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

    三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5-03-25 08:47:19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數學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數學教案通用15篇

    三年級數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整十數乘一位數的方法。

      2.通過觀察、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3.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

      二、教學重點

      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三、教學難點

      發現口算乘法的規律。

      四、教學具準備

      課件、口算題卡。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下面各題(出示口算題卡):

      30×450×5300×7200×860×4

      32×325×242×223×311×8

      2.指名讓學生說說30×4、200×8、42×2的'口算方法。

      (二)學習新知

      1.探究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出示例題,要求學生認真看圖。

      (2)觀察主題圖,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我發現每筐裝15盒草莓,買了3筐,一共有多少盒?

      (3)怎樣列式?15×3

      (4)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預設1:

      10×3=30

      5×3=15

      30+15=45

      預設2:

      小結:兩位數乘一位數時,先用兩位數中十位上的數字與一位數相乘,再用兩位數中個位上的數字與一位數相乘,最后再將兩個積相加。

      2.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

      (1)分組進行討論150×3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2)小組交流,匯報各種想法:

      150×3=100×3=300

      50×3=150

      300+150=450

      (對于學生的方法,盡可能板書在黑板上,方便全體同學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過程。)

      (3)學生獨立完成P41/做一做,然后在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115=144=156=234=

      1105=1404=1506=2304=

      (4)觀察:上述算式中,一個因數末尾0的個數與積末尾0的個數有什么關系?

      師生共同歸納小結:整十數乘一位數時,先把因數中0前面的數字與一位數相乘,然后在乘積的末尾添上1個0。

      (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看誰算得快。

      (四)課后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掌握兩個積(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溝通.

      教師出示:

      164+18 18+46

      693-14 50-355

      先說出每題的運算順序,再分組計算,看哪組算得又對又快.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訂正.

      二、創設情境.

      問:同學們都去過商店買東西吧,要算一算買來的東西共花多少錢用什么方法計算?

      師:今天,我就要去商店去買兩樣東西,請你們幫我算一算需要用多少錢?

      出示動畫混合運算,問:看圖誰能先說說我要買些什么,然后列個算式表示要花的錢數?

      學生匯報并列式,引出例1.

      三、自主探索,領悟算理.

      1.嘗試計算:164+63

      (1)學生獨立試算,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討論,交流算法.

      (3)學生匯報,研究算法.(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64+63 164+63

      =64+63 =64+18

      =64+18 =82

      =82

      (4)比較異同,總結算法.

      分析比較以上兩種計算方法,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算法:求兩個乘積的和,要先算出兩個積后才能相加,所以加號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脫式運算,這樣會更簡便.

      2.改變例題,學習例2.

      (1)將例1 164+63變為:

      164-63 164+63

      164+63 164-63

      (2)學生獨立選做,可任選一題,也可全做.

      (3)匯報交流計算方法.

      3.歸納推理,總結規律.

      討論:觀察比較,例題中的4道題,你發現了什么?

      總結:通過比較,我們知道,求兩個乘積的和(或差),求兩個商的和(或差)以及一積一商的和(或差)的混合式題,都要先算出積,或商,兩個乘法可以同時脫式,兩個除法也可以同時脫式,一乘一除.

      4.初步練習,深化提高.

      計算:5887-292=?并思考發現了什么.

      三、應用方法,強化知識.

      1.計算下面各題.

      393+486 244-423

      174-124 813+46

      2.小強買3支鉛筆,2本寫字本.看圖算出買鉛筆和寫字本各用了多少錢,一共用了多少錢?

      四、質疑,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接龍游戲

      游戲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混合運算順序.

    三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教材第9頁練習一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和思考,進一步掌握不整十、整百數乘一位的方法;能熟練利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2.培養學生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習慣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加深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加深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已經掌握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方法,誰能來說一說我們計算時是利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的?(借助表內乘法)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利用表內乘法計算下面的題目。

      二、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練習。

      1.練習一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上下兩題的聯系與區別。

      2.練習一第2題。

      學生分組完成,然后集體訂正,教師注意巡視指導。

      三、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練習。

      剛才同學們做的非常仔細,非常認真,正確率非常高,對于下面的練習有沒信心?

