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1
第一課春 意
教學目標:
一、“春水”,“春雨”“小鳥”都向人們告“致春天”的來臨,本課匯編了一組描繪春意的音樂作品。讓我們在音樂的感染下進一步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表演《小鳥小鳥》、《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運用不同的節拍、節奏表達對鋤頭 的贊美。
三、在學唱歌曲的切分節奏及樂句的重復、變化重復的創作手法。
四、聆聽《春水》,感受比喻人的“春水”活潑、頑皮的形象。聆聽《致春天》,感受樂曲對春天的描繪,尤其是第一與第三段,相同的曲調,不同的手法表現不同的情緒。
教學內容:
表演《小鳥小鳥》《春魚蒙蒙地下》
欣賞《春水》《致春天》
學習音樂知識:切分音
課時安排:五課時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并掌握切分音
2、了解挪威作曲家的創作背景。
3、用小板速度抒情地抒發對《春雨蒙蒙地下》里對春天的贊美,及唱好全曲。
4、學習兒歌與打擊樂的配合
教學過程:
表演《小鳥小鳥》
1、 以生態環保導入
問:(1)哪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 要加以保護。
(2)你能說出描繪春天的成語嗎?
答: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春暖花開,鶯歌燕舞等
2、 聆聽范唱《小鳥小鳥》
設問:(1)歌曲是幾拍子?說出該拍號的含義?(復習八六拍,該拍號)
(2)畫出三個樂句的圖形譜,找出相同與相似的部分。
(3)按曲調的欺負,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調
(4)學唱合唱部分(第二樂段)曲調。
A、 教師范唱兩個聲部的曲調 。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B、 在教師的知道下,兩個聲部先學唱第二樂段的第一樂句。注意第一聲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聲部的四度音準。
C、 分聲部自學各自的聲部,教師重視輔導二聲部。
D、 合唱合成,要求學生能 相互聽對方的聲部,做到和諧。
3、 學唱歌曲
(1) 完整地唱全曲曲調,要表達 出歡躍,活潑的情緒。
(2) 用“la”唱全曲,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諧,注意用稍快的速度喜悅的心情,注意沒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斷絲連”狀,以表達換卡的情緒。
(3) 填入歌詞要唱得更有情緒。
4、 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環節的 基礎上,讓學生發表表演歌曲的處理意見,如:演唱形式、編配打擊樂、伴舞、小品表演等進行二度創作表演。表達 對春天的贊美。
學習樂理知識:切分音
1、 認識切分音
2、 正常的強弱節奏
3、 改變了強弱關系,產生了切分音:
改寫成 的節奏,并唱唱,四人小組討論并唱一唱
聆 聽《致春天》
1、 介紹作曲家的國籍及作品的背景為導入。
(1) 問:“挪威”地處歐洲的哪里呢?那里的氣候條件是這樣的?
(2) 講解:春天對地處北歐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熱情地譜寫了這首鋼琴抒情小品。
2、 初聽《致春天》
問:你能根據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現手法區分作品的段落嗎?(在教師的指導下區別每一段落主題曲的區別,和第二聲部伴奏片段等)
3、 復聽《致春天》
要求學生在座位上用臉部的表情或微小動作。表達出三段音樂在發展過程中的情緒變化。
4、完成教材中的書面作業
要求學生討論后完成作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與聯想
5、三度欣賞創作
用舞蹈動作即興表演對春天來臨時人們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發展變化過程能表達出來。不求動作和舞姿的優美,主要是體現學生的自主參與及他們對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用活潑、明快的聲音演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感知真善美的小世界是美好的。
2、在老師啟迪下,能用柔美和諧的聲音演唱二部合唱,品味合唱的韻律。
3、小組合作學習,用葫蘆絲吹奏《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學重點:
用活潑、明快的聲音演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表現歌曲歡樂的情感。
教學難點:
準確唱好二部合唱,品味合唱的韻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葫蘆絲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同學們,最近我們學習了幾首好聽的葫蘆絲樂曲,你們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嗎?(學生吹奏高山青)
2、快樂的音樂之旅馬上就要啟程了,孩子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上課)
3、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都喜歡看些什么呢?(生說)有這樣一些動畫片,它們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影響了幾代人,深受大家的喜愛,堪稱經典之作,想不想看一看?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吧!
4、這些可愛的動畫人物你們認識嗎?他們給你們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生說:善良 可愛 幽默 )你們知道這些可愛的動畫人物都出自哪兒嗎?(生:迪士尼)
5、迪士尼樂園是怎樣的一個世界,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去瀏覽這個美麗的地方。(看視頻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迪士尼樂園是世界著名的游覽勝地,有新穎奇巧、情趣各異的游藝設施,還有大家喜歡的童話人物。這里,沒有虛假和兇惡,有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真誠、善良、美好的友誼。它創造了童話,同時也創造了快樂,因此是孩子們向往的樂園。
6、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個美麗的世界,讓我們帶著歡快、幸福的情緒來欣賞這首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板書)
二、民主導學
1、出示學習目標:
(1)能用活潑、明快的聲音演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感知真善美的小世界是美好的。
(2)能用柔美和諧的聲音演唱二部合唱,品味合唱的'韻律。
師:請大家快速瀏覽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并牢記心中,看誰又快又好地完成自己心中的目標。
任務一:整體聽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節奏、演唱形式。
2、請大家認真聽賞歌曲,聽完后告訴老師你的感受?(生說)
師:這首歌曲的情緒一直都是歡快活潑的嗎?有沒有變化?再仔細聽一遍(生說:歡快活潑——優美抒情)
3、誰能按照這個情緒把這首歌曲劃分一下樂段呢?(A B)
師:這兩個樂段在演唱形式上一樣嗎?請大家再仔細地聽一聽(區別:齊唱 合唱)聽上去有什么不同?(生說:合唱聽上去聲音更飽滿一些)
任務二:分段學習歌曲。
4、好,我們一起先來學習A樂段。
(1)、請大家跟著琴聲用“lu”的聲音輕聲哼唱旋律。(學生哼唱)
(2)、這是一首2/4拍的曲子,2/4拍的強弱規律是 強 弱 每小節的第一拍要強一些,但要注意開頭的弱起拍。 加上手勢和歌詞來一次
(3)、聽著這個旋律仿佛讓人有一種什么樣的感覺?(跳躍)演唱時聲音要有跳躍感,要有彈性。再來一次
5、學習B樂段
(1)、仔細觀察B樂段的歌譜,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分組、分聲部教唱。強調學生的聲音要圓滑,氣息要穩定,想聲音在頭頂環繞的感覺。
(2)、兩聲部合唱,強調聲音要互相包容。
6、跟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強調歌唱的表情、情緒
任務三:用葫蘆絲吹奏歌曲。
7、孩子們,你們唱得太好了,我們的爸爸媽媽都被你們的歌聲陶醉了。除了歌唱,還可以用什么方式來表現這首歌曲呢?(生說:葫蘆絲)
學生以小組自學吹奏葫蘆絲。
三、檢測導結
1、小組展示:用自己喜歡的方……
2、談談你這節課的收獲。
3、教師總結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這是大家都向往的兒童世界。愿這個五光十色的小世界里,到處充滿友誼的陽光,人們共同享受生活的快樂和美好。我們在生活中也要用真善美的方式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迪士尼的歌曲都表現了人性的真善美,你能再找幾首這樣的歌曲嗎?讓我們下一節課一起來交流交流。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3
一、設計意圖
《豐收鑼鼓》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樂曲表現了我國農民的勞動生活和喜獲豐收時的歡樂情緒。樂曲吸收了我國民間吹打音樂的素材,充分發揮民族打擊樂器豐富多彩的表現功能,既有民族風格又有時代特點,樂曲由多段旋律和鑼鼓組成,在調性和情緒上形成并置對比,又因主部主題旋律頻頻穿插其間而顯得前后呼應和統一,所以讓學生了解作品的內容和樂器之間的關系是關鍵。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聆聽,知道民族打擊樂器豐富多彩的表現功能和音樂表現的歡慶豐收的宏偉場面。
2、情感目標:通過聆聽,體會人們喜慶豐收的歡騰場面和喜獲豐收的歡樂心情。
3、能力發展目標:培養學生聽辨各種民族打擊樂器音色,創編和實踐利用打擊樂器表現心情。
三、教學重點
1、了解民族打擊樂器豐富多彩的表現功能。
2、通過聆聽,體會人們喜慶豐收的歡騰場面和喜悅心情。
四、教學難點
通過聆聽體會民族打擊樂器表現的歡騰場面的功能。
五、教具準備
民族打擊樂器若干、花扇若干把、塑料凳、籃球、乒乓球、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復習樂器,請同學說一說樂器的名稱并用動作模仿演奏樂器。
(在寬松情境下,學生自由回答)
(二)新課導入
(討論)每當人們歡慶佳節,或是當你遇到喜事,自己會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三)新課教學
1、帶著疑問,展開聯想,初次聆聽全曲。
A、設問:樂曲表現了怎樣的場景,你能聯想到什么?
