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縣基層文化建設的現狀與思考
基層文化建設是建設文化大縣的基礎。搞好基層文化工作,對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加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高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具有重要作用。XX是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文化已成為XX三個文明建設的特色和亮點。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XX基層文化工作也出現了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在全縣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方興未艾之際,基層文化建設這塊相對薄弱的領域怎樣抓?最近,我們對XX基層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一、基本現狀
近年來,在市縣各級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下,XX基層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文化生活空前活躍,文化產品日益豐富,人才隊伍不斷擴大,文化市場日趨繁榮,文化大縣建設邁出了矯健的步伐。[本文來源于大秘
書網-http://www.dami
shu.com-范文先生網,幫您找文章]
1、區域文化建設得以加快。XX縣充分發揮縣城文化輻射功能,以帶動鄉鎮文化建設,促進區域文化協調發展。全縣14個鎮均建有文化站,也都辟有文化活動陣地,總建筑面積18803平方米,其中文化活動用房建筑面積12712平方米;鎮文化站圖書館(室)藏書總數22.9萬冊;鎮文化站分別辟有展覽、圖書、游藝、棋牌等文化活動廳室,配備有相應的活動器材,并正常開放;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每年的大中型文化活動均在5次以上。區劃調整后被撤并的原文化站仍舊保留文化活動陣地,并作為文化站的分部正常開放。以雅周鎮顧昌明為代表的家庭文化室,全縣涌現出10多個,已成為全縣農村文化建設的靚麗風景。
縣文化館為國家一級文化館,占地7.6畝,建筑面積3296平方米。辟有展覽廳、歌舞廳、錄像廳、棋牌廳、書場、舞蹈房、鋼琴培訓房、劇場等文化活動廳室及改造一新的露天文化廣場,各廳室文化活動器材基本齊備,均正常開展活動。
縣圖書館為國家一級圖書館,占地13.36畝,建筑面積4080平方米,辟有報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外借室、典藏室和少兒文學藝術培訓中心等活動廳室,2002年又新建了少兒圖書館,并初步實施了微機自動化管理。館藏圖書22萬冊,訂閱報刊355種。博物館完成了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等維修;影劇公司改造了電影院;大戲院完成了抗震加固工程。全縣縣、鎮、村三級文化網絡繼續鞏固和逐步完善。
2、群眾文化工作得以活躍。XX縣文化活動豐富活躍,內部管理嚴謹有序。縣文化藝術工作實行了縣文化藝術科、縣劇目室、縣文化館、鎮文化站“幾個輪子一齊轉”,專業、業余一體化,縣城、集鎮整體聯動的做法,妥善處理了專業與群文、普及與提高的關系,有效地整合了全縣的文化資源,使其發揮出社會文化的最佳效能。XX花鼓、XX龍舞已逐漸成為全縣乃至全省群文活動的品牌,也成為當地人民群眾深深喜愛的文化活動樣式。XX縣在2002年成功申報“江蘇省民間藝術之鄉”基礎上,去年3月又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龍舞之鄉”。XX文化工作者以“多出精品、爭獲大獎、豐富活動、創造特色”為目標,樹立精品意識,倡導創新精神,繁榮文藝創作。20多年來,堅持舉辦的一年一度的群眾文藝創作節(劇)目會(調)演,發現和培養了一大批群文創作、演藝人才,不斷充實和豐富了群文活動,使XX的社文舞臺始終保持著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據統計,近年來XX縣基層文化工作者在縣以上發表、參演、參展、參賽的文藝作品平均1000件以上。
3、精神產品生產得以繁榮。近年來,XX縣推薦的廣播劇《小涼山上的婚禮》,電視專題片《無聲的渴望》,歌曲《大江南》均獲市“五個一工程獎”。話劇《書生意氣》在市文化局征集的100多部劇本中脫穎而出;越劇《女兒湖》定為參加省戲劇節劇目和參加江蘇省“五個一工程”評選劇目;紀實文學《XX老師》已由江蘇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4、文化體制改革得以推進。XX縣已基本完成了公益型事業的改革。縣影劇公司、大戲院、文化劇場轉企改制推進到位。去年下半年,重點對歌舞劇團實施了公有民營改制。整個改制工作由于宣傳發動深入,具體操作規范,既保證了國有資產的完整性,又贏得了改制單位干部職工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各改制單位經營正常,改革有效地激發了新的機制和活力。
回顧近幾年XX縣基層文化建設的發展歷程,留給我們的啟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以創建促進發展。近年來,XX縣緊緊抓住創建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鄉鎮和群文先進縣以及創建全國文化先進縣這一契機,在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活動開展等方面實現了一次又一次飛躍。我們深切地體會到:是創建給了我們發展的機遇。
二是以服務贏得地位。XX基層文化建設始終堅持為經濟建設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從而贏得了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和信賴。近年來,哪里有黨委、政府的重大活動,哪里就有基層文化人的聲音;哪里是人民群眾集聚的地方,哪里就有文化活動的開展。僅每年春節期間,全縣就組織30多支演出隊,深入鄉村演出400多場,觀眾達30多萬人次。
三是以特色提升品位。XX傳統文化積淀比較深厚,這是XX文化建設的基礎和源泉。XX縣圍繞XX花鼓、XX龍舞等文化資源,不斷整理加工,在體現地方特色的同時,賦予時代精神,使之成為基層文化活動品牌。
四是以隊伍凝聚活力。強化“人本”意識,是促進基層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環節。XX縣通過理論學習、培訓輔導、交流參觀等不同形式,加強文化干部隊伍建設,力求將思想素質好、工作責任心強、敬業精神強、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基層文化干部放在工作的第一線,始終保證有一支“拉得出,打得響”的基層文化骨干隊伍。
二、存在問題
盡管我縣文化建設通過方方面面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表現為:
