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生教育論文:教科書中的性別傾向分析
中學生教育論文:教科書中的性別傾向分析
陳子涵
(深圳外國語高三年級)
一、定義問題
通過研究初中人文學科教科書人教社新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和社會學科教科書選取人教社《初中思想品德教科書》中出現的男女性別角色的數量和質量,分析主流文化教育對于青少年性別意識的影響。
二、研究目的
通過研究自然科學的教科書,如數學書,是否和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一樣有性別傾向,而傾向程度是否相似來得出學生容易受到各類學科教科書的性別傾向影響的結論。
三、數據整理及分析
1.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
從出現數量上來看,在題目中,男性出現43次(86%),女性出現7次(14%);在課文的主角中,男性出現共76次(83%),女性出現共16次(17%);在課文中出現的人名中,男性共350次(85%),女性共62(15%);在插圖的出現次數上,男性有107次(76%),女性有33次(24%);在插圖中擔當主角的,男性有104次(80%),女性有26次(20%)。
平均上來說,男性出現比率為82%,而女性出現比率則僅為18%。數據上男女出現數量的巨大差異非常直觀地顯示出初中語文教科書中較大性別傾向的男性化。對于作為主要科目的語文來說,其教科書中的內容被認為是社會主流思想的體現,并且語文科目教科書中有許多需要學生背誦記憶的考試重點考查部分,所以語文教科書中的男性化偏向很大程度上負面影響了學生青少年時期最初對于性別及性別平等意識的認識和理解。從另一角度上來說,語文教科書中的較大男性傾向也體現了在許多編審者,即成人的潛意識里并沒有較強的性別不平衡的意識,而這也說明性別不平等還是較大范圍地存在于當今社會人們的觀念中。
2.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科書
從社會公眾人物出現在各冊、各個板塊,包括正文、圖片、相關鏈接、名人名言等的數量上來看,社會公眾人物共出現152人,211次,其中男性有145人(95%),201次(95%),女性有7人(5%),10次(5%)。在七年級上冊和八年級上冊兩冊書中,一位女性社會公眾人物都沒有出現。
僅從人物數量中的男女所占比例來看,初中思想品德教科書中社會公眾人物的選取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性別失衡現象(男性在思想品德教科書中所占95%的比率與在語文教科書中平均所占82%比率相比),這很大程度上與世界歷史上社會公眾人物中男性多于女性的事實有關,更為明顯的是,完全沒有女性公眾人物的教科書確實存在于社會科學類別中。這種女性的缺失完全不符合現代社會中女性公眾群體的形象。
從參與的課外活動來看,運動幾乎都為男性參與,女性僅為充當拉拉隊的角色;男性的興趣愛好廣泛,而女性極少參與計算機等科技類活動,幾乎都只參與唱歌跳舞等文藝類活動。
從從事的職業來看,軍人、科學家、設計人員、領導者等幾乎均由男性擔當;男性所從事的職業有20種(69%),女性所從事的職業有9種(31%)。很多國家的政治領袖、皇族、官員、干部、工人和商人等職業均幾乎都為男性所擔當,女性所擔當的大部分為服務性行業的協助角色、農民、文藝工作者等職業。所以不難看出,教科書中刻畫的女性形象大多在權利、地位上不等同于男性形象。當然,這種不均衡很大程度上歸因于職業性別的傳統觀念及歷史上的價值觀問題。
四、產生的影響
1.對女性
由于各類教科書中都具有高估男人而低估女人,重男輕女的傾向,這種所謂“傳統”的即不公正、不客觀、不具有現代性的理念和意識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女性的性別觀的認識和發展以及她們對于自己的能力、性格、人生道路的認識。
在各類教科書中體現的傳統文化賦予女性的一類“相夫教子”母親或妻子形象、邊緣性角色和弱小及被保護者的形象強化了不正確的社會性別偏見意識及觀念、強烈的負面影響了女學生的性格及心理健康。這類傾向性可能導致女性對于自身能力的質疑、對于社會關系的理解錯誤以及自身發展的限制。由于教科書中很少出現優秀且大量的女性典范,女學生往往容易習得性別刻板印象、單一的價值觀及未來道路。
從越來越多女生退出校體育運動隊這一現象來看,女性已經開始排斥具備一些所謂屬于“男性”的能力、性格及特質,強迫自己跟隨社會主流價值觀選擇那個所謂“適合女性”的發展道路,從而喪失許多個人機會及容易產生自我否定情緒。
2.對男性
由于社會傳統觀念強加于男性的所謂“正確”特質及價值觀,男生最終也會具備性別刻板意識,從而也會成為這一不健康心理的受害者。
教材中過度強調男性的權利性、主導性,往往會導致處于青春期迷茫、脆弱或敏感的男生獲得不正確的心理暗示及蒙受巨大的來自于社會、學校及同學的心理壓力。這些男生或許天性害羞或身材不那么健壯,卻需要被迫接受外界強加的諸如“勇敢”“強壯”等標簽。如此以往,這類型男生的心理健康是不健全的,而且他們長時間是找不到社會和自我認同感和信心。這種長期的壓抑以及壓力會帶給男生非常大的心靈傷害和扭曲。
五、建議
1.在教科書中盡可能調整角色性別失衡
在人文學科,如語文中多選編介紹優秀女性人物形象的課文或插圖,并把課文對于男女性別刻畫的重點平均,盡可能給予青少年一個性別觀正確的社會主流價值觀。
在社會學科中盡量多地從現代公眾人物中選取多樣化、多數量的女性公眾人物來彌補歷史上女性公眾人物的空白。
在數學學科中更加注重不同性別角色的性格、參與活動均衡的問題,盡最大努力做到避免性別刻板印象。
可以適當調整編審人員的性格比例,或者將性別傾向性均衡加入教科書內容審核標準中,從而從硬性上保障性別均衡及正確性別觀的樹立。
2.編審者更加注意教科書中的措辭
由于編審者的自我價值觀及意識會有意無意地投射到他們的作品中,均衡教材中的性別傾向不可缺少的一步就是增強編審者的性別意識及增強編審者對于自己措辭、描述的責任感和重視感。編審者對于學生在學校中習得的意識和理論是有義務以及有責任的,所以編審者應該明白自己在教科書中的一詞一句都有可能改變一個學生的性格和他的一生。
3.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正確的性別平等的意識
在課堂學習中,作為擁有指向性作用的老師有責任在教學過程給學生授予正確的性別觀及性別平等意識。以保護學生健全發展為目的,教書需要適當采取教育方法來確保學生心靈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覃琴。人教社新版初中語文教科書的性別傾研究[D]。西南大學,2007.
[2]韓興儒,梁發祥。初中思想品德對社會公眾人物選取的性別失衡及矯正[J]。教學與管理,2012(04)。
【中學生教育論文:教科書中的性別傾向分析】相關文章:
我國中小學教科書中性別不平等的社會學分析08-07
我國中小學教科書中性別不平等的社會學分析08-11
動作結構在舞蹈創作中應用的作用分析論文03-21
實體傾向合理性分析/唐勇08-05
中學生心理問題分析與教育08-16
近年中國史教科書的特點淺析論文08-24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教案01-17
大學數學教育教學實效性分析論文09-05
如何在英文寫作中避免性別歧視?08-15
關于《簡·愛》中的性別意識形態的探討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