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

    五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5-03-05 07:00:34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數學教案(合集15篇)

    五年級數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做,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會用三角板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在方格紙上能畫出指定邊和這條邊上高的長度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重點難點

      重點: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難點:在方格紙上畫指定條件的圖形。

      三、教學準備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剪刀、三角板

      四、教學設計

      (一)情境設計,導入課題

      1、同學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

      2、現在老師有一個平行四邊形,我想把它剪成一個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應怎么剪呢?同學們動手試試。

      3、出示課題《動手做》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小組內探討剪切的方法。

      2、師巡視。

      3、小組匯報。

      4、課堂內總結:

      (三)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高

      1、回憶剛才你們是怎樣剪平行四邊形的,你們剪得邊都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2、總結:

      (1)平行四邊形:從一組平行邊的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對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

      (2)三角形:從一個頂點到對應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梯形:從上底的一點到對邊(下底)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梯形的高。

      (四)鞏固練習

      1、P21試一試第一題。

      學生依次標出各個圖形中的高是哪條線段,再找出它所對應的底。

      2、P21練一練第一題、第二題。

      畫出給定底的.高。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繼續從設計上講,仍然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先讓學生大膽猜測、推導,從自己的演示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但在畫高時,學生們做的不是很好,主要表現在不會用三角板去畫高。

    五年級數學教案2

      課題:粉刷墻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通過解決粉刷墻壁的活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通過解決粉刷墻壁的活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利用所學知識,靈活選擇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同學們在生活中發現它們的身影了嗎?想想在解決生活中哪些問題時運用了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知識?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利用我們所學知識來解決粉刷墻壁的生活問題。(板書課題:粉刷墻壁)

      二、合作探究,靈活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1、創設情境,了解任務:今年是校園文化建設年。我們學校要美化校園,決定粉刷教室內的墻壁。如果,現在你就是學校的校長,想想看,要完成粉刷墻壁的工程,需要考慮哪些實際問題?

      2、提供信息,明確問題:

      (1)出示信息。

      課前經過實際測量和調查,同學們搜集了以下信息:

      五年級一班的教室長8米,寬6米,高3米(每間教室門窗的面積大約19.3 2)我校有20間這樣的教室。

      品

      種 規

      格 價

      格 粉刷

      面積使用

      年限人工

      費用

      仿瓷

      涂料 20L/桶30元/桶0.5L/25年1元/2

      多樂士乳膠漆易洗:10L/桶300元/桶0.2L/212年4元/2

      普通:20L/桶400元/桶0.2L/212年4元/2

      (2)明確信息的`含義: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信息,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3)明確任務:選擇哪種涂料呢?粉刷20間這樣的教室至少準備多少錢?請同學們根據這些信息,在小組內一起討論一下,把你們的想法說給同學聽一聽。

      3、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解決一共需要花多少錢,從哪幾個方面思考。注意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4、班級交流:要算一共需要多少錢?也就是算哪幾個方面的費用?你們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明確也就是算人工費和涂料費,但都應該先算出粉刷墻壁的面,再算出人工費和涂料費,后計算一共需要花多少錢。

      5、計算實際的費用:根據剛才的解決方法,選擇你認為合適的涂料,來具體算一算應該準備多少錢?

      6、交流匯報,比較:

      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涂料,把計算的過程展示給大家。

      根據計算結果,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奧,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制定了自己認為合理的方案!

      三、延伸拓展,反思提升:

      經過我們粉刷墻壁的活動,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收獲?

      說來聽聽吧?

      四、課堂總結:我相信大家,在生活的大舞臺上,會有更多精彩的表現!

    五年級數學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組織學生探討,培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的應用意識。

      2.使學生能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取商的近似值的不同情況,并能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進一法”和“去尾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商的近似值的現實意義,結合生活實際正確地選擇“進一法”、“去尾法”解決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昨天老師去逛超市。花10元錢買了3斤蘋果。誰能告訴老師蘋果的單價是多少呢?

      板書:學生的列式計算。引導學生說出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得近似值。

      設計意圖:除了讓學生在體會學習數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更要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實際,又服務于生活實際,體驗學習探索成功給學生帶來的愉快。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例12(1):小強的媽媽要將2.5千克香油分裝在一些玻璃瓶里,(每個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準備幾個瓶?

