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法
我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法四川省廣安市白馬鄉小學校 陳鴻
【摘 要】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朗讀指導 閱讀方法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課程目標與內容,初中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閱讀中的情感體驗,發展閱讀感受和閱讀理解的能力。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經過由形式到內容、再由內容到形式這樣一個循環反復、加深理解的過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通讀文本的基礎之上,理清文本思路,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之上體味和推敲重要字、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例如:在教學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時,可以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利用文本中已有的注釋和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暢通字詞的理解,達到初步了解文本的目的;接著,讓學生分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角色交叉朗讀課文,這樣學生既熟讀了課文,又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與此同時,教師再適時地介紹魯迅先生和相關背景資料,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初步理解,對文章的結構層次進行劃分,教師可以在學生充分討論后,對學生的層次劃分適時進行評價、明確,對存在分歧的地方,教師要充分聽取學生的劃分理由之后在予以肯定的同時,要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向比較合理的劃分方向靠近,讓學生在討論中對課文的閱讀理解更進一步!在課文層次結構劃分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層次再次朗讀課文,概括各層次的主要內容,用列提綱的形式反映出來(如:第一部分寫百草園——1.春夏秋季節景色;2.美女蛇的故事;3.冬天雪后捕鳥;第二部分寫三味書屋——1.書屋的環境單調;2.讀書生活煩躁苦悶;3、屋后小園做游戲、上課畫畫)。在提綱列出之后,教師就可以知道學生已經大體了解了課文、基本掌握了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利用課后的“研討與練習”,在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討論的基礎之上完成,這樣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的理解深度更上一層樓。緊接著,教師讓學生再回首課文,提出深層次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解疑釋惑。如:“三味書屋”的“三味”指的是什么?又如:“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和“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中“納涼”與“乘涼”可互換嗎?“為什么要向‘鹿’行禮?為什么‘算是拜孔子’?”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的信息分組討論,并將討論結果按小組在班上交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交流的信息進行合理的評判,讓學生明確相關問題的正確理解,但教師不能用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不能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學生的個人閱讀體驗。
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朗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提高閱讀質量,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中,描寫春夏秋季節景色的段落“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學生可以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作者對百草園的印象,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多種感官,體會到百草園春、夏、秋三個季節景物(植物、動物、環境)的生機盎然,從而也體會到了作者在百草園的無限樂趣和對百草園的喜愛、眷念之情。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根據不同的學習目的選擇精讀、略讀和瀏覽等閱讀方法,并結合課內課外閱讀,豐富積累,增強體驗,培養學生的語感,拓展學生的個性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和閱讀品質,達到閱讀的目的。
總之,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經歷多樣的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最終達到豐富學生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法】相關文章:
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初探08-24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8-24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08-25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08-24
探究初中語文閱讀方法的傳授途徑08-22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08-25
淺談蘇教版初中語文閱讀情境教育08-24
閱讀初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精選6篇)08-23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四法”探究08-18
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與對策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