      (一)完成練習一第3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一說白菜有多少棵?青菜呢?

      2.你能提出一個關于“倍”的問題嗎?(青菜是白菜的多少倍?)

      3.讓學生自己解答。(學生可以先圈一圈,也可直接列式,教師注意巡視指導)

      4.總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我們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二)完成練習一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注意要求學生列除法算式來解答,不熟練的同學可以先圈一圈,再列式。

      (三)完成練習一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兩名同學板演,再讓其中一位同學說說自己是如何想的。

      四、拓展延伸。

      今年,媽媽27歲,小明3歲。

      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解答

      追問:明年媽媽的歲數又是小明的幾倍呢?

      五、全課小結。

      你知道如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嗎?

    三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頁內容及第13頁“看一看、說一說”題。對稱圖形。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民間藝術的剪紙圖案,以及服飾、工藝品與建筑等圖案,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

      2、通過折紙、剪紙、畫圖、圖形分類等操作活動,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能力。使學生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4、滲透圖形美的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對稱圖形的特征,能畫出簡單的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

      1、判斷對稱圖形,按要求畫出對稱軸。

      2、能正確找出全部的對稱軸。

      教學準備

      1、教具:投影片、圖片、剪刀、彩紙。

      2、學具:蝴蝶幾何圖片、彩筆、剪刀和三張手工紙。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出示一些對稱圖形,引導學生觀察:

      你們看這些圖形好看嗎?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你能舉出一些特點和上圖一樣的物體圖形嗎?

      從哪兒可以分為左邊和右邊?請同學到前邊來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圖形的左邊和右邊相同?還有別的辦法嗎?

      用手中蝴蝶圖形動手試一試,互相討論。(對折,圖形左右兩邊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個圖形,使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可以討論,看一看其他同學是怎么剪的。(把紙對折起來,再剪。)

      二、學習新課

      1、對稱圖形的概念。

      以剪出的'圖形為例,貼在黑板上。

      問:你們剪出的這些圖形都有什么特點?

      師:像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板書課題)

      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畫在圖上)。

      問:現在誰能準確說出什么是對稱圖形?什么是對稱軸。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你剛才剪的圖形叫做什么圖形?為什么?

      畫出自己剪的圖形的對稱軸。注意對稱軸是一條直線,兩端可以無限的延長。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1、電腦出示第13頁“看一看、說一說”題: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為什么?指出對稱軸。

      生:蝴蝶、臉譜、天安門等是對稱圖形。花布圖不是對稱圖形,無論怎樣折,兩側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就沒有對稱軸。

      2、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圖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對稱圖形?請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投影出示,折一折,說明是否是對稱圖形,并數一數一共有幾條對稱軸?

      生邊回答老師邊填在投影片上,試用小棒擺出對稱軸。

      (二)拓展練習: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要與數字、漢字和字母打交道,你們知道嗎?在這些字母中有許多也是對稱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學號是多少?這個數字是對稱的嗎?

      2、你的名字中的哪個漢字是對稱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個字母是對稱的?

      4、你還發現了哪些有趣的對稱?

      四、全課總結

    三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基本掌握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筆算。

      2、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實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過討論和比較,明確算理。

      教學重難點:

      在明確算理的基礎上,基本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筆算方法。

      課前準備:

      口算卡片、幻燈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表內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

      復習除法筆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問各部分名稱。

      導入新課。

      出示課題:除法。

      二、新授

      1、教學40÷2。

      出示場景圖。

      觀察場景圖,說說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0÷2

      2、教學46÷2。

      先自己想一想,結果是多少,然后告訴你的'同桌。組織全班交流。

      明確: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個問題:平均每個女孩買多少枝?