      ①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答。

      預設:生1:2.5÷0.4=6.25(個)

      生2:2.5÷0.4=6.25(個)≈6(個)

      生3:2.5÷0.4=6.25(個)≈7(個)

      ②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小組匯報)

      預設:

      生1:瓶子需要整個數,不能用小數表示。把6.25個用“四舍五入法”約等于6個。

      生2:6個只能裝0.4×6=2.4(千克),不夠裝應需要7個。

      ③教師概括。

      師:兩種答案哪一個更符合生活實際?(第二種)

      師:像這樣,在實際生活中,將6.25中的小數點后面的尾數舍去,向個位進1,這種求近似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2.再來看看王阿姨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出示例12(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長的紅絲帶包裝禮盒。每個禮盒要用1.5米長的絲帶,這些紅絲帶可以包裝幾個禮盒?

      ①先獨立思考。

      預設:生1:25÷1.5=16.666……(個)

      生2:25÷1.5=16.666……(個)≈17(個)

      生3:25÷1.5=16.666……(個)≈16(個)

      ②全班交流答案,組織學生討論,強調以理服人。

      預設:生1:盒數應取整數,把16.666……(個)用“四舍五入”法應進1,約等于17個。

      生2:但實際包裝時,17個禮盒要用1.5×17=25.5(米)的紅絲帶,絲帶不夠包裝,應是16個。

      生3:16個禮盒用了1.5×16=24(米)紅絲帶,剩下1米不能再包裝一個禮盒,所以只能16個。

      ③教師概括。

      師:我們應取哪種呢?

      師:像這樣根據實際情況,將16.666……中小數點后面的尾數去掉,這種求近似值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三)教師小結:看來,“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適用于一般情況,在解決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有時要多一點,即“進一法”;有時要少一點。即“去尾法”。這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商的近似值實際應用。(板書)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第一關:試一試

      第二關:比一比

      第三關:選一選

      第四關:說一說: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商的近似數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一般情況下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但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數。)

      六、板書設計:

      商的近似數

      10÷3= 3.333···(元)≈3.33(元)四舍五入法

      2.5÷0.4 = 6.25(個)≈7(個)進一法

      25÷1.5=16.66……(個)≈16(個)去尾法

    五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這類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2.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的活動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教學難點:觀察歸納“找次品”這類問題的最優策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播放有關次品的視頻】

      師:看了剛才那段視頻,你們有什么想說的?

      生自由回答。

      師: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產品與合格產品不一樣。有的是外觀瑕疵,有的是成分不過關,還有的是產品的質量與正常的不同……我們把這些不合格的產品稱為“次品”。(板貼:次品。)

      師:次品雖小,危害卻大。今天咱們就一起去找輕重不合格的次品。(板貼:找。)

      師:要找輕重不合格的次品,我們要用到什么工具?(天平)

      (二)探究新課

      1.有關比爾·蓋茨與81個玻璃球的問題

      【課件出示小比爾·蓋茨的問題:這兒有81個玻璃球,其中有一個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多少次才能保證找出來呢?】

      讓生自由猜測稱的次數。

      師:同學們猜的結果不一樣,可能是數量太大了。數學中有種方法叫做“化繁為簡”,讓我們從數量較小的來研究吧!

      2.研究2個球

      【課件演示:把2個球放在天平上】

      師:有2個玻璃球,其中有一個球比正常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天平來測量,怎樣可以找出次品呢?

      師:如果次品比正常的球稍輕呢?

      3.討論3個球的`問題

      【課件:這兒有3個玻璃球,其中有一個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多少次才能保證找出來呢?】

      生敘述稱球的過程。

      【課件再次演示過程,并板書枝狀圖。 】

      師:次品可能是這三個“1”中的任意一個,但無論哪一個是次品,都只需要一次就可以保證找出次品了。

      師將探究結果填入記錄表中。

      4.研究4個球的問題

      【課件:這兒有4個玻璃球,其中有一個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沒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多少次才能保證找出來呢?】

      師:如果再增加一個球,4個球,一次可以保證找出次品嗎?

