,引出課題,并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1/2的意義和讀、寫。

      (二)認識1/3的意義。

      (三)概括分數的意義并敘述幾分之一。

      (四)折紙游戲,補充分數的意義。

      (五)引出分數的概念。

      (六)自學分數的各部分名稱并指生匯報。

      三、鞏固練習(闖關游戲)

      第一關:考查分數的讀法。

      第二關:看圖寫分數,并說理由。

      第三關:判斷涂色部分能用分數表示嗎?

      四、全課總結

      這一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獲?

      五、拓展升華

      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以班級人數為例,每個學生是班級人數的幾分之一,培養學生的班級榮譽感。

      六、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下課后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回家后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好嗎?

    三年級數學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樹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二、教材分析這是學生在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的基

      礎上,繼續學習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教材創設“植樹”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與過去教材相比,新教材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在活動中探索新知,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準許學生用喜歡或容易接受的方法進行計算,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三、學生狀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非常喜愛新教材的情景式教學形式,喜歡體驗各種活動,不僅可以動手操作也可以和全體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創意,使學生很有成就感,樂于探索,積極求知。能夠用喜歡的方法學習和計算。

      四、教學設計

     。ㄒ唬﹦撛O情境

      1、談話:同學們,你們哪位同學植過樹?誰知道植樹需要哪幾個步驟?笑笑他們班正在植樹,我們到現場去看看,檢驗一下你們說的對不對。

     。ㄔO計意圖:通過談話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

      2、出示主題圖

      觀察圖后和同桌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明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一組有幾人?)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每組三人,可以分多少組?”

     。ㄔO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自己觀察,從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ǘ┨剿餍轮

      1、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組交流。

      學生列出算式36÷3,并嘗試計算。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列出算式的含義,把各自的算法交流一下。

     。ㄔO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一位數除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小組交流討論,體驗不同的算法,感受合作的快樂。)

      2、全班交流小組選代表發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組。學生得出計算方法:

      1、因為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10+2=12。

      3、因為12+12+12=36,所以36÷3=12……

      對于學生的計算方法,只要正確,教師都要進行表揚和鼓勵,準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ㄔO計意圖:全班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可以選擇合適的方法計算,感受集體的智慧。)

      4、拓展練習1:

      60÷340÷280÷4

      66÷346÷284÷4

      69÷348÷288÷4

      學生獨立計算,反饋計算結果。

      師:這些算式有哪些規律,說說你有哪些發現。

      只要學生說的合理都要給予肯定。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學生代表,學生列出算式48÷4=12并說說計算過程。

      五、教學反思

      在具體情境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探索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學生通過獨立觀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體驗算法多樣化,經歷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在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感受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懂得欣賞別人,能夠取長補短。

    三年級數學教案11

      一、說教材

      這節是小學數學第五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節,這部分三步式題是在學生學過乘加、乘減,除加、除減的三步式題以及帶小括號的兩步式題的基礎上教學的。例1著重說明乘除法連在一起的12053要先算,這與已學過的 1834乘除兩步混合式題一樣,仍然是從左到右進行。在第三冊學過了帶有一個小括號的兩步式題。這里在一個算式里出現兩個小括號,要仿照第四冊學過的乘加(減)乘的運算順序,脫括號要同時進行。

      二、說教法

      通過教師講解和學生練習相結合,重點要放在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和計算上,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啟發式和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三步式題。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回憶學習了哪些混合運算,說出他們的運算順序。

      2、課件出示::8+27 93+23 50-30+24

      183-4 (440-280)30 12053

     。ǘ⑻骄啃轮

      1、教學例1。

      訂正12053后,教師向學生說明: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混合運算,看誰能以前學過的知識,學得又對又快。然后,出示課件在12053前面添上74+。并讓學生自己想一想,這道題應該怎樣算。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并提問:這道題里有手括號嗎?這道題里有哪些運算?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

      可讓學生適當討論,教師說明并用課件出示運算的步驟,帶領學生一步步進行計算。

      師把53改成53問學生該怎樣計算。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560-28070-30,讓學生說出計算順序后,再課件演示為:(560-280)(70-30)讓學生說說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師問:這道題應該怎樣算呢?應先算什么?

      讓學生自己解答,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訂正。

      3、練習:

      課件出示:(440-280)(300-260)把例題改為練習題來做。

      4、引導學生小結:在沒有括號的式子里應先算什么?如果乘除連在一起應先算什么?在有括號的算式里應先算什么?如果有兩個括號應先算什么?