      3、練習。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6÷2。

      4、教學筆算46÷2。

      先用小棒擺一擺,想一想結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組織全班交流。

      明確: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口算的想:40÷2=20 6÷2=3 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選擇幾題說說算理。

      自學除法筆算的方法。

      指導筆算除法的順序和方法。

      提問:2為什么寫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個4是怎么來的?

      第二個和第三個6分別是怎樣來的?

      三、練習

      做做第1題。

      說明46÷2還可以用豎式來計算。

      板書2 46說明豎式的寫法,以及在橫線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題。

      課堂小結

      討論并指名回答。

      作業

      直接寫得數。

      寫完后比一比每組兩題在計算上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1)先獨立做前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比一比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三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1頁的練習二十一。

      教學目標:

      使學生牢固地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和驗算。

      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表格圖。

      教學過程: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基礎

      練習

      應用

      訓練

      1、口算。

      84÷778÷6

      56÷260÷4

      51÷399÷9

      240÷8700÷5

      2、學生在書上計算。

      在里填上>、<或=。

      學生先算出小得數,再比較大小。

      3、出示表格圖。

      請同學們互相說一說,要怎么算,再在書上填空。

      4、聰明題:()÷6=204......3

      ()÷4=1600......3

      小組討論,()里要填什么數,再在書上填空。

      1、文字題。

      (1)學生自己讀題。

      (2)根據題意列豎式計算。

      (3)同桌交換批改。

      2、應用題。(練習二十一的.第10、11題。)

      (1)分組讀題,這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小組討論。)

      (2)同學們根據題意列式解答。

      (3)集體訂正。

      3、先補充問題,再列式解答。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開火車回答。

      2、學生填空。

      3、出示表格圖。

      4、在書上填空。

      5、小組討論。

      1、學生自己讀題。

      2、根據題意列式計算。

      3、小組討論。

      4、列式解答。

      5、集體訂正。

      應用

      訓練

      課堂

      作業

      (1)同學們,你們根據條件,能填什么問題?

      (2)同學們,自己選擇1、2個列式解答。

      (3)公布答案。

      4、思考題。

      (1)小組討論,小猴子原來一共有多少只。

      (2)同學們獨立完成。

      在1號本上完成練習二十一的第4、12、13題。

      1、指名回答。

      2、學生列式解答。

      3、集體訂正。

      4、小組討論。

      5、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

      板書設計:

      練習二十一

      84÷7=1278÷6=13

      56÷2=2860÷415

      51÷3=1799÷9=11

      240÷8=30700÷5=140

    三年級數學教案7

      一、總體印象

      本單元是在二年級下冊兩步計算應用題之后,第二次單獨編排的內容。平時的解決問題都體現在各章各節之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思考

      >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1、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現在解決問題強調學生應用自己的算法,能解決問題就可以了,但我們在學生碰到困難時,也要引導學生借助基本的數量關系式、線段圖等手段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并使學生自己能逐步學會分析、解決。

      2、注意解決問題的教學重點是分析思路。

      美國《全美數學教師委員會》會刊制定的數學課標就提出來:數學課堂要以問題解決為核心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要教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為解決問題而教,把解決問題放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來教學,以前我們教應用題很關注結構和數量關系,看問題求什么?找相應的條件,結構是固定的,老師教學時有章可循。完事有序地敘述題目。

      3、注意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性。

      多樣化是指學生在解題時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決問題。不同的方法要有本質上的'區別,平時我們在課堂上經常會聽到老師在不斷的問還有什么方法?有個別老師還把分步列式與綜合算式當成了兩個方法,我想這就沒必要了。因為根本的解決思路還是一致的。

      >教學中的幾點溫馨提醒:

      現在的解決問題多數都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出現的,這樣的呈現方式,信息量大很開放,也很迎合孩子的心理。但長此以往孩子的讀信息能力就會欠缺,也使孩子在數學方面的邏輯思維的培養存在問題。我們關注到這個問題之后,在解決問題時以純文字的形式出現,學生的讀題能力就大不如前,希望這點能引起老師們的注意:在解決問題時可以逐步向文字表達過渡。

