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資料大全>說課稿>雨霖鈴說課稿

    雨霖鈴說課稿

    時間:2025-04-05 10:05:0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雨霖鈴說課稿7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雨霖鈴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雨霖鈴說課稿7篇

    雨霖鈴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雨霖鈴》,現在我從以下十個環節來說說這首詞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

      (首先是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雨霖鈴》是婉約詞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首飽含了千種風情的別離詞,這首詞寫離情,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余。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分離別之前、離別之時、離別之后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寫盡離情別緒,令人嘆為觀止。這首詞,具有較高的鑒賞價值。學習這首詞,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體會《雨霖鈴》的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

      2、能力目標: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體會欣賞景中見情,情景交融,盡情鋪寫的表現手法。

      2、難點: 詞中所體現的離別情緒。

      (要上好一堂課,對學生情況的具體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二、學情分析

      作為高一年級三班的學生,對宋詞知識已經有所接觸,已經感受了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但鑒賞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我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分三個維度確立以下學習目標。)

      三、學習目標

      1.知識和技能感知作品內容,體會詞中凄清的意境和哀傷的離愁。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朗讀欣賞及抓住詞的意象來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詞人傷離別的愁緒,培養學生健康、敏銳的審美情趣。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學習重點和難點)

      四、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 感受詞人在詞中流露出的濃濃離別之愁;領會全詞情景交融的寫法。(這也是難點)

      (為了突破學習重難點,我將通過以下五個方法來實現,從而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并學會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

      五、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①誦讀法 ②提問法 ③點撥法 ④討論法 ⑤自主探究法

      [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我將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播放歌曲《送別》的視頻,創設活動、立體、多維的情景,從而給學生以全方位的視覺沖擊和強烈的心靈震撼,使課堂成為一個巨大的教學磁場,迅速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然后,以誦讀為載體,以文學鑒賞為紐帶,把課堂變成學堂,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動地獲取知識,提升能力。

      (接下來,我將通過“導---讀——聽——賞——背——練”六個部分展開本課教學)

      六、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一)導入課文,營造氛圍。

      播放《送別》FLASH并誦讀導入語,將學生帶到一種悲涼的`氛圍之中,為后面朗誦作鋪墊。我設計的導入語如下: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 自古以來,分別都是痛苦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形形色色的分別,無不貫穿著一個主題:“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宋詞婉約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鈴》,看看他又是怎樣寫“傷離別”的? (當學生沉浸在悲涼氛圍當中,我適時地將學生帶入第二環節,也就是讀聽部分)

      (二)讀聽結合,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將)

      讓學生反復吟誦課文,然后聽配樂示范朗誦,再讓學生嘗試配樂朗讀。在讀和聽的過程當中,我會給學生設置如下問題:

      找出所描寫的景物及分析這些景物有何特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去聽)

      設計意圖: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可見,誦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層層深入地誦讀,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在誦讀中初步感知詞的情感基調。帶著問題讀和聽,強化讀和聽的目的性。所設問題的解決,先解決了教學重難點情景交融中的一個重要元素:“景”,為下面分析情景交融這一重難點打下基礎。

      (接下來我們就進入第三個部分:賞。在這一環節中,我圍繞以下兩個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2、教學手段:幻燈片等多媒體手段,它既便于學生直觀,節約時間,又能利用情境營造課堂氛圍,引發學生的興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快速進入角色。

      七、說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聽——讀——析——賞——背——創

      步驟:

      (一)導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別賦》)我國古代這種寫離情別意的送別詩特別多,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過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寫離別的詩句。

      教師可適當提示:《別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一面復習舊知識,另一方面為本課的教學提供比較的材料,讓學生很自然的進行新舊的聯系與比較。激發興趣,創設情境。

      (二)讀:

      試讀: 回憶過去所學詞的知識,試讀本詞,考慮語調、語速及感情基調。將疑難之處標出。采用學生小聲讀的方式。“試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可使學生明確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使課堂學習更具目標性。

      聽讀: 與自已剛設想的比較一下,與自己的讀法有哪些不同之處,為什么?

      點拔: 詞里的一些特殊句式的讀法,本詞中領字的停頓。此類知識不必過多分析與講解,讓學生通過比較而領會,然后在實踐中訓練掌握。

      朗讀: 一邊朗讀一邊想象一邊理解詞意。既是訓練朗讀,又是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在誦讀中體味詩歌的意境。獲得感性認識。

      (三) 初步理解

      1、 學習詞義 :(1)“寒蟬”“初”“念”“堪”等詞的意義。

      (2)“留戀處蘭舟催發”的“處”應做何解?與“今霄酒醒何處”的“處”相同嗎?

