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理工論文>農學論文>淺談赫哲族的漁業民俗

    淺談赫哲族的漁業民俗

    時間:2023-02-26 13:17:31 農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赫哲族的漁業民俗

      淺談赫哲族的漁業民俗
      
      韓光明
      
     。ê邶埥∶褡逖芯克,哈爾濱150008)
      
      摘 要:赫哲族作為我國北方唯一以捕魚為主業的古老民族,他們在長期的漁業生產實踐中,形成了獨具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經濟類型;通過對赫哲族漁業生產工具的使用、物候的選擇、生產組織形式和分配方式進行全方位概述,以期對該民族古老漁業文化的保護傳承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關鍵詞:赫哲族;漁業生產;習俗
      
      中圖分類號:C95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4922( 2012) 05-0140-04
      
      世居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的赫哲族,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中唯一以捕魚為主業的古老民族。豐富的漁業資源、繁多的漁業產品,為赫哲人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衣食之源,全面提升了赫哲族的整體生活質量。在長期的捕魚生產實踐中,他們逐漸形成了極具地域和山水文化特征的漁業生產習俗。本文對赫哲族制作捕魚工具、選擇捕魚方式、確定捕魚時間、捕魚禁忌的形成等進行概述,以期不斷豐富發展其漁業文化內涵。
      
      一、傳統捕魚工具
      
      捕魚生產作為赫哲族古老的生產形式,在該民族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長期的捕魚生產過程中,赫哲人設計制作了一系列的捕魚生產工具。受不同時期、不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影響和制約,其捕魚生產工具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征。從材質上看,有用木頭加工制作的,有以鐵為原料加工的,還有用棉、麻或絲線織成的。從類別上分,主要有叉、鉤、船和網等多種類型。
      
      1.船具。船在赫哲族漁業生產和社會生活中至關重要,它既是捕魚生產工具,又是交通運輸工具。據考證,其漁船有自己設計制造的,有引進外民族的造船技術或制作工藝加工制作的。從外觀看,有的結構簡單,有的結構復雜,有的做工粗糙,有的制作精良。依類別劃分,其漁船有獨木舟、樺皮船、三頁板船、花鞋船、快馬子船、絲掛子船等。其中,獨木舟是其最古老的漁船,樺皮船則最具特色。解放后,隨著赫哲地區漁業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逐漸進入以機械力為動力、大規模捕魚的新時代,赫哲人經常使用裝有內燃發電機的木船或汽船從事捕魚生產。
      
      2.網具。在長期的捕魚生產實踐中,赫哲族設計制作了拉網、抬網、扒網、絲掛子、趟網、鈴鐺網等種類繁多的網具,這些網具是隨著赫哲地區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捕魚生產技術的全面進步而逐漸推陳出新的。史載,赫哲人最初選用的織網材料,主要是柳樹皮、椴樹皮和黃芹等植物纖維,經過剝皮、梳麻、水浸等多道加工工序,紡成細纖維線,由人們織成網。受原始的織網材料的限制,網綱和“網絳”多用椴樹皮或柳樹皮制作,使用雖不很方便,但在當時的漁業生產條件下,亦不得已而為之。到清末、民國時期,這種情況才有明顯改觀。受俄羅斯和中國內地先進的織網材料影響,赫哲人始用線網捕魚,織網材料也由植物纖維改為從俄國傳人的麻網線,或從內地傳人的棉網線。此類網線因具有耐用、抗爛、濾水快和拉網輕便等特點而備受赫哲人歡迎。網上縛墜也是一變再變,相繼改用石網墜、陶網墜、銅網墜或鉛網墜等。解放后,隨著捕魚工具的現代化,赫哲人普遍以尼龍或膠絲為織網材料。尼龍網線因具有線細、耐腐,拉力強等特點,備受赫哲漁民喜愛。但膠絲網線比尼龍網線略勝一籌,在具備尼龍網線所有優點的同時,還具有透明度好,耐腐性強等特點,進而成為赫哲人織網時的首選材料。
      
