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語文教案八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本文設有兩個小標題,層次非常清楚,不必要求學生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不必逐段講解。
2、教學重點定在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對文章前后兩部分內容內在的聯系進行深人的理解,體會家庭教育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通過討論我國20xx年世界杯亞洲預選賽隊員們的表現,激發學生的愛國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1、播放《羅納爾多》的光盤導人本文的學習。(創設情境,51起學生的共鳴。)
2、學生交流材料。(貝利的簡介、插圖;學生的偶像球星彩色插圖等。)
3、貝利簡介(展示屏幕,學生自由閱讀。)
二、整體感知。
沸沸揚揚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突破問題
1、當球迷們為貝利踢進第一千個球而歡呼時,貝利雖然也為創造了千球記錄而感到愉快,但他卻“為這件事終于過去而高興”。試從課文中找出他高興的理由,并就此談談你的感想。
2、貝利的父親勸貝利不要吸煙,他采取了怎樣的方式?為什么那么有效?
3、從小處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怎樣的`人。從這兩個片斷中你看出貝利是怎樣的A?
四、拓展延伸
1、從課文中可看出:父母是你們很重要的第一任老師。模仿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欄目,請你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為主題,談談你與父母相處時的一些事情。你對他們的教育方法滿意嗎?
2、中國足球隊雖然三戰三敗,但“失敗是成功之母”,請你對中國足球隊員說一句鼓勵性的語言。(讓同學張貼他們搜集到的中國足球隊全家福的彩照,以此激起他們的愛國熱情。)
語文教案 篇2
走進麗江
教學目標1、認識“樸、峻”等7個生字,會寫“雄、樸、旬”等10個生字。
2、理解麗江古城的特點和麗江神奇的自然景觀,體會過渡句在文中承上啟下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麗江的“神奇而美麗”。
××××××××××××。 (宋體,五號1.5倍行距)
2、有感情朗讀課文××××××××××。教學目標:
1、體會麗江的“神奇而美麗”,從而產生愛國的情感。
2、體會過渡句在文中承上啟下的作用。
3、認識11個生字。
3、學習××××××××××。
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麗江的“神奇而美麗”表現在哪里,理解麗江古城的特點和麗江神奇的自然景觀。
教學難點體會過渡句在文中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搜集麗江古城自然景觀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新詞,利用字、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
2、自由讀課文說說麗江給你留下的印象。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聞名于世,在我國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們想不想去看一看我們東方的威尼斯?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麗江,去領略一下那里獨特的風光。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本課當中的重點詞語,指生讀、齊讀。
3、指生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評議朗讀情況。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重點介紹了麗江的哪幾個景點?誰能用書上的句子把這些景點連起來說說。
2、師生交流。
四、再讀課文,重點探究。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結合學生搜集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麗江的風景。
2、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地說說讀這段的感受。
3、請帶著贊賞的語氣讀一讀本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麗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好一個麗江城!真不愧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圍繞著神奇而美麗,作者重點帶我們游覽了哪兩個景點呢?
下面我們就隨同作者的腳步一起走進古城!欣賞那千年古城的神韻!
(一)學習課文3、4自然段
(1)默讀課文3、4自然段,說說這兩個自然段介紹了麗江古城的什么特點。
(2)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古城的神奇而美麗,邊讀邊把它畫下來,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重點指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說麗江古城是高原姑蘇圖景?這幅圖景究竟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結合你的想象,還有搜集的圖片,談一談。
(3)配樂朗讀本段,感受麗江的美麗與神奇。
(二)學習課文5自然段
走出古城,不遠處就是玉龍雪山,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雪山的美景吧!
(1)自由讀第5自然段,把你喜歡的`句子畫出來,并說一說喜歡的理由。
(2)匯報交流,深入體會。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1)齊讀第六自然段,說一說麗江還有哪些迷人的景觀?
(2)除了書上所說的,你還知道麗江有哪些迷人的風光?
(四)學習最后一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邊讀邊想月色中的古城給你什么樣感覺?
(2)指名說并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2、出示過渡句,體會其作用
(1)作者為了把這么多美麗的景點詳略得當地寫出來,在景點與景點過渡的地方,用了一個比較特殊的句式,請把相關的句子畫出來。
(2)理解句子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各歸納或啟示了什么?體會過渡句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讀。
四、總結全文,深化體會
同學們,今天作者帶我們游覽美麗的古城——麗江,請用自己的話來贊美一下麗江?