      (3)“此去經年”課本注為“一年”,你認為正確嗎?請說明理由。

      質疑:學生互相質疑解疑。高二學生可培養這種質疑的態度與自已通過查找書籍解疑的能力。

      2、討論:這首詞寫了什么景,抒發作者怎樣的感情。上下片各寫什么內容。

      視學生討論的具體情況點拔。結合板書理解此詞的主要內容,作者的感情和結構。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詞的內容和結構,相對而言,這還是一種淺層次的理解,并不是難點。

      四.賞析:第一環節:角色模擬,知識內化 想象畫面展現場景描述意境訓練:讓學生想象作者描寫的情景并把它描述出來。 以便喚起歷史意識,用歷史的本來面目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也就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模擬、去體驗,充分體現知識的選擇性和過程的體驗性。

      模擬一:自我品讀,感悟詞境。

      首先,分組自學、問題導學、我點撥、共建和作探究的平臺。使學生理解詞的感情基調、思想內容、表現手法。

      其次,進入角色、引導學生配樂、繪畫,讓學生各抒已見,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發揮豐富的想像,展示學生藝術天賦。然后學生討論質疑,音樂是激昂還是舒緩、是豪邁還是低沉;感情是否濃重、凄婉;場面是否依戀、悲烈,在學生提出種種設想后,教師點拔、歸納、整合本詞低沉的感情基調。

      模擬二:寓情于景、虛實相濟。

      首先,讓學生結合學生的繪畫作品、網絡動畫《雨霖鈴》,來欣賞本詞。讓學生探討“寒蟬”、“長亭”、“驟雨”會給人一種什么樣的離愁感受;“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用什么手法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動靜交織的心態;“楊柳岸曉風殘月”體現出了什么樣的表達效果,本詞有上、下兩片,哪一片是實寫呢,哪一片是虛寫呢;情節上可分別前、別時、別后,哪一個情節是實哪一個情節是虛呢,從這些虛實中我們看到了兩人怎樣深厚的情感,如何的難舍難分啊!我引導學生入情入景,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把歷史和現實結合起來,讓整體學習過程充滿生命的躍動。

      其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把本詞改寫成記敘文或散文。把學生分成幾組,交換寫作內容,互相借鑒,指出與詞境相符或不相符的地方,可以提出質疑,圍繞詞的意境、思想情感、表現手法來評議,也可以肯定小作者的優點,既深化文章,達到了教學的延伸,又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第二環節:交換空間,在線交流。

      鼓勵學生敢于大膽設疑,展開思想交鋒,通過我的引導使學生體會文學作品帶來的心理愉悅,認識到對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重視高中語文的文學鑒賞。

      問題1:柳詠是否只沉醉于個人情感,而不關注社會呢?

      問題2:“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如何理解,就真的沒有朋友可交流了嗎?

      問題3:“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表現出作者什么樣的心情,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嗎?

      問題4:“良辰好景”為何是“虛設”,作者對生活感到沒有意義了嗎?

      第三環節:提升自我、意義建構。

      詩詞是古人語言的濃縮品,也是作者生活的縮影,包含著作者的人生態度、禮儀習慣、人生理想等等,教學中要實現歷史與現實的契合,達到反思歷史、透視前人、認識自我的層面。通過把歷史時空交換延展到現實世界,讓學生感到前人的生活是鮮亮的、傳承的,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超越時空的快感,從而體現學習內容的生命活力,讓每個學生在涌動的生命熱浪中完成對知識的建構與情感的升華。

      1、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注重其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概念的聯系,主要讓學生明確在文學鑒賞評價中經常使用一些近義概念。

      2、賞析名句:“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1)問:看似尋常的兩句詞,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為“今宵酒醒何處,芳草地曉風殘月”如何?

      此環節需要相機點拔,學生很有可能出現“有所感卻說不出”的情況。要通過誘導讓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2)教學目標:名句鑒賞是詩詞鑒賞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先從語感入手,讓學生按自己的感受來說。讓學生理解意象與意境的關系:意境由意象組成。而意境制約著其中的每一個意象。一個成功意境中的諸意象幾乎是無可置換的。

      (六)背誦

      學生互背互檢,要求當堂能背誦。

      (七)課堂練習

      1、王國維有一句很著名的話“一切景語皆情語”,試分析此詞中寫景的詞句以及這些詞句所抒發的感情。

      2、作者在寫這三個場景時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3、自古以來寫離愁別緒的詩非常多,大多都能注意情景的結合。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前者寫別前的環境,后者寫別后之景,但給人的感覺卻沒有此詞寫離別寫得這么曲折詳盡、纏綿細致,意境深遠,試討論此詞在寫作技法上有什么突出之處?