      3.鉤具。赫哲族捕魚鉤具種類很多,有鰉魚鉤、滾鉤、底鉤、毛毛鉤、甩鉤、鯉魚鉤、鳊花鉤等,這些魚鉤大都有倒刺。在不同歷史發展時期,鉤具制作材料各不相同,最初使用的是木柄鉤,即在棍棒的基礎上加工制作的,后來用獸骨壓制或磨制的骨魚鉤。這些經過人工精心雕琢的細小魚具,作為細石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赫哲人中間長期存在著。鐵制魚鉤則是19世紀中后期才開始出現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捕魚經驗的積累,赫哲人多根據不同魚的不同習性和不同特點,設計制作了一系列尺寸不一、大小不等的魚鉤。
      
      4.叉具。魚又是赫哲人古老的捕魚工具之一,最初使用的多是以棍棒為原料加工制作的,稍后使用骨質魚叉。(www.baimashangsha.com)到19世紀中期,逐漸才使用比較先進的鐵制魚叉,由鐵制叉頭、木制叉柄和叉繩三部分組成。叉頭有三個并排的叉尖,故稱“三齒叉”,中間那股相對較長,有30厘米長,叉尖周圍有4根倒鉤,兩側的叉齒各有3根倒鉤。根據用途不同,魚又有連柄魚叉和活柄魚叉兩種類型,連柄魚叉即把叉頭固定在一丈多長的松木桿上,用來叉捕小魚;脫柄魚叉的叉柄和叉頭相分離,中間用繩相連接,多用來捕大魚。
      
      二、物候選擇
      
      傳統的漁業生產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在長期的捕魚生產實踐中,赫哲族經常根據一年中季節、每月中節氣、每天的時令變化以及魚的生物習性,來確定與之相對應的捕魚形式,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獨具漁業文化特色的物候生產習俗。
      
      1.季節選擇。赫哲族的傳統漁業生產主要集中在春季魚汛期、秋季魚汛期和冬季捕魚期。從春天開江到端午節前后,為春季魚汛期,是一年中捕魚的旺季之一,多使用魚鉤、魚叉、魚網等捕魚工具,采取網捕、鉤釣和叉魚等多種形式,適時捕撈鱘、鰉等各種魚,由此拉開春季捕魚的序幕。近幾十年來,隨著鱘、鰉魚等珍貴漁業資源數量的減少,他們將捕撈重點放在雜魚上。雜魚在冰下呆了一個冬天,開江初對周圍環境不太適應,游動相對遲緩,有些魚只是隨著冰排順水往下淌。針對開江魚的生活習性,有的頂著冰凌,將絲掛子撒人江中,以下底網的方式適時捕撈;有的則乘剛開江、魚找食吃的有利時機,在穩水渦子處打朦網;有的專找“回水岔子的穩水陡楞灘”,撒拉網或用扒網捕魚;甚至在穩水渦子處,用旋網專捕覓食的魚。對此,凌純聲先生寫道:“漁人擇江灘背水流處下網,一人在灘邊持網的一端,另以一小舟載網,三人在船上劃槳,一人掌舵,網在船梢自動地掉入水中,成一半圓形,至網盡乃登岸持綱之另一端,然后兩端同時拖綱,每端兩人,一人拉綱漂繩,一人拉沉綱……”按赫哲人對春季捕魚規律的理解,水小灘多時,需用十二張小網連成的大網來捕撈;水大灘少時,則使用三十余丈長的小網。
      
      夏季是捕魚的淡季,也是赫哲人捕魚的休伏期。主要基于兩點考慮。其一,由于夏季天氣炎。熱,網線、鉤線及鉤爪子繩等易腐爛,加之缺乏必要的貯魚設施,過多捕魚無法保存。其二,夏季是魚類繁殖期,為保護漁業資源,日后能多捕魚,多在此季節休伏,重點修補網、船等捕魚工具,為秋季大規模捕魚做好準備。當然,休伏并非停捕,相反卻根據季節變化及各種游魚的活動規律,利用那些喜食草根的魚到溝、泡、河邊產卵或覓食的有利時機,采取鉤釣、叉魚以及擋亮子等形式適時捕撈,有時采取甩鉤、“擋小草溝”亮子等形式捕一些雜魚,還有的以蚯蚓為魚餌釣鯉魚,或者先用豆餅喂魚渦子,然后用旋網伺機捕魚,等等。據赫哲入講,每年農歷五月,隨著水溫逐漸升高,各種魚兒開始四處覓食,運用上述幾種形式,同樣可以捕獲更多的魚。
      
