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區域文化建設的哲學思考
區域文化建設的哲學思考
王晉
哲學思維不僅僅是辯證性的思維方法、批判性的思維方法。它還是實踐第一的思維方法。它強調人的正確認識來源于社會實踐。同時,它一定是超經驗的思維方法。它反對經驗主義,反對把實踐觀庸俗化,反對把過去的、一時成功的經驗作為絕對真理照搬套用。
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學的思維本質上就是一種不盲從權威的批判性的反思。人對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不可能一次完成,社會實踐發展了,人的思想認識就必須不斷前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冷靜地審視客觀世界的事物和人類經驗中的一切行為。
因此,當今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讓我迫切地感受到"尊重思維"和"求真務實"的思維即實事求是的思維方式應該是哲學思維的內涵或者說是外延。我們暫且不論"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是否正確,但是我認為:存在的就是客觀的,真真切切,確確實實的。存在決定意識,而不能憑空想象,千萬不能把理想當做現實,把手段當做目的。
2總的來說,哲學思維方法不在于給人多少具體的知識,也不在于給人解決了多少具體的問題,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給人提供了一種正確的理性思維方式,培養和鍛煉人的思辨能力,從而使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掌握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確方法,從而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出巨大的推動力。
區域文化建設是當今社會各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何為區域文化,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不同,經過長期的歷史過程,導致文化背景產生差異,從而形成了明顯與地理位置有關的文化特征,這種文化就是區域文化,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文化存在本身所具有的傳統文化的發展傾向,從而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區域文化的特性。
但是、我認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搞區域文化建設一定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哲學思維方式,以人為本、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區域文化建設必須尊重本土文化的歷史,當今以及未來,必須尊重當地風土人情和人情世故,圍繞百姓的"吃穿住行"開發建設一些符合當地居民生活習慣的公益項目。真正使公益事業能夠讓當地居民實實在在感受到其公益性在為他的生活服務。現在我們大部分公益事業都被產業化、生意化了。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甚至小區的物業管理等等都是如此。當然公益事業需要資金保障,但是,在區域文化建設的倡導下,我們各地在提高城市品味、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和發展旅游的號召之下,花費巨資修建的一些項目都成了形象工程,很多項目都是東施效顰,生搬硬套,根風建設。全國許多地方的城市公眾項目都是大同小異,甚至千篇一律,很難談得上地域文化特色,甚至一些小區都是歐洲風情的產物。根本沒有一點區域性的東西。然而,區域文化的根本卻是要根據不同的文化傳統,強化本地區的文化所產生的文化效應,一個文化的存在離不開地方文化的傳承性,這樣的傳承就會產生不同的民俗文化,從而也產生了不一樣的區域文化。
因此,我認為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一定是在其"吃穿住行"得以滿足的基礎上進行,城市品位提升的得益于城市居民文化素質的提高,任何人的旅游都是在尋找文化的差異性。所以,區域文化的建設一定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群策群力下大力氣挖掘當地民間文化的精髓,建設一些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標志性文化景觀和產業園區,將一些旅游產品盡快轉變成旅游商品。在新型城市化進程中應該多建水庫少建噴泉,多建公園少建廣場、多建橋梁少建大廈。多建文化宮和圖書館少建商貿城和娛樂城。
總之、區域文化建設在新的形勢下首先要求當地政府必須要有"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思想和"道法自然"哲學思考,尊重歷史,尊重現實,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大力發展"鄉賢文化",發掘地域文化的精髓,精心設計規劃幾個有當地特色的文化生態項目并且持之以恒地不斷建設下去,我堅信用不了幾年一個城市就會成為具有特色鮮明、文化發達和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城市。
【區域文化建設的哲學思考】相關文章:
有關權利問題的法哲學思考08-12
區域統籌發展的戰略思考08-12
關于海事文化建設的思考08-12
關于建筑環境問題的幾點哲學思考08-18
高中地理教育教學的哲學思考08-18
關于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哲學思考08-15
關于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哲學思考08-12
關于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思考08-12
縣基層文化建設的現狀與思考08-12
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