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學會7個生字。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顏色富于變化。
4. 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1. 充分預習,搜集資料,積累感受和體驗。
2. 初讀,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大致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3. 精讀,結合精彩語段,引導發現表達特點,領悟不同表達方法的不同表達效果。
4. 情味讀,傳達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總結,回歸整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富于變化(重點)
結合精彩語段,引導發現表達特點,領悟不同表達方法的不同表達效果。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難點)
教學準備
布置預習,搜集有關海水顏色的資料,積累感受與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說道海水的顏色,大家可能毫不猶豫的說“藍色”,而作者,正是對這司空見慣的命題提出了質疑。海水究竟是什么顏色呢?作者又是怎樣得出自己的結論的呢?
二、初讀,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大致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1. 自由讀文,學習生字詞說說課文圍繞“海的顏色”說了哪些內容。
2. 互動交流,,明確體裁(說明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完成課后練習2
作者觀察海洋的地點分別在哪兒?海的`顏色又有怎樣的不同?作者的感受怎樣?
二、結合精彩語段,引導發現表達特點,領悟不同表達方法的不同表達效果。
1. 默讀,看看你對哪里的海水有感受?抓關鍵詞句品一品,說一說,再美美地讀一讀。
2. 全班交流反饋,引導發現表達特點。
提供交流句式,引導有序表達。
(一)渤海的顏色與感受
1. 渤海的顏色令人覺得溫暖,親切,隨和,讓人愿意接近。
2. 聯系上下文,體會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讀出情感來。
(二)西沙群島的海:
1. ……這深深的藍色讓人肅然起敬。
2. 聯系上下文,體會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讀出情感來。
(三)意大利西西里島的海:
1. 只是游到深處的時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幾根亂草在水中浮動,不由得讓人汗毛倒豎。
2. 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讀出情感來。
(四)小結表達的方法,比較著感情朗讀這一部分。
(五)自己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談讀書的體會和感受。
三、總結,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本文通過提出問題,用實例證實,和最后回答“海水是沒有顏色的”。字字句句緊扣課題《海水的顏色》,讀來條理清晰,真實可信。但讀來又不是枯燥單調的,在表達方法上你有了哪些收獲?對我們認識和了解世界又有了怎樣的啟示?
四、布置課堂作業。
語文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學習《鄭人買履》,理解意思,體會深刻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明確學習方法。
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是怎樣學習寓言的?(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道理)。
本課的兩則寓言與以前學過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文言文,學習文言文要先把語句讀通順,再借助注釋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講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達到熟讀成誦。)今天,我們用這樣的方法先來學習《鄭人買履》。
二、自讀自悟,研究讀懂,讀通每句話。
1、學生自讀《鄭人買履》,邊讀句子邊看注釋,同桌合作,嘗試說一說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樣讀,才能讀通順,試著讀一讀。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讀,句子是什么意思;學生評議,老師點撥引導。
一句一句地研讀,指導理解句子意思,讀通順,使學生領悟,只有理解了詞句的意思,才能把語句讀得正確、通順。重點檢查難句。
三、講寓言故事,理解寓義,聯系生活實際想開去。
1、自己練習講寓言故事,再小組講,全班講。
2、小組、班級討論:鄭國那個買鞋的人可笑在哪里?從這則寓言聯系生活實際想開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舉出實例說一說。
老師點撥: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于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
四、熟讀課文,積累重點字詞。
1、練習熟讀,分角色演讀,體會寓言意境。
2、出示課后思考練習第2題中的五個句子,練習講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較認識“之”的不同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初步掌握自學文言文的`方法,能正確理解“刻舟求劍”的寓意,積累重點文言字詞。
教學過程:
一、帶入情境,揭題初讀。
1.全班同學分成兩隊進行“成語接龍”競賽。(5分鐘)
2.揭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成語——“刻舟求劍”。
二、用上節課的程序學習本則故事。
1.學生先讀通課文。
2.根據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大意。
3.夯實重點字詞。
三.教師檢查落實自學情況
四.教師引導,強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1.同學范讀課文。
2.用文章中的原話回答。
劍掉到哪里?
