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

    五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26 08:49:24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數學教案(匯編15篇)

    五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教材P15例8及練習四第1~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用所學小數乘法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從中掌握一些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過程,及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熟練正確地計算,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啟發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媽媽到超市購買了3盒牛奶,每盒2.8元,4千克蘋果,每千克7.8元,媽媽一共要付多少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閱讀教材第15頁例8.

      說說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單價數量總價大米30.62肉26.50.8雞蛋101

      2.理解題意,明確解題思路。

      媽媽買了2袋大米和一塊肉,還想買一盒雞蛋。想要知道錢數夠不夠,只要把買到的所有商品的價格加在一起,與100元進行比較就能知道結果,這樣的題一般采用估算的方法比較簡便。

      3.列式解題

      (1)解決問題一:剩下的錢還購買一盒10元的'雞蛋嗎?

      用“上舍入”取單價的整數值,然后估算出總價。

      大米每袋30.6元,不超過()元,2袋大米不超過()元;

      肉每千克26.5元,0.8千克不超過()元;

      一盒10元的雞蛋總價不超過()元+()元+10元=()元,也就是說100元()(夠、不夠)。

      (2)解決問題二:剩下的錢還購買一盒20元的雞蛋嗎?

      用“下舍入”的思想取整數值,然后估算出總價。

      大米每袋30.6元,超過()元,2袋超過()元;

      肉每千克26.5元,超過()元,0.8千克超過()元;

      總價超過()元+()元+20元=()元,也就是說:

      100元()(夠、不夠)。

      4.用計算器驗證估算結果的正誤。

      5.比較兩種方法的不同:

      用“上舍入”的方法求得的和一定大于實際數,用“下舍入”的方法求得的和一定小于實際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7頁練習四的第3題。

      這個房間地面的面積為:

      8.1×5.2=42. 12(平方米)。

      一塊地磚的面積為:0.6×0.6=0.36(平方米),100塊地磚的面積一共是0.36×100=36(平方米),36<42.12,所以100塊這樣的地磚不夠鋪這個房間的地面。

      2.完成教材第17頁練習四的第4題。

      0.25×15=3.75(千米),所以王老師家離學校3.75千米。

      5×0.8=4(千米),4>3. 75,所以王老師步行0.8小時能到學校。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可以與大家分享一下嗎?

      學生發言,教師點評。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單價數量總價大米30.6261.2肉26.50.821.2雞蛋10110

    五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知識目標:

      提高分數除法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并能正確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歡數學的情操,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成功的歡樂。

      教學重點: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策略:

      在小組間交流合作的基礎上,提高計算能力和計算速度。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前面學習了分數除法的應用,這節課我們進行練習一下,可以嗎?

      二、實施目標

      1、第一題。

      指名說出倒數的概念,然后說出這幾個書的倒數。其他同學評議。

      2、第二題。

      先讓學生回憶分數乘法和分數出發的計算法則,然后獨立計算,全班訂正,針對錯誤,重點講解。

      3、第三題。

      用做游戲的方法,將學生分成兩組,進行對抗賽,看那個小組作的又對又快,老師計算時間,看學生的.速度和準確率。

      4、第四題。

      讓學生讀題,指出分率的單位“1”的量是誰,說明所用計算方法的依據。

      列出算式,說出結果。

      其他同學判定,教師評價。

      5、第五題。

      方法同第四題。

      三、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練習三

      倒數9倒數

      教學反思:

    五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的1~3題。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感受方程思想。知道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2、經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

      3、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感受方程思想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感受方程思想

      課前準備:天平、砝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抽象數學模式。

      1.出示實物天平。

      師:認識嗎?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稱物體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2.演示:

      出示兩個50g砝碼和一個100g砝碼,(將未標有重量的一邊朝向學生)

      師:它們的重量我們還不知道,如果要分別放在兩個盤上,天平會怎樣呢?(演示)

      學生觀察后發現天平平衡(這時,將砝碼標有重量的一邊朝向學生)

      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學生在本子上寫。

      指名回答,板書:50+50=100

      3、出示例1

      說明: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號兩邊的結果是相等的。

      (板書: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

      二、引導分類,概括方程概念。

      1、學生自學

      要求:

      (1)學生在書上獨立填寫,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的質量關系。

      (2)小組同學交流四道算式,最后達成統一認識: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這4道算式。

      (3)把這4道算式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先獨立思考后再小組內交流,要說出理由。

      A、想一想你分類的標準是什么?

      B、把自己分類的情況,寫在紙上?

      學生可能會這樣分:

      第一種: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種: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2、概括概念

      過渡:看來同學們都能按自己的標準對式子進行分類。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種分法:

      你為什么這樣分,說說你的想法。

      A、教師指著黑板說:像右邊的式子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方程。(板書:像X+50=150、2X=200這樣_____________的等式方程)

      B、你能說說什么叫方程嗎?