      (四)、鞏固反饋,深化練習

      1、我會說!

      課件出示:說說下面各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算出來。

      65-642 38+5673

      2、我會做!

      課件出示:

      (59+21)(968) (220-100)(152)

      3、我能行!

      課件出示:

      在下面的算式中,適當地加上括號,使等式成立.

      (1)126+84=20

      (2)126+84=42

      (3)126+84=96

      4、我會改!

      課件出示:判斷.(準備)

      (1)48+20xx (2)320-154+40

      =48+20xx =320-60+40

      =48+1 =320-100

      =49 =220

      ( )( )

     。ㄎ澹⑿〗Y、作業

      練習二十一的1-5題。

      五、說板書設計

      通過簡單的板書讓學生能一目了然的看到今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學生易于掌握和理解,又對學生知識的系統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年級數學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時間可以分鐘面時間、經過時間兩個方面,從而正確把握有關時間計算的概念。

      2、正確計算一天之內的經過時間,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教學過程:

      (一)認識兩種時間概念:

      1、我們學習了兩種記時法,老師這兒有一句關于時間的話,來看一下:媽媽上午8時,上班一天工作8小時。(板書:8時、8小時)

      (1)讀一讀,問:它們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的?請你分別說說自己的想法。

      (2)教師要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加以規范:

      8時:它表示上午的一個時刻,那時我們正在上課,它還可以寫成8:00;

      8小時:它指的是一段時間。

      出示鐘面(畫一畫)……

      指出:8時,是表示的某一時刻,用“時”來說,它是一個鐘面時間。(板書:鐘面時間—時)

      而8小時,是從8:00開始數8個小時,到下午4時下班,這一段時間里經過了8個小時,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時刻。)(板書:經過時間—小時)

      (3)指板書說:時,一般是指鐘面上的幾時,它表示的是鐘面時間;小時,它一般表示的是從某一個時間開始到另一個時間結束,它是一個經過時間。(用點●和箭頭在鐘面旁加以區分)

      2、判斷,仔細聽老師說的話,想:這是鐘面時間還是經過時間?

      老師晚上10時睡覺;老師晚上睡10小時。

      3、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要通過一些鐘面時間來簡單地算經過時間。

      (二)教學經過時間的計算

      1、出示:老師今天早上7:00上班,一直到中午11時下班,上午要上班幾小時?

      (1)出示題目:這里的早上7:00、中午11時是什么時間?問題求上午要上班幾小時是什么時間?

      (2)學生計算。

      (3)交流:用什么方法比較好?(實物投影反饋)

      板書:11-7=4(小時)

      11:00-7:00=4(小時)

      討論:4的單位是時?還是小時?可以寫成4:00嗎,為什么?

      (4)結:像這樣簡單的`計算,我們可以直接用后面的幾時減前面的幾時。

      2、王師傅上午7:30上班,中午11:00吃飯,他上午工作了多少時間?

      (1)獨立思考

      (2)全班交流,說說怎樣計算:要求的是什么時間?(經過時間)還能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嗎?你是怎么減的?

      教師借助0—24小時圖幫助學生理解、體會不同方法。

      7:30——10:303小時,再加30分鐘,是3小時30分

      7:30——11:304小時,再減30分,是3小時30分

      教師重點介紹橫式書寫方法,先減分再減時,分不夠減想時借1作60。

      11:00(10:60)-7:30=3小時30分

      3、練一練:同學們下午1:00開始上課,下午4:25放學,同學們下午在校有多長時間?

      (三)綜合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

      示圖,補充銀行營業時間:上午8:30——下午5:00

      (1)計算每個商場的營業時間

      說說所標內容是什么意思?嘗試練習

      (2)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計算每個商場的營業時間的?

      (3)比較得出結果

      師結:用普通記時法表示時,若兩個時間都在上午或下午,就可以直接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若兩個時間,一個在上午,一個在下午,就要把下午的時間先化成24時記時法,再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

      (四)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要求經過時間只要怎樣計算?該注意什么?(單位;下午時間轉化成24時記時法;退1作60來計算)

    三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材第13頁例6及試一試。

      教學目標:

      1. 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筆算方法。

      2. 引導學生由復習遷移、類推到新知的學習。

      3. 引導學生通過筆算,感覺美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方法,理解“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和“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的算理。

      教學難點:

      理解“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和“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的算理。

      教學準備:

      師生各準備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筆算(指名學生板演):

      24×2= 213×3=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提出問題。

      教師出示情景圖:(課本13頁例6)

      2.抽學生回答從情景圖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觀察并自由發言)

      灰天鵝:48只;

      白天鵝:是灰天鵝的2倍;

      三、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探討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筆算乘法

      根據情景圖讓學生提出問題后出示完整題目:

      湖里有48只灰天鵝,白天鵝的只數是灰天鵝的2倍。白天鵝有多少只?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列出算式:48×2

      (2)動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書:48×2=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樣計算呢?)