      實踐活動:設計校園。

      學習了測量、面積,方位基礎之上。

      1、收集信息。了解我們的學校原來是怎么樣的,看看其他學校的情況,在孩子調查的基礎上為設計新校園打下基礎。

      2、分析信息。讓學生進行討論,我們要添些什么,教材提供兩個方面:師生日常需要,來源于借鑒,從其他學校調查來的可以借鑒到本學校的。每個學校不同,可以具體安排,不要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

      3、設計新校園。注重小組之間的學習與合作。

      4、欣賞、展示作品。讓學生說一說。在哪個方位上設計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不要把作品粘在黑板上,大家做的都很好就完了。

    三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70頁到74頁“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內容。

      【教材解讀】

      《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做面積單位,以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教學難點】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充分感知,理解面積的含義

      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什么是面積

      ⑴情境導入

      老師手中有兩張紙,想請兩名同學來進行涂色比賽,看誰涂的快一些,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張?為什么?

      生可能回答,選擇小的那張,因為它小,就涂得快。

      師:其實剛才同學們說的,這張紙小,是指的它的面小,這張紙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實每一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請你摸摸數學課本的封面在哪里,桌子的面在哪里,你感覺誰的面大一些

      生可能說桌子的面大一些。

      再摸摸椅子的面,看看黑板的面,你感覺誰的面大?

      ⑵、教師小結:剛才我們通過摸和看知道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出示課件:課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課本封面的面積,鐘表表面的大小就是鐘表表面的面積。誰還能舉例說一說?

      2、、通過封閉圖形理解面積的含義

      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現在老師把這幾個物體的面給大家請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現在同學們看到的就是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像這樣,首尾相連,密封起來的圖形就是我們學過的封閉圖形

      它們有大小嗎?誰大?誰小?(生交流方法)

      像剛才我們研究的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面積。

      板書封閉圖形

      長方形的大小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不規則圖形的大小就是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圓形的大小就是圓形的面積。你還能舉例嗎?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積等等。

      3、小結歸納面積的含義

      誰能來說說,什么是面積?

      師:物體表面或封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補充板書:或

      二、動手操作,建立面積單位表象

      (一)認識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設疑。

      出示兩個長寬各異,但面積相同的長方形紙,它們相比較,誰的面積大?(生交流)同學們意見不統一了,用觀察法更無法確定誰大誰小,用重疊法試一試。也不行,怎么辦?誰來想個好辦法?

      2、請學具幫忙:那就借助學具袋中的學具在這兩張紙上擺一擺,比出它們的大小吧!動手操作要求:請同桌兩人,每人選擇一個長方形,任意選一種學具來測量長方形的大小,比比看哪個長方形大?

      (1)全班匯報交流: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A:同桌兩人,一人用正方形擺,一人用圓形擺,但由于原形沒有全部覆蓋整個長方形,不能確定哪個圖形大,哪個圖形小。

      B:同桌兩人,一人用正方形擺,一人用長方形擺,由于所選的圖形大小不一樣,也不能根據小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個數來確定兩個長方形的大小。(關鍵是兩人的標準不一樣)

      C:可能有的同桌都選用正方形來測量由于所選的圖形大小一樣,所以能根據正方形的個數來確定兩個長方形的大小。、

      D: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

      師質疑:為什么不用圓形?

      生展示時,教師不做評價,讓學生交流,質疑。(如果學生沒有用到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師可質疑,為什么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沒混著用呢?)

      3、師小結:大家都認為要用同樣的學具,也就是要統一標準。有的小組用長方形作為標準,有的小組用正方形作為標準,都比較出了這兩張紙面積的大小!

