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教案范文集錦6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①速讀課文,概述文章內容;
②體味文中美詞佳句,試分析作用;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度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文章內容,并結合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閱讀文章,概述文章內容
教學流程
課文導入:
同學們,也許你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吧?也許還記得在夏夜里在草間提著燈籠捉螢火蟲吧?還有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這些大自然的小昆蟲,也許你已經從各類文章中體會到蜜蜂、小鳥等各類小動物生活情趣,這些美好的昆蟲、動物也許都是伴隨你成長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訪一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出示課題:
綠色蟈蟈
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學生交流有關蟈蟈的文章與圖片,學生整體了解感知蟈蟈;
2、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a、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以上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并及時點撥指導。
教師指導:
蟈蟈的外形特征: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出示板書:
綠色蟈蟈法布爾
(科學小品文)
綠色特征:漂亮、嫩綠、苗條、勻稱擬人
蟈生動
蟈習性:叫聲—柔和,捕蟬—為食
拓展延伸:
認真進行觀察,準備向同學介紹一種自己最熟悉的小動物。用自己最喜歡的文字展示出來。
課后反思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習性。閱讀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學知識,而且可以體味到濃厚的文學色彩,從中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理解、體味說明文的情趣。在課堂中,學生設疑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今后要繼續保持著一個環節。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
3、樹立起尊敬老師的心愿。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感受詩的意境美、語言美。
教學難點:
體會師生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每當春天來了,紫丁香就會張開笑臉向我們走來。大家見過紫丁香嗎?(沒有)我們沒有見過紫丁香,只要你再讀讀“紫丁香”三個字,老師相信你準能猜出它的特點來。
生交流:
2、同學們真愛動腦筋,僅僅讀了“紫丁香”的名字,就猜出它的特點來了,真了不起!大家請看,這就是紫丁香。
出示紫丁香圖片,介紹紫丁香:紫丁香是一種花,開的花兒較小,常有白色和紫色兩種,春天盛開時花香四溢,是人們庭院中常種的樹木。
二、認讀生字,初步感知
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小院子,一起來聽一聽一個關于《一株紫丁香》的故事。
1、聽故事。(播放課件動畫)
2、讀故事。提出讀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復習生字認讀。(出示生字:株、踮、院、疲、倦、牽、困)
指名讀,開火車讀。
猜謎語:牛兒躲在屋頂下,抬頭看天少一畫。(牽)
四四方方一間房,一根木頭放中央。(困)
4、認讀詞語。
5、再一次自由讀文,想一想:這首兒童詩一共有幾個小節?選自己最喜歡的小節讀給大家聽。
三、精讀課文,讀中悟情
1、生觀察課文插圖:圖上有誰?在干什么?能看出是什么時間嗎?
師:老師辛苦地工作著,時時刻刻想著孩子們,孩子們當然也不會忘記敬愛的老師。今年的教師節剛剛過去,最讓老師欣慰的禮物是一個緊緊的擁抱和一句“老師,謝謝您”這樣溫馨的話語。小詩中孩子們看到這一切,他們商量好,要送給老師一份特殊的禮物,猜猜看,會是件什么樣的禮物呢?(是一株紫丁香)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2、補充課題,讀讀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師:對,那孩子們為什么要把這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的窗前呢?相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很快就會找到答案。
3、學習第一自然段
(1)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踮起腳尖兒,走進安靜的小院,我們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
(1)指名讀,學生思考:同學們是怎樣走進小院栽種的?他們為什么要“踮起腳尖”?
(2)學生匯報、交流。
(3)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們踮起腳尖輕輕種下紫丁香想給老師帶來一份驚喜的情感】
4、學習2—5小節 學生思考:他們為什么要種紫丁香?
齊讀課文2—5節,
(1)學習第2小節【板書“陪伴工作”,指導學生做好批注】
老師,老師,就讓它綠色的枝葉,伸進您的窗口,夜夜和您做伴。
A、“夜夜”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B、指名朗讀第二小節。
(2)學習第3小節【板書“消除疲倦”】
老師——綠葉在風里沙沙,那是我們給您唱歌,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A、“疲倦”是什么意思?