      生自由回答。

      師:咱們還是動手去探究吧。

      【課件出示如下小組活動要求。(1)四人一組,用棋子代替玻璃球,用尺子代替天平,擺一擺。(2)4個球被分成了幾份?每份幾個?(3)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想一想,你們組的方法是否既做到了“至少”,也做到了“保證”?】

      生分組探究后,上實物展臺匯報,師根據生的匯報板書枝狀圖,同時幫助生在此環節理解“至少”和“保證”的含義。

      師小結:4個球,有兩種不同的測量方法,但測量的結果都是一樣的,至少需要2次才能保證找出次品。

      把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師:如果只測量一次,最多可以保證在幾個球中找出次品?

      5.討論9個球

      【課件:這兒有9個玻璃球,其中有一個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多少次才能保證找出來呢?】

      師:如果球的個數再多一些,例如9個,至少需要幾次才能保證找出次品呢?

      【小組活動要求如下。(1)請同學們用學具擺一擺,試試看,有幾種不同的方法。(2)9個球被分成了幾份?每份幾個?(3)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哪種方法符合題目中的“至少”和“保證”? 】

      生在實物展臺上匯報9個球的測量方法,師板書在黑板上。

      生可能出現的方法如下。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板書,哪種方法符合題意?

      師:為什么把9個球分成(3,3,3)只要2次就可以找出次品?

      引導學生發現:第一種方法每份分出的數量是3,次品一定在某一份的3個球里,不管是哪一份,3個球只需要一次就只可以找出次品來,所以9個球只需要2次;但第二種分法有2份分出的數量是4,4個球需要2次才能找出次品,9個球就需要3次才能保證找出次品。

      師:如果球的數量在9以內,你們覺得每份分出的數量是3好還是4呢?分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每份分出的數量不能超過3。

      6.5~8個球的研究

      師(出示記錄表):4個球只需要2次可以保證找出次品,9個球也只需要2次就能保證找出次品來,那么大膽猜測一下,在4與9之間的5、6、7、8個球至少需要幾次就能找出次品呢?

      請生自由畫圖分析,然后匯報。(重點是8個球。)

      將研究結果填入表格中。

      (三)鞏固應用,發現規律

      1.10個球的研究

      師:10個球,稱2次還能保證找出次品嗎?

      請生試著自己畫圖分一分,然后匯報。(讓生明確:10個球至少需要稱3次,因為無論怎么分,至少有一份超過3個球。)

      師將結果填入記錄表。

      師:2次最多可以在幾個球中找出次品?(9個。)為什么?(利用板書中的枝狀圖讓學生明白每份最多3個,3個3就是9。)

      2.3次最多能在多少個球中找出次品?

      師:3次最多可以在多少個球中找出次品呢?(引導生發現每份最多放9個,3份就是3個9,即3×3×3=27個。)

      師:28個球至少幾次可以找出次品?

      3.4次最多能在多少個球中找出次品?

      (引導學生說出每份最多27個,3份就是3個27,即3×3×3×3=81,最多81個。呼應前面的小比爾蓋茨的問題。)

      4.觀察記錄表,發現規律

      師:我們來仔細觀察記錄表,5次、6次分別能保證在多少個球中找到次品?最多多少個?

      師:以此類推,測量的次數增加,可保證在更多的球中找出一個次品來。

      (四)總結提升

      師:今天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師:我們為什么要探究找次品?

      師:我們所探究出的找次品的方法其實和以前所探究的烙餅問題、田忌賽馬問題等一樣,就是一個最優化的方法。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如果你發現了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那么解決問題時一定能夠事半功倍!

    五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

      2、 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3、 培養學生細心做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使學生初步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使用:

      小黑板

      教學流程:

      引入:

      復習舊知

      1.把下列各數的小數點去掉,原數擴大了多少倍?13.8   4.67    0.725

      2、除數擴大10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應怎樣怎樣變化?

      4、 把5.34擴大10倍,小數點應怎樣移動?要擴大1000倍呢?