      C、學生發言,概括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板書)

      提問:你覺得這句話里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那X+50>100 、X+50<100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問: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關系呢,在小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舉例方程、理解概念

      你能例舉出方程嗎?誰能舉的與剛才不一樣嗎? (用字母Y表示、有難度的方程)

      以前我們見過方程嗎?

      三、完成“試一試”、“練一練”

      1、“試一試”

      (1)觀察左邊的天平圖,說說圖中的是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2)觀察右邊的圖,弄清題意,列出方程。

      1、練一練第1題

      (1)觀察,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交流:

      (3)說明: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4)判斷:方程是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 )

      2、練一練第2題

      (1)先寫一些方程

      (2)組織交流

      3、練一練第3題

      四、課堂作業:

      1、練習一第1題 先獨立完成在交流

      2、練習一第2題

      (1)先說一說每題的數量關系

      (2)獨立列出方程

      (3)交流

      3、練習一第3題

      (1)說一說天平兩邊有什么物體,這些物體的質量間有什么關系

      (2)獨立思考列出方程

      (3)觀察方程,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質。

      習題超市:

      1、討論判斷: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8x=0 6x+2 4+2>10 2y÷5=10 n-5m = 15

      17-8 = 9 10<3m 6x +3 = 11+2x 4+3z =10 a÷8=60

      2、根據下面的信息,你能列處幾個不同的方程?

      我比莉莉重25 kg,,我重61 kg。

      我186 cm。

      我身高x cm,我比爸爸矮40cm。

      我重y kg。

      板書設計及課后反思:

      方程的意義

      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教材簡析:

      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學生在前幾冊教材里對等式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單元教材首先讓學生體會等式的含義。

      天平兩臂平衡,表示兩邊的'物體質量相等;兩臂不平衡,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不相等。讓學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觀情境中體會等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例1在天平圖下方呈現“=”,讓學生用等式表達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相等關系,從中體會等式的含義。教材使用了“質量”這個詞,是因為天平與其他的秤不同。習慣上秤計量物體有多重,天平計量物體的質量是多少。教學時不要把質量說成重量,但不必作過多的解釋。

      例2繼續教學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個特點:

      第一,有些天平的兩臂平衡,有些天平兩臂不平衡。根據各個天平的狀態,有時寫出的是等式,有時寫出的不是等式。學生在相等與不等的比較與感受中,能進一步體會等式的含義。第二,寫出的四個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數,有兩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這便于學生初步感知方程,為教學方程的意義積累了具體的素材。第三,寫四個式子時,對學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圓圈里的關系符號都要學生填寫,學生在選擇“=”“>”或“<”時,能深刻體會符號兩邊相等與不相等的關系;符號兩邊的式子與數則逐漸放手讓學生填寫,這是因為他們以前沒有寫過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與不等式。

      第2頁的“試一試”和“練一練”第3題都是看圖列方程,編排這些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和理解現實情境里的等量關系的能力,體會方程是表示等量關系的數學方法,從而進一步鞏固方程的概念,并為以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扎實的基礎。這些內容在編排上有兩個特點:

      一是直觀情境的呈現從天平圖開始,發展到帶括線的圖畫。帶括線的圖畫在一年級(上冊)就出現了,學生比較熟悉。但是,從列算式求答案的習慣思維轉向列方程表示等量關系,仍然會有困難。因此,教材先讓學生看天平圖列方程。天平兩臂平衡,表示它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相等,已經在兩道例題里教學得很充分了,看天平圖列方程能讓學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列方程和怎樣列方程,對依據什么列方程和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有所體驗。

      在此基礎上,過渡到列方程表示帶括線的圖畫里的等量關系,會平穩得多。二是帶括線的圖畫里的等量關系,突出兩個或幾個部分數相加是它們的總數。在幾個部分數相同時,它們相加用乘法比較簡便。這些關系是數量之間最基本的關系。而且這些關系建立在加法和乘法的意義上,學生容易理解。如文具盒的價錢加筆記本的價錢一共20元,買4本同樣的故事書一共要16.8元,列出的方程分別是12+x=20和4x=16.8。如果少數學生列出的方程是20-x=12或16.8÷x=4也是可以的,但不宜提倡;絕不能列出20-12=x、16.8÷4=x這樣的方程。因為后者仍然是過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學生體會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對以后的教學也是有弊無利的。

    五年級數學教案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列方程解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復習、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二十七第1-4題。)

      教學要求:1.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思路與解題步驟,知道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應用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能正確地列方程解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

      2.引導學生能根據解題過程總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能獨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類應用題。

      3.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滲透在多種方法中選擇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步驟。

      教學難點: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教具準備: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激發

      1.口頭解下列方程(卡片出示)

      x-35=40x-5×7=4015x-35=4020-4x=10

      2.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比x少12的數是28,這個數是多少?