      ①學生估算48×2的積大約是多少?為什么?

     、趲熒餐顒樱菔静僮,第一行擺4捆,另擺8根,表示48。接著再擺同樣一行小棒。要求2個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個8根是多少,再算出2個40是多少,最后把兩次乘的結果加起來。先算2個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另外6根放進這捆小棒的右邊:再算2個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48×2=96是怎樣算出來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圬Q式計算。

      問:怎樣計算呢?借助直觀操作、邊講解邊板書豎式。

      4 8

      × 2

      1 6----------8×2

      8 -----------40×2(8為什么寫在十位上?)

      9 6 ---------(積的十位上為什么是9?)

      然后指出,為了書寫簡便,以上豎式可簡寫為:

      4 8

      × 1 2

      9 6 (進位的表示什么?)

      (3)嘗試討論,掌握算法。

      2 8 4 3

      × 2 3 × 1 3

      8 4 1 2 9

      引導學生比較:這兩題與例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怎樣處理進位的數?使學生明白乘數乘被乘數個位上的數積滿十,向十位進1;如果積滿二十,應向十位進2,積滿三十呢?如果十位上滿十就向百位進位。

     、贇w納:用一位數乘被乘數個位上的數,積滿幾十,就向十位進幾。

     、谧⒁猓焊嬖V學生,為了防止忘記,進位數可寫小一些記在橫線上。

      2.探討三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筆算乘法

      出示試一試:4×152=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1)估算出大約的`積是多少?

     。2)請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寫出豎式,其它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3)指名讓學生說一說:積的百位上寫幾?為什么?

      小結:引導學生歸納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計算方法,說明乘的順序及進位法則。用豎式計算時,注意什么?

      四、鞏固、拓展練習

      1.完成課本第14頁1、2題

      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課本14頁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五、課堂總結,課后延伸

      1.歸納一下本節課所學的算理。

      2.歸納一下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應注意的地方。

      六、作業

      課本14頁第3、4題。

    三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第46頁—47頁例一、做一做和練習十第3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口算和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過自主探究、討論交流等方式,借助點子圖,初步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學生在自主探究、尋找方法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理解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二個因數得多少個“十”,并能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

      解決兩位數乘兩位筆算時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

      教學過程:

      一、口算鋪墊,引入新課。

      師:在今天上課的一開始,請同學們來看黑板上這幾道題,直接口算哪些題你會算?(22×3= 14×2= 14×10= 31×10= 14×12= )第一題會算嗎?(生:會)等于多少?第二題、第三題、第四題分別等于多少?第五題會算嗎?(生回答)有的同學說會,有的同學說不會,沒有全班通過我們給他打個問號。

      師:同學們來看,我們會做的這些題都是些什么題?

      師:那也就是說我們會做的題是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再來觀察我們不會做的題又有什么特點?

      師:不會做的題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同學們!你瞧,今天我們就要利用我們會做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知識來解決兩位數乘兩位數得計算。

      師:這就是咱們今天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師:(課件出示主題圖)從圖中你知道到了哪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問題?

      并列式14×12=

      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ㄒ唬┕浪14乘12。

      師:同學們你能估算一下王老師大約買了多少本嗎?你是怎么想的?(找2個學生說)

      師:剛才我們估算出了12套書大約有多少本,那12套書到底有多少本呢?以前我們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還學過兩位數乘整十數的知識,你能不能根據這些,求出14乘12的準確積呢?誰來說說你的想法?(生說把12分成10和2)

     。ǘc子圖演示分法和算法。

      師:我們把每一本書都看作是一個小圓點,就出現了這樣的.點子圖,如果把你的想法在點子圖上來表示出來,(課件演示)就是把12套書分成了10套和2套,10套是14×10=140(點子圖上畫括號),2套是14×2=28,140+28=168?磥碛梦覀儗W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他剛才是把12分成了10和2,那12還可以分成幾和幾呢?(生口答)

      (三)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師:你們會像董老師這樣在點子圖上表示出你們的分法和算的結果嗎?那就請大家拿出一張這樣的點子圖,在點子圖上先分一分,再算一算。好開始!