      到底使用哪種標準比較方便呢?人們習慣上用正方形的面積作為面積單位。

      學到這里,讓我們不禁想起了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二)認識面積單位:

      1、為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國際上也規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書)

      2、請同學們自學課本內容

      3、匯報學習收獲:

      師:你們學會了嗎?老師來考考你

      (1)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數學上是怎樣規定的?(生交流)從學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邊長是一厘米嗎?用手摸一摸它的大小。再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

      找找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

      如果讓同學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你的橡皮有多大,能不能量出來?如果讓你用它去量你的課桌呢?請同學們試一試?

      感覺怎樣?太麻煩了?那么有沒有更大的面積單位適合量課桌呢?(一平方分米)

      (2)一平方分米在數學上是怎樣規定的呢?(誰來說)

      在學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邊長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桌兩人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

      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一平方分米

      量一量課桌的面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

      (3)如果讓你拿這張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我們的教室,你感覺怎樣?(太麻煩了)老師這兒還準備了更大的面積單位?

      出示一張一平方米大的紙貼到黑板上,想一想1平方米的大小。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計我們的黑板大約是幾平方米?

      三、表象運用,形成技能

      1、做課本76頁第1題,做完后交流。

      2、做課本76頁第4題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單位名稱

      黑板長4()一枚郵票的面積是4()

      小明身高128()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

      小華腰圍6()一塊黑板的面積是4()

      四、全課交流,知識提升:說說你這節課印象最深的地方?

      板書課題:面積和面積單位。

      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們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研究卻剛剛開始,老師給大家留下個課下小調查:除了今天學的,還有哪些其他的面積單位?把你的調查結果與同學和你的數學老師交流。

    三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使學生結合實際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熟記1千米=1000米。

      教學步驟

      一、通過觀察等實踐活動為新授知識作好準備。

      教學前可利用課外活動、隊活動等時間進行一些觀察度量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知識。A參觀車丫和碼頭,看看汽車、火車和輪船的航運里程票價表。B觀察公路的里程碑,并從這塊里程碑直到下塊里和碑,實地觀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體會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C測量操場四周的長度(或跑道的長度),算一算要繞幾圈(或直幾個來回)才是1000米。這樣使學生對“千米”的長短有初步的了解。

      二、復習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口答:1米等于幾分米,1分米等于幾厘米,1厘米等于幾毫米,1米等于幾厘米。

      3、填括號(說一說推理過程):

      2米=( )分米 50分米=( )米

      6厘米=( )毫米 30厘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80毫米=( )厘米

      三、新授

      1、 導入新課

      量比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單位;量課本的長、寬一般用厘米作單位;量教室的長、寬可用米作單位;那么

      測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用什么單位合適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 聯系實際,初步認識“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長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長嗎?

      (2)出示運動場遺產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想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約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進率。

      A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B引導學生對上式等號兩端進行比較:用等號連接,說明它們所表示的長度怎么樣?等號兩端的數字和單位相同嗎?

      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一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么?

      C熟記進率。想想看:“千米”中的“千”相當于1000中的'幾個“0”?1000中的幾個“0”相當于一個“千”?

      四、練習

      1、 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用單位。

      教室長3( ),小明身高130( );高速公路長50( );鉛筆尖長4( )。

      2、 把下面各數按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2厘米 2分米 2千米 2米粉2毫米

      3、 帶領學生觀察:課前在一條直的路邊量出100米的距離并在兩端插上標桿。問學生: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

      4、 要求學生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做第71頁“做一做”,中的兩道實踐題。

      五、總結(略)

    三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等活動,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

      2.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利用天平或蹺蹺板的原理,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為以后學習代數知識做準備。

      教學難點:使學生會運用等量代換這一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

      教具、學具: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高興趣

      1. 師:同學們,我們的`童年生活在豐富多彩、游戲多種多樣,蹺蹺板就是其中之一,你們玩過嗎?好玩嗎?(自由回答)

      師:想一想,玩蹺蹺板的兩個人在體重上有什么要求?

      生:兩人體重不能相差太多。

      師:三四班的甲同學體重50千克、乙、丙分別重25千克,假如甲和乙玩蹺蹺板會出現什么情況?