      點拔:1、抓住文中的三個場景,“別前”“別時”“別后”,進行分析。

      2、如學生有困難教師可用前三句作示范分析:前三句幾乎純用典型景物刻劃別前環境氛圍,寫景為主,而又筆筆含情。

      3、引導學生從文體入手,“詞”相對于“七絕”來說,篇幅較長,它要求而且允許作者拓展筆墨,充分抒寫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現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

      (八)總結:(結合板書總結)

      1、詞的主要內容;2、藝術特色;3、名句鑒賞方法;

      板書設計: 雨霖鈴

      別前(實)--情語:執手相看淚眼

      景語 情景交合

      情語 實寫:寒蟬 驟雨 虛實相濟

      別后(虛)--景語 虛寫:煙波 煙暮

      (九)布置作業:讓學生將此詞改寫成現代詩。

      (十)教學反思

      從傳統知識灌輸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到強調學生是認知主體的認知學習理論,再到重視意義建構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說明教育理念在不斷推陳出新。但我個人認為:無論哪種理論、理念都要切中教學實際,符合學生實際,結合教育資源實際,不要惟理論而理論,惟理念而理念。本課采用的方法、理論不知當否,敬請各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正、不吝賜教。

    雨霖鈴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雨霖鈴》是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單元提示強調,詞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音樂性,欣賞時要反復吟詠,體會其聲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內容的同時,運用聯想和想象,領悟其中情與景渾然交融的意境。

      二、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感知《雨霖鈴》作品內容,體會詞中凄涼清麗的意境和濃重的離愁;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分析意象特點,把握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審美情趣。

      三、說重難點

      重點:感受作者濃濃的'離別之愁,掌握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手法;

      難點:理解、掌握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

      四、 說教法:

      1、誦讀法;2、點撥法; 3、探究法。

      五、說學法

      1、預習法;2、質疑法;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

      南朝江淹曰: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自古以來,人們往往“傷離別”,柳永作為宋朝大才子,整日混跡于煙花柳巷,與紅顏知己把酒言歡、吟詩誦賦。這首《雨霖鈴》就是作者離開都城汴京時寫給曾經的紅顏知己的用心之作。

      2、文本學習

      1 初讀:學生自由朗讀吟誦,注意字音、節奏、輕重、緩急、感知韻律美。

      讀音:噎、

      韻腳:切、歇,波、闊,別、節、年。

      節奏舒緩,讀出有情人離別時凝重氛圍。

      語調:“更與何人說”一句讀出相聚后的獨處之苦,余音繞梁。

      2 范朗讀:聽老師示范朗讀,學生找出詞中意象,說出這些意象的特點。

      意象:上闋有寒蟬、長亭、帳、蘭舟,下闋有煙波、暮靄、楊柳岸等。特點,都是引人傷感之物。

      3 三讀:展開想象,感悟由眾多意向組成的意境美。

      4 四讀:品評詩句領悟表達美,具體方法是煉句。上闋選擇尾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下闋選擇“今宵酒醒何處,煙柳岸,曉風殘月”,體會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

      上句:浩渺無涯的水波比喻長時間難以排解的惆悵,傍晚濃重的云霧暗示心情沉重壓抑,空闊遼源的楚地天空說明愁緒的無邊無際。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下句:虛寫別后境況,醉酒之后,看到的是美好的景象——“楊柳岸”,楊柳婆娑,岸堤青翠,卻偏偏在乍暖還寒的小風中吹佛,在如勾的殘月下映照,這是怎樣的不和諧的美景!惟其如此,才能寫出主人公的相期之愿和重聚之難。因上闋主要是實寫,下闋,尤其是這一句屬虛寫,虛實結合,詩意飽滿。

      5 背誦。

      3、探究:唐朝詩人李華的《春行即興》如何體現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附:《春行即興》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4、拓展:情景交融類試題的答題技巧,寫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點名手法,說出效果。

      5、作業:就本首詞寫一段300字左右的賞析文字。

      板書設計:板書體現了一節課的重要內容或知識框架

    雨霖鈴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婉約詞《雨霖鈴》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閱讀與鑒賞"板塊第二單元宋詞單元第一課《柳永詞兩首》的第二首。

      【課標要求】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詞人及其創作風格;明確詞作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品味語言,體會詞作意境;了解詞作的主要表現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重積極的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

      (二)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詞作意境;了解詞作的主要表現手法。

      【課標要求】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

      三、教法學法

      單元學習要求:反復吟詠,體會聲律之美;?理解作品內容的同時,運用想象和聯想,領悟情與景交融的意境。

      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時已學過詩詞,對詩詞的一般性鑒賞方法已初步掌握;柳永是個著名的詞作家,早已為同學們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時學生接觸的不多,不知其風格如何,故而有很強的'好奇心理;中學教材中涉及的術語雖然不多,但學生普遍感到混亂。澄清這些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準確運用這些概念的基礎。

      教法:講授法、討論法、談話法

      學法:朗讀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聯想想象法

      【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評價寫法,明確方向

      梁衡曾這樣稱贊一位詞人"他的詞作,就像超聲波探測,就像電子顯微鏡掃描,你得佩服他的筆怎么能伸入到這么細微絕妙的層次。他常常只用幾個字,就是我們調動全套攝影器材也很難達到這個情景。"這位詞人就是柳永。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雨霖鈴》,也許,我們能感受他筆下那個細膩而又動人的世界。

      【課標要求】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二)環節一:自主探究,了解背景

      1.詞牌名的由來

      "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屬霖雨涉旬,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明皇雜錄》

