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人才培養的產業經濟學教學方法設計
基于人才培養的產業經濟學教學方法設計基金項目:安徽農業大學教學研究重點項目《產業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
作者簡介:王艷榮(1981-),女,安徽涇縣人,講師,主要從事產業經濟學研究。
王艷榮
(安徽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摘要:了解產業經濟學的課程背景,分析了現階段產業經濟學的教學內容體系與人才培養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產業經濟學教學的案例教學、實踐教學、項目教學以及實驗教學等4種方法,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反映出這4種方法的教學效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經濟類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產業經濟學》;人才培養;教學方法;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5884(2013)04-0101-02
一課程背景
《產業經濟學》是一門綜合運用經濟學理論、統計學及數學知識,從定量角度分析研究經濟現象和規律的應用經濟學科。產業經濟理論的發展在指導我國企業實踐和政府制定有關產業政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國對產業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起步較晚,直到199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將產業經濟學列為應用經濟學中的二級學科后,產業經濟學才引起了教育界廣泛的重視和積極參與。目前,國內高等院校的經濟學專業基本都開設了《產業經濟學》這門課程,但因為課時的限制,在教學模式上仍以傳統的理論教學占主要地位,使學生不能融會貫通和運用,而社會所需要的產業經濟領域的人才應該是除了掌握扎實的經濟學理論知識和分析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能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現實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因此,改進現有產業經濟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這是各校產業經濟學課程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本文在分析了產業經濟學課程的內容體系與人才培養的關系基礎上,結合安徽農業大學辦學特色,設計了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實踐教學和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教學體系。
二《產業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與人才培養
安徽農業大學屬于農業類大學,在農業大學里辦經濟學科,應該突出農業學科的特色,重點結合農業經濟理論教學,強調應用型經濟人才的培養。《產業經濟學》課程在本校屬于經貿系本科專業課程和產業經濟學專業碩士點的學位課程,重在強調它的應用性,依據產業經濟學理論,應用于對現實經濟中的產業分析,將對最近的產業經濟分析、行業分析資料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學,體現了新時期國民經濟各行各業對經濟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使學生通過這門課的學習,能夠獨立地分析一個產業或行業經濟運行和區域產業經濟分析。
到目前為止,國際上對于產業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成問題仍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歐美國家認為產業經濟學等同于產業組織理論,研究內容偏于微觀,主要包括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理論;日本等國家認為產業經濟學的研究范圍除了產業組織理論以外,還應包括產業結構、產業關聯、產業布局和產業政策等內容,研究內容較為寬泛[1]。但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產業結構等理論確實在支持政府制定產業結構等政策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而我國目前多數高校在開設這門課程時都采用了較廣的內容體系,因此安徽農業大學在開設產業經濟學課程時根據尊重中國國情和緊跟國際接軌的原則,主要從產業組織、產業發展和產業政策三個方面界定產業經濟學的教學內容體系,這一內容體系注重學生課內與課外學習相結合,著重培養學生三方面的能力(如圖1所示)。

(1)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經濟學素養,使學生能夠熟悉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框架,在掌握產業組織、產業發展與產業政策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基礎上,能夠做到獨立思考、主動鉆研和歸納演繹,把握住產業經濟學學術前沿問題以及學科的發展趨勢。
(2)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產業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分析具體產業的經濟運行,從而做到真正將理論運用于經濟分析實際工作中,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具體來說要求學生掌握產業組織理論中市場集中度和市場績效的測算,能運用SCP理論描述某一產業的狀態;掌握產業結構的演變及其規律的測算、投入產出分析,會對地區產業結構演變及橫向比較;靈活運用檢驗政策績效的方法評價我國產業政策的有效性等。
(3)創新能力。通過案例分析、課內專題討論等開放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融入最新科研成果,在課堂上營造出濃厚的研究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意識和能動性,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獲取,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的創新素質的成長,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設計能力。
三產業經濟學教學方法的設計