      生畫圖表示。

      師:如何使蹺蹺板平衡?

      生畫圖表示。

      2. 介紹天平

      師:天平的工作原理同蹺蹺板一樣,下面請看大屏幕(flash畫面伴有聲音:同學們,大家好,我叫天平。在實驗室里能見到我,當我平衡時,表示左右兩邊的物體同樣重。)

      二、動手合作、探究就知

      1. 故事引入

      (flash畫面伴有聲音。)森林王國的熊媽媽生病了,小猴和小兔準備買東西去看望他。他們來到水果攤前,小猴對小兔說:“西瓜又大又甜,我們就買它吧。”于是他倆把西瓜放到天平上稱了稱,發現一個西瓜重4千克,小猴提了提:“哎呀,太沉了,我提不動。”小兔試了試:“我也不行。”正在他們倆不知怎么辦時,售貨員叔叔說:“西瓜和蘋果都是1千克2元錢,你們可以把西瓜換成蘋果,這樣就一人一半了。”“對呀!叔叔的主意好。”他倆高興地說:“一個西瓜4千克,4個蘋果1千克,假如每個蘋果同樣重,1個西瓜能換幾個蘋果?小朋友,你能幫我們算一算嗎?”

      ①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會關心別人;

      ②師: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從第一個圖中看出,一個西瓜重4千克,從第2個圖中看出4個蘋果1千克,問題是一個西瓜和幾個蘋果同樣重?

      師:請同學們用學具擺一擺。(教師巡視,適當指導)

      學生講思路。

      師:熊媽媽見到兩位小客人,心情十分高興,病也好了一大半,決定邀請小猴和小兔去動物園逛逛,他們看到了什么?請看大屏幕。

      ①P109做一做。

      (flash畫面伴有聲音:森林王國動物園的蹺蹺板平衡游戲開始了。“我小豬先坐上去,誰來和我玩呀?”“小豬等等我,我們和你玩,呵,蹺蹺板平衡了。”“你們玩的這么開心,我也來湊湊熱鬧吧!”“老牛,我們四頭小豬站在一起才能和你玩啊!”同學們,兩頭牛和幾只羊站在一起才能使蹺蹺板平衡呢?)

      學生找出條件和問題。

      師:2頭牛等于幾只羊?應怎樣思考,自己想一想,再交流討論。

      師:邊播放課件邊講解。

      ②看大屏幕(練習二十四4題)

      (flash畫面伴有聲音:“小雞,你比我輕,我不想和你玩。”“臭鴨子,你才比我輕呢!我還不想和你玩呢。”在一旁的鵝聽到后,趕緊跑來勸架:“別吵了,我和你們一起玩吧!”孩子們看到這里,你們知道一只雞和一只鴨誰重一些?)

      學生討論,匯報結果。

      播放課件,講解。

      三、拓展內化 解決問題

      師:參觀完動物園后,在回家的路上又碰到什么情況了?

      看大屏幕(練習二十四.3)

      (flash畫面伴有聲音:“灰兔哥哥,今天我們真是大豐收,我采了大蘿卜,你采了這么多胡蘿卜和白菜,我想用9個大蘿卜換3棵白菜,行嗎?”“白兔弟弟,行,那我也用6個胡蘿卜換2個大蘿卜吧。”等量代換游戲開始了,你們知道6棵白菜能換幾個胡蘿卜嗎?)

      師:提示先求1棵白菜能換幾個胡蘿卜?

      學生可用學具擺一擺。

      課件展示:

      9個大蘿卜=3棵白菜→3個大蘿卜=1棵白菜

      6個胡蘿卜=2個大蘿卜→3個胡蘿卜=1個大蘿卜

      6棵白菜=?胡蘿卜→1棵白菜=?胡蘿卜

      (54) ← (9)

      四、布置作業(練習二十四.5)

    三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的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數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兩種讀法讀一個乘法算式。

      3.使學生知道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簡便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圖;學生準備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算。(教師每題讀一遍,學生寫得數,集體訂正。)

      6×4 9×3 5×3 9×7 7×3

      8×5 7×5 4×8 6×8 2×9

      2.指名回答問題。

      (1)6個十是多少?