      5、 學生填寫括號里的數:

      被除數 15 150 ( )

      除數 5 50 500

      商 ( ) ( ) 3學生小結運用了什么規律?(商不變的性質)

      出示目標:見教學目標

      自學提示:結合目標以及上節課學過的小數除法知識,獨立自學,掌握要點。

      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匯報,檢查自學效果。

      研學例5

      (1)教師:圖上有那些信息?根據信息分析題意,列出算式:7.65÷0.85(2) 問:想一想,除數是小數怎么計算?(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3)問:怎樣轉化?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把討論的意見寫在紙上,讓一個組的學生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出來,邊展示邊講解,講解后問臺下的學生“你們對我們討論的結果有什么意見?”臺下的學生給臺上的學生提建議,從而引發全班討論.多讓幾個小組的學生上臺講解自己組的意見。

      生討論得出:把除數0.85擴大100倍變成85,被除數7.65也要擴大100倍,這樣商不變。注意:原豎式中除數的小數點和前面的0及被除數的小數點劃去。

      合作討論:

      12.6÷0.28

      這道題又該怎樣改寫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呢?請同學們運用上一題討論的方法進行改寫,改寫時注意比較一下,這道題和上一道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學生邊討論邊改寫,改寫完后指名學生到視頻展示臺上展示自己改寫后的算式.并比較出兩道題都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這是它們的相同點;而不同點表現在前一道題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位數同樣多,而這道題除數有三位小數,而被除數只有兩位小數.

      教師:你們是怎樣處理被除數和除數小數位數不同的問題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在被除數的小數末尾添0,使除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相同以后,再把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小數位移不夠,在小數末尾添0。

      小結:學生說一說學到了什么?教師適當小結。

      當堂作業:

      1、 書上第22頁“做一做”

      2、 練習:判斷并改錯: 1.44÷1.8=8    11.7÷2.6=4.5   4.48÷3.2=1.43

      3、練習:書上24頁的作業

      全課總結:小數除以小數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一個數除以小數

    五年級數學教案6

      教材類型:蘇教版所屬學科:數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4.增長學生的自然知識,產生熱愛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具準備:

      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放在課前)

      1.游戲: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

      ④零上10攝式度(零下10攝式度)。

      2.談話:李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二)教學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⑴(課件出示地圖:點擊南京出示溫度計和南京的圖片)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這里有個溫度計。

      那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問:好,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式度嗎?

      學生交流:是0℃。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式度)。

      沒錯。(結合圖說)這是零刻度線,表示0℃。(教師板書0)。

      誰來溫度計上表示出0℃。

      ⑵我們再來看上海的氣溫。(課件:點擊上海出現溫度計和上海的圖片)

      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式度呢?(學生回答4攝式度后,教師板書4)在溫度計上撥一撥。問: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式度。(教師結合圖,突出上海的氣溫在零刻度線以上)。

      ⑶接著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課件點擊北京的`圖片和溫度計)

      北京又是多少攝式度呢?

      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

      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式度)

      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⑷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個地方的最低氣溫。仔細觀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氣溫,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對,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4攝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4℃。(板書)

      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4攝式度。我們可以用-4℃來表示零下4攝式度(板書-4)。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

      ⑸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2.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寫出各地的溫度。并讀一讀。(寫在卡片上)

      師: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其他幾個城市的最低氣溫,注意觀察溫度計,把這些溫度記錄在卡片上,并讀一讀。準備好了嗎?

      香港:(19℃或+19℃)。寫好了請舉起你們的卡片。提問:你是怎么想到用+19℃來表示的?這位同學是用19℃來表示的?行嗎?為什么?(對,正號可以省略不寫)。

      哈爾濱:(-10℃)。老師寫了10℃后舉起來:“和老師的記錄一樣的請舉牌。為什么沒人和我的一樣啊?(對,零下10攝式度,我們用-10℃來表示,10攝式度是表示零上10攝式度的)。

      西寧:你們記錄好了,同桌互相校對一下再來交流。問:為什么這樣用這個數來表示?

      ⒊我們再來聽一段中央臺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溫度記錄下來。

      播放中央臺播音員播報的天氣預報(天津 呼和浩特烏魯木齊銀川)

      指名一位學生上前交流。師:你們覺得他記錄怎樣?這位同學的前面的正號沒寫,可以嗎?老師把-1的負號去掉,你們同意嗎?

      誰能在溫度計上撥出11℃?誰來撥-1℃?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自主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五年級數學教案7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除法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商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除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

      小數乘以整數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

      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計算:3.5×3=10.5元 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為什么用3.5×3計算? 3.5×3表示什么?