      秋季是一年中捕魚最忙的季節之一,赫哲人稱之為秋季魚汛期。據講,從白露開始的一段時間里,他們就采取鉤釣、網捕等多種方式,適時捕撈鱘、鰉魚和各種雜魚,尤其是日夜捕撈由海里洄游的大馬哈魚。捕撈地點與春季相同,主要是漫灘或穩水渦等地,以撒旋網或下底掛子等形式捕魚。立秋或霜降前后,仍到“江中二流”地方下鉤捕魚,或者在村屯附近打“秋邊子”魚。考慮到所有吃活食、小魚以及草根、草籽、蚌殼的雜魚,都要在封江前洄游到江水深處過冬,盡管江面開始結冰,但赫哲人仍不顧危險,樂此不疲地下江捕魚。
      
      冬季捕魚多在封江之后,盡管江面已冰封雪裹,但他們仍采取用網打水趟子、魚渦子、冬釣、叉魚以及網捕等多種形式適時捕魚。他們或者在穩水渦子處,用拉網、底掛子網和鈴鐺網捕魚,或者采取下蹶達鉤等形式冬釣,或者用魚叉叉魚,或者打水趟子及打魚渦子。其中,打水趟子至少有兩人參加,先在選好的冰面上,用冰釧鑿出數量不等的冰眼,每個冰眼之間相距五六丈,先把帶來的掛網或趟網擺好,然后用“水線(蘇木)一個接一個冰眼按順序傳遞,隨即把網抽入水中固定好!本W下人冰面后,捕魚者不必在現場看著,每隔一段時間遛一下網即可。與之相比,打魚渦子較為復雜,每次都要準備好大拉網,并備齊水線、冰釧、冰蹦子等各式冬捕工具,至少需要二十多人忙前忙后,至少有2人撒網,4人走桿子和扭錨,其余人則按照各自分工做好分管工作,捕魚場面非常壯觀。
      
      一年四季,赫哲人經常使用網、鉤、叉和船等捕魚工具適時捕撈。其中,魚又是常用工具之一,其他工具則受捕魚時間、捕魚地點以及捕魚種類的限制而有所側重、有所選擇。當然,有些捕魚形式完全不受季節限制,時間跨度在兩個季節左右。比如,赫哲人有時伏天或秋天擋亮子,直到冬季開始才取魚,正是源于捕魚形式的多樣化,才使他們的捕魚生產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2.節氣選擇。節氣相對季節而言,雖然時間跨度較小,但對長期從事捕魚生產的赫哲人來說,則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人們一刻也離不開它。基于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赫哲人在借鑒內地以農業生產為核心的《二十四節氣歌》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以捕魚生產為核心的《二十四節氣歌》。
      
