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指導舉隅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指導舉隅作者/ 陳彩霞
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因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學習方法指導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策略,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語文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相信每個學生的發展潛力,為每個學生提供有利的學習機會和條件。
一、重視教科書的引領作用
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的主要來源,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莢,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在備課時,教師要研究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的方法,這是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途徑。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小,知識面窄,對事物的認識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識字不多的實際,引導學生看懂圖意,用自己的話把它說出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中高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教師要教會學生讀懂課文,學會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通過記筆記、寫心得、朗讀、復述、講演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莢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受到情感熏陶,獲得美的享受,培養學生的白學能力。
二、滲透課前預習理念
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必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獨屯思考的習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預習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從不會到會、由低級到高級、由不習慣到習慣、由粗淺到精細的實踐過程。但是在教學實際中,學生預習往往收效甚微。
預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為實用的有以下幾種。
1.猜-猜。學生初讀課文時,教師鼓勵學生將課文中的一些關鍵字,編成字謎,讓人家猜字。如學習《夜宿山寺》。課時,學生編了“至尊無匕”這個謎面,謎底是寺廟的“寺”。學習《悔花》一課時,學生編了“林海無邊”這個謎面,謎底是梅花的“梅”。這樣做,能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2.畫一畫。有些課文意境很美,讀來清新自然。如學習《林海》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畫一畫秦嶺的險峻和大興安嶺的溫柔,將兩者加以對比。
3.問一問。有的課文中有一些學生感到好奇、難以理解的地方,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小問號”檔案,指導學生學會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如:《鳥的天堂》一課,既然是寫鳥的天堂,有樹有鳥就行了,為什么作者又特意寫了這條河?這樣做,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4.查一查。學生在預習時必然會遇到一些問題,教師要教會學生通過查閱書籍,網上搜索等方式,找到相關的資料。如學習《世紀寶鼎》一課,教師要讓學生弄明白“鼎”是什么,然后了解世紀寶鼎是什么樣的,學生才能體會到我國人民向聯合國贈送這一禮品的意義。
這些預習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三、教給學生識字的妙法 學生識字的多少,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的強弱。教師要教給學生生動有趣的識字方法,寓教于樂,讓學生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1.結合漢字構字的特點識字。教師可以借助圖片、多媒體演示等手段向學生介紹一些漢字的造字方法及演變過程,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根據漢字的以形表義、音形義結合等特點,識記復雜的漢字。
2.在游戲中識字。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如:猜謎語、打牌、編順口溜、開火車、摘果子、走迷宮等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住學中玩,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3.聯系生活實際識字。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游覽等形式,拓展學生識字的空間,讓學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識字。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指導舉隅】相關文章: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法舉隅08-24
材料議論文審題實用技法舉隅09-05
《高效學習策略舉隅》講座學習心得08-20
淺談學生學習方法指導08-24
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指導08-23
高考語文作文指導09-10
那一隅的夏天08-20
校園一隅作文03-14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舉一”才能“反三”08-24
語文上冊習作指導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