      (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擴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 0.72×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 0.7 2

      × 5

      3. 6 0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 示范:0. 7 2 擴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4) 回顧對于0.72×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么變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 3.5

      × 2

      2.7 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 7 ×4 0.7×4 25×7 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 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② 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 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五年級數學教案8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62~63頁“方程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認識等式與方程的關系,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在觀察、比較、描述、抽象、概括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發展抽象思維。

      3.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

      2.教學難點:建立“方程”的概念,并會應用。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的這節數學課上老師帶了一種利用平衡創造的工具,你們看是什么?(出示天平)關于天平你們都有哪些了解的?(簡單介紹天平的工作原理)

      (二)探究新知

      1.現在我們對天平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我們來看這幅圖(出示天平:左盤2個50g的物品,右盤100g砝碼。)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在這副圖里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師:能用一個式子表示這種平衡狀態嗎?(50+50=100或50×2=100)。

      2.我們再來看這幅圖又告訴了你什么信息?(課件出示:左邊一個空杯子,右邊一個100g砝碼的'天平。)(杯子重100g)

      3.師:現在我給杯子倒滿水,天平還平衡嗎?天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師:我們不知道加入的水有多重,可以用一個未知數x來表示(水重xg),那么天平左邊的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可以怎樣表示呢?(100+x)

      師:天平向左傾斜,說明左邊這杯水的重量比右邊100g砝碼的重量要重。得到數學式子:100+x>100

      4.現在我給右盤再加一個100g的砝碼,仔細觀察,現在天平平衡了嗎?得到數學式子:100+x>200

      師:我給右盤再增加一個100g的砝碼,你又發現了什么?得到數學式子:100+x<300

      師繼續演示:將右盤中的一個100克砝碼換成50克砝碼,天平逐漸平衡,從中得到數學式子100+x=250。

      5.觀察比較:

      50+50=100

      100+x>100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總結:像這樣兩邊相等的(用等號連接的)算式我們把它叫做等式。

      像100+x=25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的就是“方程的意義”。(板書課題)

      6.提問:這一個等式是方程嗎?為什么?

      追問:這兩個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數,它們是方程嗎?

      思考:你認為一個方程應該符合哪些條件?

      (強調:方程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未知數。)

      (三)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并同桌說一說理由。

      35+65=100 8-x=2 y+24

      2.4=a×2 x-14>72 15÷b=3

      5x+32=47 28<16+14 6(y+2)=42

      2.下面哪些天平不能用方程表示?(出示6幅天平圖)

      用方程表示出剩下天平的數量關系。

      (說一說天平兩邊的數量關系,列方程)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說數量關系,列方程)

      先獨立列出方程,再與同桌說一說方程表示的數量關系。

      4.猜方程

      讓學生初步感知: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5.寫方程,編故事。

      6.方程“史話”。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方程,方程必須要具備幾個條件?方程和等式是怎樣的關系?

    五年級數學教案9

      一教學內容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材第110一112頁的內容和第113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一4題。

      二教學目標

      1、讓同學經歷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認識將舊知識轉換成新知識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

      2、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和驗算方法,會正確地進行計算和驗算。

      3、通過學習回收有用垃圾的計算,喚起同學的環保意識。

      三重點難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兩周前,老師安排了一項調查、收集資料的`作業:調查自身生活的社區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種垃圾大約占生活垃圾的幾分之幾?哪些垃圾可以作為有用資源回收?同學們可以以生活的社區為單位分組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結果整理在下表中:

      生活垃圾種類

      占生活垃圾的幾分之幾

      可回收的垃圾

      (二)教學實施

      1、交流調查情況,并提出問題。

      請同學將課前調查的情況進行交流,觸發聯想,讓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融人環境教育中。然后老師把某個小組調查整理好的一份統計表用投影儀顯示出來。如下表:

      老師:我們知道紙張和廢金屬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對象,它們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幾分之幾呢?

