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自主探究課堂文化建設的初步探討
小學數學自主探究課堂文化建設的初步探討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芙蓉路小學 代志宏
【摘 要】建設小學數學自主探究課堂文化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建設小學數學自主探究課堂文化,需要構建自主探究的課堂文化情境,需要選擇有利于自主探究課堂文化形成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探究;課堂文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小學自主探究課堂文化建設研究”(課題批準號:XJK012CZXX092)的科研成果。
小學數學課堂文化是數學課堂精神、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的總和。建設小學數學自主探究課堂文化的目的是實現文化引領作用,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一、構建自主探究的課堂文化情境
課堂文化的形成需要制度的形成,更需要課堂教學情境和氛圍的長期影響。自主探究的課堂情境也有利于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
1.合理安排自主探究過程。以下是筆者指導青年教師參加區級教學比武時所上的2001版六年級上冊《雞兔同籠》的課堂實錄:
師:腳為什么比頭多?
生:因為一只雞有2只腳,一只兔子有4只腳。
師:那么籠子里有幾只雞幾只圖?誰知道答案?給一分鐘時間自己思考。
現場情況說明:一分鐘很短暫,沒有學生得到正確答案,但是有人在嘗試列表枚舉。
師:誰能大膽蒙一個答案?(板書:猜測)
現場情況說明:學生面面相覷,有的沉思,有的覺得老師的想法太幼稚,有的則一臉茫然。有人猜12只雞,23只兔。奇怪的是,在3個不同的班級試教,每班第一個猜的學生想到的數字都是12和23,不知這是一種巧合,還是有別的原因。
師:對不對呢?誰有辦法檢驗一下?
生:只要算一下是不是94只腳就行了。
師:如果你同意他的想法,就自己動手檢驗。
學生開始計算腳的只數:12×2﹢23×4﹦116.不對。
師:不對,沒有關系。誰也不能保證一下就能蒙對。不過,錯了我們可以調整。
師:現在我們的問題出在哪兒?該如何調整?
生:腿多了,說明兔子多了,所以要把兔子調少一些。
師:那大家就開始調整吧,看誰能先找到答案。
生陸續找到答案。
現場情況說明:讓學生蒙答案,實際上是列舉。學生通過列舉、驗證再調整,經歷了一次完整的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
師:(故意裝作很驚訝的樣子)原來古人的名題,能夠蒙到答案!下次,我也來蒙。我就蒙“2只雞,10只兔”,行不行?
生:不行,雞和兔的總數必須是35。
師:總數35,那我就蒙一個最簡單的:雞35,兔0,多簡單,共35。(同時出示下表,并填上相應的數字。)
生:不對,這樣只有70只腳。
師:嗯,不對沒關系,可以怎么辦?
生:調整。
師:對,調整!記住我們的目標是什么?(94只腳)那就增加一只兔吧,雞34,兔1。算一算,腳的只數夠了嗎?
生:不夠,才72。
師:那就再增加一只兔。腳的只數變成了多少?
生:74。這樣很麻煩。
師:那我們得想一個簡單一點的辦法。怎樣調整才能一次到位?可以討論一下。
學生很快討論出了辦法。
生:把1只雞換成1只兔,就多了2只腳。多2只腳不夠,得多24只腳。因為94﹣70﹦24(只),所以要把12只雞換成兔子。用24÷(4-2)﹦12。這樣的話,一步就可以調整到位了。
現場情況說明:如果本堂課的教學僅僅停留在猜測、驗證、調整的環節,那么生活中的數學經驗就無法得以提升為數學的方法。通過發現規律,找到了通過計算就能一步調整到位的方法,這樣讓探究得到的調整方法實現了最優化。這樣的數學化過程,也讓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思維得到有效提升。
數學思想的傳播和數學方法的授予是最重要的,筆者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調整→優化的過程,下個環節進行拓展→建構模型,這是科學的研究方法。在全課小結階段,引導學生將此類問題的解決策略上升為更具有一般性的策略——轉化,轉化的思想和方法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運用極其廣泛。
2.鼓勵質疑、批判與創新。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良好的課堂環境,師生間民主平等的關系,對學生思維活動有著無形的推動力。教師應訓練學生敢疑敢問。要營造民主和諧、寬松開放的教學氛圍,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話語權,讓學生坦誠交流,自由地發表意見。教師還應訓練學生會疑善疑。長期的接受性教學使小學生對教師和文本有相當強的依賴性,他們往往不知道從何處發問質疑,或者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創設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并且注重質疑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質疑、善于質疑。
二、選擇有利于自主探究課堂文化形成的教學方式
轉變教學方式,主要是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以及搜集和處理信息、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1.科學設計開放式的數學教學活動。目前,數學教學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性思維能力。學校要求數學知識的呈現方式要以“問題情境—分析—搜集數據資料—處理—小結、呈現結果—尋找一般規律—解釋、應用與評價(反思)”為基本線索,充分運用課堂生成信息,突出數學知識的建構過程與數學核心概念、原理、方法的領悟。
2. 以合作學習小組的方式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以五年級67班為例具體操作如下:①成立學習合作小組。教師將座位分區,采取抽簽的辦法安排各小組的課堂座位,方便小組討論研究;②讓學生明白小組學習的重要性。采用期末和平時結合考核的辦法,將平時成績分為課堂表現成績、作業完成成績和平時測驗成績三部分。課堂表現成績必須以學習合作小組成績為媒介,由合作小組組長根據組員平時的表現將小組的學期成績進行統計。在課堂上,教師會同時給出三種類型的獎勵,包括獎勵一朵芙蓉花給個人、小組競賽獎和小組進步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王志曲。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文化的重建[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11)。
[3]王林全,F代數學教育研究概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課程教材研究所,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數學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楊光偉,范勁松。對建構數學課堂文化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7)。
[6]施忠良。構建新型的數學課堂文化[J].山西教育,2002,(17)。
。ň庉嫞阂桌^斌)
【小學數學自主探究課堂文化建設的初步探討】相關文章:
讓自主探究充溢課堂08-08
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探究性的把握08-17
關于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探究08-24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探究08-17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探討08-08
淺談小學數學探究性課堂教學08-08
語文課堂中的自主探究--- 做真正的自己05-19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