B、你們覺得老師的工作辛苦嗎?那就為老師唱一支歌吧!【男女生分別讀】
(3)學習第4小節
老師 ——滿樹盛開的花兒,那是我們的`笑臉,感謝您時時把我們掛牽。
在春雨的滋養下,丁香花吐露花苞,綻放了美麗的笑容,感謝老師對同學們的掛牽。【板書“感謝掛牽”】
A、理解詞語“掛牽”,說說自己和老師之間發生的小故事。
B、教師說一說自己在平時對學生的掛牽。
C、教師范讀。
(4)學習第5小節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師,休息吧,讓花香飄進您的夢里,那夢啊,準是又香又甜。
A、課件示插圖,學生根據教師提示描述圖中的內容。
【什么時間?誰在做什么?】
B、是啊,夜已經深了,老師仍然沒有休息,此時你看到這樣的場景會對這位老師說些什么呢?
C、文中也有一小節內容是同學們對老師想說的話,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板書“花香如夢”】
四、朗讀詩歌,升華情感
1、孩子們把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是為了什么?(表達對老師的愛)
2、課件示課文內容并指名請學生回憶填空。
我們栽下一株紫丁香,
讓綠色的枝葉夜夜和老師做伴;
讓沙沙的綠葉兒聲幫老師消除疲倦;
讓滿樹盛開的小花感謝老師掛牽;
讓花香飄進老師的夢里,伴隨老師夢鄉。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填空,引導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抓重點進行背誦,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指導】
2.從這首小詩中,你還感受到了誰對誰的愛?
3.師:是呀,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這是一種濃濃的師生情,最后請一起朗讀,再次感受這濃濃的師生情。
領讀—接讀課文【此環節可由一名學生領讀,其余學生接讀,也可由男女生配合讀,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感悟文章濃濃的情感】
領讀:“踮起腳尖兒,走進安靜的小院,”
接讀:“我們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
領讀:“老師,老師,”
接讀:“就讓它綠色的枝葉……”
領讀:“老師—”
接讀:“綠葉在風里沙沙……”
領讀:“老師——”
接讀:“滿樹盛開的花兒……”
領讀:“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接讀:“老師,休息吧……”
五、欣賞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體會音樂帶來的美妙聲音
教師小結:詩中的這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的熱愛和尊敬。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贊美老師的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1)學生根據課件提示試背課文。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壞、扎、抓、莓”等8個字,會寫“壞、松、扎、抓”等8個字,紙船和風箏(第一課時)。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感受到松鼠和小熊之間的友誼,喜歡維護友誼主動和好的松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紙船和風箏貼在黑板上,猜題目:這是什么?這是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的題目,誰能猜出來?
2、板書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提出聽的'要求:邊聽邊看課文,最好不要用手指,眼睛不要離開課本。
2、你從故事中知道了什么?隨學生回答貼圖片:紙船處貼小熊,風箏處貼松鼠,板書:好朋友。
3、你喜歡這個故事?喜歡誰?為什么?說說喜歡的理由。
三、自學
1、出示掛圖:這篇課文很美,還有幾幅好看的插圖,(看圖說說畫了什么)喜歡學習嗎?你想怎樣學習呢?(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方法)
2、交流方法,達成共識:先自學,認識生字,讀通課文,下節課即將故事,朗讀,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紙船和風箏(第一課時)》。
3、指導自學。
四、小組合作學習
1、字詞。指導訂正。
2、分小節讀書。
五、檢查
1、正音。生字擴詞
2、讀通課文。
3、梳理問題:
1)松鼠和小熊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你是從哪里知道的?(紙船和風箏讓它們成了好朋友。)
2)松鼠和小熊吵架了,它們的心情怎樣?勾出寫心情的句子。(小熊很難過。小松鼠也很難過。)
3)它們又是怎樣和好的?你怎么知道它們和好了?(傍晚,松鼠看見一只美麗的風箏朝他飛來。他連忙爬上屋頂,把一只只紙船放到了小溪里。)
4)再讀句子。
六、寫字
1、出示“壞 、松、扎、抓”。讀準字音
2、觀察,你有什么新發現?