五、布置作業
如果讓你給麗江做宣傳,你將怎樣寫廣告詞?請同學們試著寫一寫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理清課文層次結構,體會科普說明文描寫和說明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2.注意說明文文體的特點,還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點。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巧妙生動的說明文寫作方法。
2.注意將科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增加科普文學習的樂趣。
三、德育滲透目標
1.培養學生勤于探索、勇于鉆研的科學精神。
2.領悟文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學習本文準確全面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分清層次結構,探求描寫和說明的有機結合點,以此為切入點,體會二者結合之妙處。
2.知識教學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
【學生活動設計】
1.閱讀分析全文結構。
2.學習本文準確全面的語言特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人類社會越來越現代化,新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令人目不暇接,稱之到了“知識爆炸”的時代也毫不為過。由此而來的是生活的快節奏,學習和工作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種競爭一直波及到了兒童,加之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望子成龍的傳統觀念,使作父母的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祖孫三代4、2、1的局面,使12只眼睛都盯在了孩子身上,真是走路怕摔著,吃飯怕噎著,干活怕累著,要星星不敢摘月亮,要吃什么跑遍全城也要買來。這種過分保護、溺愛及過早地灌輸知識會得到什么結果呢?樂觀者說孩子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早熟,將來能更好適應現代化的要求;悲觀者則認為豆芽菜式的孩子將來經不起風浪,小皇帝太多了很難凝聚成統一力量,將來誰去當兵,誰去干那些艱苦創業性工作……。對孩子本身來說,是幸福還是……在此不想多發議論,還是讓我們來看看動物世界的孩子們吧,也許會得到某種啟迪。
(板書)動物游戲之謎
二、明確目標
1.理清課文層次結構,體會科普說明文描寫和說明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2.學習本文準確全面的語言特點。
三、整體感知
文章的基本結構
科學研究的思維過程一般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文就遵循了這樣的思路安排結構。課文的結構形式是“總—分—總”,先總結歸納,然后分項述說,最后再總結歸納;在內容上,先提出動物的各種游戲行為,引發讀者的思考:動物為什么要進行游戲?然后分述各種假說,提供給讀者對比思考,最后總結。
科學思維過程:
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形式:總 分 總
內容:演習說 自娛說
動物為什么游戲 還有待更深入研究
學習說 鍛煉說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提問】本文的語文有什么特點?
【明確】科普文章的語言,很注重準確、全面,避免含糊、偏頗。注意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語,體會課文語言的特點。“戰斗游戲時,動物互相親密地廝打,看似戰斗激烈,其實極有分寸,它們配合默契,絕不會引起傷害。”“廝打”表現動物戰斗游戲的“激烈”和動物行為的特點;“游戲行為使得動物從小就能熟悉未來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種‘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來動物社會中將要結成的各種關系。”動物成年后,一般要脫離父母,自尋伙伴,所以用“結成”而不說“形成”,語義上有細微差別。“通過自得其樂的游戲,使動物緊張的自然競爭生活得到某種調劑和補償,使它們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從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撫,自我保護。”“調劑和補償”表明動物游戲的本質,兩者是互相補充的,單說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全的。“游戲向動物提供了大量機會,使它們能把自身的各種天賦技能和復雜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巧妙地組合起來,因而無論對幼小動物還是成年動物,游戲都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行為。”“提供”使“游戲”具有施動者的地位,使之超出個體行為的范疇,成為共性的事物。這樣的例子在課文中還有很多,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2.【提問】本文有哪些人文內涵?
【明確】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曾認為,只有人類才是有智慧的.生命體,而其他動物不過是受制于條件反射、具有生理反應的簡單生命。只有人類才會思考、才會有超出生理反應以外的各種行為。現在動物學家注意到動物具有游戲的天性,雖然還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是承認動物在游戲,承認動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潛能、創造性和多樣的交流方式,承認動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體,這本身就是認識上的進步。這種進步帶來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在生命倫理和生態環境等多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人類將因此重新定義動物,重新審視和動物的關系,進而重新認識自己。
3.【提問】作者說“動物在游戲行為中”,表現出超出估計的“智力潛能、自我克制能力、創造性、想象力、狡猾、計謀、豐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例證嗎?