     。ㄋ模┱故緦W生點子圖作品。

      師:請你來說一說。

     。ㄕn件同步展示)

      生1:把12分成5和7。

      生2:把12分成4和8。(師引導學生說出把12分成3個4)

      生3:把12分成10和2。

      師:不管大家用的是哪一種算法,董老師發現我們都是先把兩位數分成了兩個一位數或者是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去乘,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同學們真了不起!都能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

      (五)比較三種分法。

      師:請同學們再來觀察一下,這幾個同學的作品,你認為哪種分法在計算的過程中又簡便,又好算?(課件展示三種分法圖)

      生回答把12分成10和2最簡便(課件變大出現12分成10和2的點子圖)

     。⿲W生嘗試豎式計算。

      師:剛才我們所有的解決方案都是一種口算的過程,那我們能不能利用豎式來計算呢?

      學生自己嘗試著做一做,教師巡視,找出帶0的豎式和不帶0的豎式

     。ㄆ撸┲该逖葚Q式并回顧計算過程。

      (1)學生展示自己豎式過程。

      1生:(展示帶0的)說計算過程(讓學生手指大屏幕解說)

      2生:(不帶0的)生一邊說老師一邊板書同時問每一位上的數分別表示什么。

      (2)比較一下這兩個豎式有什么不同。是否可以不寫0

     。3)再次回顧不帶0的計算過程并說出每一層積是誰和誰的積,是幾套數的本書。強調第二層積個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寫。

     。4)檢查自己的豎式,把不對的地方改正過來。

      (八)小結。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請大家完成學習卡上的第一大題,看誰算的仔細。

     。ㄖ该诎灏逖荩

      四、鞏固練習。

      第一題:看誰算的仔細。

      第二題:下面的計算正確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收獲了這么多?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那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課下請大家完成書47頁第2題和第4題。

      板書設計:

    三年級數學教案15

      各位老師下午好:

      早上聽了3節課,下午還要聽我們的教學體會,大家很辛苦。首先要感謝雷老師給我創造一次與大家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同時感謝教導處和我們四年級每位成員的支持與幫助。下午我要講的是第1、3、6、9四個單元的實踐與體會,希望能有所幫助,我們先看。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一、教材瀏覽

      1、位置與方向是新教材新增的教學內容,有必要了解一下主要教學目標:

      認識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描述行走的路線。

      2、教材中安排了5個例題和2個練習的教學內容。

     。ǘ┙滩捏w系

      再一下本套教材對“方位”的編排體系,在第一冊課本第18頁學習序數第幾時涉及到“左右”的方位,在第102頁的思考題中提到了“前后面”。

      第二冊教材第一單元《位置》中,學習“上下、前后、左右”,如把這“上下、前后、左右”3組相對方位綜合在一起的話其實就是三維空間,《找位置》中的第幾組第幾個其實就是滲透二維空間“直角坐標系”的知識。而本冊教材要認識的八個方向和看地圖的知識,就要借助前面的知識學生對八個方位的認識。同時又是為后續學習服務。第八冊教材中編排了“東偏北30度方向的1千米處”,是在本冊八個方位的基礎上加上“角度”和“距離”這兩個參數來確定一個點。這其實是初中數學知識的極坐標內容,另外與位置與方向有關系的還有:第四冊的《平移和旋轉》,觀察物體兩個階段第三冊的“觀察物體”(實物);第九冊的“觀察物體”(立體圖形)。其他學科上象第一冊語文課中有一首《東南西北》的兒歌“早上起來面對太陽......”。在第五冊的地方課程〈話說溫州〉,已接觸到“地圖上的方向”。了解這些內容也許對我們的教學有所幫助。下面來談談本單元的教學思考。

      二、教學思考

      1、對主題圖的想法

      課本p2,呈現的是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及四周建筑的航拍照片和相應的平面示意圖。因為我們的孩子對天安門的場景不熟悉,且現在還看不懂平面圖,教學時建議把主題圖換成學生熟悉的本校校園圖。等教完本單元內容之后,再來引導學生觀察這幅主題圖,描述圖中各建筑間的位置關系。