      請同學列出算式:+=

      2、研討“+”的算法。

      嘗試計算“+”。

      老師巡視,然后將同學中的幾種不同算法列舉在黑板上。

      ①+=+==

      ②+=+=

      ③+===

    五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46-47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經歷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過程。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據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求商的近似值有興趣,體會取商的近似值與現實問題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生對話。由“知道哪些自然災害”到“自然災害發生時哪些人戰斗在第一線及經常發生哪些事情”,引出少先隊員慰問解放軍的問題情境。

      (設計意圖:豐富學生的自然常識,激發學生熱愛解放軍的情感,自然引出送果籃的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自主計算

      1、提出“平均每個果籃中有多少錢的水果”的問題,鼓勵學生試著用豎式算一算。

      (設計意圖:給學生在已有知識背景下自主探索,初步體驗商的小數位數特別多的過程,激發學習興趣。)

      2、交流計算情況。讓計算出不同位數的同學生匯報計算結果,教師板書,使學生體驗商的小數位太多啦。

      (設計意圖:展示不同計算結果,讓學生感受計算結果多樣化,進一步體驗商的小數位數特別多,產生求知的需要,為求商的近似值打下基礎。)

      3、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然后觀察計算結果,說說發現了什么。確信158除以7除不盡。

      (設計意圖:用計算器計算,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除不盡的共識。)

      三、求近似值

      1、教師說明,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并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給學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取商的近似值與現實問題的聯系,為下面用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作鋪墊。)

      2、師生共同完成158÷7的商保留兩位小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整數取商的`近似值。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數積的近似值的已有知識經驗取商的近似值。)

      3、讓學生讀書上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然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給學生充分表達不同說法的機會。

      (設計意圖:在學生經歷求商的近似值,閱讀方法概念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表述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使知識內化,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學反思:

    五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培養有條理思考的習慣。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教學重點:會找一個數的因數。

      教學難點: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做拼圖的游戲嗎?

      請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在你們的小組里用你們準備的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拼擺或涂畫的方式獨立操作,邊擺邊做好記錄. 然后,把你拼擺的過程和你的伙伴說說。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學生:用12個小正方形自由拼(畫)長方形

      (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有問題的學生,搜集學生中出現的問題.)

      師:剛才老師在觀察同學們學習時,發現了很多同學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下面,把我們的學習成果在小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總結一下能拼出幾種長方形?參與小組活動,指導學生總結學法.

      師:你是怎樣拼的,說說好嗎?

      學生代表一邊匯報,一邊將所拼的圖在黑板上進行演示

      注意讓學生指圖說明。

      2、思考:請同學們在合作交流中總結出找一個數的因數的基本方法。 (或者用乘法思路想:哪兩個數相乘得12?然后一對一對找出來 。) 全班交流

      師:我發現同學們真的很聰明,誰愿意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每個小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匯報思考的過程,再次體會“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同學們用12個小正方形擺出了各種各樣的長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

      共擺了多少個嗎?

      學生回答,老師同時板演:

      師:看得出來,同學們很用心思考,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嗎?這6個算式最少能用幾種算式表示出來?

      (3種,算式一樣的可選擇其中的一種說出來。)

      及時板書: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 3×4

      師: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見,12的因數有哪些呢?

      (1、12 、2、6、3、4)

      引導思考:找一個數的因數怎樣做到即不重復又不遺漏呢?

      (通過以上的拼、畫、小組交流,學生已經有所發現。)

      學生的答案:

      (1)我發現積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們的因數都是12的因數。

      (2)我發現可以利用乘法口訣一對對的找12的因數。

      師:誰能按順序說出來?

      (1、2、3、4、6、12)

      3、小結:找一個數的因數,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對一對的找。這樣有順序的給一個倍數找因數,好處就是不重復、不漏找。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第38頁“練一練”第1題,注意關注學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2、師: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找因數的方法,現在看看誰找得快,請同學們做課本第38頁的練一練的第2題。

      四、總結與評價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呢?用學到的方法我們都可以做些什么?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下來以后我感想很多,感觸也很深。回顧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只有不斷地進行反思,才能不斷地完善教學思路,才能更好達到教學目標。下面我就說說我對本課在教學設計上的一些想法和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找一個數的因數,在學生已掌握了因數、倍數的概念及兩者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對學生而言,怎樣找一個數的因數,難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學例題“找出12的因數”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拼長方形,讓學生們直接感知兩個自然數的積等于12的幾種情況,使他們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結合自己對因數概念的理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運用意識),然后在交流中不難發現可用乘法或除法來求一個數的因數(列出積是12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數是12的除法算式)。在這個學習活動環節中,我留給了學生較充分的思維活動的空間,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才會有思維創造的火花,才能體現教育活動的終極目標。特別是用除法找因數的學生,正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因數與倍數之間的整除關系的本質,才會想到用除法來解決問題。

