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全縣團隊干部培訓班上的講話
同志們:
三天的培訓就要結束了。培訓班時間很短,大家學到的知識還是有限的。希望大家通過這次學習培訓,能開闊視野,訓練思維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好學、善學。回去以后,少點應酬,多讀點書,多些思考。這樣多年積累,必有好處。開班時我說過,象這樣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開學、學習的機會很少,也很難得啊,大概也就一兩年有這么一次機會吧,今天借這個機會和大家在一起好好交流工作。
第一、向大家簡要介紹團縣委上半年工作。
04年,是歷年工作量最大得一年,做得事最多得一年,也是影響比較大一年,轟動比較大得一年,各個方面都得到發展得一年。我們確定了04年十項重點活動,上半年我就做了八項。
(一)、年初,我們按照縣委關于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新方式,走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新路子的總體要求,制定了全團得主線活動“獻青春振興寬甸工業,建新功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這里面涵蓋了全年十項重點工作。
(二)、今年團縣委在寬甸縣報開辟《團隊月報》專版,從5月份開始每個月一個整版,弘揚新時期寬甸青年精神,有效的推動了全縣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設深入發展。
(三)、在3月份開展了“雷鋒在身邊,小事見精神”、“憶傳統、樹新風”等富有特色的系列活動,活動的開展不僅使廣大青少年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時也使團組織的戰斗力、影響力得到加強,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贊譽。
(四)、全面啟動“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我們圍繞食用菌、果樹、板栗、淡水魚、冷棚、煙葉、山野菜、中藥材、林下參、糧油等項目定期從農業科技網站上收集整理最新的市場信息和實用技術向各鄉鎮免費發放,目前已發出2期,共計1000多份。同時,
我們與科技局、農發局等單位聯合在5月12日和6月28日舉辦兩次科普大集,現場為農民解答農業技術難題,發放技術資料。半年來,同時,我們與縣農發局、有線電視臺聯合開辦了電視專題《綠色田園》節目,廣泛推廣農業產業,宣傳青年農民典型。
(五)、在3-6月份我們開展了 “下崗青工創業行動”,以扶持技術、提供信息為基本手段,引導失業青年積極創業。在縣電臺開辦“青春風采”欄目,宣傳再就業政策,為下崗失業青年提供就業信息。我們共宣傳再就業政策500多條款,發布就業信息2000多條。
(六)、希望工程建設。年計劃新建2所希望小學的任務現以落實,目前資金已經到位,預計2所希望小學將于10月份竣工。現有希望小學的管理和維護得到進一步加強,團縣委上半年共爭取到5萬元希望小學維護費用。半年來已求助120名貧困學生。3月份,團縣委開展了“城鄉百對學生互助”活動,即城里100名學生和農村100名貧困學生結成互助對子,這項活動得到了學生和學校的普遍歡迎。
(七)、成立青年聯合會。我們于4月28日成立了青年聯合會。第一屆委員會共有委員87人,選舉產生了青聯主席1人,副主席7人,常委19人。第一屆委員會由7個屆別組成,委員的構成具有界別合理、代表廣泛、總體素質高的特點。既體現了青年統一戰線的組織性,又體現出了青聯的知識化和年輕化,具有多種優勢,是一支素質好、能力強、熱情高的青年群體,開創了我縣青年工作的新局面。
上半年工作,可謂碩果累累啊。十項活動我們完成了八項,那下半年我們還有兩項活動要做:
一個是建立青年人才庫,前期我們已經下發了青年人得統計表,現在正在整理,估計10月份就能結束。
第二個活動是“我為寬甸旅游做貢獻”我們現在正個旅游局研究,具體怎么操作,這項活動10份也能結束。
那么我們上半年做過得八項工作,還有幾項下半年要繼續做得,有農民科技活動、扶貧幫困工作等等。這些工作在這里我就不細說了,到時候有什么要求我們在臨時通知,下面就重點講講下半年團內刊物的訂閱工作,也是我今天要講得第二個問題。
今年我們訂閱的團刊分成2種,一種是在青農和青工、小學中訂閱《遼寧青年》,一個是在中學中訂閱《中學生》。一會兒我重點講講中學生
《遼寧青年》大家都很了解了,價格和去年一樣,還是72元,半月刊,但頁數有所增加,內容也更貼近青少年。關于《遼寧青年》的發行,以前不少團干部反映,發行的不及時,也有少發的情況。為了杜絕這種情況啊,我們同《遼寧青年》雜志社提出,由遼寧青年雜志社把雜志都發到團縣委,再由團縣委分發到各基層。這樣就我們團縣委很麻煩一些,工作量也大一些,但能讓你們及時、完整的收到遼寧青年,我們也值得。遼寧青年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我就不多說了,下面詳細說說中學訂閱的《中學生》,我在《中學生》網站收集些資料,給大家念一念:
《中學生》是16開本,60頁。簡介:《中學生》雜志是一本有悠久歷史的全國名牌刊物,創刊于1930年1月,由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等創辦,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是我國第一家專門為中學生創辦的綜合性讀物。
自創刊以來,《中學生》雜志它所傳播的知識,緊跟時代并且注重讀者的全面發展,它寓思想教育于生動感人的故事之中,堅持德育與智育相結合,作文與做人相統一,因而強烈地吸引著廣大中學生,已成為共青團組織和教育部門在中學進行素質教育的得力助手。因此,在我國僅有的四次國家級評獎中,次次都獲最高獎(1995年獲"全國首屆優秀社科期刊獎",1998年和2000年先后獲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2000年獲"首屆國家期刊獎")。這在我國青少年期刊中僅此一家。
1949年建國以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中學生》雜志十分重視,呵護備至。毛澤東為《中學生》題寫刊名;董必武、徐向前、王任重、康克清、任建新等同志先后為該刊題詞或撰稿;我國許多著名學者或知名人士如郭沫若、巴金、茅盾、周谷城、冰心、葉圣陶等同志也都先后為該刊題詞或撰稿。胡錦濤在團中央工作期間,特在《中學生》雜志撰寫文章,希望我國廣大中學生"珍惜青春時光,樹立遠大志向"。 在新的世紀里,《中學生》雜志正以嶄新的面貌,唱著"以知識為本,與時代同步,為校園剪影,和青春作伴"的主旋律,肩負著造就時代新人的責任,走進新時代。
【在全縣團隊干部培訓班上的講話】相關文章:
縣委副書記在全縣婦女干部培訓班上的講話08-15
在全縣新黨員培訓班上的講話08-16
在全縣村委會主任培訓班上的講話08-16
在處級干部培訓班上的動員講話08-15
在全縣青年干部培訓班總結講話08-15
在團干部培訓班上的講話提綱08-15
在非黨干部培訓班上的動員講話08-15
全縣下派掛職鍛煉干部培訓大會講話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