      10個十是多少?

      12個十是多少?

      (2)8個百是多少?

      10個百是多少?

      12個百是多少?

      3.先讀數,再回答問題。

      (1)4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十?

      (2)80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百?

      (3)120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百?

      二、新課

      1.教學例1。

      先讓學生擺小棒,每堆擺2捆(每捆10根),擺3堆。在學生擺的同時,教師也在黑板上擺出來。然后提問: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樣計算?”(20+20+20=60)

      “用乘法怎樣計算?”(20×3)“你能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思嗎?”(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個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想:每捆是10根,3個2捆是6捆,也就是3個20是60,所以20×3=60。

      教師可以結合敘述,在算式下面對照寫出想的過程,如:

      接著請兩個學生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然后教學乘法的另一種讀法。

      教師告訴學生乘法的讀法除了已經學過的一種外,還有一種,即20×3還可以讀作“3乘20”。

      齊讀兩遍。

      2.做第1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教師先出示題目讓敘述用兩種讀法讀出3個乘法算式。可以先讓幾個學習好的學生做示范,然后把每個算式齊讀兩遍。接著再讓學生口算這3道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20×4,訂正時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然后再分別做200×4和20xx×3。做200×4時,可提醒學生:你能不能按照剛才學的方法想出怎樣算?如果學生有困難,還可以啟發他們想:200是幾個百?2個百乘以4是幾個百?必要時在200下面注明“2個百”。使學生明確:2個百乘以4是8個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 最后讓學生做20xx×3。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第2題,讓學生一欄一欄地做。在學生獨立做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并及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輔導。訂正時,指名說一說左邊兩欄的計算過程。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可有意讓學生在讀乘法算式時用新學的讀法讀。

      3.教學例2。

      教師分步出示例2的圖。先出第一組圖。問:“這幅圖中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帶著學生數出是300個。再出第二組圖。問:“這組里面有多少個小正方體?”(300個)“現在有幾個300了?”(2個300)類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組圖。最后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出乘法算式?”(300×4)“這個算式還可以怎樣讀?”(4乘300)“你能根據前面的計算方法,想出這道題該怎樣計算嗎?”可以讓學生討論。

    三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9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促進思維的發展。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年、月、日計時法。

      教學難點:

      計算一年內有多少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2小時=()分60秒=()分60分=()小時

      二、新授。

      1、課題:認識年、月、日。

      提問引入:我們以前學過了一些時間單位,如小時、分、秒,誰知道還有哪些時間單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書課題。

      問:誰知道一年有幾個月?

      2、認識年歷。

      師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年歷。

      教學生學會看年歷,并且指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一邊回答問題:一年有幾個月?

      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各有幾天?

      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分別找出:兒童節、元旦、國慶節、教師節、勞動節、婦女節的月、日,說出今年這些節日是星期幾。

      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歷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幾月幾日,說出那天是星期幾。

      3、認識平年和閏年。

      問: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嗎?(出示幾張不同年份的年歷)

      使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3頁有關平年、閏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確定閏年的方法:教師講解:經過科學家的測定,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大約是355天6小時。用公歷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閏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閏年。

      強調:通常每4年中有一個閏年。公歷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16051840190219441955

      21001976198719942400

      4、學會記大月與小月的方法。

    三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的規律。

      2、探索并掌握一個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

      3、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答)

      143= 422= 25+0= 0+28=

      32-0= 28-28= 175= 215=

      二、探索新知

      1、教學05=?