      學生在找一個數的因數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漏找,重復。學生怎樣按一定順序找全因數這也正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以在學生交流匯報時,我結合學生所敘思維過程進行對比,引導并形成有條理的板書,這樣的板書幫助學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題思路的作用。書寫格式這一細節的教學,既避免了教師羅嗦的講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我相信像這樣潤物無聲的細節,無論于學生、于課堂都是有利無弊的

      新課標實施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探究、研究和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認真反思、獨立思考、交流探討,學習研究,與學生平等對話,在實踐和探索中不斷前進。

    五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理解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跟整數除法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習的遷移.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學會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使用:

      小黑板

      教學流程:

      引入:

      復習:教師出示復習題:

      (1)22.4÷4 (2)21.45÷15

      教師先提問:“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

      出示目標:見教學目標

      自學提示:結合目標,獨立自學,或與他人合作交流學習。

      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匯報,檢查自學效果。

      研學例2.師先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再讓學生觀察被除數與除數有什么特點?(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

      問:“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商會出現什么情況?我們在豎式中應該怎樣寫商?請同學們互相說一說。(在被除數個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個位上寫“0”,用0來占位。)

      請同學們試著做一做。

      學生做完后,教師問:在什么情況下,小數除法中商的位是0?

      研學例3。師先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再讓學生用豎式計算。當學生計算到12除6時,教師提問:接下來怎么除?請同學們想一想。

      引導學生說出:12除6可以根據小數末尾添上0以后小數大小不變的性質,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個十分之一再除。

      請同學們自己動筆試試。

      合作討論:

      想一想,前面幾例小數除以整數是怎樣計算的'?引導學生總結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要按照整數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有余數,要添0再除。)

      教師:怎樣驗算上面的小數除法呢?(用乘法驗算)自己試一試。

      當堂作業:做教科書第17、18頁的做一做

      全課總結:結合板書總結本節課知識點。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五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可以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的道理

      2、掌握除數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正確的`計算。

      3、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利用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

      教學難點:小數點的移動。

      教具學具:小黑板、卡片、幻燈。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卡片)

      8.1÷34.84÷40.56÷43÷5

      1÷80.75÷150.25÷50.045÷9

    五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例4和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會歸納總結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2、能根據乘除法之間的關系進行驗算,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3、養成良好的計算、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你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特殊情況的小數除以整數的算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2。4÷2 4。8÷6 9。09÷9

      8。24÷8 6÷5 1÷5

      2、填空,并說出為什么?

      (復習乘除法之間的關系,為下面學習驗算做好準備)

      3、列豎式計算(生板演)

      (1)7。44÷4(2)7。44÷8

      (3)102÷24(4)4。551÷5

      四道逐漸變難

      二、探究新知

      1、在評價學生的計算結果中幫助學生學會歸納和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解題,你能說出小數除以整數是怎么除的嗎?

      學情預設:學生有的會把步驟在說一遍,有的會講出前面“被除數的整數部分不夠除”和“除到被除數的小數末尾還有余數”兩種特殊情況的小數除以整數的算法,教師一一給與肯定。

      師:做小數除以整數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組討論并歸納

      學情預設:生根據小數乘法經驗說出轉化乘整數除法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哪一位不夠商1就商0,然后繼續除。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然有余數,要添0后再除。

      課件出示補充。

      2、在暴露計算錯誤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驗算。

      (1)師:為了保證我們的計算正確,怎么辦?——驗算

      驗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怎樣驗算黑板上面的小數除法呢?

      學情預設:生根據整數除法經驗能說出用乘法驗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數除以商等。

      師:四人小組,一人選一道進行驗算,算完在組內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門診臺

      課件出示。

      小結:用估算能知道計算有沒有錯;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證計算正確

      三、鞏固練習

      1、小馬虎也做了兩道題,請同學們看看他做對了嗎?如果不對應該怎么訂正?

