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方文獻事業與公共圖書館
地方文獻事業與圖書館界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在眾多類型的圖書館中,為何公共圖書館要把開展地方文獻事業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義務?公共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原則與方法是否與本館常規資源建設完全相同?以上就是本文嘗試探討的問題。
1 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的概念
從廣義上說,凡涉及到地方文獻的生產、傳播和開發利用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工作,都可納入地方文獻工作的范圍。如圍繞地方事物所進行的科學研究、藝術創作,地方性文物的考古發掘、保管、研究、展覽,以及對于地方信息的采訪、編輯、制作、出版、播放等等,都屬于地方文獻工作的范疇。由此角度看來,地方文獻事業是一項跨行業的社會事業,尤其是地方檔案館、博物館、文物保護部門,以及地方報刊、廣播電視部門,地方社科研究和文藝創作者,都在不同程度地從事著地方文獻工作。
但是對于圖書館界而言,地方文獻的狹義范圍只包括地方文獻傳播過程和開發利用過程中的部分環節,或者說是地方文獻的情報過程。具體說,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是通過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典藏、流通、校勘、纂集以及書目索引和參考咨詢等工作,向社會各界用戶提供適用的地方社會信息和地方史料。這實際上和圖書館常規工作的內容是完全相通的。
2 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與其他類型地方文獻工作的關系
2.1 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與地方檔案工作的關系
檔案工作與圖書館工作是姊妹行業,它們同樣要收集、整理、保管,并向社會提供有關信息,只不過處理的文獻形式、服務對象的范圍、以及具體工作的手法略有不同而已。什么是檔案?“檔案是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個人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價值的,歸檔集中保存起來的文件材料”。所謂地方檔案,不過是在檔案的內容方面加以地域的限定,而這一限定與地方文獻的地域限定是基本一致的。從理論上講,地方檔案可以納入地方文獻的范疇,而且還應該是地方文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行的檔案工作,大體上分為文書檔案和技術檔案兩大部分,與地方文獻關系密切的主要是文書檔案這一部分。在實際工作中,因各地都有專業的檔案工作系統,并由政府及有關部門頒布了檔案的收繳和管理制度,所以地方檔案的收集和保存,主要由專業檔案部門來完成。但無論從檔案工作的實踐還是從相關的檔案法規來看,對于全部地方檔案,尤其是產生于民間的大批歷史檔案材料(如日記、賬簿、個人或家庭影集、手稿、法律文書等)的收集,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地方博物館和地方圖書館各自從文獻和文物的角度去收集地方檔案,尤其是分散在社會各個方面的民間檔案,還是大有必要的。
地方檔案館和地方圖書館同樣從事收集、整理、保存并向社會提供地方文獻的工作,在地方文獻工作的范疇內表現為分工協作的關系。
2.2 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與地方文物、博物、考古事業的關系
地方博物館是陳列、研究、保藏本地方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實物以及自然標本的一種文化教育事業機構。各種不同性質的博物館根據各自不同的性質、方針、任務,有系統地陳列文物、模型、標本等展品,對人民進行愛國教育和鄉土教育,豐富人民的科學知識和文化生活,并為促進生產、科研以及藝術創作提供資料和借鑒。
地方考古事業是通過考古發掘的手段去發現古代的遺跡和遺物,并對這些實物史料進行研究,闡明本地方古代的政治、經濟狀況和物質文化面貌,進而探討人類社會的歷史。
在經過考古工作者發掘,并由博物館收藏、陳列的實物史料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以文字、符號、形象為主要方式,并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寫、刻、印、制等),記錄有知識的各類載體,完全符合關于文獻的國家標準。這些載體上的知識具有鮮明的地方性,并具有明顯的重復使用價值,從而使我們可以肯定地確認它們屬于地方文獻的范疇。除古籍善本、金石拓片、書畫照片和文書檔案這些傳統類型的文獻外,文物中還包括各種形式的刻石(碑、碣、幢、摩崖以及畫像石、畫像磚等)、鐫鑄文字的鐘鼎、甲骨、簡策、壁畫、雕塑等,按照上述標準,同樣可以稱之為文獻。但這一部分實物史料由于不易采集、不易流通,因而,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由地方文博機關來收集、保管、研究和陳列。對于這一部分文獻,圖書館的地方文獻部門以拓片或照片的復制形式投入流通。
在地方文獻工作的范疇內,文博機關的任務主要是收集、研究、保管和陳列那些具有文物價值的地方文獻。對于文獻內容的傳播,也只采用實物陳列的方式,其工作內容與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是一種局部交叉的關系。
2.3 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與地方社科情報工作的關系
這里所說的地方社會科學情報工作,主要指地方專業情報機構(如社會科學院情報研究所等)所從事的二、三次文獻的編制與報導。