      在全部二十四節氣中,他們對每一個節氣應該做什么,諸如捕什么魚,都有一個明確的指代。其中,“立春棒打獐,雨水舀魚忙”。立春這一節氣到來,赫哲人便放下手中的其他活計,集中精力打獐;到雨水前后,就為即將到來的捕魚生產勞動作準備。“驚蟄忙織網,春分船驗上”。驚蟄前后,他們利用難得的空閑時間織網或修補各種魚具;春分前后,則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修補漁船上,以防即將捕魚時漁船漏水!扒迕骱恿魉,谷雨開大江”。當清明前后,冰封雪裹的江(河)面開始淌水;谷雨前后,隨著氣候的變暖,厚厚的冰面逐漸變薄。春季開江淌冰排時,正是捕魚的好時節,赫哲人以節氣為令,抓緊捕撈開江魚,揭開了春季捕魚的序幕!傲⑾聂~兒歡,小滿魚來全”。當立夏前后,由于天氣轉暖,氣溫回升,各種魚兒開始歡起來;到小滿前后,在江河中生長的各種魚兒,基本上來齊全了。赫哲人根據不同魚兒的生長習性或活動規律,相應地安排捕魚生產!懊⒎N魚產卵,夏至把河攔”。芒種前后是魚產卵的季節,從保護漁業資源角度考慮,這個時節盡量不捕魚;到夏至前后,則采取“攔河”等形式適時捕魚。“小暑胖頭跳,大暑鯉魚躍”。小暑前后,胖頭魚開始在水中跳動,這是捕撈該魚的極好時節;大暑前后,鯉魚有點不“安分守己”,時而從水中跳躍起來,預示新一輪捕魚活動的到來!傲⑶镩_了網,處暑鰉魚鮮”。當立秋前后,赫哲人開始撒下大網,盡情地捕撈江中的各種游魚;處暑是捕鰉魚的好時節,每當處暑節氣到來后,他們經常爭分奪秒,適時捕撈鰉魚和其他雜魚!鞍茁鄂q魚來,秋分魚子甩”。當白露前后,鮭魚開始大規模地在江里游動,赫哲人多在有限的時間里,集中力量捕撈鮭魚;到秋分前后,則是魚兒甩子的好時節,他們根據不同魚兒各自生活的習性,有重點地安排捕撈時間!昂墩芰_翻,霜降打秋邊”。寒露前后是捕撈“哲羅”魚的好季節,他們搶前抓早,不放過任何捕撈“哲羅”魚的機會;到霜降前后,他們多采取“打秋邊”等方式下網捕魚!傲⒍聮炀W,小雪打冰障”。當立冬前后,赫哲人多使用“掛網”捕撈雜魚;小雪時節,他們則靠“打冰障”等形式適時捕魚!按笱┽灦~,冬至修魚具”。當大雪前后,赫哲人多習慣于用冬釣的形式捕捉冰下的游魚;到冬至時節,由于冬季寒冷,他們只好躲在家中,重點檢修各種魚具,為來年捕魚做好準備!按蠛『蘩泶,魚樓魚滿迎新年”。小寒大寒前后,已經是冰封雪裹的寒冷季節。這時,赫哲人多利用空閑時間,繼續修船補網及各種魚具,同時歡歡喜喜地迎接新的一年早日到來。
      
      3.時辰選擇。由于魚兒在一天中活動規律有很大的不同,赫哲人捕魚時也考慮時辰因素,總結了一系列捕魚生產經驗。比如,用旋網捕魚時,每天應在早、午、晚三個時辰下網捕魚。其中,早晨多在黎明時節,中午時分下第二遍網,傍晚日落后再撒一次網。在此期間,赫哲人還有趁黑夜“打影子”網的習慣,即把網撒在穩水渦子或小河的“陡楞”處,趁夜間魚兒覓食的有利時機適時下網。有時為了吸引游魚上鉤,他們提前在選好的水面喂魚渦子,然后插上草把子作記號。當夜幕降臨后,他們依照水中留下的標記撒網,有時甚至撒兩遍網。據講,夜間下網,能夠捕撈比白天多幾倍的魚。
      
      用趟網捕鮭魚,也多在夜間進行。為捕魚方便,在下趟網時,先在網的兩端放一個鐵盒漂子做標記,然后在漂子上面放一盞燈,以便隨時觀察水中網的動靜,待時機成熟后,便適時捕撈。鯉魚鉤是赫哲人經常使用的鉤具之一,垂釣時多選在小滿前后,趁魚兒四處覓食的有利時機,迅速把魚鉤下到水中。據赫哲人講,這種魚鉤最大的特點是不用人看著,每天可遛八次鉤,一般上午四次,下午四次。為使鉤住的魚逃不掉,他們多在魚未出水前,用綽羅子將它綽上來。到端午節前后,魚兒喜歡在江邊游動,赫哲人經常踏著夜色,來到游魚易出沒的水面適時捕撈,如果時間掌握得好,就能捕到吃活食的成個子魚。
      