      2、認識“東、南、西、北”(例1)

      這節課早上已做了精彩的展示和點評。

      3、認識地圖上的方向和描述行走路線

      (掌握好例1的知識,例2、例3可以整合成一課時來上)。

      例1主要是實際情境中的“東南西北”,例2是從地圖、抽象、平面的概念上認識“東南西北”。學習例1時,學生已經熟悉校園內四個方向的建筑物。也知道了四個方向的排列特點。教學例2時,只要求學生畫出校園四個方向上的建筑物就可以了,畫圖時最好四人小組不同方向坐,因為一般孩子畫圖時他面向哪個方向,就會將那個方向畫在紙的上方,有的孩子把上方定為東、有的孩子把上方定為南,各種情況都有。只要建筑物與方向相對應,東南西北按順時針排列的都是可以的,其實建筑施工平面圖上有時不是將上方定為北的.。而地圖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只是一種習慣、一種規定,是約定俗成的,統一上方定為北。學了例2后我們要讓學生知道,以后畫平面圖或看地圖時一般要面朝北,這樣能使圖上的方向與實際的方向一致,不管是畫、看地圖會更方便、更清楚。例3的教學是讓學生運用例2所學的4個方向去描述一個連續的一條路線,這里要注意的是中心點(參照物)在變化,去體育館可以體現行走路線的多樣化。在練習中要讓學生體會同一物體針對不同的參照物所在的方位也不同。(如圖中書店在...).做一做路線的描述要“方向+距離”。練習一有兩個方面1、2是生活中的方位(教室、自己房間四個方位上的物體),地圖上的方位第3、4題,第3題標出北。

      4、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和描述行走的路線(八個方向)

      例4、例5認識八個方向和描述行走路線與前面例2、例3的編排基本相同。

      例4只不過是在原來四個方向的基礎上再添上其他的四個方向(課件),這里有學生說“東北”“北東”習慣性的說法。再認識指南針幫助理解記憶八個方向,最好讓學生也做一個方向轉盤。

      教學例5時先利用例5的圖復習一下八個方向,以動物園的中心為中心點,說說各動物館分別在什么方向,再解決去熊貓館怎么走?這里體現行走路線的多樣化,同時要引導學生比較一下怎么走較合理?(優化)。

      做一做中公交車行車路線的描述,要注意中心點的變化,同時讓學生在轉折點處標上“十”字有利于中下生的準確辨認方向,描述從火車站--動物園、從動物園--火車站的行車路線。

      5、幾點嘗試:

      1)自制“指向盤”,幫助學生辨認方向。

      雖然學生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但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在實際教學中,當學生遇到“早晨,面對太陽,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前后相對相對學生沒問題,但要準確說出左邊是(),右邊是(),就有難度“。部分學生就束手無策,其實這類問題對我們教師來說有時也要想一想。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制作”指向盤“,利用”相對性“+”順時針“轉動”指向盤“等手段幫助學生辨別方向效果好。教學時我們組每位老師自己也做一個,上課是貼在黑板上.

      2)描述方位與行走路線時,要求學生指出參照物(中心點)。

      物體所在的方位,隨著參照物的變化而變化,具有相對性。教學中學生對”()在()的()面“。這類問題錯誤率很高,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學生對八個方位的知識掌握不好,而是對這種句式表述,到底以誰為中心不理解,學生往往是在圖上先找到第一個物體以第一個物體為中心再去找第二個物體的位置,這樣與題意恰恰相反。所以對這種句式要告訴學生要以第二個物體為中心,并且在這個中心點上畫上”十“字。另外在描述行走路線時,讓學生在轉折點上也標上”十“。熟練以后,自然就形成空間表象。

      如(課件)

      3)豐富練習的形式與內容

      a、在實際生活中去認識和辨認方向(如:在校園中、教室、家中、街道路標上辨認方向),(數學--《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

      b、在游戲中練習(如:交警指揮交通、蒙眼指方向、找方向等)

      c、向學生介紹練習站

      d、學會看所在城區的區域圖(教室里貼一張本地區的城區區域圖)

    【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學教案02-26

    數學教案小學三年級07-14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01-18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02-24

    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02-16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03-02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01-09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范文01-06

    [精]三年級數學教案05-24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07-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的天堂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亚洲怡红院在线视频 | 午夜精品影视国产一区在线麻豆 | 日韩国产欧美一二三区 | 亚洲就去吻婷婷永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