3、寫這幾個字要注意什么?(復習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區別)
4、討論怎樣寫才好看。
5、范寫,生練寫,師巡視指導。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感受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
過程與方法:
1.結合讀文,引導學生獨立識字。
2.以讀為主,聯系學生自身生活體驗,讀懂課文,體會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整體會文中“我們的歌聲”。感受校園的生活的多彩。
2.激發學生熱愛校園生活,珍惜美好的學習時光。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通詩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校園生活場景圖或相關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在校園里學習生活嗎?為什么?
2.學生暢所欲言,積極表達。
3.教師小結導入:是啊, 校園是我們的搖籃,大家在校園里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活動,快樂地成長,校園里充滿了歡聲笑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歌唱,歌唱我們的童年,歌唱我們的生活,歌唱我們無盡的快樂。
4.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地大聲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教師提出要求,學生深入地自讀課文。
(1)從文中找出本課生字新詞,讀讀記記。
(2)熟讀課文,想想:我們的歌聲在哪里?我們在歌唱什么?
(3)聯系我們自己在校園里的學習生活,讀懂課文中的句子。
(4)體會文中“我們”的心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教師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詞,指名認讀。
思索 鑲嵌 騰飛 征途 心窩 絢麗多彩
2.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3.全班齊讀詞音。
4.從詞中抽出本課生字開火車認讀并擴詞。
5.指名反饋生字在讀音與書寫上的注意點。
6.教師小結,強調重難點。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你們在朗讀課文時,感受到文中“我們”的心情怎樣?
(歡笑、興奮)
(2)教師導讀:是啊,因為快樂,我們才歌唱,因為幸福,我們才歌唱,到處都是我們的歡歌笑語。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來感受文中“我們”的快樂。
(3)學生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分組分節比賽讀課文。
四、細讀入情。
1.學生輕聲讀課文,思考:我們的歌在哪里?我們在歌唱什么?
2.指名反饋,評議。
3.聯系實際生活展示圖片,讀懂課文1、2小節。
(1)理解課文第1小節。
①在校園里,歌唱學習的快樂。
②在草坪上,歌唱活動的快樂。
③在秋千上,歌唱玩耍的快樂。
④在藍天中,歌唱我們心中的理想。
(2)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第1小節。
(3)理解課文第2小節。
①在科學的階梯上,歌唱探索知識的快樂。
②在金色的運動場上,歌唱鍛煉身體的快樂。
③在人生的征途上,歌唱戰勝困難的快樂。
④在時代的風雨中,歌唱成長的快樂。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快樂。
4.學習課文中第3小節。
(1)指名讀課文第3小節。
(2)說說:你從這節課文中讀懂了什么?
(3)指名反饋,評議。
(4)教師引導體會。
①我們是歌唱心中的歌。
②我們其實是在歌唱祖國給我帶來幸福的生活。
(5)學生練習有感情地齊讀第3小節。
5.學習課文第4小節。
(1)學習默讀課文第4小節。
(2)討論:我們的歌聲為什么這樣絢麗多彩?
(3)學生自由發言。
(4)引導聯系生活,體會“騰飛的`祖國為我們釀造多彩的生活。”
(5)有感情地齊讀第4小節。
五、教師總結。
感謝偉大的祖國給我們帶來多彩的生活,讓我們幸福、快樂地成長。
六、作業。
1.有感情地齊讀全文。
2.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全文,練習背誦。
2.拓展延伸,說寫校園生活。
教學準備:收集、拍攝學生在校園內學習、活動、玩耍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生字復習。
1.抽讀本課生字新詞。
2.聽寫詞語。
長征 路途 思索 心窩 絢麗 騰飛
3.指名分節開火車讀課文,評議。
4.全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5.練習背誦課文。
(1)教師指導學生分節理清思路。
①節:我們的歌在哪里。
②節:哪里有我們的歌。
③節:我們的歌來自哪里。
④節:我們的歌聲為什么這樣絢麗多彩。
(2)學生分節自由練習背誦。
(3)指名反饋,評議。
(4)同桌互聽互背,比一比,誰背得好。
(5)全班齊背課文。
6.總結討論:“我們的歌”是在歌唱什么?