1、經費不足,基層文化建設嚴重“貧血”。近年來,政府對基層文化單位的事業經費雖有所增加,但仍嚴重不足,家家入不敷出。縣文化館作為國家一級文化館、活動用房的興建已有20多年,房屋陳舊,設施落后,不能滿足形勢發展的要求。縣圖書館的購書經費雖有所增加,但仍達不到省廳規定的要求。鄉鎮文化站的基礎設施普遍老化,一部分文化設施年久失修,圖書資料陳舊,無法滿足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由于經費嚴重短缺,各種文化活動很難組織,個別鎮文化站常年不開展活動,職能軟化、萎縮。
2、文化干部待遇保障不夠。基層文化站的定性、定編問題雖然解決,但與之配套的一系列工資福利待遇政策未落實。國家干部性質的文化站長每人每年縣財政劃撥4000元,民辦性質的文化站長每人每年1000元的標準劃撥給鄉鎮,由鄉鎮統籌操作。有些鄉鎮將余數部分與文化站干部“創收”和“分工”掛鉤,少數文化站長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難以解決。這些都一定程度影響了基層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和基層文化干部隊伍的穩定。
3、對文化服務中心的管理留有盲區。在鄉鎮機構改革中,將文化站、黨校等合并、組建文化服務中心,縣文化主管部門的行政、人事管理職能移至各鄉鎮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對基層文化單位只具有業務管理指導職能,行政、人事管理與業務管理易形成脫節,給基層文化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困難。
4、群眾文化生活仍很單調,賭博、封建迷信沉渣泛起。不少村鎮設有麻將館,且生意興隆;一些地方土地廟修建得象模象樣;一些所謂的“半仙”算命看病,騙取群眾錢財。不少干群對此十分憂心:在這種情況下,先進文化如何能夠占領農村陣地?
三、對策建議
如何加快基層文化建設步伐,進而推進XX縣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筆者建議:
1、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實踐證明,思想認識有多高,做好工作的自覺性就有多強。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行為。對于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目前我們要堅決克服少數同志思想上不夠重視,認為“經濟建設要上,文化建設就要讓”,“抓經濟是本行,抓文化是幫忙”,有的甚至認為基層文化工作僅僅是宣傳文化部門的事,與自己無關等模糊認識。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文化工作,確立“經濟、政策、文化”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把文化建設工作擺上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2、努力加快改革步伐。按照精減、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建立創新協調管理機制。健全管理機制,在全社會逐步形成上下同律、整體聯動、職責明晰、運行有效的工作系統。進一步按照“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強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建設,逐步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合拍的文化管理體制。
3、加大文化設施建設力度。一方面要把基層文化建設列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加大對基層文化建設的投入,扎扎實實為群眾多辦實事;另一方面,要拓寬工作思路,努力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投資興辦農村文化事業,特別要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文化設施、文化陣地、文化活動,形成政府、社會多渠道籌資的文化建設投入新格局。最近,省文化廳出臺了《關于創建江蘇省文化示范縣(市)的實施意見》,這是各縣(市)基層文化事業建設所面臨的又一契機。希望上級部門要再出臺一個與之相對應、配套的《創建省文化示范鄉鎮的實施意見》。并針對蘇南、蘇北、蘇中發展狀況不盡平衡的現狀,本著實事求是,以點帶面,分層推進的原則,繼續進行等級文化站的申報、評定。啟動中心集鎮文化示范點建設工程,按“一級站”要求配置文化活動廳室。力爭使全縣人均在縣、鎮兩級公共圖書館占有的圖書達1冊以上。鎮影劇院分期分批進行設施設備改造,努力增加接待演出團體的場院。要全面開展社區文化建設工作和送文化下鄉活動,鎮文化站要每年舉行有影響的文藝活動5次以上,縣歌舞劇團每年在本縣農村演出場次不少于總場次的三分之一。啟動家庭讀書“一二三工程”(即擁有一頂書櫥、訂閱2份報紙、藏書300冊以上圖書)。鼓勵民間創辦家庭博物館、陳列室,豐富民間收藏活動的外延和內涵。
4、努力提高文化隊伍素質。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文化管理干部、文化經營人才、專業人才隊伍,真心求才、政策攬才、事業富才。加強構筑新世紀文化人才高地,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努力培育在國家、省、市有影響的高素質創作,表演人才,以提升文化事業發展水平。要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切實關心、幫助和解決基層文化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有飽滿的熱情投身于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和吸引優秀人才從事基層文化工作。要加強農村文化工作者的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
5、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大力挖掘XX文化特色,開發旅游文化景點,引導XX文化走產業化發展之路,使文化經濟成為XX經濟的新增長點。近期,將圍繞興建XX縣城“石板街文化一條街”、開發區人工湖、“農耕園”、青墩文化、里下河風光旅游開發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經濟,為基層文化增添活力。
【縣基層文化建設的現狀與思考】相關文章:
淺議基層adr監測的現狀與思考08-12
縣勞動力轉移的現狀與思考08-12
對基層教育培訓工作現狀的幾點思考08-15
關于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思考08-12
農村基層人才現狀調查與對策思考08-15
農村基層人才現狀調查與對策思考08-16
縣豆瓣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思考08-12
基層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現狀與思考08-12
XX縣小學語文課改現狀及思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