——“自舟中墜于水”
寶劍掉進水里,讓人多著急啊,那個人會怎樣做呢?
——“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劍嗎?
——不能。
為什么?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五、想象情境,領悟寓意
1.引導想象,豐富故事。
2.拓展:這個成語故事,說的是生活中的哪種人?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
六、課堂練習:重點字的意思的掌握。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詩經》的基本知識,積累字詞,理解詩歌的含義并能熟練背誦這首詩歌。
2、過程與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變化,分析把握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靜女》的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培養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學重點
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分析把握詩歌當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分析,學習《靜女》的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教師查閱資料,制作課件,布置任務單;學生課前預習,搜集資料,完成預習任務。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詩意導入
由荷爾德林的詩“世界充滿勞績,而人卻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為導入,引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學生感受詩歌魅力,走進《詩經》。
詩意導入,渲染詩歌魅力。
引發學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習欲望。
活動一:
溫故知新走進《詩經》
1、《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現存詩305篇。
2、按表現內容,《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大類。
3、《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學生回顧《詩經》常識。
普及《詩經》知識點。
讓學生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
活動二:
誦讀涵詠
感知詩意
1聽范讀、學生自由朗讀
2、字音、字義、通假字講解
3、全詩梳理
理解字詞,疏通詩歌大意。
教師明確知識要點
讓學生了解《靜女》的基本內容。
活動三:
品讀鑒賞
探尋詩情
1、《靜女》描繪了幾個鏡頭?
明確:相約、相贈、相悅
2、《靜女》刻畫了男、女主人公怎樣的形象?
明確:女子:嫻靜美麗、活潑可愛……
男子:憨厚淳樸、癡情有愛……
3、《靜女》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明確:(1)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2)細節和心理描寫;
(3)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
4、歸納主旨
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討理解《靜女》,探尋詩情。
教師點撥引導,讓學生深入理解《靜女》
讓學生走進《靜女》,真正感受詩歌。
活動四:
拓展延伸
比較鑒賞
《詩經》中的愛情戀歌
1、《詩經·周南·關雎》
2、《詩經·秦風·蒹葭》
3、《詩經·鄭風·子衿》
全詩總結
學生賞析詩經中關于愛情的經典詩歌。
教師點撥指導
讓學生感受愛情的美好,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課后作業
用最精彩的語言改編《靜女》,形式、文體不限。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
教師課后點評
深化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板書
情人相約圖
靜女情人相贈圖
情人相悅圖
教后反思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把握課文的內容和結構。
2.體味戲劇語言的特色。
過程與方法:
本課由觀看演出劇照和同名油畫導人,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內容,分析人物特點,剖析文章內涵。最后進行小作文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重點:
1.把握文章脈絡,明晰故事情節的發展。
2.了解一定的歷史背景。
3.體會課文主題:反抗壓迫,爭取幸福。
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反抗精神。
2、領會作者在故事結構、情節編排上的用心。
一、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俄國文學大師的戲劇《欽差大臣》,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部中國的現代戲劇—《放下你的鞭子》。展示油畫《放下你的鞭子》。感受畫中父女眼中的悲苦無助。
師:誰能跟我們說說你看到這幅畫的感受?