B、老師出示多媒體豐收圖,小結樂曲表現的場景。
(樂曲表現的是一副熱烈歡騰,你追我趕的勞動場面。
C、出示課題《豐收鑼鼓》
2、師生共同欣賞樂曲第一樂段。
A、設問:這段音樂的速度怎樣?樂曲中的鑼鼓聲表現了怎樣的情緒?
B、多媒體顯示主圖,學生在圖中感受音樂情緒。
C、學生自由回答
D、老師小結:樂曲一開始將主題明顯呈現,一副歡騰熱烈的勞動場面表現在我們面前,節奏明快,速度較快,情緒高漲,特別是鑼鼓聲,渲染了此段的情緒。
3、師生對比欣賞樂曲第二樂段。
A、設問:這段音樂的情緒與第一段對比有什么變化?你在折斷羽紐約中聽到了哪些你熟悉的樂器?
B、生討論后回答。
C、老師小結并用多媒體顯示樂器,用畫面表現此段情緒。
此段樂曲由笛子和彈撥樂奏出輕快地節奏和跳躍的旋律,越短富有歌唱性,表現人們內心喜獲豐收的歡樂心情。
4、老師引導學生聆聽樂曲第三樂段。
A、設問:這段旋律節奏速度如何?你聽到哪種主奏樂器?這樣樂器奏出的琶音旋律讓你產生怎樣的聯想?
B、多媒體顯示田園水景圖,學生在圖面的視覺中聆聽思考。
C、抽生回答
D、老師小結:本樂段是一個散板的'節奏,旋律自由,用云鑼演奏,以清脆、輕柔的云鑼聲表現樂段場景仿佛一幅優美如畫的田園景色,猶如陽光下水波蕩漾,碧波粼粼。
5、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樂曲的第四樂段。
A、老師介紹:這是全曲的高潮,其中運用了地方鑼鼓——潮州大鑼鼓的音樂,表現人們在歡慶豐收時的宏偉場面。
B、請學生們配合音樂,身臨其境,用自己的動作模仿聽到的民族樂器。
C、老師對于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
6、全曲回顧。
請學生用老師提供的顏色卡片分別表現各個樂段的情緒感覺,并找出每段的情緒卡片和小樂器卡片貼入顏色卡片中。(利用卡片表明這首樂曲的曲式結構。)
7、老師介紹《豐收鑼鼓》,并小結樂曲中民族打擊樂器的表現功能。
(四)拓展——創編表演
題目:用樂器或是身邊的物品表現主題歡樂情緒。
第一主題:用老師提供的打擊樂器模擬表現農民豐收的喜悅。
鑼、鈸、鼓、沙錘、雙響筒、花扇、
第二主題:用老師提供的物件表現課間十分鐘歡樂的心情。
塑料凳、籃球、乒乓球、手鈴、
A、學生分組排練
B、分組表演并由組長向觀眾們說明表演的內容和自己的角色安排。
C、師生評價
(五)珍惜糧食,思想教育,老師小結課堂。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同欣賞了民族管弦樂合奏《豐收鑼鼓》,體驗了民族打擊樂器的表現功能,又感受農民豐收的樂趣。同時我們也體會到農民們勞動的辛苦,有一首詩《鋤禾》,你們還記得嗎?讓我們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你們能做到嗎?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4
教學目標
1.聆聽《愛的羅曼斯》和《愛之夢》體驗樂曲的情緒,展開想象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音樂要素與音樂情緒間的關系。
2.能創編和主題節奏特點、樂曲情緒相吻合的節奏。
3.認識降半音記號。和《愛之夢》體驗樂曲的情緒,展開想象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音樂要素與音樂情緒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欣賞《愛的羅曼斯》
1.介紹樂曲的創作背景
羅曼斯,有人意譯作浪漫曲。它是自十八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帶有感傷情調的歌曲。多半指情歌而言。后來,一些作曲家寫了一些情調上是抒情的,在旋律上富于歌唱性的`小型器樂曲,也稱羅曼斯,這首《愛的羅曼斯》正沿用了這個名字。 《愛的羅曼斯》原是西班牙的一首傳統樂曲,由于它在墨西哥也很流行,所以墨西哥有人認為它是墨西哥的。1952年,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葉佩斯把它改編成吉他曲,后被法國影片《被禁止的游戲》選作主題曲。從那以后,《愛的羅曼斯》這支曲子很快流傳開來。《愛的羅曼斯》在吉他愛好者中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多知名的吉他演奏家都選這支曲子作為保留曲目甚至成為吉他的同意詞。
2.邊劃拍邊哼唱樂曲的兩個主題
3.加詞學唱
你是我池塘邊一只丑小鴨/你是我花園里一片竹籬笆/你是我小時侯夢想和童話/哦!你是我的吉他。
4.學生完整聆聽樂曲,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師小結:
《愛的羅曼斯》它是3/4拍。A段是E小調。從音符的時值來看,除了結束音外,每個音都是一拍,它的主旋律優美迷人。清澈、明亮伴奏,充分發揮了吉他曲的特點,它們極其和諧地襯托著主旋律。
B段轉到E大調上,優美動聽,扣人心弦。 煀 當樂曲推向高潮時,A段主題再現,情緒又趨向平靜,恍若被春風吹動湖水的漣漪,緩緩地移向遠方。這里,琶音和泛音的應用,更增添了朦朧的色彩。樂曲在寧靜的氣氛中結束。
5.復聽,邊劃拍邊哼唱樂曲的兩個主題
6.我的創造(1)
創編節奏,與同學合作,為音樂伴奏。
二、欣賞《愛之夢》
1.完整、仔細地聆聽樂曲,展開想象再請學生相互交流聯想到哪些情景。
2.教師介紹樂曲創作背景。
《愛之夢》(三首夜曲),李斯特作于1847年,鋼琴獨奏曲。正如副題所示的, 這三首小曲頗具肖邦的夜曲風格。但此三曲并非一開始就為鋼琴而作,而是李斯特為德國浪漫派詩人弗萊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詩集《瞬間》里的著名抒情詩《愛吧! 你可以愛得這樣持久》所配的男高音或女高音獨唱用的三首歌曲的聲樂曲譜。因此,這三首作品都是把重點放在旋律上,充分表達出作者對原詩的理解。這三首小曲中的第三首最為有名,直到現在仍然是各種音樂會上常演不衰的曲目。這首曲子通常被稱為《愛之夢第三首》,為優雅的快板, 6/4拍。甜美的旋律貫穿整個樂曲,烘托出浪漫的氣氛。
3.再聽樂曲,和《愛的羅曼斯》比較,請學生說說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三、本課小結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5
教學內容:
1、聆聽《致春天》2、表演《小鳥小鳥》
教學重點:通過聆聽體會身邊的春天,用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表演《小鳥、小鳥》
二聲部做到聲音協和。
休止符即空拍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
注意解決六度音程大跳的音準
教學過程:
一、聆聽《致春天》
1.介紹作曲家的國籍及作品的背景為導入。
(1)設問:“挪威”地處歐洲的哪里?那里的氣候條件如何?