【明確】智力潛能:動物們的游戲,“與人類兒童的游戲行為有著相似特征”,這說明動物在游戲中蘊含著智慧。具體如給黑猩猩棍子,它會用棍子做各種游戲,等等。
自我克制能力:戰斗游戲,“看似激烈,其實極有分寸,它們配合默契,絕不會引起傷害。”“動物嚴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戲不會發展成真的戰斗。”
創造性和想象力:北極熊玩棍子或石頭;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計謀:葉猴在樹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鬧。
豐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動物群體的游戲活動,必定有各種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證游戲的組織、進行。如北極渡鴉排隊滑雪,沒有溝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動物游戲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說的各種能力,是綜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說一種游戲只包含一種能力。
4.【提問】課文為什么沒有確定的結論?
【明確】第一,動物游戲行為是非常復雜的,不同動物的游戲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類對動物了解得還不多,現在提出的各種假說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必須深入研究,才能解開動物游戲之謎。
第二、科學注重求實,即使作者傾向于某種假說,也要經過實驗的證明,不能貿然下結論。
第三、包容性是科學精神的重要內涵。作者列舉各種假說,其本意就有這方面的含義。讓各種觀點在寬松、包容的學術氛圍中自由碰撞、融合,最終才能辨偽存真,求得真理。
總結、擴展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說明文,記敘、描寫、說明渾然一體,語言簡潔、平實、準確、全面,淺顯易懂,使人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某種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藝術上的享受。
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語文教案 篇4
一、導入
今天,你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玩具,有的是從商店里買的,有的是親手制作的,有的是新的.,有的是舊的,這些玩具陪著你們度過了許多愉快的時光,哪位同學想把你和玩具之間發生的難忘的故事告訴大家。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玩具,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春夏秋冬和我們心愛的玩具一起快樂的做游戲吧!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并且學習生字詞
1、聽錄音時標出自然段,劃出不認識的生字。
2、自己讀課文,用你最喜歡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把你認為讀得不熟的地方多讀幾遍。
3、讀完課文,看看課件上的生字都認識了嗎?
4、師指導學生讀生字詞(優秀的學生先讀、小組讀、認識老師指的生字詞的學生站起來讀、找學困生讀)
5、找四名學生讀課文,評選今日朗讀之星。
三、精讀課文
1、分組學習課文
喜歡春天的為一組;喜歡夏天的為一組;--------
2、春夏秋冬小組比賽開始了
比賽第一項:朗讀比賽
比賽第二項:描寫春夏秋冬的成語比賽
比賽第三項:說話比賽(你自己做過什么玩具,你是怎么做的?或在你喜歡的季節里,你最喜歡做什么樣的游戲。)
3、整體讀課文
四、寫字教學
五、作業
小練筆:把你制作玩具的過程寫下來。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4個生字:理解部分新詞的意思(請求、乞求、糾纏)。
2.使學生主動參與、入情入境,在讀中體驗、感悟。
3、感受小珊迪的誠實守信以及這種品質的可貴。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談談對英鎊、先令、便士這三種貨幣的認識。
一、揭示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發生在英國愛丁堡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珊迪,(板書課題)請大家把課題讀一讀(生讀課題)外國人的名字還可以讀得輕快些。(生再讀課題)
二、投影出示三個問題:
1.小珊迪為什么非要“我”買他的火柴?
2.小珊迪換好零錢往回跑,發生了什么事?
3.小珊迪臨死前掛念的是什么?
(請大家帶著這三個問題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交流時讓學生隨便挑個問題回答)
三、研讀1—8節
師:這三個問題其實就是故事發展的三個階段,我們先來學習故事的第一個階段1—8節,請大家仔細讀1—8節,找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一個詞語。
1、生找到“糾纏”后問:為什么找這個詞?
2、(板書:糾纏)同學們看“糾纏”這兩個字的字形有什么特點?
師:“糾纏”就是纏住不放,找麻煩的意思,請你再找找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圍繞“糾纏”來寫?
3、交流后讓學生自由讀讀這四句話。
A、小珊迪這樣一而再,再而三跟我說,非要“我”買他的火柴,這就叫“糾纏”,讀這四句話時,你發現有變化嗎?你是怎么體會到的?(板書:請求 乞求)
B、你覺得這兩個詞有什么不同?你能用請求(乞求)的語氣來讀嗎?
師:是啊,小珊迪就是從誠懇地請求到低聲下氣,苦苦哀求,來,我們一起來讀這四句話,體會一下。
C、小珊迪如此三番五次,低聲下氣,糾纏不休到底是為了什么?(板書:一便士)
D、一便士對小珊迪來說真的這么重要嗎?請大家再讀1—8節,找找依據并說說從從中體會到了什么?(齊讀第一節)
E、如果有一便士,小珊迪會買寫什么呢?
