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農村初中化學教學成為培養新型農民的教學初探
讓農村初中化學教學成為培養新型農民的教學初探作者/劉光碧
【摘要】本文主要從以下五方面闡述了對初中學生怎樣去適應未來的農村發展:1.對水的認識;2.對土壤的認識;3.對農藥化肥的認識;4.對環境的認識;5.對本地特色的認識。
【關鍵詞】新型農民 初探
《關于加強和改革農村學校教育若干問題的通知》中指出,“農村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提高新一代和廣大農村勞動者的文化科學水平,促進農村社會主義建設。”
農村勞動者從何而來?絕大多數中學生畢業后將走向農業生產。而經調查卻發現,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種田在農村迅速普及,農民需要科學種田的知識,急需使用各種化肥,農藥,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用來提高單位面積的作物產量,但以前畢業的初中生,不知道化肥、農藥的性能、保管和使用方法,看不明白市售農藥、化肥的配制濃度和配制方法。本人在農村學校工作多年,為了適應當前農村經濟改革,架起“科教興農”的金橋,針對農村學生特做了以下探究:
一、水的凈化和合理使用
水是生命之源, 也是人和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然而如果飲用了被污染的水,將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而其它生物吸入或飲用了被污染的水也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農村中絕大多數都是井水,但很多人都認為井水沒有污染,其實不然,在學習水的進化時,讓學生根據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的性質,讓學生制作一個簡單的家庭小凈水器,用凈化過的水和井水進行比較,找出不同之處,從而認識到水凈化的重要性。
農村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水,在學習水體污染時給學生講“水俁病”和“鎘中毒”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水被污染給農業帶來的嚴重后果,從而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二、土壤溶液酸堿度與農作物生長
在溶液酸堿度教學中,讓學生對土壤溶液的酸堿性進行測定,農作物一般適宜的酸堿度各不相同。結合本地實際,本地種植烤煙和水稻較多,要求學生與家長聯系并實驗和上網查找,適宜烤煙和水稻生長的土壤溶液的酸堿度,從而對自家土壤的酸堿度進行調節。
三、農藥和化肥除草劑的使用
首先讓學生能讀懂包裝袋上的內容,化肥、農藥、除草劑的性能,保管和使用方法,能認識化學肥料的分子式。會計算常用氮、磷、鉀化肥的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
其次讓學生能配制并能使用。在本地的自然環境和土壤條件下,針對本地較普遍的農作物,易發生的病蟲害和作物不同時期所需的化效,從而得出不同時期,不同農作物所需的化肥劑量和農藥配制的濃度。
最后帶領學生和農民一起把所學的知識,用到實踐中來,從而改進理論知識,還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的興趣。
四、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農村人群與城市人相比,環境保護意識更加淡薄,所以培養環境保護意識更加重要。農村的環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水體污染
農村的水體污染主要來源于生活用水。對此給學生放影水體污染后,造成的嚴重后果,讓學生觀看后寫出觀后感,作為一個未來的農民,生活在農村應該怎樣去做?
2.空氣污染
農村空氣污染主要來源于農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桔桿的焚燒。對于農藥的使用教給學生怎樣使用才能既不污染空氣又能使農作物高產、穩產。桔桿的使用讓學生開展討論,怎樣使用才能體現其價值。學生通過活動認識到桔桿是一種能源,直接燒既污染空氣又浪費,可以用來制沼氣,這樣又不污染,又解決了農村的能源問題。
3.白色污染
主要是有機合成材料的普遍使用。而農村人用后隨意亂仍。對此帶學生校內校外走一圈,把這些塑料制品的廢物拾一拾,從而教育學生以后無論在什么地方,都不能亂丟亂仍。
4.人蓄糞便的污染
人蓄糞便一方面可以作為農家肥,另一方面可以和桔桿一起來制沼氣,不能將其任意排放。
五、編寫具有本地特色的鄉土教材
農村初中教學要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村經濟的需要,適應當前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認真執行并完成全日制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具體內容,注重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以打好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和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結合本鎮實際,編寫具有特色的鄉土教材,使基礎教學與生產實際緊密配合,相互滲透。
總之,要讓初中化學教學成為培養新型農民的教學,要同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及農民致富緊密結合,需有針對性,把具有先進水平的農藥,化肥,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不失時機地推廣開來。重視實踐活動,服務于社會。
(作者單位:562401貴州省興義市萬峰林民族學校)
【讓農村初中化學教學成為培養新型農民的教學初探】相關文章:
新型農民培訓心得05-02
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反思08-20
“愉快教學”初探08-19
寫話教學初探08-23
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08-18
《新型玻璃》教學反思07-18
新型玻璃教學反思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