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該如何看待本輪宏觀調控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我們該如何看待本輪宏觀調控
2005年,擺在中國經濟面前的考驗,仍然是如何解決經濟增長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擺脫粗放的格局,結構調整的任務還相當繁重。特別是當前宏觀調控正處在關鍵時期,如果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現反復,甚至前功盡棄。因此,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仍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必須充分認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2004年,在宏觀調控作用下中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36515億元,比上年增長9.5%,經濟沒有出現大的起落。那么,如何評價這一輪宏觀調控的效果?下一步宏觀調控將會怎么走?從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提交的提案、議案中,我們已經感覺到了這些將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宏觀調控的復雜性
去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加快,應該說有其客觀必然性。主要是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社會投資增多并趨于活躍,加上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外一些產業加速向我國轉移,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上升期。但是在經濟快速增長中,也出現了一些不穩定和不健康因素,最突出的是兩個問題:
一是糧食問題。糧食供求關系趨緊的問題逐步凸顯。糧食播種面積連年減少,糧食產量連續下降,人均糧食占有量大幅度減少。
二是投資問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猛,新開工項目過多,在建規模過大,一些行業和地區投資過度擴張。更為嚴重的是,在總量擴張的同時,結構并沒有改善。不僅已經關閉的小鋼廠恢復生產,而且又新上了一批資源消耗大、技術水平低、污染嚴重的項目。
由于投資增長過猛,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凸顯。一是投資膨脹助長了信貸規模過度擴張。二是投資膨脹加劇煤電油運的緊張,使經濟運行繃得更緊。三是投資膨脹、煤電油運供應緊張,必然拉動基礎產品價格上漲,加大物價總水平上漲的壓力。在這一背景下,進行宏觀調控是我們的必然抉擇,只有這樣,我國經濟才能實現平穩過渡。
與已往不同的是,這次宏觀調控所面臨的問題不是經濟全面過熱,而是局部過熱;不是投資與消費雙膨脹,而是有冷有熱,結構失衡。主要表現:一是鋼鐵、水泥和電解鋁等行業過熱,農業、服務業等偏冷;二是投資偏熱,消費偏冷。
而這也正是宏觀調控的復雜之處。從宏觀調控的執行過程來看,近年來民間投資在整個社會投資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單純利用行政辦法進行調控難以奏效;地方政府及其官員大量介入和參與微觀經濟活動,程度不同地影響與削弱了政府宏觀調控職能;國有商業銀行還沒有成為真正的金融企業和市場競爭主體,宏觀調控手段不力。這些問題的存在,給宏觀調控帶來一定難度和困難。隨著宏觀調控各項措施的落實,投資偏熱與消費偏冷的狀況正在出現積極的變化。而固定資產投資的降溫,必然影響到建筑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中農民工的收入,反過來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的增長。這一矛盾的存在給宏觀調控增加了新的難度。
這就要求在政策的具體執行中區別對待,有保有壓,不急剎車,不能“一刀切”。既要防止經濟“大起”,又要防止經濟“大落”,使經濟增長能夠以“軟著陸”的方式適度降溫。
宏觀調控方式的選擇
可以說,這次宏觀調控打的是“組合拳”,既運用了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之所以還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主要是因為經濟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有的是市場機制不健全,政府過多干預的結果。對于企業經營行為,主要運用經濟法律法規和經濟政策來規范和引導;對于地方政府直接干預企業活動,助長重復建設的行為,既要運用經濟和法律的手段,又必須運用行政手段來加以約束和糾正,確保宏觀調控有力有效。
但對于這一輪宏觀調控中更多地使用了行政干預措施,有人還是提出了疑問。認為宏觀調控采用行政手段,一是會使民企更脆弱,因為沒有權利背景的企業最易受到損害。進行行政干預,一般情況下都是朝有權利背景的企業傾斜,總體上民企權利背景都較弱,因此受損害也就最大。二是市場基礎性作用遭到削弱。由行政機關來作出該“保”還是該“壓”的判斷,難免造成資源的錯誤配置。這將直接導致效率的下降,從中長期來看,效率的下降恰好強化了經濟過熱的根源,而用降低效率的方法來實現穩定,得不償失。三是當行政措施不得不減弱的時候,容易出現反彈。比如去年8月份投資增速反彈就值得警惕。
仔細梳理近一年來宏觀調控的脈絡和走向,我們也會發現,在對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兩者的選擇上,正明顯呈現出由側重前者轉向倚重后者的跡象。2003年6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出臺“121號文件”,大幅度提高了房地產行業的貸款門檻;同年8月,央行又首次宣布將存款準備金率提高1個百分點,在不到八個月的時間內連續三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一系列貨幣政策的實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運用行政手段進行調控方面,盡管清理和控制建設項目等政策舉措早在上年已有先兆,但真正形成“急風驟雨”的聲勢是在去年上半年,特別是4月份,國務院以罕見的嚴厲姿態查處“江蘇鐵本案”,明確昭示了中央遏制投資過熱的堅定決心。
對此,有代表、委員指出,以“管住土地、管緊信貸”為主要政策線索開始的宏觀調控帶有明顯行政色彩,這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有其必然性,同時也具有見效快的優點;但亦有明顯的缺陷,例如導致經濟過熱的體制性缺陷并沒有根除,建立在管制和審批基礎上的宏觀緊縮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地方政府的游說下效力會逐步下降。所以,宏觀調控的成果目前還是階段性的,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雖有所緩解,但基礎還不穩固。
下一步宏觀調控怎么走
2005年,擺在中國經濟面前的考驗,仍然是如何解決經濟增長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擺脫粗放的格局,結構調整的任務還相當繁重。特別是當前宏觀調控正處在關鍵時期,如果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現反復,甚至前功盡棄。因此,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仍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必須充分認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
雖然農業和農村的好形勢對去年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國農業基礎薄弱的局面并沒有改變。今年糧食再增產面臨著面積擴大、單產提高、財力支持、價格上調四方面空間有限和氣候條件不確定的制約,農民增收也面臨著缺乏新的增收渠道等問題。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反彈壓力仍然很大。目前形成投資擴張沖動的機制還在,投資需求有再度膨脹的壓力。前三季度,在建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32.1%,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25.4%。投資的攤子鋪開后,運行的慣性很大,控制投資過快增長的任務還很艱巨。
還有,2004年煤電油運的緊張也令人印象深刻,今年資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將表現得更為突出。2004年,我國電力增長速度達到了15%,當年新增4930萬千瓦發電量,使我國總裝機達到4.4億千瓦以上。雖然我國的發電裝機能力相當于英、法、德三國的總和
,超過了日本2.8億千瓦的裝機總量,而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卻遠遠落在后面,其原因就在于結構不合理,高耗能產業太多。
從這一層意義上講,做好2005年的經濟工作,最重要的是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經濟工作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堅持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克服片面追求數量和速度的傾向,真正把經濟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
【我們該如何看待本輪宏觀調控】相關文章:
我們該如何看待本輪宏觀調控08-06
如何看待差生08-13
如何看待差生08-17
該怎樣看待當前的股市08-18
如何看待批評08-15
如何看待失敗與成功的作文08-09
如何看待學生“減負措施”?08-20
如何看待殖民擴張的善與惡08-17
如何看待當前政府對股市的政策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