      2.我眼中的柳永

      ①滿腹詩書無處說,流落風塵未墮落。(張 憑)

      ②楚館也清秋,布衣勝王侯。 (劉 旸)

      ③不上九重天,把酒笑紅顏。情動長調出,市井詞中仙。 (安 波)

      3."雨霖鈴"的創作

      本詞寫的是柳永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離別時寫的。(補充P35①)這就解決了大家"此詞是‘別地’還是‘別人’"的疑問。

      【課標要求】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

      (三)環節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1.朗讀文本

      朗讀形式:教師范讀、師生合作朗讀、學生齊讀、學生自由朗讀。

      【課標要求】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

      2.質疑釋疑

      學過的詞語——長亭、執、相、更、那、宵、堪

      例:執:握,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

      本課的新詞——去去、沉沉、多情、虛、便縱

      需要討論的問題——歇、竟

      例:王芷子提問:"歇"能否和"停"互換?

      【理論依據】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

      3.整體感知

      歸納概括詞作的主要內容:該詞寫送別,以"念"句為過渡,既有眼前實景,又有想象虛景,虛實相濟,意境開闊。

      【理論依據】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

      (四)環節三:體會詞境,品析鑒賞

      1.學生淺吟低唱,感受詞作意境。

      【理論依據】要重視評價學生對作品的整體把握,特別是對藝術形象的感悟和文本價值的獨到理解,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創造性的解讀。

      2.品析鑒賞

      方法指導: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景物→景物特點→意境→情感

      賞析示例:詞的起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景物:晚上,陣雨才停,知了發出凄切的鳴叫,長亭送別,叫人如何能忍受這離別的痛苦!這蟬鳴助添悲涼,而一開始即道出"凄切",為這首詞定了調子。……

      【課標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

      (五)結束語:巧用對聯,總結概括

      上聯:才子佳人,執手相看淚眼。

      下聯:清詞麗句,別情已然心頭。

      【課標要求】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

      五、板書設計:提綱挈領,歸納要點

      雨霖鈴

      寫給誰? 為何寫? 情感? 表現手法?

      紅顏知己 離別 悲傷、無奈 情景交融

      失落、不舍 虛實結合

      ……

      【課標要求】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建構文本意義。

      六、作業設計:夯實基礎,拓展延伸

      1.背誦并默寫《雨霖鈴》。

      2.就詞中你最喜歡的一句從"情"與"景"結合的方面進行賞析。

      3.閱讀《<雨霖鈴>對高考詩歌鑒賞題的母本意義》,做好鑒賞積累。

      【理論依據】

      1.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

      2.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

      3.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

      七、本課亮點

      1.設計基于學情,激發學生質疑創新。

      2.結合詩詞特點,吟詠誦讀融入詩境。

      3.真正走進文本,傳授語文知識技能。

      4.師生合作探究,切實落實課標精神。

    雨霖鈴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雨霖鈴》是安排在高中語文課本必修四第二單元詩歌單元。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詞婉約派的名篇。本詞無論在文學史中還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這首詞以"離情"為線索,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舍的情景,通過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詞人復雜的內心情感。學習本詞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品賞詩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通過把握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來品味詩詞的語言,賞析詩詞的表現手法。

      二、說學情

      詩詞鑒賞歷來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在之前的詩歌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并且對詩詞有了一定的領悟能力。情景交融的題是經常見到的,但是這一課又涉及到了虛實結合,學生對這個概念比較陌生,所以教師應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地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詩詞鑒賞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⑴借助對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⑵賞析詞中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提高詩詞鑒賞的能力

      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已有的詩詞鑒賞知識水平及心理特點,我將教學重點確立為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鈴》中的意境和感情。教學難點確立為掌握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寫作特點

      四、說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法:針對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誦讀—討論—鑒賞—背誦為主線,培養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對此,我主要采用了多媒體演示法、誦讀法、啟發式教學法、拓展法等。

      學法:自主探究學習法和討論和做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離別自古以來就為文人吟詠,江淹《別賦》中‘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唐代鄭古有‘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抒寫離別之情的詩詞嗎?"學生列舉幾句離別主題的詩句后,我將以"別離是一種常事,文人筆下的離情或深沉、或豁達、或豪放、或婉約,而將離情寫得最纏綿的當推婉約派代表詞人柳永的《雨霖鈴》,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雨霖鈴》,走進詞人"黯然銷魂"離情(這一下就進入我們下面的環節"美讀全詞,整體感知")。

      (二)背景介紹:

      教師介紹本文寫作的背景:仕途失意后的柳永,不得不離開京都遠行,不得不與心愛的情人分手,這雙重的痛苦交織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難以忍受

      (三)讀

      1、學生試讀

      根據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試讀本詞,考慮語調、語速及感情基調。將疑難之處標出。