(師:盡管一便士只能買到一只面包或……可小珊迪還是求之不得,可見小珊迪是多么(可憐)投影:此時,我覺得小珊迪是一個( )的孩子。
三、小珊迪對錢的態度似乎有些矛盾,為一個便士他可以苦苦哀求,而面對四個便士卻無動于衷,這是為什么呢?請大家自由讀讀9—11節。(板書:四便士)
1.當四便士在小珊迪目前時,他是怎么做的?(板書:送還)
2.課文有沒有寫到小珊迪叫弟弟還錢的'內容?
3.課文中沒有寫到這個內容,你能發揮自己的想象來補充嗎?投影出示(師念:小珊迪被馬車撞到了,軋斷了兩條腿,他被人抬回了家,小利比嚇呆了……)再出示兄弟倆的對話圖,請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分角色補充省略號的內容,待會兒要請各小組交流,看看哪一組討論得好。
(邊交流邊評議)(師當小利比,選一生當小珊迪對話。)
4.投影出示練習:小珊迪的生活如此( )。他是多么需要錢啊!可是不屬于自己的錢他( )。在( )的情況下,還讓弟弟( ),這是一個多么( )、( )的孩子啊!
交流后,師在括號內填入“可憐”,板書:誠實、守信)
4.你知道“可憐”和“誠實、守信”這兩者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四、感情朗讀1—11節,深入感受小珊迪可貴的品質。
五、總結:小珊迪雖然是那么貧窮,那么可憐,但又是那么誠實、守信,他身負重傷,能活下來嗎?我們下節課再學。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標題與內容的關系,地毯下的塵土-語文版七年級下教案系列。
2、分析米妮的形象,學會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美德的內涵,體會故事的深意。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讀懂意,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充滿了神奇浪
漫想象的文段。
2.導入新課。
(二)誦讀活動
1.個人朗讀、分小組朗讀、全班齊讀相結合,誦讀全文。
2.誦讀要求與策略:
①文題是“地毯下的灰塵”,從全文看,這個題目有何深意?
②你在預習時對米妮這個小姑娘的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請在誦讀時進一步加深你的感受。
(三)思考活動
1.學生活動要求
將課前預習和課上朗讀的感受結合起來,思考讀前老師提的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備足理由。
2.教師輔助策略
分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試著另擬課文標題,說說自己的喜好,以體會課文標題的深意,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地毯下的塵土-語文版七年級下教案系列》。
(四)交流活動
1.關于標題的深意
明確:《地毯下的塵土》這個題目就很有深意,耐人尋味。從題目上一點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說明什么。通讀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塵土”是課文所敘故事的關節點,它暗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姑娘米妮自覺主動地打掃地毯下的'塵土,是表現米妮誠實的一個重要情節,也是揭示作品主題的一個主要內容。
故事的開頭也不像一般的文章那樣講究扣題呀、點題呀什么的,而是從小米妮的身世講起,經過層層的鋪墊之后在故事的結尾部分才點題,告訴讀者地毯下的塵土是怎么一回事。
2.米妮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明確:米妮是一個勤勞能干、善良誠實的好孩子。)
3.活動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參與活動,鼓勵學生養成敢于質疑、不人云亦云的學習習慣,對所擬標題有創意的,給予肯定和表揚,促成自由爭鳴的“場效應”。
(五)品析活動
1.瀏覽課文
要求:邊讀邊圈出描寫小姑娘勤勞的句子。
2.討論交流
3.文中兩次寫小姑娘望窗外的風景意在說明什么?