(2)講解:春天對地處北歐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熱情地譜寫了這首鋼琴抒情小品。
2.初聽《致春天》。
(1)設問:你能根據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現手法區分作品的段落嗎?
(2)教師可適時指導,如聽第一段的主題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現主題的片段。還可幫助學生聽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區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學生聽賞中的困難,幫助他們聽辨三段體的不同情緒的音樂表現。
3.復聽《致春天》。
要求學生在座位上用臉部的表情或微小動作,表達出三段音樂在發展過程中的情緒變化。
4.完成教材中的書面作業。
(1)畫出第三部分的圖形譜,說明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曲調相同但情緒不同。
如用同樣的線條,可以用線條的粗細表達其熱烈的情景。還可以根據想像在圖形譜上添加其他的圖畫等。
(2)完成方格框內的選擇--曲調高、低與情緒的平靜、期待、 熱烈。
5.三度(欣賞)創作。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動作即興表演對春天來臨時人們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發展變化過程能表達出來。不求動作和舞姿的優美,主要是體現學生的自主參與及他們對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鳥小鳥》
1.生態環保導入。
設問:
(1)哪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加以保護。
(2)你能說出描繪春天的成語嗎?(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春暖花開,鶯歌燕舞……)
2.聆聽范唱《小鳥小鳥》。
設問:
(1)歌曲是幾拍子?說出該拍號的含義?(復習6/8拍號,該拍號在第9冊第1課講過。)
(2)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3.學唱曲調。
(1)教師范唱曲調。
設問:
曲調每一樂句有什么規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規律?(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
(2)先學第一部分(第一樂段)。
a.教師范唱。
設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師指導下用6/8拍指揮圖式,跟著教師的指揮放慢速度視唱第一樂句(2小節)。
c.學生自學第一樂段的其他三個樂句(每句2小節)。
d.按教材要求,畫出該三個樂句的圖形譜,找出相同與相似的部分。
e.按曲調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調。
(3)學唱合唱部分(第二樂段)曲調。
a.教師分別范唱兩個聲部的曲調。
設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師指導下,二個聲部先學唱第二樂段的第一樂句(2小節)。注意第一聲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聲部的四度音準。
c.分聲部自學各自的聲部。教師重點輔導低聲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學生能相互傾聽對方的聲部,做到和諧。
4.學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調,要表達出歡悅、活潑的情緒。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諧;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達喜悅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斷絲連”狀,以表達歡樂的情緒。
(3)填入歌詞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環節的基礎上,讓學生發表表演歌曲的處理意見,如:演唱形式;編配打擊樂;伴舞;小品表演……進行二度創作表演。表達對春天的贊美。
三、課堂小結
進行保護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
2.學生二聲部訓練還有待提高,多加訓練,唱多幾次明顯感覺好多了,但還是不太穩,要求老師帶唱,請學生下課之后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描繪春天的歌曲和樂曲。
四、課后反思
現在新教材都很注重合唱教學,這既是個重點也是個難點,所以在教學時切不可加快速度,要循序漸進,最好之前要做些音程的練習,特別是相近的幾個音。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快速地聽辨出學過的音樂,并能流利、自信地接唱這些歌曲。
2、能用豎笛有感情地吹奏《故鄉的親人》。
3、能大膽地即興創作歌曲樂句,并能給下載的音樂按拍子分類。
教學重點:學生積極參與多種音樂活動,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賽前大鋪墊
1、科學分組
教師按照“組內異質,組外同質”的原則,知道學生進行科學化的分組,每組成員根據班級認輸而定,一班6——10人,選好組長。
2、共同策劃
教師組織、指導各組音樂小組長及部分學生共同策劃、籌備“音樂七巧板”的課堂音樂比賽活動。
3、宣傳活動
老師指導賽前準備活動。
二、課中大綜合
1、音樂比賽活動一:拉歌大互動,活動以“小組拉歌”的形式展開。
由老師先唱第一句,再由第一小組接唱。唱完的小組可以隨意點另一小組,請他們唱歌,開展拉歌活動。也可唱第一句,請另一小組接唱。拉歌時所演唱的歌曲,有每組組長決定,并負責指揮。
比一比哪組的歌聲最美。
1、活動的獎勵分100分。
2、每組演唱時的聲音整齊、甜美,即可獎勵100分。
3、不團結的小組或出現“喊唱”的、未接上的小組將扣10分。)
2、音樂比賽活動二:聽力大比拼
比賽答題由各組集體協商作答。
將答案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在答題板上。
聽賞后有五分鐘時間答題。
聽賞題只需在答題板上排序。
“為下載音樂歸類”只需在答題板上歸類。
3、音樂比賽活動三:即興大唱臺,比賽以淘汰制進行。
每組先選一名組員參與即興編唱的活動,如果有隊員被淘汰,則由組長增派隊員補充。
每組可以安排兩人當智囊團,但不能成為正式參賽的隊員。(替補隊員)
最開始由老師唱出第一句,學生根據老師唱出的即興唱出第二句,下一位接唱前一位的。
4、音樂比賽活動四:表演大擂臺
每組集體表演本冊合唱歌曲一首。
表演的形式可多樣:合唱叫伴跳、伴奏、詩朗誦……
必須要用豎笛有表情地演奏《故鄉的親人》或其他歌曲。
表演要求:
(1)人人參與,每組必須認真對待
(2)合唱效果基本上和諧、統一。
(3)表演時要投入、要有激情,能充分表現美。
5、音樂比賽活動五:音樂大挑戰
每組有三次選擇答題的機會。
答題時,可根據題目要求協商后由一人或多人答題。但不允許在答題時,其他人在旁喊叫,破壞比賽的良好環境。否則扣除該組紀律分20分。
所選的題在未開題時,可選擇自組答,還是別組答,所得、扣的分給答題組。
三、小結比賽情況。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7
一、出示鈴鐺的圖片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鈴鐺嗎?