      37。8÷6=63 7。4÷5=1。4……4

      2、計算并驗算

      43。5÷29 18。9÷27

      1。35÷15 207÷45

      3、書第20頁:7、8題

      四、課堂小結

      說說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五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五年級下冊總復習“數的認識”第一課時P113~116

      教學目標:

      1、比較系統地理解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的意義。

      2、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的聯系和區別。

      3、對各種數進行分類,體驗分類的原則與方法。

      4、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要點分析:

      教學重點: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加深對各種數的意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分類,形成系統,理解數與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關鍵:數的意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小學階段,我們認識了很多的數,你能說說我們已經學習了哪幾種數嗎?(教師板書各種數)

      二、喚醒記憶,分類

      1、用數表示數軸上的各點,喚醒學生對數的認識。

      (1)教師先確定“0”的位置,然后由學生分別指出1、2、-1、-2所在的點各用什么數表示。

      (2)引導學生發現規律。

      從這條線上,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3)請學生指出、0.3、1、2、2.9所在的點各用什么數表示。

      能不能說說為什么這些點要用分數或小數表示?

      你還發現了什么?

      (4)請學生在上面的這些數中分別找出黑板上板寫的各種數。

      我們還學過哪些分數?分數的個數是怎樣的?分數可以分成哪幾類?

      我們還學過哪些小數?它們的個數是怎樣的?小數可以分成哪幾類?

      我們還學過哪些自然數?它們的個數是怎樣的?

      我們還學過哪些正數?它們的個數是怎樣的?

      我們還學過哪些負數?它們的個數是怎樣的?

      除了這些數,我們還學習過那些數?(引出百分數)

      2、歸納分類

      我們學過了這么多的數,有分數、小數、整數、正數、負數等等,同學們能自己嘗試著將這些數歸納一下,看可以給個它們分成哪幾大類嗎?

      學生匯報。

      (1)(2)

      在分類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么?

      三、溝通聯系,體驗區別

      1、整數和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負整數不在討論的范圍)(舉例說明)

      聯系:(1)它們都有各自的計數單位。

      (2)整數可以轉化成分母是“1”的分數形式。

      區別:(1)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分數用來表示不滿“1”的數,整數則是表示幾個“1”。

      (2)它們的計數單位不同。

      2、整數和小數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舉例說明)

      聯系:進制相同,都采用十進制計數法。(填寫數位順序表)

      區別:(1)小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10、100、1000......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小數用來表示不滿“1”的數,整數則是表示幾個“1”。

      (2)它們的計數單位不同。

      3、分數和小數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舉例說明)

      聯系:(1)小數是分數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都用來表示不滿“1”的數量。

      (2)分數和小數可以互相轉化。

      區別:它們的計數單位不同。

      4、分數與百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舉例說明)

      聯系: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

      區別:分數可以表示數量,后面可以加單位,分數也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分數還可以表示兩個數相除,分數的分母可以是零以外的任何一個整數。百分數則一般只用來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分母是固定不變的。

      四、應用提高

      1、將下面的數填在適當的'()里。

      1.82-15.72340

      (1)冰城哈爾濱,一月份的平均氣溫是()攝氏度。

      (2)五(4)班喜歡運動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總數的()。

      (3)楊老師的身高()米。

      (4)某市今年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人數是()。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

      (1)270.46=2×()+7×()+4×()+6×()

      (2)2:()=0.4===()%

      (3)一個數由7個組成,這個數是(),它的倒數是()。

      (4)把4千克葡萄干平均分成8包,每包是()千克,每包占總數的()。

      五、展望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系統的復習了小學階段我們所學過的各種數,這些數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了基礎,你們知道沒有數之前人類是怎樣來表示數量的多少的嗎?如果現在沒有了這些數,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的?除了這些數你還知道那些數?數的知識浩瀚無比,你們要努力學習,打好基礎,將來有更多的數等待你的發現和創造。

    【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的數學教案08-27

    五年級的教案數學教案02-17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01-10

    五年級下數學教案11-04

    五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11-08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經典】11-12

    五年級數學教案10-22

    [精選]五年級數學教案05-27

    【經典】五年級數學教案12-12

    [經典]五年級數學教案05-0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一 | 亚洲精品日本三级 | 日本精品在线免费观看网址 |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