      (2)一個數除以4等于3.2,求這個數。

      3.投影出示復習題:商店原有一些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餃子粉多少千克?

      (1)讀題,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兩種方法解答。

      (4)集體訂正: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設原來有x千克餃子粉。

      x-35=40

      x=40+35

      x=75

      (5)針對解法二說明:這種方法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列方程解應用題。(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1)讀題理解題意。

      (2)提問:通過讀題你知道了什么?

      (3)引導學生知道: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題中涉及到原有餃子粉、賣出餃子粉和剩下餃子粉;原有餃子粉重量去掉賣出的餃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餃子粉重量。根據理解題意的過程教師板書:

      原有的重量-賣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教師啟發:等號左邊表示什么?等號右邊表示什么?(等號左邊表示剩下的重量,等號右邊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5)賣出的餃子粉重量直接給了嗎?應該怎樣表示?(賣出的餃子粉重量沒有直接給,應該用每袋的重量乘以賣出的袋數)把上面的等式改為: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X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6)啟發學生把已知條件在關系式下面注出來。然后引導學生說出要求的問題用x表示即設未知數,教師說明怎樣設未知數。

      (7)引導學生根據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8)讓學生分組解答,集體訂正時板書如下:

      解:設原來有x千克餃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9)引導學生自己看118頁例2上面一段話,提出問題:你能用書上講的檢驗方法檢驗例題l嗎?引導學生自己檢驗,之后請幾位學生匯報結果。

      小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關鍵是找出應用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

      2.出示例2:小青買2節五號電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多少元?

      (1)讀題,理解題意。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付出“、”找回“的含義。

      (2)提問:要解答這道題關鍵是什么?(找出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

      (3)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4)學生自己解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5)匯報解答過程。引導學生講解題思路,注意照顧中差生。

      (6)教師總結訂正。如果發現有列:2x=6-0.4和2x+0.4=6兩種方程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比較那種方法簡單,并強調用較簡單的方法解答。

      3.回顧上邊的解題過程,總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總結后投影出示: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并用x表示;

      (2)找出應用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3)解方程;

      (4)檢驗,寫出答案。

      4.做一做:商店原來有15袋餃子粉克,賣出35千克以后,還剩40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1)學生獨立解答

      (2)集體訂正,強化解題思路。訂正時,著重讓學生說一說原有的重量為什么用15x表示,使學生明確因為每袋餃子粉重x千克,所以15袋餃子粉的重量就是15x。

      三、應用

      1.口答: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2.練習二十七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做題前,提醒學生注意:因為等號右邊的數量已經給出,所以做題時要按照等號右邊所表示的數量,來找數量間的相等關系。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題里的數量之間有怎樣的相等關系,要引導學生脫離題里的具體數量,概括地表述每個數量。比如,第(1)小題,要引導學生說出:付出的錢數-買鉛筆的錢數=找回的錢數。

      3.按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步驟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七4題,集體訂正。

      四、體驗

      今天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應用題,并總結了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下面我們再回憶一下這些步驟。(結合例題或習題回憶。)

      五、作業

      練習二十七第2、3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頁的例5及做一做,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培養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會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實際情況取近似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個小數的近似值

      1.283(保留一位小數)

      5.404(保留整數)

      2.876(保留兩位小數)

      指名口答并說說怎們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導入

      小明為隔壁的.王奶奶買了8只蘋果,共重1.47千克,這種蘋果每千克3.85元,請大家算一算應付多少元?

      二、新課展開:

      (一)1、請學生匯報計算結果

      3.85×1.47=5.6595(元)

      2、師問:如果你是營業員,你該請顧客付多少錢呢?(小組討論)

      3、請學生說這種付款的理由和方法。

      4、小結:告訴學生這里的5.66是5.6595的近似數,使學生明白小數乘法乘得的積,有時會出現很多位小數,但在實際應用中往往不需要用“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

      板書:積的近似值

      (二)教學例5

      1、指名讀題

      2、指名板演,其余在練習本上獨立計算

      3、結合板演,進行集體訂正

      問:①錢幣的最小單位是什么?

      ②付款時只需要算到什么?

      ③以元為單位的小數只要精確到什么位?

      ④橫式上為什么用約等號?