生:見過
師:老師也見過,老師是在馬兒的脖子上見過的,馬兒的脖鈴叮當響,非常好聽,大家想不想聽聽鈴鐺的聲音呢?
二、初聽音樂鈴鐺聲伴奏
師:老師今天把鈴鐺逮到了我們的課堂,現在老師要找兩位小助手幫老師,好,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鈴鐺的聲音。
1、教師配音樂奏擊鈴鐺。
2、觀察鈴鐺的特點
師:同學們注意觀察了這組鈴鐺有什么特點嗎?
生:鈴鐺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鈴鐺大的聲音比較低,教師做手勢(往下)鈴鐺小的聲音比較高,教師做手勢(往上)
師:誰注意了老師是怎么去敲的?(兩個鈴鐺一起敲的),這樣的聲音是不是更好聽呢?
師:這么好聽的鈴聲,我們能不能用聲音來模仿一下,怎么模仿?
生:……
師:用兩個不同的聲音合唱進行模仿,我們把兩個不同的鈴鐺代表兩個不同的聲部,低音的鈴鐺叫低音部,高音的鈴聲叫高聲部。
三、學唱低聲部
師:我們先來看看低聲部,老師把低聲部的旋律唱一遍,看看那個音在旋律中出現的最多。
生:1
師:那么老師就把1當成低聲部的主音,我們圍繞1來跟唱歌詞,老師唱一句,大家唱一句。
師:老師一共教唱了幾遍呢?這兩遍叫什么呢?
師:唱第一遍時,我們進入了第一間房子,唱第二遍時,越過了第一間房子直接進入第二間房子,好,我們再來一遍。
師:老師在每一句的強拍上都加上了一個記號,看到了嗎?老師讓大家聽的是在這個記號的前面,老師唱到了幾個字?我們看第一句……大家都找到了,它在強拍的前面,就說明它是個弱拍,弱拍就要弱起弱唱,來,大家一起拍手試一試好嗎?
師:我們一起把低聲部完整的來一遍好嗎?
四、學唱高聲部
師:低音的鈴鐺,大家唱得不錯了,我們一起來聽聽高音的鈴鐺,老師唱高音鈴鐺的旋律,大家聽聽哪個音出現的最多呢?
生:3
師:老師把3當成高聲部的主音,圍繞它來跟唱歌詞,我們應該非常熟悉高聲部的旋律了,那就小聲的跟唱
師:剛剛老師敲鈴鐺的聲音是怎樣的呢?
生:短、脆
師:我們現在是模仿什么聲音呢?好,我們再來一次。
五、兩個聲部的合唱
師:高音的鈴鐺和低音的鈴鐺,我們全部唱好了,現在我們要做什么呢?
生:合音
師:我們現在只合兩個聲部的主音,低聲部的同學模仿1,高聲的同學模仿3。低聲部| 1 |
丁
丁當
丁
丁當
師:一定要把這個長音拖住,能堅持住嗎?記住自己的這個音了嗎?
師:先低聲部堅持住,高聲部再加進去,很好,再來試一次。
師:這會我們一起進去(老師彈3 1)
師:下面換另一種方式,短而脆,低聲部1 1 1 | 1 1 1 |。高聲部3 3 3 | 3 3 3 |。一起來好嗎?
師:老師給大家前奏,看能不能進去。非常好,和聲效果出來了。
師:下面我們分組練習,低聲部完整的唱一遍,高聲部請認真的聽,低聲部進入我們的主音一定要是1,我們再來一遍
師:高聲部我們也完整的來一遍,請低聲部認真的聽,我們現在有沒有信心兩個聲部一起來唱呢?
六、歌曲形式創編
師:同學們唱的真不錯,不知道同學們還記不記的,老師在開始的時候,前后鈴鐺的變化是怎樣的?老師的小助手請你們再上來,請同學們仔細聽好啦,好啦,誰來告訴我呢?
生:前面敲兩個,后面敲一個。
師:好,現在搖身一變變成了老師的小鈴鐺,一起來,3 3 3 | 4 4 4 | 5 5 5 | 5 5 5 |注意音高再來一遍。
師:連起來好嗎?非常棒,再來一遍。
師:不知不覺我們鈴鐺的`聲音就增進了音樂的聲音,你能找到它嗎?(教師示范)
師:我們隨著鈴鐺的音高一起來,太準確了,我們都找到了它的位置,老師來唱歌詞,你們把鈴鐺加進去好嗎?我們現在一起來合作,請幾位同學上臺做鈴鐺,同學們,分聲部再演唱一次。
七、歌曲的藝術處理。
小結: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學到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鈴兒小叮當,我們一起來欣賞歌曲,看看歌曲結束句是怎么處理的。
師:我們在唱這首歌曲是,聲音應該是怎樣的呢?
生:稍快、活潑
師:應該有彈性,就像一個小皮球一樣,把這首歌完整的唱一遍,小鈴鐺出列。
八、延伸
師:同學們把這首歌演繹的這么美,這是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今天老師也要把一首韓文的鈴兒小叮當送給大家,大家隨著音樂動起來
師:這首歌和我們學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節奏上有變化。
師:在哪里呢?
生:后面兩個詞加快了。
師:你們也能一起來模仿嗎?最后老師獻給大家一首非常有趣的鈴兒小叮當
九、小結
背景音樂—黑鴨子的鈴兒小叮當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形式來演奏能給我們不同的感受,讓我們領略到了合唱的魅力。下課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8
教學目標:
1.師生性、生生情,人間最珍貴的是友誼。通過學習主題鮮明、情緒熱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讓世界充滿愛》、《可愛的蘋果》等作品,讓我們進一步體驗友誼永存。
2.唱好二聲部合唱《手拉手》、《可愛的蘋果》,從和諧的音色中享受友誼給我們帶來的樂感,并進行兒歌歌曲創作活動及藝術實踐活動,表達對老師的情誼。
3.欣賞聲樂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讓世界充滿愛》,體驗人間的情和愛,并編創舞蹈動作。
教學內容:
1、聆聽《我的朋友在哪里》、《讓世界充滿愛》
2、表演《手拉手》、《可愛的蘋果》
3、編創與活動
教材分析: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充滿朝氣的少年兒童歌曲。歌曲表現了同學之間的友情和真情,熱情地頌揚了歡樂的友誼。歌曲采用4/4拍,大調式,曲中每樂句中
“”切分音的運用很有特點,使得曲調活潑跳躍,富于動感。句中伴以拍手聲熱烈地渲染了歌曲歡樂的氣氛,表達了兒童們為創造一個充滿友愛、溫曖的世界的美好愿望。歌曲以六度大跳進入合唱部分(8小節),在曲調上采用了重復的手法,配以襯詞“啦啦啦”使同學間歡樂的友誼這一情緒得以進一步地抒發。第29-33小節又以齊唱形式、重復的音調出現,末句旋律逐漸向上推進形成高潮,最后結束在“”主音上。
教學重點:通過聆聽和歌唱體會友誼
教學難點:藝術創作實踐活動
課時:一課時
第一節
教學內容:
1、表演《手拉手》
2、創作動作:為兒歌譜曲
教學重點:唱出曲調活潑跳躍,富于動感的特點
教學難點:“”切分節奏
教學過程:
一、表演《手拉手》
1.從文明禮貌習慣導入。
設問:人與人表示友好、友誼、友愛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動作?