生:畫的是一對貧困的父女,他們蜷縮在一旁,眼中盡是茫然和無助,未來毫無希望。
2.師:本課《放下你的鞭子》是一部街頭劇的劇本,陳鯉庭既是導演又是編劇,它講述了賣藝父女二人,因家鄉被日寇占領而離鄉背井的痛苦經歷。該劇抗戰期間在大街小巷廣泛演,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展示《放下你的鞭子》的劇照。
3.介紹中國現代戲劇的發展概況以及作品時代背景。
二、閱讀課文,疏通文意
1.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注意文中人物的語言是如何展示人物性格的。 1.朗讀課文,了解劇本內容,找出文中精彩的片段,思考出場人物的性格特征。
2:抽學生復述故事情節,理出事情的起因、經過、高潮和結局。 2.一個學生復述故事情節,幾個矛盾沖突在講述中不能漏掉,不足處其余學生補充。
3.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從71頁“豈有此理”到78頁“一起去打倒我們的.敵人”。 3.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要進人情節,在朗讀時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深入理解
1.師:漢子和香姐是什么關系? 他們是父女關系。
2.師:為什么一開始漢子要說香姐是他從蘇州買來的呢?學生的認識可能不夠全面,教師要加以指點。 1殘酷的現實使他漠視親情。2說女兒是買的可以引起旁人的同情從而博取可憐錢。3要親生女兒賣藝會讓父親很沒面子,因而隱瞞。
3.師:漢子和香姐賣藝街頭,為什么他要鞭打自己的親生女兒呢?這合乎情理嗎? 生:饑餓讓父親脾氣暴躁,忽視親情。
4.師:漢子和香姐最初認為是什么讓他們經歷苦難的?請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加以說明。 細讀課文,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生:他們認為一切都是命,是天意。
5.師:他們這種思想觀念最后有什么改變沒有?用文中的語句加以分析。 他們后來認識到了使他們命運多舛的根源,懂得了安穩的生活要自己去斗爭、去爭取。
6.師:是誰促使這種改變的發生的? 是青工幫他們認識到的。
7.請分析一下青工的人物形象,將內容板書。(見課末板書設計) 分析青工的人物形象,在教師點撥下加以明確。
四、小作文
1.布置作文:假如你是香姐,當父親用鞭子打你時,你是怎樣想的呢?用一段文字把你的想法寫出來。深人體會香姐的心理,用文字將之描述出來。
2.抽學生朗讀,加以點評。
3.完成課堂練習。
五、本課小結:本課的教學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內容和結構,分析人物特點,點明課文主題。學生通過學習,不僅了解了舊中國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從而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而且明白了幸福要自己去斗爭、去爭取。最后進行的小作文訓練,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隨堂練習設計
1用下列詞語造句。俏皮作揖暴躁聰明伶俐頂呱呱糟蹋魯莽掩面南腔北調生吞活剝獻丑感激不盡
2古語說:“倉稟實而知禮節”,請談談你的看法。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自主學習8個會認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幾”;學寫8個會寫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描寫的妙處,豐富語言積累。3、明白“最困難的莫過于戰勝自己”這樣一個道理,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情操。
[教學重點]
1、感受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描寫的妙處,豐富語言的積累。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情操。
[教學準備]
課文朗讀帶、生字卡片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四、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作業:把課文中描寫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句摘抄下來,豐富語言積累。
第二課時
一、鞏固復習:
二、指導書寫生字:
三、發散思維:
四、拓展延伸:把自己學了這篇課文后的感受寫下來,特別是要談談自己今后遇到困難會怎么做。
五、實踐練習:1、課外閱讀一些優秀人物的故事,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情操。2、找一找有關自信、戰勝困難方面的格言,讀讀抄抄,激勵自己。
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2、能力目標: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詩人不屈權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英雄氣概。
4、創新素質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不屈權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教學方法:研體式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29人,其中男同學15人,女同學3人。學生思想表現良好,在學習方面,大部分同學很認真,只有個別學生自制力較差,缺乏學習自覺性;班中學生基礎良莠不齊,學生成績參差不齊。要想提高本班復習效果,針對上述情況,必須夯實基礎,以本為本,加強語文“雙基”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認識,力爭從感性認識上升至理性認識的高度,進一步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樹立學好語文的信心,力爭使全班同學的語文成績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松是風骨的象征,它蒼勁挺拔,傲斗冰雪,頂天立地,枝干高聳,正直堅韌,是勇士。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歌唱松,贊美松,風雪洗禮松更翠,大雪壓枝更挺拔。今天我們一同來學習《蒼松怪石圖題詩》。