      4、小結

      (三)做一做

      P7第1、2題

      指名板演,其余自練,教師巡視輔導

      集體訂正,典型錯誤重點分析

      三、鞏固練習

      1、做P8(1)第一題

      P8(2)第一題

      ①引導學生看懂發票

      ②明確表格中的“金額”就產總價,指導求白粉筆的金額

      ③總計金額數要用大寫數字,若學生認識大寫數字

      ④填在書上,教師巡視輔導

      ⑤集體訂正

      3、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第5題的思考題

      三、全課小結

      P8(1)、(2)剩下的題目

    五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4、6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等式變換。

      2、體會“猜想-驗證”的探究過程。

      3、感受等式的對稱美。

      教學重難點:

      等式性質的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講故事:王財主家有一黃一灰兩頭懶驢。這天,他把每種貨物都平均分裝在袋子里,讓倆驢馱運。因為倆驢誰都不肯多馱一點,所以它倆只能馱得一樣重。黃驢說:“我挑一袋大米。”灰驢就說:“我挑兩袋土豆。”一袋大米的質量正好等于兩袋土豆的質量。

      為了方便,在課堂上用紅球代替大米,一個a克;用綠球代替土豆,一個b克;用橡皮代替花生,一塊m克;用膠帶代替黃豆,一個n克。

      得出等式a=2b。

      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貨物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索“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

      猜想: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物品呢?

      (都加挑一塊橡皮)

      此時它倆所挑物品的質量相比第一輪發生了什么變化?

      (都增加m克)

      分別變成了多么克?

      (黃驢變為a+m克,灰驢變為2b+m克。)

      驗證:倆驢所挑物品質量真的還一樣重嗎?在天平上擺擺看。

      (天平平衡)

      結論:都加挑一塊橡皮,倆驢所挑物品質量仍然一樣重。

      ......

      觀察這些等式,都是由等式a=2b變換得來的,你能對這5個等式變換進行分類嗎?

      (前三個都是在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后兩個都是在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2條規律: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小組內的其它猜測,先用式子表示,然后合規律的說出所運用的規律,不合規律的在天平上擺擺看。

      2、探索“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

      思考并說理: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相等。天平左邊一個紅球和一塊橡皮,右邊兩個綠球和一塊橡皮,天平是平衡的。當兩邊都拿走一塊橡皮,天平還是平衡的。)

      相應的.由哪個等式變換為哪個等式?

      (由a+m=2b+m變換為a=2b。)

      怎么變的?

      (兩邊都-m)

      ......

      觀察并思考:這些等式的變換,有什么共同點?

      (都是在等式兩邊送去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第3條規律,你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嗎?

      學生總結: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總結等式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提示課題:這就是今天的學習內容“等式的性質”。

      3、探索“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

      思考并說理: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相等。天平左邊2個紅球,右邊4個綠球,天平是平衡的,當兩邊的數量變為二分之一時,天平還是平衡的。)

      相應地有哪個等式變換為哪個等式?

      (由2a=4b變換為a=2b)

      怎么變的?

      (兩邊都除以2)

      ......

      觀察并思考:這些等式的變換,有什么共同點?

      (都是在等式的兩邊除以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第4條規律,你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嗎?

      學生總結: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為什么強調不為0?

      (因為0不能作除數)

      總結等式性質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者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三、鞏固練習

      1、第66頁第5題

      2、對等式6x=8變換

      3、平衡天平上的變化。

      4、方程的變換。

      四、課堂反思

      1、等式的性質回顧

      2、本節課的感想。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故事導入,生動有趣,但講故事又不僅僅只是導入新課的作用。學生圍繞故事中的問題”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物品呢“展開猜測交流,從而引出對等式變換的猜測,學生把生活經驗和學習內容緊密地聯系起來,學習也變得更加容易。在教學”等式兩邊加同一個數“和”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時“采用了”猜想——驗證“這一獲知模式。也讓學生初步了解了這一模式。在教學”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和”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數“時,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間,讓他們充分運用自己的學習經驗,動腦、動手,得出結論,并說出自己的判斷依據。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說理能力。

    五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系統得整理知識的能力。

      知識目標:

      提高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速度,并能正確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歡數學的情操,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成功的歡樂。

      教學重點: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策略:在小組間交流合作的基礎上,提高計算能力和計算速度。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利用前課的知識導入

      二、繼續學習練一練中得題目

      1、第六題。

      學生獨立做完,指名說出這個題目兩問的'條件和問題有什么不同,和解題方法的不同有聯系嗎?讓學生對乘法應用題、除法應用題的不同進行比較。

      2、第七題。

      出示題目,指名讀題,說出各分率的單位“1”是什么?然后獨立做,全班訂正。

      3、第八題。

      指名讀題,說出題目的意思,題目中的高有沒有變化?