      我認為這種方法可使學生明確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以便聽朗讀時更具有針對性。

      2、指生朗讀

      3、看動畫,聽朗誦

      多媒體播放此詞的朗讀,讓學生與自己剛才的試讀對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

      4、再次朗讀

      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指生配樂朗讀,教師糾錯。

      學生自由讀,一邊朗讀,一邊想象,一邊理解詞意。

      此環節在于使學生在誦讀中體味詞的意境,獲得感性認識。

      (四)通過學生朗讀加上自己對詩文提前的預習,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老師不引導而是分組討論

      1、給本詞合理劃分層次。(學生應該可以從分別前,分別是,分別后來寫,老師可以再引導說具體通過什么來把這前中后描寫出來的,很快就能找到分別前的環境,分別時的情態和分別后的推想)

      2、詞人圍繞"傷離別"主要描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分別有什么內涵,營造出了

      什么樣的氛圍或意境?

      這兩個問題相對簡單,只要仔細閱讀便可回答。針對這一問題我將大量舉例古代詩句來講解意象的內涵,分析意境。如:在講"寒蟬"這一意象時,我將舉例駱賓王《在獄詠蟬》中的"西路蟬聲唱,南冠客思侵"和曹植《贈白馬王彪》中的"寒蟬鳴我側"來分析"寒蟬"所代表的"凄涼"這一內涵。

      這個環節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將讓學生自由鑒賞句子,并歸納出先找意象,再分析意象的組合所營造的氛圍或意境,最后分析所表達的情感;即:"意象+意境+情感"的句子鑒賞模式,以利于學生在高考詩歌鑒賞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和鑒賞技巧。

      4、課件展示明代的《雨霖鈴》插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插圖,說說描繪了哪些景物?詞人設想的虛景有那些?這個問題從詞的上片推及詞的下片,讓學生在虛景中進一步感受詞人離愁別苦的極致。然后總結虛實結合手法的答題方法。因為學生對虛實結合的手法比較陌生,所以與此同時拓展一道高考題是很有必要的。20xx年安徽卷的實際例子。

      瑯琊溪①

      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①此詩寫于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瑯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這里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9.青蔥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兩句進行解析。(4分)

      【試題考點】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作者的情感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理解鑒賞評價),難度不大。

      【試題答案】實寫山花隨流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合,激發了讀者的想象,豐富了畫面的內涵。

      虛實結合的做題方法:先找出來詩文中實寫的內容再找出虛寫的內容,然后回答虛實結合的作用及效果就行了。

      這三個問題一脈相承,勾連上下片,讓學生在對詞作整體的把握的基礎上,在這三個問題的統率下,又對詞進行了具體而精微鑒賞。

      小結:柳詞的魅力除其溢滿真情之外,還在于它的語言魅力,作為北宋第一個專業填詞的詞人,后人對柳詞的用語有很高的評價,請同學們下去以后,細細品味《雨霖鈴》詞文,嘗試著自己分析。從而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五)作業:試著將《雨霖鈴》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出來。

      (六)板書設計:

      離別前—勾勒環境: 寒蟬、長亭、驟雨 ---- 實寫

      離別時—描寫情態: 執手、淚眼、凝噎 ---- 實寫

      離別后—因情設景:

      煙波、暮靄、楚天

      ---- 虛寫

      楊柳、曉風、殘月

      —刻畫心理: 好景虛設,風情難言 ---- 虛寫

    雨霖鈴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的《雨霖鈴寒蟬凄切》。

      一、教材分析

      (一)單元教學目標

      本單元總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評價能力,包括風格、意象、意境、表現手法等方面,激發學生誦讀古典詩歌的興趣。

      (二)課文特點及在單元中的地位

      1、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

      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這首詞寫的是才情卓絕、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的柳永在深秋雨后的傍晚時分,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別離情景。以“別離”為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情人話別時難舍難分的情景,景中見情,以情帶景。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為千古名句。

      2、重點講讀課

      本單元是古典詩歌單元,即古典詩歌,包括唐宋詩詞及元曲。《雨霖鈴》承擔著培養學生鑒賞古典詩詞能力這個單元的教學重點,因此有著重要地位。《雨霖鈴》是婉約派代表作,因此學習它,對于學生了解婉約派風格有著重要作用。

      二、學情分析

      我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年級兩個普遍班,語文基礎相對較差,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對古詩鑒賞的基本手法,風格也有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三、教學目標

      新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提高文學品位。”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詩詞的思想內容和基本形式的基礎上品位詩詞的語言,賞析詩詞的表現手法。”

      1 、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婉約派的主要特征

      ②了解作者柳永及雨霖鈴詞牌

      2、過程與方法

      ①體味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點

      ②通過鑒賞名句,體會作者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

      四、重點、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是:通過鑒賞名句,體會作者情感

      五、教學策略

      1、誦讀法

      2、啟發法

      3、討論法

      六、學法指導

      1、課前讓學生查找作者柳永的資料。

      2 指導誦讀。

      3、 指導想象。

      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下面是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 、導語設計

      導入課文,營造氛圍。

      播放《送別》歌曲,將學生帶到一種悲涼的氛圍之中。我設計的導入語: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 自古以來,分別都是痛苦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宋詞婉約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鈴》,看看他又是怎樣寫“傷離別”的?