2.聆聽范唱:
(1)說說這首歌講些什么內容?
(2)這首歌在節奏上有什么特點?哪一種節奏型出現很多次?你能拍擊一下嗎?
3.學唱歌曲。
(1)在教師指導下學唱第一樂句曲調(第1—6小節),注意樂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節奏。學唱時,讓學生用2/4拍指揮圖式劃拍,把握住節奏。
(2)學生自學第一樂段的第二、第三樂句。在自學前,教師先范唱這兩樂句曲調,并要求學生聽辨這兩個樂句的曲調與第一樂句的關系(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以提高學生分析、聽辨的能力。
(3)在能流暢地唱好第一樂段的曲調的基礎上學唱第二樂段。
(4)第二樂段的二聲部并不難學。因8小節的合唱實質上是兩個4小節的'重復。可以讓學生自學,在合成時教師注意調整兩個聲部的音準與和諧。接著的單聲部比較簡單,學生能視唱。
(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氣地唱好全曲調。
(6)填上歌詞以熱烈的情緒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按歌譜上要求,在第一樂段長音處加上集體拍手。
(2)讓學生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為“”,在歌譜上有色塊處用“”節奏,以烘托熱烈的氣氛。
(3)有條件的班級,可用豎笛、口風琴為歌曲伴奏。
(4) 編創設計一組舞蹈動作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二、創作動作:為兒歌譜曲
1.讓學生熟讀兒歌,能有感情地背誦。
2.創作好第一句歌詞的曲調,反復詠唱體驗,在自己滿意的前提下,唱給周
圍的同學聽。
3.在第一句的基礎上創作第二、三、四句,運用以前學到的模仿、重復等手
法進行創作。
4.完整地唱給周圍的同學聽,征求意見進行修改后為大家表演。
三、課后小結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生搜集有關京劇的資料,進行介紹和交流,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
2、結合欣賞《京調》及相關京劇片斷,知道京劇的“四大行當”與“四大工夫”;
3、了解京劇臉譜在表現人物性格中的作用,能辨識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4、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本課的一系列欣賞、模仿和表演等富有創造性的音樂活動,體驗京劇這一傳統戲曲的藝術魅力。
教學內容:
《京調》是根據京劇西皮原版和西皮流水音調改編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樂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領奏,模擬人們熟悉的京劇唱腔,配以輕快流暢的伴奏音型,構思別具一格,表現了一種歡快喜悅、生動活潑的情趣。這節課主要是通過對京劇的介紹來引導學生欣賞樂曲,整節課以京劇知識為主線貫穿全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抓住了學生好奇的心理,從京劇多彩的臉譜,到精美的扮相,再到聽奏,給學生一個較高的藝術享受。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一系列的音樂表演活動。
教學準備:
課件、京劇臉譜、京劇的伴奏樂器;學生課前搜集的京劇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學生在《京調》音樂中進教室坐好。師:剛才這段音樂是我國哪一個劇種的音樂?生:京劇
師:對了。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迄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們欣賞、令我們驕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京劇。
二、走近京劇
師:課前我們分成4個大組,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了一些有關的京劇材料。下面就請同學們把你所了解的京劇說給大家聽聽。
1、京劇的四大行當
師:請第一組同學說說你們了解的是京劇哪方面的知識。生:京劇的行當。
(1)說一說
生說四大行當。
師:你們能不能結合課件中的圖片給大家仔細說說行當的門類?
生說,師播放課件配合。
(2)演一演
師:介紹完四大行當,想不想看看他們自己來演一演“生、旦、凈、丑”?如果表演得好就給他們喝彩鼓掌,好不好?欣賞第一組學生扮演“生、旦、凈、丑”.學生評價,表現好的黨員用一個動作感謝大家的認可。
師:第一組同學說得好,演得更棒。下面哪一組來繼續介紹你們搜集
的京劇資料?
2、京劇的伴奏樂器
(1)說一說
師:請你告訴我們為什么搜集這方面的資料?
生:(強調京劇中音樂的重要性,京劇伴奏樂器在京劇中的地位。)師:那就請你來給大家介紹這些樂器吧。
(2)辨一辨
師:你認識這些樂器嗎?想想這兩組樂器有何特點?第一組:課件出示圖片:京胡、京二胡、笛子、嗩吶、月琴。第二組:出示樂器實物如:京鑼、鈸等。
(3)聽一聽
師:說到樂器,就讓我想到京劇的音樂,腦海中便會出現那些對京劇百聽不厭的戲迷們你在家里或電視中有沒有看到過京劇迷?請你學學戲迷聽京劇的樣子。
在《京調》主題音樂中,請學生上臺扮演戲迷。全班扮演戲迷輕聲哼唱《京調》主題音樂。欣賞《京調》
師:看大家搖頭晃腦的,手上還拍打著節奏,嘴里哼著:龍格龍格里格龍格”
真像戲迷。下面就請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來當當小戲迷,請你聽聽《京調》,如果你聽出了哪種樂器的聲音,請模仿它演奏的`樣子。師:感謝這組同學讓我們了解了京劇伴奏樂器的重要性。
3、京劇的臉譜
(1)看臉譜、說臉譜
師:大家仔細看看這些臉譜,并說說你的發現,然后請搜集臉譜資料那一組同學評評。(生自由發言)
京劇臉譜是表現人物的面貌,提示人物的類型、性格、品質、年齡等綜合特征的道具。京劇臉譜通常分凈角和丑角臉譜兩大類。臉譜又是一種富有裝飾性的圖案藝術,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它的每一種顏色表現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藍色:表示剛強、粗獷,桀驁不馴;紅色:作為主色,表示忠勇義烈,比較典型的如關羽;黃臉:象征驃悍、兇殘、陰險,工于心計等性格;白臉:象征陰險、狡詐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剛烈、勇猛、粗率、魯莽,如包拯、張飛。
(2)唱臉譜
師:我這兒還有一首專門唱臉譜的歌,咱們來聽聽。
(帶學生跟唱,并表演)
(3)戴臉譜表演
師:唱得不過癮,那咱們就帶上臉譜來扮演京劇演員。
教師為學生提供六張臉譜,請六個同學選擇臉譜,并表演。請其他學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被評為最佳表演者的同學用一個動作感謝大家捧場。全班戴臉譜隨著音樂(說唱臉譜)表演。(提醒學生臉譜人物不同,表演也應該不同。)
師:這臉譜一戴,我仿佛置身于一個京劇的大舞臺,你們精彩的表演讓我拍手叫好。
4、京劇的表演形式
師:聽說京劇不僅在角色上內容豐富多彩,并且還有形式多樣的表演形式,請第四大組給我們說說。
(1)說一說
生:京劇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也就是京劇中的“四大功夫”。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樂性,像唱歌;做——只表演,不出聲,有節奏性,像舞蹈;打——打斗時的表演動作。
(2)欣賞與分辨
師:請欣賞現代京劇《紅燈記》中的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請你說說這出戲中有幾個角色?出現了幾大功夫?(生答)