二、自主學習:
1、簡介作者:李方膺,字晴江,又號秋池、衣白山主人、為官期間曾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獄,為官時,“有惠政,人德之。”去后寓南京借園,常往來揚州賣畫。善畫松、竹、菊、梅、雜花及魚蟲,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所畫之梅以瘦硬見稱。
2、讀標準音:矯(jiǎo)闕(què)迥(jiǒng)膺(yīng)阿諛(ēyú)錚(zhēng)
3、解詞:
①阿諛奉承:迎合別人的意思,說好聽的話(含貶義)。
②耿直:(性格)正直;直爽。
③錚錚:形容金屬撞擊所發出的響亮聲音。
4、朗讀詩歌,熟讀成誦。
三、合作學習:
1、品詩:引導學生課堂交流,大膽質疑,解決疑難。找自己最喜愛的詩句,說明理由。
(明確:“君不見,歲之寒,何處求芳草。又不見,松之喬,青青復矯矯”寫出了松在寒冬之際為大地增添了綠意和嬌姿。“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直干壯山岳。秀色無等倫。飽歷與冰霜,千年方未已”這一層寫出了蒼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壯山岳,秀色無等倫。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是對其品格高度贊美。而“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是隱語,隱含作者的褒揚之意。最后一層“擁護天闕高且直,迥于春風碧云里”,作者從松的外形入手,為本詩更添了悠遠、清麗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風碧云”帶給讀者無限的希望與憧憬,頗有“冬天已經過去,春天還會遠嗎?”之意。)
2、賞畫:
(1)整體欣賞畫面。
(明確:一枝梅花橫貫畫面,構圖新奇;花朵只用淡墨輕染“淡墨痕”,僅花蕊加墨重點,清新俏麗;長長的枝干舒展挺秀。)
(2)圖中的怪石、蒼松各有什么樣的特點,相互關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聳立(不屈不撓)象征詩人的錚錚鐵骨;
蒼松:挺勁(飽經風霜)象征詩人剛正不阿的氣概。
(二者關系:怪石聳立,不屈不撓,為蒼松設置了一個極好的生存背景,兩者互為映襯更顯其“蒼、怪”。)
四、探究學習:作者的創作意圖是什么?
(明確:借所畫的怪石、蒼松表現自己不屈權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英雄氣概。)
五、拓展訓練:
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松的詩句,繪畫作品。
六、回顧反思:
請學生談本課的收獲。
語文教案 篇7
語文技巧解析:現代文閱讀方法
時間不是問題,重要的是活學、精思、善用。
--------高立志寄語
現代文閱讀方法
一、現代文文體劃分:
表達方式: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
文學作品: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
二、現代文閱讀需要要點培養的能力有哪些方面?
1、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關鍵性語句。
3、從文章的內容中體會作者的態度和觀點。
4、體會和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
三、現代文閱讀從哪幾個方面來整體感知、領會文意?
1、理解思想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答: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
2、分析結構,理清層次。
(1)熟讀課文,了解全文梗概。
(2)理清內容的排列組合順序,把握作者表達的思路,抓住主體內容的內在聯系,確定劃分依據。
(3)劃分段落,注意過渡自然節的劃分。
(4)仔細閱讀各段內容,找出重點,概括段意。
常用方法:(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
3、強閱讀理解,提高語感能力。
4、了解各種表達方式。
(1)記敘。弄清記敘的要素和線索是閱讀記敘文的基本要求,同時,還要分清記敘的順序與人稱。
(2)描寫。描寫是記敘文中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用來表現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突出中心;說明文中的描寫是為了把事物說得更準確、更易懂、更形象。
(3)說明。理清說明順序,抓住特征,分清說明方法。
(4)議論。分清議論的要素和議論的方式,分析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5)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要正確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須因人因事因物,從對人、事、物的敘述和描寫中感受作者的情。
5、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6、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7、寫讀書卡片。
按各項要求上原文尋找,再填寫。注意原文的標題、作者、出版社等項(有時在括號內)。
四、怎樣理解關鍵字、詞及重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
1、對關鍵字的理解和作用的.掌握,應側重于揣摩作者的“煉”字功夫。
2、應根據特定的語言環境來確定關鍵詞的含義和作用。一方面要注意詞的感情色彩的變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詞的特定含義。
3、重點句的含義和作用,則需要在熟讀精思的基礎上來領悟和理解。
五、如何把握文章的線索、思路和結構?
