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和諧社會的關鍵在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表明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深化,也體現了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對自己執政使命認識上的清醒和自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要充分發揮執政黨的功能,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通過提高自身的能力,激發社會活力,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心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并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黨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共同為完成黨的執政目標和執政任務而奮斗的現實要求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于2月19日開班。胡錦濤在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深刻闡述并強調了要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內容。這充分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由經濟、政治、文化三位一體,擴展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這一命題的提出,適應了當前我國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深刻變化的迫切需要,擴展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涵,對于我們黨完成執政的歷史任務、鞏固執政的社會基礎意義重大。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表明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深化,也體現了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對自己執政使命認識上的清醒和自覺。什么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從國內看,我國改革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歷程表明,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經濟社會發展就進入一個關鍵階段。順利地度過這一臨界點,社會就會進入一個良性發展軌道。否則,便可能會出現貧富差距過于懸殊、社會動亂不安的局面。因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從國際上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把握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的必然要求。國際國內的形勢都要求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把人民群眾以及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都充分發揮出來,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奮斗。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從多方面努力,但和諧社會的關鍵在黨。強調這一點,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黨的領導。但更為重要的是,強調這一點,對中國共產黨來講是一種責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執政是黨的領導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必然體現。它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充分發揮執政黨的功能,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通過提高自身的能力,激發社會活力,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我們黨不斷探索和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當前我們黨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切實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會穩定的工作。在這里,特別要強調發揮執政黨的功能,構建和諧社會。我們黨執政,首要任務就是帶領人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必須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只有充分地發展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中碰到的問題,才能夠實現和諧社會。我們要充分認識三個文明建設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致性。不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好、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也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好,歸根結底,都要落實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載體上來。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實現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社會更加和諧。
發揮執政黨的功能,構建和諧社會,要求我們黨充分發揮黨對社會的整合功能,妥善協調和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進一步密切黨同各階層群眾的聯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體,保持社會的穩定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回避矛盾,更不能以此來掩蓋矛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必然觸動原有的利益格局,社會不同利益主體隨之出現,不同社會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也大量出現。要看到矛盾、正視矛盾,并想辦法解決矛盾,這一過程恰恰就是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業問題、腐敗問題、分配不公問題、社會治安問題等等,都是當前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因此,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必須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站在統攬全局的戰略高度,從代表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的位置上加以引導和處理,以保證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發展。當前,要注重理順收入分配關系、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注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注重做好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
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心愿。從革命黨到執政黨,執政黨的社會基礎來自于最大多數人的擁護,而最大多數人的祥和幸福、和諧相處,自然就是最大的執政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并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黨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共同為完成黨的執政目標和執政任務而奮斗的現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