7.學生暢所欲言,導入課后練習2。
二、復習、聯系。
1.教師導言:騰習的祖國給我們釀造了多彩的生活,讓我們快樂的學習、活動,接下來,就請大家來說一說,寫一寫。
2.指名讀課后練習2中的提示,明確答題的要求。
①說一說:我們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②寫一寫,可以寫成詩歌。
3.說一說。
(1)指名介紹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2)評議:
①表達是否通順連貫。
②詞句是否優美生動。
③是否能體現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
(3)根據學生的介紹,教師出示相關圖片,引導形象感受。
4.寫一寫。
(1)教師引導自主選擇寫作的形式。
①寫一段:語句要通順連貫,內容具體。
②寫成詩:學習詩的結構(參照課文),學習詩的表達方式(語句簡短、優美、精練,內容并列或承接)。
(2)學生獨立寫作。
(3)教師巡視檢查,進行個別指導。
板書:
我們的歌
攀登
奔跑
來自心靈 騰飛的祖國
絢麗多彩 多彩的生活
捕擊風浪
語文教案 篇5
課型:自讀課
教學目的 :
1,引導學生翻譯課文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重點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教法與學法:啟發式 討論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簡介“雜文”
這是一篇雜文,當然屬于小品。所謂“雜文”,原指作品內容駁雜,于文體不易歸類,故以“雜”名之。而所謂小品文,其內容實亦屬于“雜”之一類。如尺牘、題跋、隨筆、日記等短文,皆在小品范疇之內,而其內容也都是無所不包的“雜拌兒”。由此可見,小品文者,第一是形式短小,第二則為內容龐雜。至于今天多稱諷刺小品為雜文,此蓋肇端于魯迅的大量作品。其實諷刺小品只是雜文的一種,有些抒情小品,內容又何嘗不雜!如果文中抒情與諷刺兼而有之,那恐怕更是標準的“雜”文了。
二,分析課文
這篇《養魚記》,可以說是抒情與諷刺兼而有之的雜文。題曰“養魚”,而文章的一半篇幅都用在對魚池的描繪上。先從位置寫起,說明這小池“直對非非堂”。再寫魚池形成的原因,那是由于有一塊未種花草的空地,便用來挖成一個不方不圓不大不小的土坑,然后注入清澄的井水,使之成為池塘。池塘雖小,卻是足供作者休息和散步的好地方。憑了作者藝術的素養和豐富的想像,竟然在這小小的池邊獲得了精神寄托,“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并且“足以舒憂隘而娛窮獨”,這確是樸實無華的抒情妙筆。
至于這小池之所以能引起作者的興趣,則由于它具備以下優點:其一,它雖由人工挖浚,卻能“不方不圓”“全其自然”,得天真之趣;其二,池水“汪洋”而“清明”,有風時微波成漪,無風時平靜澄澈,無論星月還是須眉,都能映在池中,毫芒畢現(文中所說的“潛形于毫芒”,兼有池水清澄,使自己須眉都映入其中,看得一清二楚的意思)。所以作者在此偃息或散步,乃有一種“自足”之感;即使心有“憂隘”(有憂愁而想不開的事),處境“窮獨”(孤寂無聊之謂),也盡得舒展而足以自娛了。可見前半篇那一段繪景狀物之文,都是為抒情服務的。其實那個小池塘也未必真如作者筆下所描述的那么美好,但從作者在描述時所流露的情趣來體察,便知道作者在這小天地中具有“審容膝之易安”之樂而怡然自得了。
讀者自然要問,為什么文章的后半篇作者要借養魚一事來發牢騷,并且借題發揮加以諷刺呢?這就要從歐陽修的'生平及其整個著作中去尋求答案了。歐陽修并非一位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的凡庸之輩,而他在寫此文時還不到三十歲,其壯志豪情也還未受到任何挫折。不過他本人在洛陽這幾年中,似乎并不以當時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待遇為滿足,所以他才有“憂隘”“窮獨”之感。用句古話說,歐陽修是絕對不甘心做“池中物”的。于是文章才有后半篇。作者借童子只養小魚,而把大魚丟在岸上任其枯涸發了一通牢騷,這種借題發揮原是寫諷刺小品的應有之筆。關鍵在于這同前半篇究竟有什么聯系。從表面看,魚是有幸有不幸的。大魚“不得其所”而小魚“有若自足”,當然太不公平了。而這一不公平的局面卻是由“童子”之“嚚昏而無識”造成的。作者對童子的斥責正是對當時社會上主宰命運和人為地制造不公平事件的人的批判。但我認為作者寫此文的真正用意,卻在于通過大魚枯涸在岸、小魚自足于水的生活現實對自己出處進退做出了切身反省。自己究竟是滿足于現狀,做池塘中自得其樂的“小魚”呢,還是做被人置于池外,終不免因枯涸而死的“大魚”?