      (1)創設情境引入。

      教師擺出5個盤子,每盤放3個蘋果,提問:這里有幾盤蘋果?每盤有幾個?一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學生列出算式:3+3+3+3+3=15,35=15

      35表示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從每盤中拿去1個蘋果,繼續提問:現在每盤有幾個?5盤一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學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

      25表示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從每盤中拿去1個蘋果,現在每盤有幾個蘋果?5盤一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學生列出算式:1+1+1+1+1=5,15=5

      15表示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從每盤中拿去1個蘋果,現在每盤有幾個蘋果?5盤一共有幾個蘋果?(0個后1個也沒有)5盤一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學生列出0+0+0+0+0與05兩個算式,提問5個0相加得多少?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得數(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個0相加是多少)應等于幾?(等于0)

      (2)推理歸納。

      根據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做課本P34算一算3道題,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口算結果。(03=0,70=0,026=0)

      通過剛才的口算,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歸納0與任何數相乘,結果都是0的結論。

      (3)小結、深化。

      引導學生認識:0乘幾和幾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數相乘都是0。

      2、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34試一試中1、2題。

      (1)第1題。

      此題是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并進行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時,要讓學生體驗算法多樣化。

      學生可能這樣想:因為135=65,所以1305=650。這樣想的學生可能已經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認為只要在65的末尾寫上一個0就可以得到計算結果,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較135和1305這兩個算式,使學生理解13個十乘5等于65個十,也就是650。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并掌握豎式算法,可先請學生板書豎式計算的書寫過程,發現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算法

      第③種算法學生可能難以獨立寫出來,教師可以讓學生看書并指導學生學習這種寫法。

      (2)第2題。

      此題是因數中間有一個0的乘法,練習時,讓學生獨立計算后,再讓學生公布各自的算法,體驗算法多樣化。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算法

      交流時,教師引導學生掌握①的算法。

      三、 鞏固練習

      1、豎式計算。(補充題)

      全班齊練后指名板書,進行全班交流。

      2、用你喜歡的方法算。

      4065 3506 5208 5554

      全班齊練后交流,交流時讓學生體驗算法多樣化。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一個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2.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重點: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教學難點: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必然聯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課件出示表格,并讓學生填寫表格。

      年()個月

      大月

      小月

      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閏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個平年,()個閏年。公歷年份數除以()沒有余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沒有余數才是閏年。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1題。

      引導猜測:小明的生日是下個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幾月幾日嗎?

      要求:請用類似“我的生日在教師節前兩天”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讓其他同學猜。

      2.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2題。

      (1)提問: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今年的年歷上把它們圈出來。

      (2)追問:爸爸、媽媽的生日過了嗎?在爸爸、媽媽的生日這一天,你為他們做了什么?還沒有過的同學,你打算怎樣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意,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幾,制作一個月歷,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節日、紀念日。

      (2)算一算這個月一共上課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還想說些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50頁“動手做”。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月歷卡,四人一組做框數游戲。

      (1)要求:每次用長方形橫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長方形豎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3)追問:還可以框出幾個數?怎樣框?試一試。

      2.出示教材第50頁“你知道嗎”內容。

      提問:同學們,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個季度一樣嗎?

      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說說從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確:一年四季與一年的四個季度是有區別的。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補》

    三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下面那些話是表示重量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秤。

      問:你見過下面哪幾種秤

      2.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你知道哪個是重量單位嗎?

      觀察圖像,看看他們在說什么?

      3.總結:生活中,我們常用千克和克表示物體有多重!

      ⑴稱一稱。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說一說。

      4.單位換算。

      ⑴讓學生通過稱一稱、算一算等活動,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過稱2袋500克的鹽,也可以稱5袋200克的米等活動。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讓學生說說再哪兒看見過這種符號。

      三、拓展應用

      1.說一說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說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2.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算一算

      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四、總結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中有何收獲?

    【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學教案02-26

    數學教案小學三年級07-14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01-18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02-24

    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02-16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03-02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01-09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范文01-06

    [精]三年級數學教案05-24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07-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国产欧美综合在线 |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 | 夜鲁夜鲁夜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 | 亚洲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