      獨立做,同桌訂正。

      4、第九題。

      指導學生看清表中得數據,獨立作,全班訂正。

      三、教師總結評價。

      板書設計:

      第九題

      168×=

      168×=

      168×=

      168×=

    五年級數學教案8

      重點難點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數點向做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應用規律正確口算一個數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和主動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準備(含資料輯錄或圖表繪制)

      一、導入

      二、新授

      1、口算。

      90÷10900÷10

      900÷10900÷100

      2、前面我們學過小數點向右移動能能]引起小數大小變化,那么向左移動是否也可以呢,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研究一下。

      2、前面我們學過小數點向右移動能能]引起小數大小變化,那么向左移動是否也可以呢,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研究一下。

      教學例5

      (1)出示例2: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指名說說計算結果,并板書:

      21.5÷10=2.15

      21.5÷100=0.215

      21.5÷100=0.0215

      (3)引導觀察比較:21.5和2.15比,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21.5和50.215比,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

      猜想:把一個小數除以10,就是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幾位?把一個小數除以100、1000呢?

      (4)驗證:以小組為單位,每組任意找一個小數,分別把它除以10、100、100,看看小數點位置的變化情況于我們猜想得是否一樣。

      (5)歸納:通過計算,你認為我們的猜想對不對?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你們發現的規律?換一種說法,這個規律還可以怎么說?

      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三、練習

      四、總結

      教學例6

      (1)出示例6中表格,讓學生說說從表中能知道什么。

      (2)提出“噴氣式飛機每秒飛行多少千米”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理解:這個問題就是讓我們把500米改寫成以“千米”做單位的數。

      板書:500米=()千米

      (3)提問:你會把500米改寫成以“千米”做單位的數嗎?可以怎樣想?先在小組里互相說說。

      (4)組織交流,并明確:要把把500米改寫成以“千米”做單位的數。可以用把500除以1000,計算500乘1000是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數點向左移動3三位。

      1、指導完成試一試

      指名讀題,明確解題要求。學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樣想的?把“30”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可它的`整數部分只有兩位,你是怎么處理的?

      2、指導完成練一練第1題

      討論:0.8除以10、100、1000時,你是怎樣想的?

      把0.8的小數點向左移動時要先做什么?

      3、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2、3題

      小組交流怎樣想的。

      獨立完成練習十二第4、5題。

      指導完成練習十二第6題。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有哪些經驗項介紹給大家。

    五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含義,學會求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求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具、學具準備

      教 學過程

      備 注

      一、問題情境引入

      師:五(2)班小天使出鷹假日小隊有甲乙兩個小組,他們約定甲組每6天到社區參加一次勞動,乙組每9人到社區參加一次勞動,今天他們第一次同時在社區勞動,經過多少天他們還會再次相遇?

      (問題情境的材料可視學生實際情況作調整)

      二、新課展開

      1、建立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1)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思考可能有難度)四人小組可以討論,合作完成。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指導,反饋。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解法:

      生甲:我們畫了一條表示天數的數軸然后分別找出甲組、乙組第一次同時去后過幾天再去,標上不同的記號,于是發現經過18天后,他們再次相遇。

      可由學生邊講邊畫出示圖,也可由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圖略)

      教師在充分肯定和表揚后提出,18天后他們還會再次相遇嗎?

      生甲:還會相遇,不過畫圖找太麻煩了。

      生乙:我們有更好的辦法,只要分別算出第一次同時勞動后,甲組經過幾天勞動,乙組經過幾天勞動,就可以找出經過多少天他們再次相遇了。

      教師板書學生思路:

      甲組經過:6天、12天、18天、28天、30天、36天......

      乙組經過:9天、18天、27天、36天、45天......

      所以經過18天、36天......他們再次相遇。......

      (2)師:(指板書)請同學們觀察一下,甲組經過的天數、乙組經過的天數實際上是什么數?

      生:甲組、乙組經過的天數分別是6的倍數和9的倍數。(教書調整板書)

      6的倍數:6、12、18、24、30、36......

      9的倍數:9、18、27、36、45......

      教學過程

      備 注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公約數,最大公約數。那么請同學們猜猜看,這里的18、36可以稱什么數?

      生討論得出:18、36既是6的倍數,又是9的倍數,是6和9的公約數,即是6和9的公約數,18和9的公倍數中最小的,可以稱為最小公倍數。

      (3)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研究的就是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板書課題)

      師:那么什么叫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學生討論后得出;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師:有沒有最大公約數,為什么?

      生:沒有最大公倍數。因為一個數的倍數是無限的,所以永遠找不到最大公倍數,6和9的公約數還有54、72、90......無窮無盡。

      2、用列舉法求兩個數的公約數、最小公約數。

      (1)師:剛才我們找了6和9的公約數、最小公約數,你能再找一找6和4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嗎?

