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破解三大難題 建設和諧城區和諧社會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 “ 和諧×× ” ,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區作為××的中心城區,理應在建設 “ 和諧×× ” 工作中承擔更大的責任、有更大的作為。近兩年,我們著力破解社區建設、城區農村 “ 燈下黑 ” 、失地農民生活保障等難題,積極解決發展中的不和諧現象和矛盾,在推進和諧城區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同時,我們也針對和諧城區建設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深入調研,探索了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一、破解社區建設中的難題,努力構建和諧社區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社區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區現有居民 27 萬人,社區 31 個。近年來,我們堅持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以居民自治為方向,合理配置社區資源,加快推進社區建設,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中心城區發展要求的社區建設路子。一是推進社區民主自治。進一步明確了社區的職能定位,在全區 31 個社區中健全了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社區協商議事會等自治組織,制定了《社區自治章程》、《社區居民公約》、《議事協商制度》等規章,初步形成了社區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機制。二是加大社區建設投入。將社區建設經費、社區勞動保障經費、社區辦公經費等列入財政預算,逐年遞增, 2005 年將社區建設經費由 41 萬元提高到 66 萬元,對市級補助社區的經費實行專戶管理、直達社區,同時按照以獎代投的辦法支持社區新建和改造辦公用房 5000 多平方米,基本保障了社區正常運轉。三是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建成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 5 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23 個,開辟社區服務項目 40 多個;在 27 個社區設立了 “ 星光老年之家 ” ,成立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 30 個,幫助 2000 多人實現了再就業,初步建立了服務社區居民的網絡。近幾年,全區先后有 6 個社區被評為 “ 全省社區建設示范社區 ” ,我區被省政府命名為 “ 全省社區建設示范區 ” 。
建設和諧城區,基礎在社區,關鍵也在社區。雖然我區在社區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中心城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社區管理體制不順,管理和承接社會事務的能力不強,社區服務功能不夠完善,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強。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認為必須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整合社區資源,科學推進社區合并。按照有利于社區自治、有利于資源共享、有利于社區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則,根據社區的地緣關系和居民的認同感,按每個社區 1 萬至 1.5 萬人的標準,對現有社區進行整合。對于多數農民已經 “ 居民化 ” 了的 “ 城中村 ” ,在群眾自愿的前提下,試行 “ 村居合一 ” 體制,加快 “ 城中村 ” 向城市社區過渡。二是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政府與社區之間的關系。合理確定政府、街道辦事處和社區的職責分工,進一步弱化社區的行政管理職能,強化社區的社會服務職能,不斷提高社區的承接力。推進社區居民自治,使社區的各項工作真正體現民意、合乎民情、順乎民心。建立工作事務進社區準入制度,減輕社區工作負擔,確實需要通過社區來落實的社會事務,按照 “ 權隨責走、費隨事轉 ” 的原則落實工作經費。三是加大社區建設投入,解決社區發展困難。捆綁使用市區兩級支持社區工作的經費,按照每個社區兩名主職干部,每個主職干部每月 800 元的標準給予補貼,按季度直接撥付到社區。對社區居委會新建和改造辦公用房的項目,按一事一議的辦法,列入區政府和街辦支持的重點,專題研究,給予一定比例的經費支持。四是加快發展社區公共服務,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堅持以人為本,把方便群眾、服務群眾放在首位,完善醫療衛生、家政服務、幼兒托育、便民超市等生活服務,發展文化休閑、棋牌娛樂、體育健身、圖書閱覽等文化服務,強化城市低保、困難
s("content_relate");
【破解三大難題 建設和諧城區和諧社會】相關文章:
破解三大難題 建設和諧城區08-15
建設和諧社會,從你我做起08-16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07-03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著力建設和諧文化08-15
以雷鋒精神推進建設和諧社會08-15
不斷增強建設和諧社會的文化力量04-06
改革創新破解中考難題08-17
和諧社會之和諧08-15
從人類學角度看“和諧社會”建設08-15
從人類學角度看“和諧社會”建設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