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淺析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張美英
土右旗美岱召中學 內蒙古包頭014000
【摘要】 筆者認為,洋務運動的弊端固然不容小視,但總的來說,它還是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促使中國資本主義的“發生”。
【 關鍵詞】 洋務運動 近代工業化 中國早期現代化
興起于19世紀60年代而止步于19世紀末的清末“洋務運動”所起的歷史作用,一直是學術界討論比較熱烈的問題。雖然以前的歷史學者也肯定了它的積極性,但是相比之下,卻更注意它的缺點和不足,以致于把1895年清軍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中國戰敗看作是“洋務運動”完全破產的標志,貶低了它的歷史作用。筆者認為“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工業化的開端,亦即中國早期現代化的第一階段。“‘中國近代化’與‘中國早期現代化’基本上是內涵相同、可以互相替換的歷史概念,只不過前者顧及表述傳統、突出其歷史性,后者涵納新學、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與貫通。”
“洋務運動”產生于中國由閉關鎖國到被迫開放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也就決定了“洋務派”自身的兩重性。傳統史家認為洋務派代表人物奕、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是封建性、保守性十分濃厚的歷史人物。筆者在此不想對這一問題做過多的爭論,只想提醒一下持這種觀點的史家,他們是否注意到了當時中國特殊的國情。那時的中國是一個封建性特別濃厚的國家,像奕、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樣的開明地主可謂是鳳毛麟角。試想在這樣的一個國家里興辦洋務是何等的艱難。因此,我們不能對洋務派及“洋務運動”的期望過高。所以,嚴格的說,歷史所賦予洋務派的任務是促使中國資本主義的‘發生’,而不是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洋務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呢?應該說,基本上完成了,事實俱在,毋庸諱言,至于完成得好還是不好,那是另外的問題。”
在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出現的洋務派,不得不承認英法“大炮之精純,子藥之細巧,器械之鮮明,隊伍之雄整,實非中國所能及。”更抱著“滅發捻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這種鎮國內、御外侮的主觀意圖,洋務派開始興辦軍事工業。但是,也正是軍事工業的興辦,吹響了中國近代化的號角。綜觀這一時期的國際形勢,英國、美國等歐美強國已完成工業革命;“在明治維新前,這樣的活動也不同程度地在西南各強藩漸次進行。”把軍事工業的創辦即國防近代化看作是中國近代化的弊端,就在于它的生產與以往的生產有質的區別,即由手工變成了機器。而在江南制造總局,“華匠學徒,按日點工給價”,“內地工匠,小工則人無定數,視公務之緩急為衡;價有差等,較技藝之優劣為準”, 隨著軍事工業的運行,“非鐵不成,非煤不濟”成為洋務派官員的共識,由此引發了洋務派創辦民用工業的高潮。
筆者認為,這一舉動意義非同小可,它不僅引發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并且可以說民用工業中的一些官僚總辦、幫會辦本身就是資本家。這一時期的民用工業主要以官辦、官商督辦、官商合辦、商辦等形式出現,而以官督商辦最為引人注目。“所謂‘官督商辦’,就是以招商的方式,在政府監督下,利用商人資本創辦民用工業。”這些“官督商辦”企業都采用股份公司的形式。“統計數字表明,在輪船招商局初創之時,如購買一股股票,即投資一百兩,到1883年6月,經10屆結賬分紅,股息所得,累計已達一百兩。”更有甚者,中國第一家證券公司“上海平準股票公司”于1882年10月24日正式開業,這樣,通過直接投資或購買近代中資企業的股票,很多人轉化為資本家。另一方面,“一部分封建官吏以李鴻章等人為靠山,直接參與‘官督商辦’的經營管理,逐步轉化為中國早期資產階級的另一種類型——中國早期官僚資本的人格化身。”至此,歷史期盼已久的中國資產階級就這樣誕生了。
總之,這一時期,隨著中國的門戶洞開,洋務運動興起,以近代工業化為主體的早期現代化進程也由此啟動。作為它的第一階段,我們可以說它的這一步走得并不堅實,并不平衡。但是考慮到當時中國的具體國情,我們也就會理解為什么這一步走得如此艱難,也會明白這一步邁出的重要意義。不管怎么說,它的這一步是邁出了,不論邁出得是好還是壞,它的使命算是完成了。
【淺析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相關文章:
洋務運動08-17
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08-20
歷史教案-洋務運動08-17
《洋務運動》高中歷史教案08-23
清朝政局的變動和洋務運動08-17
淺析浮力教學08-17
清朝政局的變動和洋務運動 教案(一)08-17
清朝政局的變動和洋務運動 教案(二)08-17
EPON技術淺析及應用03-25
游戲化教學淺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