      做課本第57頁練一練第1題,學生試算后,反饋。

      生:先找出6的.倍數,再找出4的倍數,然后再找出6和4的最小公倍數。

      教師隨學生記敘板書;

      6的倍數有:6、12、18、24......

      4的倍數有:4、8、12、16、20、24......

      6和4的公約數有:12、24......

      6和4的最小公約數是12。

      (2)師生共同方法。

      (3)練習:完成課本練一練第2、3、4、5題。

      三、課堂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除什么是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等關概念外,還應注意學習方法,情感等方面的。)

      四、作業《作業本》

      從倍數著手,層層深入,得出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教學過程中運用集合圖,不但形象直觀,而且滲透了集合。

      課后反思:

      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習成為學生發自內心的需要,讓課堂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樂園是我們每位教師應努力的方向。還有對學生的,包羅萬象,既有對學習方法的,又有對學習情感的,也有對自己的鞭策鼓勵。這樣的,教師只需適當點撥、啟發,便能讓學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時得到極大的滿足感,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自信心,從而把主動探究學習作為自己學習生活中的第一樂趣。這節課我在設計上注重這兩點,來設計和展開教學。

    五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 數形結合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能找出百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8個質數。

      2 在探索質數與合數的特征的過程中,體會觀察、分析、歸納、猜想、驗證等探索方法。

      3 培養觀察、比較、概括和判斷的能力;獲得探索問題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在數學活動中能自主探索質數和合數的特征。

      教學過程:

      活動一:

      拼一拼

      1、小競賽激趣:上節課我們用12個小正方形拼出了3個不同的長方形,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比比快速拼出來。(教師巡視,及時了解學情)

      2、啟發思考:如果小正方形的個數越多,那拼出的長方形的個數-----,你覺得會怎么樣?你們說是——“越多”(不作評價,讓學生充分思考。)

      3、初步探究:獨立嘗試研究一下幾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情況

      (1)用2、3……11個小正方形分別可以拼成幾種長方形?邊拼邊填寫表格

      (2)觀察表中各數的因數,你有什么發現?

      (3)結合發現,將2~12各數分為兩類,說一說這兩類數分別有什么特點。

      根據回答板書

      A: 2,3,5,7,11,…

      B: 4,6,8,9,10,12…

      4、能被再次研究,在分類中認識質數和合數,

      (1)小組討論:A組數有什么特點?(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人人都驗證一下。

      (2)那么B組數有什么共同特征?(除了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外還有別的因數)

      象這樣的'數你還能說出幾個?(個別學生回答,其他學生判斷)

      5、這兩組數各有特征,也各有自己特別的名稱,快找找看(板書后全班齊讀)

      6、你能說說什么樣的數叫質數,什么樣的數叫合數嗎?(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7、判斷: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并說出理由。

      17 21 29 36 1 97

      師:1為什么不是質數?(因為它只有一個因數。)質數應該有幾個因數?(2個)

      97是不是質數,要想馬上知道還真不容易,如果有質數表可查就方便了。書上詳細介紹了做100以內的質數表的方法,今晚大家就各顯身手吧

      活動二:

      玩中練

      1、快速記憶:20以內的8個質數

      2、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根據自己的學號,請說出這個數的特性,能說多少就說多少。(先示范,后試說,再同桌互說)

      如:我是1號,1既是奇數,又是最小的自然數,它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3、猜電話號碼。(從左邊起)

      第一位和第二位相同:比最小的合數多1

      第三位和第五位相同:比1小的自然數

      第四位和第六位相同:是最小的合數

      第七位:是10以內最大的質數

      活動三:

      小結與質疑

      課上到這,同學們有哪些新的學習體會?還有什么問題?今天的知識你是怎樣掌握的,能讓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學習心得嗎?

    五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教材P45~46例2、例3及練習十一第5、8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學習比較多種結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結果總數,再看哪種結果在總數占的比例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歸納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會比較兩種結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學難點:能根據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較事件數量的多少。

      教學方法:游戲教學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盒子、彩色棋子。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自學教學例2(比較兩種結果的可能性大小)

      (1)我通過觀察、知道了課桌上小盒子中________色的棋有________個,________色的棋________個。

      (2如果請我來摸一個棋,你猜猜會摸到什么顏色的棋?________,(和同桌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猜?

      二、合作探究

      1、我會學習例2

      (1)小組操作、匯報實踐結果。(摸課桌盒子里的棋,每組一個人只摸一次)

      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展示:()組摸到紅,()組摸到了藍色。

      從小組匯報中你發現了什么?我發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活動體驗可能性的大小(小組合作完成)

      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棋,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摸到紅色()次。摸到藍色()次。

      ( 3)、各小組實驗結果展示:

      2、我能很好的完成P45“做一做”

      (1)左圖中每種顏色進行了分割,黃色區域占______份,指針停在______色可能性大。

      (2)右圖中每種顏色進行了分割,藍色占______份.指針停在______色的可能性小。

      3、合作學習例3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盒子,內裝紅、黃小球幾個。(不知數量、顏色)

      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

      黃:

      紅:

      (2)盒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小組內說一說)

      總數量有10個球,我估計紅球有_______個,黃球有_______個.