      二 解題

      1、 作者簡介。

      2、創作背景。

      3、關于詞牌。

      三、誦讀詩歌。

      1、誦讀提示。

      2、聽范讀帶。

      3、學生自由誦讀。

      4、學生推薦誦讀好的同學。

      5、全班齊讀。

      四、讀聽結合,整體感知。

      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然后聽配樂示范朗誦,再讓學生嘗試配樂朗讀。在讀和聽的過程當中,我會給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去聽。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可見,誦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層層深入地誦讀,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在誦讀中初步感知詞的情感基調。帶著問題讀和聽,強化讀和聽的目的性。

      問題:這首詞抒發作者怎樣的感情?上下片各寫什么內容?

      (情:留戀難舍,孤獨痛苦

      上片:臨別之時留戀難舍的情景 下片:離別之后孤獨痛苦的心情)

      五、分析詩句 體味情感

      問題:作者怎樣抒發的感情?學生討論分析發言

      例一:“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寒蟬:

      “蟬”—— “憂愁悲苦”

      比如元代的盧摯在《沉醉東風》中說:“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比如宋代詞人晏幾道在《采桑子》中說:“一寸愁心,日日寒蟬夜夜砧。”

      長亭:

      送別餞行之用

      比如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比如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例二: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抓住一對矛盾:留戀←→催發

      例三: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例四:“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浩淼無際的江面的粼粼水波與詞人心頭長時間難以排解的惆悵相似;

      傍晚云霧濃重的特點與詞人心情的沉重壓抑相似;

      楚地天空的空闊遼遠與愁緒的無邊無際相似。

      六、分析下片

      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①問題:在這兩句中,有三個字點明了這首詞的主旨,是哪三字?

      ②為什么古人比今人更看重離別?

      ③聯系中國古代詩歌的“悲秋”傳統,結合柳永的處境,體味作者的感情。

      ⑵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①這兩句成為千古名句你能說說理由嗎?

      ②句中“酒醒”照應上闋哪一句?詞人為什么喝酒?

      ③“楊柳”的意象。折柳可以表示“留戀”之意。

      ④品味詞中的“曉風殘月”對抒情的作用。

      ⑶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詞人這里為什么說“虛設”?

      七、概括寫作技巧及婉約派詞風

      1、總結出——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2、總結出——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

      3、概括婉約派詞的特點。

      景物 輕柔纖細

      語言 清麗委婉

      情感 低婉纏綿

      八、課堂總結板書設計

      情 留戀難舍,孤獨痛苦

      上片——臨別之時

      蟬、長亭、雨、蘭舟 實

      景 煙波、暮靄、楚天

      下片——離別之后 虛

      楊柳、曉風、殘月

      交

      婉約派 結

      景物 輕柔纖細

      語言 清麗委婉

      情感 低婉纏綿

      融 合

      九、拓展練習

      東坡在玉堂(官署名,在學士院內)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笑得直不起身子)。 俞文豹《吹劍錄》

      今天我們初步掌握婉約派的風格特點。我們之前學了豪放派,現在又接觸了婉約派,如果各用一個比喻句來形容兩者,應該怎樣形容呢?

      明確: 豪放派——婉約派

      東北大漢——江南女子;

      長江黃河——小橋流水。

      高山大海——山澗小溪。

      《黃河大合唱》——《夜半小夜曲》

      十、布置作業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一個務實的語文老師應該把學習的金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外大量的歷練來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這節課,我布置課外作業:請任選一角度,對《雨霖鈴》進行賞析,寫出自己的獨特見解。200字左右。

    雨霖鈴說課稿 篇6

    尊敬的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宋代詞人柳永的《雨霖鈴》,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四個方面來解說這堂課。

      首先,說教材

      這篇文章被編入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筆落驚風雨”專題“詞別是一家”板塊。專題所選皆為千古名篇,所寫盡是詩人獨特的生命體驗。這一板塊萃集了婉約派四大代表人物的作品,所寫盡是離愁別恨。《雨霖鈴》“寒蟬凄切”通過描寫清冷的秋景,表達了戀人們難以割舍的離情,感人肺腑,最能引起學生的惻隱之心,柳詞細膩的情態刻畫也會對學生的寫作產生影響。

      本文的授課對象是高中一年級學生,他們對古典詩詞并不陌生,也掌握了閱讀這類文體的基本方法,但還沒有養成運用想象,調動情感來填充意象,品悟意境的習慣;另外,他們已經擁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但是對這種純粹的本真的情感體驗得較為膚淺,所以在理解作者情感上會有一定的難度。

      鑒于以上分析,根據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要求,我將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寫作背景。

      2.學習本文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作技巧,發揮想象,把握詞中意境。

      3.感悟詞中離情,獲得精神成長。

      那么本文的教學重點就是感悟詞中的離情;教學難點則是學習本文的寫作技巧,把握詞中意境。

      接下來,我們說教法學法:

      根據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我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講授法和點撥法相結合

      2.談話法和情境教學法相補充

      在學法上,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具體包括:朗讀法、勾畫批注、運用想象、調動情感,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勤動手,勤動口,勤動腦,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下面,我們就說下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設定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1.導入

      為學生播放歌曲《長亭送別》,營造一種離別的`氛圍。趁機請學生調動情感,說說和朋友分別時的場景和心情。歌詞說得真好“今宵別夢寒。”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帶著這種凄涼傷感的情緒讓我共同走進這首離別的絕唱《雨霖鈴》。

      2.介紹作者、背景

      請學生結合課下注釋了解作者,我將為利用幻燈片為學生補充柳永的創作風格及本文的寫作背景:柳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長于抒發羈旅之情,鋪敘刻畫情景交融。這首詞是作者仕途失意,決定離開京城與戀人分別時所作。

      3.講授新課

      為了有序的組織課堂講學,我將這一環節分解成兩個教學步驟:

      第一步,整體感知,研讀文本

      首先,請學生初讀課文,朗讀吟誦,感受柳詞的音樂美。要求結合注釋學生讀準字音,讀懂句意,體會節奏。

      其次,請學生誦讀課文,結合意象,感受詞的意境美。意象是古典詩詞的靈魂。引導學生調動積累,品悟上片典型的意象。寒蟬,鳴聲凄切,充滿了生命短促的哀怨,用在這里既點名了時令,又渲染了悲涼的氣氛;長亭點名送別地點,也是一個傷心的意象;我們都知道一層秋雨一層涼,所以借驟雨這個意象是為了烘托凄涼的心境。

      最后,請學生品讀課文,動之以情,感受柳詞的情感美。引導學生縱觀全文思考作者傳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不錯,傳達的是一種離情。那作者又是怎么寫離情的呢?允許學生分組討論,派代表發言,老師點撥明確:這首詞可以分為三個片段: 離別之前——勾勒環境

      雨霖鈴 離別之時——描寫情態

      離別之后——刻畫心理

      在對文本有了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們進入第二步,逐句分析,品味意境,具體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

      在這一環節,我將圍繞文本設置問題,鼓勵學生調動情感,運用想象,踴躍發言: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交代了離別的時間、地點,所見所聞無不凄涼。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州催發——從寫景轉向寫人的活動。離別時,借酒消愁,你儂我儂,怎奈蘭州催發。正因如此,詞人才迸出千古名句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此時,縱有千言萬語,也難以一一傾吐,情到深處氣咽喉堵,只好無言以對,淚眼相看,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至此,情已高漲,詞人筆鋒一轉,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壯闊的圖景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想表達的是同樣壯闊無邊的是離愁。從結構上說,承上啟下,為寫別后的心情張本。

      下片,主要是寫離別的痛苦。開頭就宕開一筆,點名了這首詞的主題,也將一己的情感普遍化。但接著說“更那堪”意為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酒醒呼應上文的帳飲,酒醒之后,戀人已無蹤影,所見不過曉風殘月,將離人內心的凄楚惆悵,孤獨憂傷,刻畫得淋漓盡致。這就好比一幅絕美的畫面,卻布滿了清冷的色調。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未來歲月縱有良辰美景于我將形同虛設,因為陪我欣賞的人已遠去。思念之情,傷感之意,躍然紙上。

      到此為止,新課講授完畢,師生進入下一環節,總結。鼓勵學生總結本課所學,既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又檢驗了老師的教學效果。

      最后,根據新課標尊重學生差異性的要求,我將設置兩個不同層次的作業:

      1. 默寫雨霖鈴。

      2. 學有余力的同學試著鑒賞柳永的《八聲甘州》鼓勵學生立足文本,走出文本,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糧。

      四、在板書設計方面

      我認為要簡潔明了、重點突出,就本文而言,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段: 離別之前——勾勒環境

      雨霖鈴離別之時——描寫情態

      離別之后——刻畫心理

    雨霖鈴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雨霖鈴》,現在我從以下八個環節來說說這首詞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

      (首先是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雨霖鈴》是婉約詞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首飽含了千種風情的別離詞,這首詞寫離情,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余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分離別之前、離別之時、離別之后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寫盡離情別緒,令人嘆為觀止這首詞,具有較高的鑒賞價值學習這首詞,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

      (要上好一堂課,對學生情況的具體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二、學情分析(說學情)

      作為高一年級的學生,對宋詞知識已經有所接觸,已經感受了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但鑒賞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分三個維度確立以下學習目標)

      三、學習目標(說目標)

      1.知識和技能

      感知作品內容,體會詞中凄清的意境和哀傷的離愁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朗讀欣賞及抓住詞的意象來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詞人傷離別的愁緒,培養學生健康、敏銳的審美情趣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學習重點和難點)