綜上所述,根據產業經濟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主要任務,安徽農業大學經濟貿易系將《產業經濟學》的教學方法改革作為重點內容,緊緊抓住基礎理論教學、科研訓練與社會實踐3個基點,把知識、能力素質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教學中總結了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和實驗教學法等4種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應是《產業經濟學》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方法,因為這種方法具有深刻的啟發性,在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和豐富多彩的同時培養學生建立起一套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因此,安徽農業大學的產業經濟學教學在每一章上完以后都會安排專門的案例討論課,共有10課時。案例來源于兩部分,一是產業經濟學中較經典的案例,如中國電信產業的SCP分析、房地產行業的投入產出分析以及中國產業結構及政策的演變等;二是結合安徽農業大學在農業領域的優勢,探究安徽省農業產業發展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如安徽省茶產業集群的發展、黃山茶產業的區域競爭優勢比較以及安徽省農業的投入產出分析等。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注重開展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辯論,體現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案例學習產業經濟學中的理論與方法,最后對學生的分析方法和結論加以客觀科學的引導和評價,并加以總結。從目前的課堂效果來看,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較高,能主動說明自己的觀點,有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和溝通能力。
(二)實踐教學法
《產業經濟學》是一門與實踐密切結合的課程,因此,課外的實踐教學和實踐基地建設對產業經濟學課堂理論教學是不可缺少的補充[2]。安徽農業大學經貿系在《產業經濟學》課程開設之初就非常重視實踐教學,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依托安徽農業大學高新技術農業園的發展,組織學生前往實習。目前,高新技術農業園已與多家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協作關系,初步建立了科技興農的有效模式,學生在此實習可以參與到現代農業的生產、科研、銷售等具體環節,發現和總結出我省在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從而使學生獲得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除此以外,根據實習單位情況制定具體的實習計劃,分別組織學生到江淮汽車有限公司、安徽省徽商金屬物流有限公司等教學實踐基地參觀和學習,了解不同產業的產業組織狀況、產業發展狀況。通過這種合作共建教學實習和社會實踐基地的模式,為經濟類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全真的教學實訓平臺,切實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延伸了理論課堂教學。從實踐教學的效果來看,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主動性較高,興趣濃厚,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與社會聯系能力明顯得到增強,磨合了學生課程學習和實際工作環境的差異,縮短學生進入社會后的適應期。
(三)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讓學生通過分組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來組織教學活動[3]。安徽農業大學在產業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項目教學法的模式,讓學生將各章節的知識融會貫通,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作用,以實現對學生知識和能力培養的目的。采取的方式為將學生每3~4人分成一組,結合組內同學的興趣和將來就業的意愿跟蹤某一個產業,然后分頭收集相關行業發展的資料,并分類整理,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運用產業經濟學的相關理論知識,撰寫出行業分析報告,最后,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對所作成果進行項目匯報,由指導老師和其他組同學共同給予點評,評定出成績。從歷屆學生完成的行業分析報告來看具有3個方面特征,一是涉及的產業較為廣泛,有糧食、畜牧、煙草、金融、旅游、煤炭、汽車、建筑等各行業;二是體現了項目小組成員的分工與合作,報告中所涉及的行業發展數據較為詳實;三是大多數報告都能結合計量模型的方法進行實證分析找出問題,并提出對策。通過這一實習過程,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相關行業的發展狀況,并增強資料收集,分類整理的能力。從項目教學的效果來看,大多數學生肯定了這種教學方式,認為這種分小組比賽完成項目的方式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掌握產業經濟學的理論,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數據的調研方法以及分析方法等還需要指導老師給予更多的指導。
(四)實驗教學法
實驗教學法對于理工科教學來說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但對于產業經濟學來說也同樣如此。通過產業經濟學的實驗教學,使學生熟悉和了解《產業經濟學》中的相關計算公式,對產業關聯性、產業的投入產出、市場績效和產業組織等內容進行上機實驗,熟悉各模型在應用中的區別,對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關系有一個整體認識。安徽農業大學建有專門的經濟分析與預測實驗室,可同時供210名學生參與實驗,并建立相應的經濟學實驗平臺,編寫了實驗指導書和配備計量經濟分析軟件等,有完善的開放實驗室的管理辦法、措施和開放記錄,具備產業經濟學實驗教學的條件。從實驗效果來看,學生的實驗操作正確,能獨立完成實驗,同時,通過鼓勵學生進實驗室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拓展,促進創新精神的形成與創新能力的提高,受到了學生的好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結語
本文根據產業經濟學的教學內容體系與人才培養的關系,提出了《產業經濟學》課程的案例教學、實踐教學、項目教學和實驗教學的方法,并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說明了這4種教學方法的實施與效果。該教學方法的設計突出了講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并重,加強了學生對于理論的認知和實踐分析能力,體現了產業經濟學人才培養的日益精細化發展趨勢,使學生既能夠適應產業經濟學學科的發展,又能適應社會對于經濟類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李雪。產業經濟學的若干問題研究——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夏大慰教授訪談錄[J]。經濟師,2011(7)。
[2] 侯茂章,朱玉林。《產業經濟學》教學內容改革探索[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20.
[3] 楊米沙。金融營銷“項目教學法”實踐與探討[J]。高教探索,2004(4):60-63.
【基于人才培養的產業經濟學教學方法設計】相關文章:
人才培養論文:創意產業發展背景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探析08-27
基于人才培養的化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08-20
產業經濟學心得體會03-17
基于Client/Server 的課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04-12
淺談基于數字星球系統的地理教學設計08-20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研究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