這樣,前半篇的抒情部分實際上成了自我諷刺,所謂“渺然有千里江湖之想”不過是一種主觀的憧憬,一場自我安慰或自我陶醉的虛幻之夢。而作者當時所處的留守推官的職位,實際僅僅是一泓小小水池,一個不大不小不方不圓的坑塘而已。而像歐陽修這樣一條“大魚”,即使能游入池中,在這斗斛之水的容量之下,也沒有多少閃轉騰躍搖頭擺尾的余地。枯涸而死固然委屈了大魚,放入池中難道就“得其所”了嗎?然則這篇文章的諷刺內容實包括諷世和自嘲兩個方面,因為作者早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當時的生活面和政治環境還是處于“憂隘”與“窮獨”之中,同那枯涸在池邊的大魚實際上是相去無幾的。作者所謂“感之而作”,其所“感”的內涵正在于此。而以抒情的筆觸作為自我嘲諷的手段,則是歐陽修這篇雜文的創新獨到之處,必須表而出之。
三,小結
這篇文章的諷刺內容實包括諷世和自嘲兩個方面,因為作者早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當時的生活面和政治環境還是處于“憂隘”與“窮獨”之中,同那枯涸在池邊的大魚實際上是相去無幾的。作者所謂“感之而作”,其所“感”的內涵正在于此。而以抒情的筆觸作為自我嘲諷的手段,則是歐陽修這篇雜文的創新獨到之處,必須表而出之。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一課一練
語文教案 篇6
一 、教學目的
1、了解北大荒草塘的優美景色,豐富物產,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意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北大荒草塘的優美景色,豐富物產,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教具準備
課件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生自定學習目標
1、自由讀課文,說說讀懂了什么內容
(讓學生說說)
2、同學們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弄明白哪些問題
(作者初到北大荒感覺呆膩了。后來他的思想感情是否發生了變化?)
(想知道可愛的草塘景色怎么優美,物產怎么豐富。)
3、觀賞草塘的美麗景色。
出示課件,可愛草塘的美麗景色。
(讓學生學生看一看,說一說)
二、品讀第二做出,欣賞草塘的大與綠。
1、出示草塘的圖片,生欣賞
①瞧,咱們來到了草塘邊上,多么大,多么綠的草塘呀!茫茫的跟藍天相接呢!②仔細瞧瞧,近處草的顏色與遠處草的顏色有什么不同?③風吹草動激起朵朵綠色的浪花,層層浪花,嬉戲著,歡笑著,翻滾著……
2、屏幕出示:
這么大、這么美的草塘,我還是第一次……茫茫得跟藍天相接。
①朗讀這個片段,體會作者的思想變化。
②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③體會作者的用詞適當。
3、讓學生選擇一句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
4、品讀著這精彩的語句,體會著這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情感。同學們一定感受到作者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讓學生說一說)
5、背誦精彩的語句。
三、創造性學習學習第三段,了解豐富的物產。
1、自由讀第三段,把不理解的內容提出來。
①分組自由讀第三段的內容。
②找出不理解的內容。
(組內能夠解決的在組內解決,不能解決的集體解決)
四、導學第四段,欣賞如畫般的美景。
1 、快速默讀課文第四段,找出你認為最精彩的、你最想學的語段,放聲地讀一讀。
2、體會作者的感情。
體會得多好,這畫面真美!作者突然間看到條清澈的小河,心情怎樣?
3、教師總結美景:
置身于大海般的綠色草塘中,享受著拂風欣賞著綠草,藍天、白云倒映在清澈透明的河水里所呈現出的美景,誰能無感于懷,無動于衷呢?同學們,在這般妙不可言的奇異境界里,同學們想做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說)
五、知識遷移,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北大荒如此美景,你們想為北大荒做些什么?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園教案02-04
語文的教案【熱】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