      (3)開盒子驗證:

      三交流總結:

      比較后,我發現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每個棋摸到的可能性是____-____的,但因兩種棋____不同,所以摸到兩種棋可能性的大小不一樣。

      當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相關時,在總數中所占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數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四、過關檢測:

      1、盒子中有6個蘋果,1個雞蛋,摸一摸,摸到什么的可能性大?為什么?

      2、有4張卡片,上面分別寫著1,2,3,4,把它們倒扣著混放,每次抽出一張,記錄結果后再放回去和其他卡片混合。

      (1)任意抽出一張卡片,可能有()種情況。

      (2)抽出比4小的可能性()。(填“大”或“小”)

      (3)抽出比2大的卡片有()種可能,分別是()或()。

      (4)可能抽到比4大的可能嗎?()

      3、要在盒子里放4個球,應該怎么放?

      (1)任意摸出一個球,不可能是黃球。

      (2)任意摸出一個球,可能是黃球?

      (3)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黃球。

      4、完成教材第45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再匯報。并說出為什么這么想。

      引導學生總結:在總數中占的顏色多的可能性大,占的顏色少的可能性小。可以進一步滲透“公平”的思想與畫法。

      5、完成教材第46頁“做一做”第1題。先讓學生觀察從圖中能得到的信息,再說一說。

      (盒子里紅色的棋子多,黃色的棋子少)引導學生運用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從可能性的大小可以推想數量的多少嗎?(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并記錄結果。)

      五、拓展小結

      師:這節課你們學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引導歸納:

      1.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在總數中占的數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數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3.摸到的可能性大的說明在總數中占的數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的說明在總數中占的數量少。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可能性大←→數量多小←→數量少

    五年級數學教案12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導入:你們都聽說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吧,聰明的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體積的意義。

      (1)準備:我們也來做一個實驗,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里,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這說明了什么?(鵝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間。)

      (2)一個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下面的電視機、影碟機和手機,哪個所占的空間大?

      (3)啟發學生概括: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上面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小?

      (4)比較:用學生手中的文具比。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師:教室是一個較大的空間,課桌、講臺、同學、老師等占教室空間的一部分。整個學校是一個大空間,教師、辦公室、操場、花池、領操臺、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既有自己的體積。而整個宇宙是一個大空間,地球只是宇宙空間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體積單位:

      (1)講:測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測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板書)

      認識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別寫成

      (2)認識立方厘米:

      出示: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

      說明:它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誰的體積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個手指尖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3)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筆盒的體積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認識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長的教具。觀察后總結: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

      ②認識1立方米的空間大小。

      1立方米水約可以裝滿500個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約可以做課桌50張。

      小結: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哪個體積單位大?哪個體積單位小?

      體積單位的用途是什么?

      3.體積初步認識:

      ①決定體積大小,是看它含有體積單位的個數。

      2.練一練:選擇恰當的單位:

      橡皮的體積用( ),火車的體積用( ),書包的體積用( )。

      3.生活中的數學。

      乘分級的行李規定

      機場行李托運一般不超過此規格。你知道其他交通工具關于行李的規定嗎?

      手提行李的三邊之和一般不得超過115cm。

    五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的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知道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2、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

      教學流程: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學生在本子上寫。

      指名回答,板書:50+50=100

      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號兩邊的'結果是相等的。

      二、教學例2

      學生自學

      1、學生在書上獨立填寫,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的質量關系。

      2、小組同學交流四道算式,最后達成統一認識:

      X+50>100X+50=100

      X+50<100X+X=100

      3、把這4道算式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先獨立思考后再小組內交流,要說出理由。

      學生可能會這樣分:

      第一種:X+50>100X+50=100

      X+50<100X+X=100

      第二種:X+50>100X+X=100

      X+50<100X+50=100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種分法:

      你為什么這樣分,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像右邊的式子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方程,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讀一讀,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學生說,教師板書: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提問:你覺得這句話里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那X+50>100、X+50<100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問: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關系呢,在小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試一試”、“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時圍繞“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

      四、課堂作業:練習一的1、2、3。

      板書: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五年級數學教案14

      目標

      ①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②在引導學生理解和推導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同時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教學及訓練

      教學重點:

      表面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

      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儀器

      教具

      教師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展開的教具、投影儀。

      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各一個。

      教學內容和過程

      教學札記

      一、創設情境

      1、說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看圖回答。

      (1)指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3)填空:

      上、下兩個面的長是寬是。

      這個長方體左、右兩個面的長是寬是。

      前、后兩個面的長是寬是。

      3、想一想。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幾個面?