師:對了,有兩個角色:鐵梅、奶奶。鐵梅應該是花旦,奶奶是老旦的角色。其中出現了唱、念、做三大功夫。
(3)模仿與表演
師:請一位同學出來,并用京劇的念白邀請另一位同學和你合作表演。表演得好請大家鼓掌喝彩。
(4)欣賞《孫悟空大鬧無底洞》中武打戲的片段。
師:在這場戲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們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的精彩表演,都是在臺下用汗水和淚水換來的。
三、總結、延伸
1、談感想
師:今天我們了解了京劇的一些知識,大家是不是有一點喜歡京劇了?有什么感想?請你說說。
2、介紹京劇的發展
師:京劇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它也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發展。現在,除了古裝的傳統京劇以外,還編了許多現代京劇,像著名的《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們的唱腔并沒有變。因此京劇被外國人稱為東方歌劇,還有的被改編成歌曲的形式演唱,很受大家歡迎,像《唱臉譜》、《我是中國人》等,都已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傳唱。在座的同學如有興趣,可在課外多聽、多看、多學,為弘揚我國傳統的京劇藝術出一份力。
四、結束
播放京劇武場音樂。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情系你、我、他》是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第十冊第六單元課題(二)的教學內容。本單元以廣告藝術為載體,通過對學生身邊廣告藝術的欣賞,結合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激發學生嘗試創作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廣告藝術作品。
本單元共設計三個課題:《爆炸的信息》《情系你、我、他》《讓我告訴你》。三個課題分別從不同的層面向學生展現了廣告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體會廣告藝術的風采,感受廣告制作的樂趣,借助多種藝術手段創造出屬于學生自己的廣告作品。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相對來說已經有了一點廣告的意識,他們也能從平時生活的廣告中獲取一些知識,所以對于材料的搜集方面相對來說會比較容易一點。
三、教學目標:
1.收集身邊的廣告作品,劃分廣告作品的種類。比較不同廣告作品的風格、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廣告作出自己的'評價
2.從優秀廣告作品中獲得啟示,結合生活實際與同學合作重新創編有趣味、有意義、有美感的廣告作品
3.欣賞優秀的社會公益類廣告,初步了解社會公益類廣告的特點、反映的內容、表現的方式和達成的目的。
4.嘗試設計公益招貼廣告,利用歌、樂、舞等綜合表演形式呈現廣告。
5.了解電視公益廣告,明確電視廣告制作的大體程序,嘗試制作電視公益廣告。
四、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學,讓學生能有針對性的對自己搜集的廣告進行評價。
五、教學策略與手段:
以情景式教學模式為主,結合多媒體課件,導入歌曲,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廣告搜集,課件等。
七、教學過程:
聽《面對》這首歌(多媒體課件顯示),學生進教室,安定情緒。(播放這首歌的同時要加上當時非典的圖片或錄象資料)
1.導入
1〉師:這首歌好聽嗎?音樂帶給你怎樣的感受?用什么情緒來演唱這首歌?
2〉生討論回答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這首歌正是當時為非典而創作的公益歌曲,目的是為了獻給當時的白衣戰士,謳歌生命的偉大。
師多媒體播放“非典”當時的公益廣告給學生看。(兩三部)
3〉師:下面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當時非典的一些感人的畫面。
4〉師:大家看完這些廣告,有何感受?
5〉生討論回答
師:讓我們再來欣賞幾則廣告,待會談談你的看法
師出示三個廣告:1、奧運主題2、環保主題3、垃圾廣告
生討論并回答什么是公益廣告
師小結并出示公益廣告的概念。(多媒體顯示概念)
概念:公益廣告是反映人們觀念、意識、要求、見解和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特殊傳播形式,它弘揚。。。。。。見書第54頁
2、拓展延伸 (完成一部反映校園生活的電視公益廣告制作)
1〉師:欣賞了這些振奮人心的公益廣告,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完成一部公益廣告制作
2〉分組合作:師出示三個畫面、三段音樂,讓學生為畫面配上合適的音樂
3〉師:老師也帶來了一部公益廣告的作品,大家也為老師打打分好嗎?
多媒體顯示(校園環保主題)
3、生齊唱公益廣告歌(多媒體顯示,大家都會唱的,主題比較好的,比較童趣的)
4、結束本課時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11
教學內容:
一、歌曲 花蛤蟆
二、讀知 倚音
三、綜訓 聲樂訓練
四、欣賞 喜慶勝利
教學目的:
一、 通過學唱《花蛤蟆》,學習山東民歌的音調特點及風格,感受當地兒童的生活情趣。
二、 認識倚音記號,并在歌中感受其表現的作用。
三、 通過聽樂曲,使學生感受嗩吶的音樂及其豐富的表現力,進一步激發起他們對我國民族音樂的喜愛。
教材分析;
一歌曲:
《花蛤蟆》是流傳山東地區的歌曲,生動形象,富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與兒童情趣。
二讀知
倚音是裝飾音的一種,由一個或數個音組成,唱時短促并不帶強聲。
三綜訓
是運用倚音的練習。
四欣賞
《喜慶勝利》是一首嗩吶獨奏曲。全曲基調歡快熱烈,表達人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勝利和獲得成績后的無比喜悅心情。
教學難點: 聲樂練習
教學重點; 倚音
課時劃分: 三課時
第一課時: 聲樂訓練 歌曲識譜 倚音
第二課時: 學習歌曲
第三課時: 欣賞
教具; 鋼琴、掛圖、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新授
教學內容:
1、 聲樂練習
2、 學習《花蛤蟆》歌譜。
3、 讀譜知識。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1、 起立
2、 問好
3、 坐下
二、 發音練習:
1、《歡樂頌》 聲音優美動聽、位置要高。
2、 12 3 | 34 5 | 56 54 | 32 1||
1=C—E 面帶微笑 輕聲演唱
三、 綜合訓練:
1、 唱一唱F調音階,復習音位。
2、 低聲部識譜。
3、 高聲部識譜。
4、 合唱樂曲歌譜。(倚音不唱出)
5、 樂譜中有一些小的在符尾處有斜線的音符,這些音符就是倚音,跟老師唱一唱。
6、 倚音分為前倚音、后倚音、唱時時值短促,不帶強聲。
7、 再來唱一唱。
8、 唱詞。低聲部先唱,舌尖靈活跳動,用非連音唱法演唱。
9、 完整演唱。表現出獵人們豪爽的性格和矯健的形象。
四、 新授
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民歌。今天我們來學一首我們山東的民歌——花蛤蟆。
1、 聽范唱。
2、 提問拍號、譜號歌曲的情緒。
3、 打節奏:
4、 視唱歌譜。注意裝飾音的演唱。
5、 這首歌曲很輕快活潑、詼諧,大家在演唱時應注意表現。
6、 分組練習演唱歌譜。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花蛤蟆》的樂譜,這是一首山東地方民歌,回家后認真復習!
