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業教育中創新人才的培養
職業教育中創新人才的培養文/王 麗
摘 要:創新作為一個民族的靈魂,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傳統的職業教育,很多方面制約了創新人才的發展。從三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在職業教育中,如何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職校學生;創新;人才培養
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職業教育是為社會輸送有一技之長的人才,而要成為某個行業的領先者,就必須在技術革新上領先,所以,企業急需要有創新能力的技術工人。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礎,職業教育更要與社會需求相適應,具有前瞻性和先進性。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建設創新型國家不但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而且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解決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迫切要求。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所以,在職業教育中注入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因素,符合時代的要求和國家戰略。
職校學生性格浪漫不羈的居多,不易管教。換個角度看,相較于循規蹈矩的學生,這也可以成為他們發揮奇思妙想的創造能力的優勢。陶行知先生說:“彼泥古之人,以仍舊貫為能事。行一事,措一詞,必求先例,雖害不問;無例可援,雖善不行。”他還認為:“中外情形有同者,有不同者。同者借鏡,他山之石,固可攻玉。不同者而效焉,則適于外者示必適于中。”尊重職校學生的獨立人格,培養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塑造創新人才,是新的時代要求下職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積水成淵,聚沙成丘,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各種方式的“組合拳”出擊下,經過時間的醞釀發酵,才可能有所成就。
一、培養創新人才,要創新教學方式,以新的靈活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主人翁精神
對于比較輕松的公共、通識類課程可以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例如:
第一階段: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教師做理論講解。
第二階段:小組交流,推選組長,確定本學期課程研究主題及研究方式,教師對學生確定的研究主題和研究方式做指導。
第三階段:學生自行收集第二手資料,課程有需要的可以外出實踐以獲取第一手資料,及時向教師做進度匯報。(利用周末,教師帶領或學生自行調查研究、采訪)
第四階段:組員分工協作,寫作期末報告,并以PPT等形式在全班進行成果展示,教師對各小組的報告做優、缺點的點評和反饋。
小組形式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發揮群策群力的智慧。自行確定主題,教師起輔助作用,有利于培養興趣,發揮自身優勢。自己組織研究,有利于培養獨立意識,鍛煉組織能力。期末報告和展示是對學習的鞏固和深化。
二、鼓勵學生課堂發言,課間與學生多交流
在談話中潛移默化,灌輸創新意識;在交流中發掘每個學生的優勢并鼓勵引導。
教學案例:杰本來是個默默無聞、羞于表達的男孩子。他從未參加過班級活動,也很少上課發言。有一次,我課間經過他的座位,發現他在看一本教授PS技術方面的書,交流后發現他對電腦技術感興趣也很精通。于是,我以后辦公室或教室電腦操作有問題,就請他幫忙,課堂提問也有意點他回答。漸漸地,他的自信積累起來,人變得開朗健談起來,甚至愿意主動回答課堂提問。同學間有電腦問題,他也愿意主動伸出援手。在將來,杰可能走上技術創新的
道路。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的創新萌芽在教師的“語(雨)露”滋潤下健康成長。
三、教育學生正確處理知與行的關系,做到知行合一
溫總理說過:“不要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要不斷探索新的實踐和理論。”創新人才在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要踐行“實踐出真知、出新知”的理念。研究新問題,探求新方法,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開闊眼界,增加社會經驗,了解社會需求;鼓勵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樹立遠大的目標,將自己的學習和今后的工作聯系在一起,奮發圖強。這些都是職校教師的應有之義、分內之職。
總而言之,創新人才從學校培養起,在社會歷練而成。教育者要胸懷栽培之意,行辛苦栽培之事,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參考文獻:
[1]王閱繁。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文學教育:中,2011(10)。
[2]劉錕。創新教育學習觀的內涵與特征探微。教育探索,2004(3)。
[3]陳若松。論創新能力的整合培養。華中師范大學,2003.
[4]陳永弟。創新能力培養和教育體制改革。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秀論文集,1999-2000.
(作者單位 南京財經學校)
【職業教育中創新人才的培養】相關文章:
關注人才成長重視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0
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08-27
淺談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3
淺談少先隊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4
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培養高素質人才08-20
重視初中歷史課改培養創新人才08-20
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培養創新人才11-10
高職院校動漫人才創新培養模式的應用研究08-21
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培養德才兼備人才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