      四、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受詞人在詞中流露出的濃濃離別之愁;領會全詞情景交融的寫法(這也是難點)

      (為了突破學習重難點,我將通過以下五個方法來實現,從而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并學會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

      五、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①誦讀法 ②提問法 ③點撥法 ④討論法 ⑤自主探究法

      [學法](在學法指導上,我將

      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播放歌曲《送別》的視頻,創設活動、立體、多維的情景,從而給學生以全方位的'視覺沖擊和強烈的心靈震撼,使課堂成為一個巨大的教學磁場,迅速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然后,以誦讀為載體,以文學鑒賞為紐帶,把課堂變成學堂,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動地獲取知識,提升能力

      (接下來,我將通過“導讀——聽——賞——背——練”六個部分展開本課教學)

      六、教學過程設計(說過程,說亮點)

      首先(一)導入課文,營造氛圍

      播放《送別》FLASH并誦讀導入語,將學生帶到一種悲涼的氛圍之中,為后面朗誦作鋪墊我設計的導入語如下: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 自古以來,分別都是痛苦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形形色色的分別,無不貫穿著一個主題:“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宋詞婉約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鈴》,看看他又是怎樣寫“傷離別”的?(當學生沉浸在悲涼氛圍當中,我適時地將學生帶入第二環節,也就是讀聽部分)

      (二)讀聽結合,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將)

      讓學生反復吟誦課文,然后聽配樂示范朗誦,再讓學生嘗試配樂朗讀在讀和聽的過程當中,我會給學生設置如下問題:

      找出所描寫的景物及分析這些景物有何特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去聽)

      設計意圖: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可見,誦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層層深入地誦讀,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在誦讀中初步感知詞的情感基調帶著問題讀和聽,強化讀和聽的目的性所設問題的解決,先解決了教學重難點情景交融中的一個重要元素:“景”,為下面分析情景交融這一重難點打下基礎

      (接下來我們就進入第三個部分:賞在這一環節中,我圍繞以下兩個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三)具體賞析,揣摩名句,

      (1)王國維有一句很著名的話:“一切景語皆情語”,試分析這些景物(意象)所抒發的感情,是如何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這一問題的設置,是讓學生通過體會多個意象所構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詞中所彌漫的濃濃的離愁,從而對情景交融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這就初步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為加深學生對情景交融的理解,我設計了第二個問題:對名句的賞析)

      (2)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歷來為人傳誦,甚至有人拿它來代表柳詞這兩句詞的典型景物在我國民族文化傳統中有何特殊意義?詞人借此表達了怎樣的情懷?

      設計意圖:情景交融這一手法在古典詩詞中很常見,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表現手法在這一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找意象、分析意象特征和所包含的情感、賞析名句,讓學生理解情景交融這種表現手法,體會詩歌意境,更深刻地體悟到宋詞婉約之美,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并教給學生以賞析情景交融的方法此外,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得出結論并各抒己見,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也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并使自己的賞析活動更活躍更豐富,更能體現出學生作為鑒賞主體的獨特個性

      (四)背誦(在完成課文分析的基礎上,我將組織學生背誦此時,音樂再次響起,學生借助幻燈片(或導學案)中給出的不完整詩句試著背誦全文

      設計意圖:古語道:“腹有詩書語自華”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作品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這一環節的設置,就提高了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實現當堂任務當堂完成)

      (五)課堂練習,拓展延伸: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是“授之以漁”,并讓學生及時有效地學以致用——為強化學生對賞析情景交融的方法的掌握,因此我就設置一道課堂練習題讓學生讀李華的《春行即興》賞析這首詩的情景交融)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形成以下的板書,這個板書可以幫助學生更完整的理解課文)

      七、說板書

      上闕:冷清秋之景 離情別緒 歸期渺茫

      情景交融

      下闕:傷離別之情 前途黯淡 命運難測

      八、課后作業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一個務實的語文老師應該把學習的金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外大量的歷練來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這節課,我將給學生布置一道賞析作業(導學案)

      請任選一角度,對《雨霖鈴》進行賞析,寫出自己的獨特見解200字左右

      教學亮點: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我現在對這一課進行一個小結,我自認為我這堂課有以下亮點:

      1、在賞析環節中,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充分體現了“主體、激活、互動”的教學理念!

      2、運用反復朗誦法,在誦讀中體悟宋詞通過誦讀法,既規范了學生的語音、語調,又激發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雨霖鈴說課稿】相關文章:

    雨霖鈴說課稿10-23

    雨霖鈴教學反思10-19

    雨霖鈴高中語文教案02-08

    《雨霖鈴·寒蟬凄切》譯文鑒賞及注釋賞析05-27

    《雨霖鈴》高中語文教案(通用14篇)12-03

    桂花雨說課稿06-14

    人教版雨巷說課稿10-16

    秋天的雨說課稿(精選15篇)10-24

    《雨的四季》說課稿02-0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思思热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 日韩AV一在线不卡免费 | 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 日本a∨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天堂网精品网站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