      4.老師現在做了一個“長5㎝,寬4㎝,高3㎝”的.長方體架,要在它的六個面上貼上薄塑料片,你說應該準備多少平方厘米的塑料片呢?

      二、實踐探索

      1.個別學習--表面積的概念

      (1)老師和同學們都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在上面分別用“上”、“下”、“左”、“右”、“前”、“后”標在6個面上。

      (2)沿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棱剪開并展平。

      (3)你知道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什么嗎?

      學生試著說一說。

      2.小組合作學習--計算塑料片的面積

      (1)想: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要我們求什么?

      使學生明確:就是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2)學生分組研究計算的方法。

      (3)找幾名代表說一說所在小組的意見。

      解法(一):(是分別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積之和,然后算總和。)

      5×4×2+5×3×2+3×4×2

      =40+30+24

      =94(平方厘米)

      解法(二):(是先算出上、前、左這三個面的面積之和,再乘以2)

      (5×4+5×3+3×4)×2

      =47×2

      =94(平方厘米)

      (4)比較上面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三、鞏固練習

      做第9頁的“練一練”,學生獨立列式算出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你發現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了嗎?

      結論:

      =長×寬×2+長×高×2+寬×高×2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寬+長×高+寬×高)×2

      五、課堂練習

      做練習二的第1、2題,學生口答,學生講評。

      七、課后實踐

      做練習二的第3、4題在作業本上。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寬×2+長×高×2+寬×高×2

      長方體

      的表面積

      =(長×寬+長×高+寬×高)×2

    五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課本第47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性質,能正確熟練進行小數大小比較、小數的改寫和求小數近似值。

      2.使學生經歷用小數描述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進一步加深對本單元所學知識的理解,通過練習進行查漏補缺。

      教學難點:

      保留小數位求近似數的`時候,出現連續進位情況的時候的處理法則。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熱身(預設5分鐘)

      快速完成以下練習

      在中填上“>”“<”或“=”

      3.72○3.27 0.45○0.405

      2.4○2.04 9元8角○9.08元

      另附書本第六題。

      分類題(根據數字2在各個數中表示的意義,將下列小數分類)

      2.08 0.27 4.26 6.52 12.25 9.602 203.02

      二、自主整理(預設5分鐘)

      (一)根據導學單快速自學和本課相關的知識。

      學生自主整理知識,教師關注學困生,幫助他們再次明確相關概念方法。

      學生整理后馬上組織小組內交流,不再安排另外板塊進行知識點交流。

      導學單:

      1.小數的性質是: 。

      2.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表示大數目的方法是

      3.在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時候,我碰到了哪些困難?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

      三、基本題練習(預設8分鐘)

      1.交流預習作業。

      其中第2題在交流后同桌兩位同學分別比較兩個月的水費、電費情況。

      2.完成書本第47頁第7-8題

      獨立填寫在書本表格中。

      第七題提醒學生單位“億公頃”不寫,森林面積保留一位小數時,十分位上的“0”不能省略。

      四、綜合練習(預設10分鐘)

      1.9.546精確到個位是( ),保留一位小數是( )精確到0.01是( )。

      學生獨立練習,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批改。

      集體交流。

      2.把257258000改寫成“萬”作單位的數是( ),省略“萬”后面的尾數約是( )萬。

      3.把321865000改寫成“億”作單位的數是( ),再保留兩位小數是( )億。

      第2、3題學生改寫并寫出近似數后,提醒學生計數單位“萬”“億”不能漏寫;改寫后,小數末尾的0可以省略的,應該按照小數的性質省略不寫。

      4.一個數由5個百和5個百分之一組成,這個數讀作(  ),精確到十分位是(  )。

      5.把3.2萬元改寫成“元”作單位是

      ( )元 A 3.2 B 32000 C 320000

      6.把0.9改寫成用“千分之一”作單位的數是( )

      A、0.009 B、0.900 C、9.000

      “千分之一”作單位就是保留三位小數。

      提高題:一個三位小數精確到百分位后是3.10,這個三位小數在( )和( )之間。

      想一想:原來的數是多少?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與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學反思:

      略

    【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2-27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01-14

    五年級數學教案10-12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22

    五年級的教案數學教案02-17

    [經典]五年級數學教案05-08

    [精選]五年級數學教案05-27

    五年級數學教案09-29

    【經典】五年級數學教案12-12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06-2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色大情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1级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受辱视频在线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