所謂線索,就是貫穿整篇文章的情節發展和思想感情發展的路線;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脈絡,是連貫的有條理的思維活動過程;結構,即是作者思路的反映。
文章線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以主題為線索。2、以人物為線索。3、以事物為線索。4、以中心事件為線索。5、以“情”為線索。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六、怎樣理解語言表達的連貫性?
連貫,就是前后句子的意思連續貫通,沒有阻礙。它的要求有:1、有統一的話題,包括在一個較長的單句中主語要一致。2、有合理的句序。3、有過渡銜接的句子。4、構成一組整句的句式要統一。
七、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4、補敘(略)
如何區別倒敘和插敘?
所謂倒敘,就是把事情的結局或后來發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邊來寫,然后按順敘的方法敘述事件。所謂插敘,是指在敘述過程中,由于某種需要,暫時中斷原來的敘述,而插入有關的另一件事情的敘述,即在一件事情的敘述經過中穿插入另一件事情。二者的主要區別是:插敘不屬于敘述線索,插敘的內容一般只是一個片段,不是情節的主要環節;倒敘則屬于主要敘述線索,內容是事件的結構或主干情節中某個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八、怎樣分析記敘文的寫作特色?
1、分析文章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綜合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
2、分析文章的順序與結構。記敘文常用的順序有順敘、倒敘和插敘。
3、分析文章的表現手法。記敘文常用的表現手法有對比烘托法、欲揚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語言特色。記敘文在語言的運用上有兩種類型,一是樸實無華,二是優美生動。分析時應把握不同類型的語言特色,還要結合作者的感情和態度。
可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樸實無華、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注: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九、描寫分為哪幾種?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借他人之口對對象進行描寫)。
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對某些細小的舉止、行為或細微的事件、細小的景物片斷作仔細的描繪)
人物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
十、某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結構方面:總領全文、總結上文、為下文作鋪墊、引起下文、承上啟下、線索、照應前文。
內容方面:點明中心、深化主題。(需結合具體內容來講)
十一、怎樣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和感情?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1、分析文章的題目2、分析文章的開頭3、分析文章的結尾4、分析文章的抒情議論段落5、分析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十二、記敘文的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十三、寫作手法及作用?
(1)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夸張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具體)。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
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十四、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 培養學生研究能力
2. 學習作者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來介紹科學知識”的寫作手法
3. 理解并掌握本文運用的幾種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1. 學生自己探究課文解答旅鼠之謎
2.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過程
(一) 課程導入 及 作者簡介:
位夢華:1940年生于山東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極考查,1991年六月位夢華獨闖北極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并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主要著作有〈〈奇異的大陸——南極州》、〈〈北極的呼喚〉〉等。
二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媲美( )挑釁( )篤信( )迷惘( )嚙齒( )苔蘚( )前赴后繼( )
2.解釋下列詞語
3整體感知課文,把握全文基本內容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在課文中找找北極旅鼠有哪些奧秘,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
歸納板書:(1)旅鼠的超強繁殖之謎 (2)旅鼠的自我暴露之謎 (3)旅鼠的死亡大遷移之謎
四、合作研討,深層探究:
1、提問:你從課文中可以獲得哪些啟示?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之后由各組選代表發言,共同交流。
重點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話,他說的有道理嗎?談談你的感受。
學生自由討論,鼓勵創新思維,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
五、品讀課文,體味文章獨特的寫作手法:
提問:本文介紹了旅鼠的三大奧秘,知識性很強,但讀來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想一想,文章的寫法有什么獨特之處?它是說明文還是記敘文?在課文中找出你的依據來。
(先用記敘的要素來衡量。記敘的要素應該具備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局。)
記敘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見是地地道道的記敘文體。可是這篇記敘文很特殊,它所敘述的故事跟一般記敘文敘述生活故事不一樣,講的全是關于旅鼠的知識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草原》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