板書設計:
花蛤蟆
打擊樂節奏;
課后記:
第二課時 綜訓
教學內容:
1、 聲樂練習
2、 學習歌曲
3、 處理歌曲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1、 起立
2、 問好
3、 坐下
二、 發音練習:
1、《歡樂頌》 聲音優美動聽、位置要高。
2、 mi ma 練習
12 3 | 34 5 | 56 54 | 32 1||
1=C—E 面帶微笑 輕聲演唱
3、《獵人合唱》
1=F 吐字、咬字清晰,非連音演唱。
兩聲部間和諧。
4、 F調音階
音準、音位掌握好!
三、 歌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花蛤蟆》一課,這是首山東民歌,大家一起唱一唱。
1、 今天我們來學習這首歌的歌詞,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2、 唱詞。用跳音唱法。
3、 再來一遍。吐字、咬字自然而貼切。
4、 花蛤蟆是山東地方話,青蛙的意思。青蛙在荷葉上跳來跳去,歡快情緒要表現出來。
5、 我們加一些打擊樂器表現出來,設計樂器節奏型:
6、 打擊樂器試奏一邊。
7、 邊用打擊樂器邊演唱。
8、 注意歌曲情緒的演唱。
四、 總結
今天,我們學完了《花蛤蟆》這一課,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大家應該愛護它。
板書設計:
花蛤蟆
第三課時: 欣賞
教學內容:
1、 歌曲處理
2、 欣賞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1、 起立
2、 問好
3、 坐下
二、 發音練習:
1、《歡樂頌》 聲音優美動聽、位置要高。
2、 mi ma 練習
12 3 | 34 5 | 56 54 | 32 1||
1=C—E 面帶微笑 輕聲演唱
3、《獵人合唱》
1=F 吐字、咬字清晰,非連音演唱。
兩聲部間和諧。
4、 F調音階
音準、音位掌握好!
三、 歌曲處理:
1、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花蛤蟆》,大家一起唱一唱。
2、 樂曲前八小節采用隔兩小節輪唱,從第九小節處改為以兩小節為單位的對唱。
3、 分組演唱。
4、 請一部分同學模仿青蛙叫聲來伴唱。
如:
5、 情緒要貫穿始終,集體演唱。
四、 欣賞
1、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那些吹管樂器嗎?
2、 你來聽一聽這段模仿笑聲的樂器是那種樂器吹奏的?
3、 今天,我們就來聽一曲歡慶的樂曲《喜慶勝利》,它是由嗩吶吹奏的。
4、 (初聽)提問:
1、 全曲是什么情緒?
2、 全曲分幾段?
5、 我們分段聽:
引子: 快速、有力烘托歡騰氣氛
第一部分: 嗩吶獨奏干脆嘹亮。
嗩吶與樂隊對奏模仿人聲
高潮音域擴充。
第二部分:中速抒情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變化重復。
6、 聽一聽第二部分B與第一部分A的對比。
7、 (復聽)完成課后題。
五、 總結;
今天,我們復習了《花蛤蟆》,又欣賞了《喜慶勝利》,大家對勝利一定感受很深。
板書設計;
花蛤蟆 喜慶勝利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12
一、教學內容
浙江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第五課
二、教學目標
1、 認識民族樂器二胡,并了解二胡的形狀、音色極其演奏特點。
2、 通過欣賞《賽馬》進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及表現手段,能分辨各段所表達的音樂情緒。
三、教材分析
1、 二胡,民族拉弦樂器的代表樂器,音色柔美,有極其豐富的表現力,擅于表現細膩的抒情樂段,還可以模擬各種聲音,廣泛使用于獨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
2、 《賽馬》,黃海懷創作與1959年,第四屆“上海之春”二胡獨奏比賽的新作品。結構是常見的帶再現的單三部。它以二胡這種簡單的民族樂器,使用多種演奏技巧,表現了賽馬時那種萬馬奔騰、蹄聲“得得”的壯觀場面。聽來使人仿佛置身于千軍萬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隨著跳蕩的節奏而心潮起伏,對遼闊神秘的內蒙古草原無限神住,同時也了表達內蒙人民對草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在此曲中,黃海懷將一個整段的樂曲用撥弦技巧奏出,使該曲風格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成為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 學生聽二胡曲《戰馬奔騰》進教室
2、 談話引入教學
(二)了解二胡
1、 請一學生實物介紹二胡構造、音色極其演奏特點并作簡單的示范演奏
2、 教師小結,學生朗讀(大屏幕展示)
(三)欣賞《賽馬》
1、 初聽樂曲,初步感受曲子熱烈歡快的情緒(由學生演奏)
思考:
★曲子把你帶到了哪里?
★誰能給這個樂曲取一個名字?
★從音樂中你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歡度節日,舉行賽馬盛會時,是什么樣的心情?(高興的、歡樂的)
★你體會到他們對草原、對生活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無比熱愛)
教師簡單介紹《賽馬》
2、 再聽樂曲,給樂曲分段,并分段欣賞
再聽樂曲,要求學生分段
分段欣賞:
(1) 細聽第一段
★想一想這段音樂表現了賽馬比賽的什么階段?(開始)
★場面怎樣?(熱鬧)
★音樂以堅定有力的強音(唱:突出“6”),還有急促的16分音符
★音樂的情緒怎么樣?(緊張、熱烈)
★跟著音樂哼唱一遍這個主題
★聽第一段音樂,配打擊樂
(2) 細聽第二段
聽下面這段音樂――旋律2
★與第一段比較,這段音樂旋律情緒上有什么變化?(悠揚、舒展)
★音樂刻畫的是蒙古族騎手對比賽樂觀自信的形象
★指導學生跟著音樂哼唱一遍這個主題
★再聽音樂,要求聽辯一種特殊的演奏技巧――撥奏,不用拉弓,而是用手指撥,發出馬蹄似的.聲音。作曲家在這里運用伴奏樂器揚琴演奏旋律(二),而主奏樂器二胡卻模仿了馬蹄的聲音,將賽馬比賽中馬蹄急馳、你追我趕的場面刻畫得活靈活現,音樂情緒也被烘托得更加歡快熱烈。
★第二段音樂的情緒怎么樣?(抒情、悠揚)
★再聽第二段音樂,配騎馬動作
(3) 細聽第三段
★聽,結尾的音樂和哪一段相似?(第一段)
★哪一段情緒更激烈?(第三段)
★這段音樂結尾時,節奏密集,速度更快,力度更強,表現了賽馬比賽已經進行到什么關鍵時刻了?(沖刺)
★音樂刻畫了賽馬比賽最后沖刺時的緊張激烈的場面,在最高潮中結束。
★結尾的這段音樂是從一開始情緒就更激烈嗎?(不是)
(4) 完整欣賞
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和草原牧民賽馬的片段集錦
(四)下課
在激烈奔放的二胡樂曲中,學生走出教室。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13
【教學內容】
1、唱:《七子之歌——澳門》
2、露一手:聞一多《七子之歌》
【教學目標】
1、了解澳門的地理位置及相關歷史,增強愛國熱情。
2、理解《七子之歌》這首歌所表現的內容,并能以恰當的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緒來表現。
3、誦讀詩歌《七子之歌》,開拓音樂視野,加深音樂文化素養的積淀。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音樂作品內涵,確切地表現出音樂作品的情感。
2、踴躍參與音樂與相關文化知識的交流活動。
【教具準備】
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隨著《春天的故事》的音樂走進教室。
2、提問:剛才我們聽到的是什么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你們知道是誰嗎?
