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四川省廣漢市金輪小學 唐呂貴
在學習中,興趣是一種強有力的因素,它不僅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具有促進學習的作用,而且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美國心理學家拉扎若斯對高中生語文學習的研究表明,與智力相比,興趣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更大。研究 和實踐表明,學生容易對下例事物產生興趣:過去經歷過并獲得成功結果的事情,抱有成功希望的事情,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動,能引起好奇和注意的新穎事物,等等。語文教師如能使語文教學過程具有以上因素,便能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使他們產生獲得更多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渴望,專心致志、興致勃勃地學習。可以從下列兩方面入手,培養和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一、使課堂教學具有吸引力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的直接興趣起很大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活動方式都生動有趣,能吸引學生,美觀精致的教具、繪聲繪色的講述、變化多樣的練習、活躍愉快的氣氛,特別是提供學生發表己見,顯露才能的機會,都能激起他們的興趣。讓學生“在做做玩玩中學”,“在闖過‘關卡’中學”,在“質疑問難中學”。
1.參與實物演示,在操作中明理。低年級學生對新穎的事物會產生極深的印象,教師可讓學生共同參與板書或掛圖演示。如教學《三只白鶴》一文,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在黑板上貼上柳樹、白云及魚。通過參與演示,學生明白了云和太陽都是運動的,柳樹則是相對靜止的,以移動的物體為參照物去尋找埋在土中的東西是行不通的。由于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思維熱情,在學習中,他們能不斷提出自己的看法,提高認識水平。
2.注重運用語言表情,激活創新思維。在教與學雙邊活動中,應盡量控制教師講解的時間,讓學生多一些練習的機會,用體態語言、表情代替個別回答和齊聲回答,如理解《小猴子下山》一文中描寫小猴動作的詞語,“掰、抱、捧、摘、扛”等動詞的用法,可以讓學生集體做動作演示,在演示過程中加深對詞語的理解。
3.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問難。凡是善于質疑問難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習勁頭足;而提不出問題的學生,只是被動地等待教師提問,并依賴于別人的解答。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將思維觸角伸向課文的重難點。教師每教一篇課文,都應該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便在學習中主動地去消除疑惑。
教學中,在要求學生質疑的同時,還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從課題上發現問題,從字、詞、句的用法、課文內容的含義以及標點的使用等方面,提出疑問。例如教學《奇妙的“眼睛”》一課,學生質疑:為什么要在“眼睛”上加雙引號,為什么把望遠鏡、顯微鏡、潛望鏡等物稱作“眼睛”。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觀看望遠鏡、顯微鏡、潛望鏡,并與人的眼睛比較,學生就很快了解到這些光學儀器的特點,知道了這些儀器是用來幫助人們觀察那些肉眼無法看到的事物。
二、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興趣與成功密切相連,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經常獲得成功,使他們產生滿足和愉快的體驗,對語文學習就會更加喜悅、關心、自信,并具有進一步學好的愿望,所以成功能促使興趣的形成和鞏固。反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屢遭失敗,就會失去興趣,喪失信心,導之成績更加下降,陷入惡性循環。教師應該創設條件,給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還要考慮到學生們在學習中必然有差異,不可能都達到同樣的成功水平,因此要對不同學生提出各自力所能及的問題、要求和目標,只要他們各自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進步,就真誠、熱情地予以肯定和表揚;即使任務完成得并不理想,也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幫助,切忌斥責和譏諷,以避免學生在遭受學習挫折時又遭受人為的心理挫折。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日益喜愛有創造性的活動,希望在需要獨立思考的、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教師應該設計一些逐步增加難度和創造成分的練習和活動,給學生以發揮聰明才智、體驗成功喜悅的機會。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相關文章:
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08-23
初中體育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08-25
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11-11
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08-24
芻議激發職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策略08-23
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作文興趣之我見08-23
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09-01
音樂教學論文:激發學習興趣創建活力課堂08-25
創新課堂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