〖明確:窗外的景色是“從未見過的美麗景象”,米妮“津津有味地看著,連干活都忘了”,于是“來不及打掃地毯下的塵土了”;作者又用星星的形象“透過窗戶,向她眨著眼”,用星星的語言“那位小姑娘,誠實而善良”來表現米妮內心的矛盾和斗爭。第一次描寫,引出了故事的重點情節“地毯下的塵土”;第二次描寫,引出了米妮內心的矛盾和斗爭,也引出一段生動細致的心理描寫,使一個誠實善良的小姑娘的形象躍然紙上。〗
◎重點品析“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
【作者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句尾用驚嘆號,表明米妮進行著激烈的思想斗爭。】
(六)總結活動
1.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明確:一個誠實、善良、勤勞的人是一定會有回報的,故事還告訴讀者要養成“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習慣。
2.米妮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結合實際談談怎樣向米妮學習。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研、究、報、選、洋、物、左、豪”8個生字,積累“研究、報告、今天、準備、海洋、動物、左挑右選、自豪”8個詞語,學習新部首“牛字旁”。模仿“左(挑)右(選)”的形式,把詞語補充完整。描寫“物、研、究、選、左”5個生字。
2、默讀課文。比較句子,體會:“藍鯨一天要吃4噸蝦,它的心臟像一輛小汽車那么大,舌頭上可以同時站50—60人。”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和心情。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報告,怎樣制作研究報告,激發學生樂于探究的精神。
重點難點:
1、認識8個生字,積累8個詞語。模仿“左(挑)右(選)”的形式,把詞語補充完整。
2、積累課文中出現的量詞: 份 條 噸 輛 幅 種,學著正確運用。通過“噸、輛”等量詞體會藍鯨的龐大。
3、聯系課文內容,了解制作研究報告的基本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談話:人們對一種現象或者一種事物,經過認真地觀察、調查等寫出的文章,叫——研究報告。
2、學習生字:研、究、報
研:(注意前鼻音,左右結構的字)
究:(注意音節中iu在一起調號標在后,上下結構的字,“九”字應先寫撇再寫橫折彎鉤。)
報:(左右結構的字,右邊部分先寫豎,再寫橫折鉤。)
3、今天我們學的研究報告是丁丁小朋友寫的。他對什么進行了研究,研究報告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4、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 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丁丁制作出這份研究報告,可真不容易啊!那他研究什么?制作的研究報告上有些什么呢?
2、學生自學。
3、交流。
丁丁觀看了(海底世界)的錄像,又在新華書店(左挑右選),買了一本《鯨的家族》,最后選擇一種海洋動物(藍鯨)做研究報告。他制作的`研究報告由(文字和圖片)內容組成的。
4、結合交流討論,學習:“左”、“選”、“洋”、“物”。
(1)選——書空(注意筆順規則:先里后外)
(2)學習新部首:“牛字旁”。注意“牛字旁”和“牛”字的書寫筆順的不同。
5、指名分節讀課文。
三、小結復習。
1、比一比組詞。
2、寫字指導。
物:左右結構。寫時注意左為豎畫右為撇畫的字,左豎應收縮上靠而右撇應舒展開。
究:上下結構。上下兩部分各占一半。
選:先寫里面,再寫外面,“走之底”的捺盡量向右伸展,走之上的字,應上略大而下稍小,且緊靠左下。
左:橫短撇長,橫要寫得平,字才會端正。
3、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讓學生掌握課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寫法。
2、讓學生理解課文中蘊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愛媽媽的孩子是心疼媽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媽媽。愛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愛媽媽的'孩子是心疼媽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媽媽,愛是相互的。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問什么老爺爺說我好象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教學方法:討論法、朗讀法
學法指導:引導學生進入情景當中來學習。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的家長夸過你們嗎?今天我帶大家認識幾個新朋友,看哪一位小朋友值得我們夸一夸。
二、學習認讀生字
1、讓學生借助拼音讀認讀生字。
2、給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3、讓學生討論用怎樣的方法能記住這些生字。
4、學生匯報討論情況,教師點評。
三、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讓學生說說自己認識哪個字在哪里見過。
3、開展組詞比賽活動。
4、分析字形,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四、初讀課文
1、讓學生自己試著讀課文。
2、說說你通過初讀課文知道了什么。
3、請大家找自己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兒子們
j ng qi o ne t t ng t ng l i xi ng bB
井巧呢提桶痛累像吧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讓學生個別讀課文。
2、其它學生評價。
3、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媽媽夸孩子時驕傲的神氣,還有文中幾處問話的地方。
4、再讓學生讀課文,教師評價。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說說通過讀課文,說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決問題
1、讓學生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2、小組長匯報討論結果。
3、教師小結:
三個兒子都給媽媽帶來了快樂,但是他們的行為卻是有區別的:翻跟頭和唱歌也許是表演給媽媽,也許是為了得到媽媽的稱贊,提桶水卻是出于對媽媽的關心,體諒媽媽和幫助媽媽的愛心。
四、擴展活動
請大家說說你平時在家里,是怎樣關心和體諒媽媽的。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識字》教案10-08
語文教案【經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