      三、漁業生產組織形式與分配形式
      
      赫哲族的傳統漁業生產是一種以獵取自然資源為主旨的自給自足經濟,捕魚場所的非排他性和捕魚工具的私人占有,決定了赫哲族傳統漁業生產的組織形式和產品分配方式,進而形成了漁業生產中各種約定俗成的禁忌習俗。
      
      1.生產資料的所有形式。赫哲族的漁業生產資料主要有漁場和捕魚工具兩種。漁場“一種為網灘、鉤地,是用來撒網、下鉤的地方;另一種是擋亮子的地方”。早年,赫哲族聚居的地區漁業資源豐富,人口稀少,因此漁場所有權沒有明確歸屬。漁民只按傳統習慣從事漁業生產,誰開辟的漁場就歸誰所有,別人也都認可。如果要在別人占有的漁場捕魚,需事先與占有者協商,征得同意后才能在此捕魚。20世紀后,伴隨著漁業生產商品化程度的加深,漁場的私人占有比例不斷提高并日益固定化。漁業生產的另一種生產資料,即捕魚工具均為個人所有,每個漁民家庭都持有種類不同、多少不等的漁具。
      
      2.生產組織形式和分配形式。赫哲族傳統漁業生產組織形式,包括個體捕魚和集體捕魚。由于赫哲族家庭都有一定數量的捕魚工具,以家庭為單位捕魚是漁業生產最普遍的生產組織形式。每年春天開江,一直到大馬哈魚汛期過后的秋季,一家的主要勞動力帶上大小不等的捕魚工具,到周邊漁場捕魚。集體捕魚多用大型網具如拉網等,非一人或一家能操作,每次少則三四人,多達十五六人,自愿組合成臨時組織,集體從事捕魚生產,生產結束后便解散。集體捕魚時,推舉一位德高望重、年長輩尊、有生產經驗的人做“勞德瑪發”(工頭的意思),由他安排捕魚期間的生產生活。早年,赫哲人集體捕魚后,無論男女老幼都平均分配,對分得多少并不在意,每人一堆隨便拿。后來,人們逐漸開始留意魚的大小、質量和種類的優劣。分配時,把魚分成與捕魚人數相同的魚堆,堆上放長短不齊的木棍或草桿,再以此相同的木棍或草桿由捕魚人背向背抽簽,得長棍者找放有長棍的魚堆,短棍者找放有短棍的魚堆,誰分到哪堆不由人的意愿所決定,大家也毫無怨言。再后來,出現了按網具和勞動力為標準的分配形式。網和船作為股份參與分配,捕魚技術高與低也有區別。但對于老弱病殘者,由工頭主持并征得大家同意,每家送去一份魚。
      
      3.傳統漁業生產禁忌。赫哲族早期捕魚沒有固定的規則和紀律,只是有些禁忌大家必須遵守。比如,孕婦或月經期的婦女不準到漁場和船上;參加捕魚的人,如果誰家里死人了,到漁場后在網灘上架起一堆火,讓打魚者從火上跨過,以此來熏死晦氣,赫哲人相信火有凈化的功能;捕魚時不準說怪話,如一網捕到很多魚,不能說一網打了這么多魚,打不到魚也不能說怎么打不到魚。如果誰違反了這些禁忌,工頭就要批評教育誰,如果屢教不改,就把他驅逐出捕魚組織。赫哲族傳統觀念,認為禁忌遵守得好壞直接關系到捕魚的多寡。

    【淺談赫哲族的漁業民俗】相關文章:

    【漁業工作總結】08-13

    漁業實習報告3篇08-17

    休閑漁業現狀與發展對策08-12

    漁業增收情況匯報08-12

    加快漁業結構調整步伐 促進三明漁業健康發展08-15

    加快漁業結構調整步伐 促進三明漁業健康發展08-12

    漁業養殖創業計劃書09-20

    漁業工作計劃三篇04-09

    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08-2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 中文字幕国产按摩 | 亚洲一区精品国产 | 日韩区欧美区中文字幕 | 午夜精品福利波多野结衣 | 日本成人手机在线天天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