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國文化如何打遍天下?
自上世紀90年代起,美國文化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美國式”力量,向世界各國輻射。美國文化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強勢文化”,對其它國家進行著近乎“單方面”的輸出。 “美國制造”充斥全球 電影可以說是當代綜合性最強的藝術,也是影響最大的文化產業之一。世界電影業的“首都”美國好萊塢目前處于世界電影產業的支配地位,是美國文化霸權的最好體現。 統計數字表明,好萊塢電影占目前世界電影市場份額的92.3%。著名影片《情人》的導演法國人讓·雅克·阿諾曾悲觀地說,今天的世界上已沒有人能制作所謂的“民族影片”,除了美國,因為美國文化已成為全世界的文化。 除電影之外,我們還能看到更多的“美國制造”:福克斯新聞網(FOX)、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的電視新聞、MTV的流行音樂、《時代》雜志封面人物、ESPN的體育直播等等。 這些繁雜的美國文化商品超越了地域時空的限制,到達五大洲的每個角落。有統計顯示,美國文化產業的產值已占美國GDP總量的18%至25%;400家最富有的美國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公司;美國音像業的出口額已超過航天工業的出口額,是美國創造利潤最多的行業之一。 美國跨國文化企業 “循循善誘” 美國獲得了全球“文化霸權”,而“文化霸權”地位反過來又成為美國向全世界施加影響的得力工具。美國文化產業利用其自身優勢,以誘導的方式來迫使世界其他各國的民族文化認同它,同時排斥各民族文化對自身的認同。 這種誘導一方面是通過跨國公司的全球運作來實現的。目前,美國的文化產業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在文化產品的制造方面,由于美國本土的制作成本日益升高,因此很多文化產業在實行本土創作的同時,將錄像制品拷貝等工業遷至成本較低的國家。這使得美國文化產品的輸出,在得到最大數量的消費大眾的同時,能夠更大程度地得到被輸出國的接受。 美國還將別的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資源拿來,對其進行“美國化”之后,再重新推廣到世界各地。美國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動畫片《花木蘭》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這部影片在新加坡首映后,在全球循環放映,總收入達3億美元,成為迪斯尼公司生產的利潤最高的影片之一。中國傳奇故事被跨國公司西方化和全球化的過程,也是美國文化為了自己的需要而改造其它文化、據為己用,并創造巨額利潤的過程。 美國政府文化擴張咄咄逼人 美國政府對美國文化的擴張鼎力支持。文化擴張是美國對外文化政策的基本原則。美國是最早奉行“新殖民主義”的國家,其文化輸出意識比任何國家都要強烈。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元老艾倫·杜勒斯曾經說過: “如果我們教會蘇聯的年輕人唱我們的歌曲并隨之舞蹈,那么我們遲早將教會他們按照我們所需要他們采取的方法思考問題。” “通過影視節目、連環漫畫和雜志廣告,美國公司對墨西哥底層百姓思想的影響,毫無疑問比墨西哥政府和墨西哥教育制度的影響更為持久。”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美國也制定了相應的文化戰略,試圖以“美國化”來代替全球化,用美國的文化價值觀來“重塑”整個世界。 前美國商務部高級官員大衛·羅斯科普在談到全球化促進不同文化整合的問題時說: “對美國來說,信息時代對外政策的一個主要目標必須是在世界的信息傳播中取得勝利,像英國一度支配海洋那樣支配電波。” “未來的世界文化一定要由美國文化來支配。” “如果世界趨向一種共同的語言,它應該是英語;如果世界趨向共同的電信、安全和質量標準,那么,它們應該是美國的標準;如果世界正在由電視、廣播和音樂聯系在一起,節目應該是美國的;如果共同的價值觀正在形成,他們應該是符合美國人意愿的價值觀。” 如前所述,美國大眾文化的全球性擴張,有企業自發行為和政府行為兩個方面。在實際操作中,企業和政府的兩方面推廣最終會合二為一。企業的經營性活動會受到政府的支持,而政府出臺的文化政策,則會被各跨國文化企業所奉行。 上述這些因素綜合促成了今天美國文化在全球的地位。處于全球文化中心的美國文化自然向外擴張,而那些居于邊緣地帶的文化,則受制于美國的“文化霸權”,無法將自身的文化能量釋放出來。【美國文化如何打遍天下?】相關文章:
美國是如何開展科學教育的08-17
如何寫申請美國master個人簡歷02-14
如何提高美國申請文書寫作技巧08-24
美國人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08-17
看美國托幼機構如何應對突發事件08-19
如何搞好企業文化建設08-17
淺淡如何打造強勢企業文化08-15
本土音樂文化如何引入音樂教學08-18
歷史課:如何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