3、介紹一國兩制。
二、導人新課
1、師:一國兩制,使香港、澳門分別于1997、1999年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讓我們看到了祖國統一的愿望是可以實現的。在此之前,許多文人學者通過手中的筆,寫下了許多讓我們感動的詩句。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一位。
2、介紹聞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三、學唱新歌
1、師:音樂是無聲的吶喊,歌聲是傾吐的心聲。讓我們靜靜地感受聞先生當時寫作時的心境吧!請同學們一起來哼唱旋律。
生:體會情感并討論。
師:小結
曲式:A + B
情感:真誠地傾訴思念 + 渴望回歸的吶喊
模唱旋律:mu + a
2、把歌詞填進去完整地演唱。(提醒學生注意演唱時也要用朗誦時的感覺和情緒。)
3、提問:歌曲中有幾處呼喚“母親”的地方,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歌曲中多次呼喚母親,其中有的表現急切,有的表現深情,有的則表現為激動。從激動的吶喊到內心的期盼,表達了游子迫切希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心情。)
4、再次隨音樂演唱。(要求通過自己設計力度、速度、音色變化來表現歌曲。)
5、學生分組討論演唱,評出最佳演唱方案。
6、教師評價學生的表演。
四、拓展延伸
露一手:聞一多《七子之歌》
1、以歌曲的伴奏音樂為背景,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誦。
學生談感想。
2、師生共同評價。
五、總結下課。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14
教學目標:
1、能用熱情、愉快的聲音學會演唱《小鳥,請到這里來》,積極參與這首歌曲的表演。能主動參與即興接唱的音樂創遍活動。
2、能認真聽賞電子音樂《森林晨光》,并能用語言描述音樂所表現的情景。
3、能用歡快,明亮的音樂跟唱《綠色的歌謠》。體驗歌曲中的情感;能主動搜集與環保相關的資料并參與課堂交流。
教學重難點
學會用輕快、圓潤的聲音演唱《小鳥,請到這里來》。
怎樣指導學生創遍歌詞、歌曲是本節課老師值得探討的問題。
教學準備:磁帶、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講述《小鳥的故事》
二、導入
播放音樂《阿根廷別為我哭泣》。聽了這首曲子后你想到了什么?結合你看到的一些現象來說一說。
三、導學
1、范唱
播放歌曲《小鳥,請到這里來》
2、即興接歌詞
用響板擊拍節奏:
2 xx xx |xx x| 4
師:小鳥 請到 這里 來。學生按此節奏接著說:這里 。 師:小鳥 請到 這里 來。生:這里 森林 長成 排。
這里 草地 像綠 海。
這里 鮮花 為你 載。
這里 清泉 為你 開。
聽老師彈奏四段曲子,想一想:這四個樂句之間有什么聯系。
3、排列旋律
(1) 聽旋律(1~4句);
(2) 說聯系,組合旋律;
(3) 唱旋律。
四、組裝詞曲
將首先接歌詞的內容添到旋律里,大家唱一唱。
五、學唱歌曲
1、 學習歌曲第一樂段
對比一下,這首歌曲有那些地方和我們創作的'歌曲不同呢?
2、學習歌曲第一樂段
(1)用小鳥展翅的動作解決八分休止音的節奏問題。
(2)用“啦”輕唱旋律。
(3)跟琴模唱第二樂段。
3、全班齊唱歌曲
第二課時
一、表現創作
1、情感處理
(1)第一樂段;
①學生輕聲唱一遍,感受體驗歌曲情緒;
②分析討論:小鳥們漸漸地飛回來了,飛來了。力度?情緒
(2)第二樂段:
①輕唱一遍,感受、體驗;
②分析討論:小鳥多自由吧!多快活呀!小朋友高興地呼喚著小鳥快回來。這里力度?情緒?
③老師總結:
很好,這一段我們應該唱得跳躍一些,用明亮的聲音表現小鳥那種自由飛翔,
自由歌唱,愉快生活的情景。
六、表現歌曲
(1) 全班隨樂輕唱歌曲;
(2) 分角色演唱;
(3) 用身勢動作為歌曲配節奏。
七、交流體會,升華美感
1、和小鳥做游戲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音樂欣賞,讓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2)過程與方法
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讓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準確度下,充分展開想像,鼓勵和保護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3)知識與技能
A、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B、進一步了解二胡的表現力,感受其形狀及音色。
二、教學重點:
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感受樂曲的情緒。
三、教學難點:
二胡的`表現力
四、教學準備:
課本、琴、音響設備及相關資料。
五、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導入
同學們,歡迎大家和老師又一次走進音樂世界,今天我們將要了解的是一位杰出的音樂家,他的塑像就屹立在我們的校園中,大家每天都會從他的身邊走過。他每天看著我們讀書、學習、游戲。你們知道是哪位嗎?一起說:(劉天華)
3、簡介劉天華
出示劉天華的照片掛圖。
對,那大家又對劉天華先生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請大家說說吧。
(學生回答)
同學們不愧是長在天華故里的,對劉天華了解的真多!今天我們就和老師一起走近劉天華。
板書:走近劉天華
老師介紹:
劉天華:字壽椿,江陰城內西橫街人。我國近代杰出的民族器樂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是劉氏三兄弟中的老二。在劉天華以前,二胡只出現在婚喪嫁娶的小樂隊里,以及街頭賣藝時。當時二胡被一些中國人和外國人所輕視,認為我國的民族樂器是沒有前途的。而劉天華先生卻立志要把民族音樂推向世界舞臺,要與西洋音樂并駕齊驅。為此,他奮發學習,到處求師拜友,艱苦的學習各種民樂。同時,他也學習西洋音樂理論,改革二胡及其演奏方法。他先后創作了十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二首合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11-29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案05-07
音樂教案-小學音樂教案—— 《對鳥》08-17
小學五年級上冊音樂教案01-26
小學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03-28
小學音樂教案08-23
小學音樂教案07-15
【經典】小學音樂教案05-16
音樂小學教案05-06
小學音樂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