廣義上的地方社科情報工作并非地方專業情報機構一家所能夠獨立完成,而需由地方檔案工作、圖書文獻工作、專業情報工作三者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合力完成。因而1974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的關于全面規劃國家文獻、圖書館和檔案基礎的世界科技情報系統大會和政府間會議認為:“必需把服務規劃設想為國家情報系統,這個所謂國家情報系統主要是涉及全部學科領域里的文獻,圖書館和檔案的服務工作。”而地方社科情報系統同樣如此。
地方社科研究和地方政府決策的需求,決定了地方情報工作必須具有地方特色。“各地區的社科機構的研究對象和各地區黨政領導部門所采取的種種對策無不受本地區的民族、政治、經濟、地理、文化、人口、教育、能源、生態和歷史等因素的制約。這就決定各地區的社科情報工作必須立足于對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了解的基礎上,研究分析出與其它地區不同的又有開發意義的問題,進行情報資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直接為社科研究服務,為當地黨政領導部門的決策服務。”而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社科情報工作的基礎,則是收集有地方特色的情報資料。在這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內的地方文獻工作是絕對不可忽視的。
地方文獻工作是一項跨行業的社會事業,但從情報工作的角度看來,所有的地方文獻都是開展地方情報事業的基礎資料。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情報所等社會機構都應是地方社科情報服務系統的子系統。
從社科情報工作的領域來看,地方文獻工作是地方社科情報工作的組成部分之一,但卻多了保存地方史料和開展鄉土教育的職能;從地方文獻工作的角度看,地方社科情報工作也是地方文獻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工作范圍卻超越了圖書館、檔案館等相對固定的社會機構,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功能也更強一些,二者的關系大部分是交叉的。
2.4 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與地方志編修工作的關系
方志,或稱地方志,是記載一定地區(或行政區劃)自然和社會各個方面的歷史與現狀的綜合性著述。按其涉及的行政區域,可劃為全國性的總志和地區性的通志、省府州縣志和鄉鎮志;按其涉及的內容,可分為綜合性的志書和專業性的志書。
地方志是有關地方事物的百科全書。它“具有地方性、連續性、廣泛性、資料性、可靠性等特征”。這和地方文獻所具有的特征幾乎是完全一致的。實際上,方志就是地方文獻中的一個品種,而且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品種。但它僅僅是地方文獻中的一個品種,而不是全部的地方文獻。修志時所使用的原材料完全是地方文獻,當然,這其中也包括相當一部分口頭采訪的零次文獻。方志的編修是連續的,一部方志修成,若干年后又進行續修。編制新方志時,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者要提供盡可能全面的原材料;一部方志修成,便是一部新的地方信息匯編,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者又將其收入地方文獻專藏,如此循環往復。二者之間,是一種相生相助的關系。
方志的編修雖然是連續的,但每一次編修卻集中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時期之內。而地方文獻的收藏卻需要采用持續不斷的積累方式。因此,清代著名的目錄學家章學誠極力主張各州縣設立志科以收集和保管地方文獻,以便“異日開局纂修”,并提出了收集和保管的范圍、方法等。今日的圖書館地方文獻機構,便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3 地方文獻事業與公共圖書館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看,地方文獻工作與公共圖書館之間都存在著不解之緣。
其一,在各種圖書館類型中,惟有公共圖書館具有最鮮明的地域性,其機構分布覆蓋了所有的行政區域,而各地的地方文獻正是以行政區域作為最基本的判別和劃分依據;
其二,省市級公共圖書館承擔著各該地區文獻保障的責任,而地方文獻則是地方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資源;
其三,本地地方文獻的大部分信息用戶和信息生產源也都集中于本地區。 故而,開展地方文獻藏書建設,公共圖書館責無旁貸。由于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藏書系統是各該館在全世界范圍內獨一無二的館藏特色,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只要經營得法,建成研究級甚至完整級的收藏體系應不是一件難事。
反之,其他類型的圖書館和其他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則不具有開展本地區地方文獻藏書建設的責任和義務。例如,科學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均不承擔所在地區地方文獻藏書建設的責任和義務;同樣,山東省圖書館也不會承擔河北省地方文獻的藏書建設任務。若本地公共圖書館未能開展行之有效的地方文獻藏書建設工作,除本地的地方文獻資源保障遭受無可彌補的損失外,國家文獻資源保障系統亦將形成這方面的缺憾。因此,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說,開展地方文獻藏書建設工作絕非可有可無之事,而是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在我國圖書館的文獻資源系統中,地方文獻是重復建設率最低的品種。各地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幾乎完全是迭加的關系。各地的地方文獻資源之合,共同組成了一個足以和學科信息資源相匹敵的龐大系統。在今后的國家數字化信息資源系統中,地方文獻與學科文獻數量之比決不會再像以往各地方館的紙本文獻所表現出的那樣懸殊。
在信息資源數字化的進程中,無論地方圖書館是否還承擔有其他的分工與責任,它肯定要成為本地地方文獻的采訪、典藏和數據庫資源建設的中心,并成為國家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網絡環境下,地方公共圖書館所面對的服務對象將是全世界的信息用戶;就本地地方文獻的藏書建設水平和讀者服務能力而言,地方公共圖書館理應是頭號權威。可以預見,隨著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的日益普及,地方圖書館在虛擬世界中的最高價值,非地方文獻莫屬。
4 圖書館地方文獻藏書建設的獨特原則與方法
雖然地方文獻藏書建設是公共圖書館藏書建設事業的一個子系統,但二者在目標與方法上卻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公共圖書館要在讀者對象的公共性和藏書內容綜合性的前提下去合理使用既定數額的經費,本館藏書結構的不足部分則需要通過國家、地區整體化資源建設與資源共享的方式予以解決。而公共圖書館中的地方文獻工作則更近似于專門圖書館或資料中心的性質,是一個需要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獨立承擔藏書建設責任的專門子系統。
考慮到地方文獻專藏在國家文獻資源保障系統中的地位,各地方圖書館地方文獻藏書的等級結構至少應設置在研究級,甚至完整級,對藏書建設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要求也要相對嚴格得多。
從文獻源角度來看,公共圖書館藏書結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只是相對而言,在通過期貨方式訂購文獻時,漏采和誤采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晰。而地方文獻則不然,在使用多種手段進行文獻采集時,漏采現象固然應該努力避免;而一旦誤采進了非地方文獻,也決不能含混入藏。
地方文獻藏書系統的采訪對象,應該是所有存世的相關文獻或相關文獻的復制件,而不是藏書建設者感興趣或是隨機獲得的局部文獻。在具體的文獻采訪行為中,除地方特征外,文獻價值是首要的判別標準,而出版地、出版期、文種、文獻形式、載體類型、出版發行方式等因素均居于次要地位。
從信息源的角度來看,地方文獻的首要價值不在于個別的珍稀版本,而更多體現為文獻內容的群體優勢,即地方文獻信息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連續性。而地方文獻藏書建設者就是要訪求、發現、識別、占有那些個體的文獻或信息,并利用這些斷續的信息來鍛造一條完整的鏈條,利用眾多的個別文獻,來組建一個完整的地方信息體系。
為了保證地方信息資源建設的完整性,在地方文獻采訪過程中,除了通過市場手段采集主題明顯的地方文獻單行本以外,還需要格外注意大量非地方文獻中所隱含的地方文獻因素,如某些與地方事物密切相關的章、節、目、表格、圖片等。有時,為了某一點有價值的地方文獻因素,只要具有理想的效益價格比,就可以購買整部的文獻。因為無論從本地地方文獻的藏書建設,還是更大范圍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的建設而言,這種投資都是合算的。
大量的地方文獻信息分散在正史、叢書、文集和各類文獻之中。地方文獻藏書建設者往往采用制作專題信息匯編的手段,將零散的地方文獻信息按專題加以復制、編輯、加工,裝訂成冊,系統入藏。例如,在二十五史紀、志、表、傳各種文體中,就存在著大量的地方信息。首先是大量有關地方人物的傳記,其次,地理(郡國、州郡、郡縣、職方等)志反映自然地理和行政區劃的沿革,食貨志提供經濟史料,河渠(溝洫)志提供了水利和水文資料,天文、五行、災異等志反映了歷史上發生過的天文現象和地震、泥石流等各種自然災害等等。分散在叢書中的地方文獻專著更是不勝枚舉,僅從《中國叢書綜錄》中就能分析出大量有用的地方史料。分析文集、筆記中的地方文獻資料比較困難,除借助幾種文集索引外,大部分需要爬梳原文。近現代文獻中的地方文獻信息也可以采用類似方法分析、編輯、結集入藏。將這些分散的文獻信息集中起來,分門別類的揭示給讀者,應該說是地方文獻書目工作者的任務,但把這些文獻的全文集中收入地方文獻專藏,則應是地方文獻采訪工作者的任務。當然,要想做好這項工作,勢必需要深厚的目錄學功底和強有力的信息加工能力。
鑒于地方文獻藏書建設與公共圖書館藏書建設在目標、對象與等級之間存在的明顯區別,一般而言,公共圖書館藏書建設的原則與方法并不完全適用于地方文獻的藏書建設。在我國新的圖書館法和管理條例中,應明確規定不同類型、不同級別的公共圖書館在建立地方文獻工作機構、地方文獻專藏及其工作范圍方面所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
〔出處〕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2增刊
【地方文獻事業與公共圖書館】相關文章:
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的開發與利用08-09
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簡論08-09
淺談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與開發08-09
地方文獻:公共圖書館的拳頭產品08-09
圖書館與地方文獻08-09
地方文獻與圖書館08-09
地方文獻在公共圖書館中的地位和作用08-09
公共圖書館應加強地方文獻工作08-09
公共圖書館收集地方文獻的途徑和方法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