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素質教育論文>基于“共生效應”視角下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路徑設計研究

    基于“共生效應”視角下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路徑設計研究

    時間:2022-08-16 23:33:50 素質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基于“共生效應”視角下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路徑設計研究

      基于“共生效應”視角下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路徑設計研究
      
      作者/王柳映
      
      摘 要:加強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的有力措施。本文將自然界的“共生效應”運用到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路徑設計中,引導學生注重人與人、人與集體、人與環境之間協同發展。
      
      關鍵詞:共生效應 大學生 職業素質 路徑設計
      
      2012年被稱為“90后人職元年”。前陣子,網名為“易小術”的資深電視節目制作人的一條微博,將90后大學生的職場表現推向風口浪尖。微博稱在開策劃會時,一位實習生不愿意給大家訂盒飯,并稱“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導演的,這種事我不會做的”。隨后,90后的各種職場陋習被一一扒出。
      
      90后是真正的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他們獨占家庭的所有資源和父母的全部關愛,無需與兄弟姐妹分享,有很多家庭是典型的6+1模式,即外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和孩子,這使得他們擁有任何其他人無法比擬的“資源壟斷性”優勢。但這樣的條件也會給孩子過多的呵護,最終致使他們自我意識太強,缺乏合作意識;缺乏艱苦奮斗和居安思危的精神;同時也容易使他們親情觀相對淡泊,性格更容易孤僻。走上工作崗位時,其身上的一些特質也逐漸在職場中顯現,產生一系列職場適應問題,以致外界對他們的職業素質產生質疑。
      
      作為學校,如何來考慮和解決這個問題?用怎樣的方式和方法更好地對90后大學生進行職業素質教育?為此,本文引入了“共生”理念。“共生效應”最早發現于植物界,指植物單獨生長時,往往顯得矮小,長勢不旺,甚至枯萎衰敗,而眾多植物生長在一起時,卻能生長得郁郁蔥蔥,挺拔茂盛。(素質教育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共生”現象揭示了事物之間相互依賴、共存共榮的關系,這一來自生物學的專業術語正被廣泛運用于管理科學和日常生活。近年來,體現共生理念的“團隊精神’也日益成為優秀企業人才遴選的首要條件,而這個理念正是我們的大學生尤其是90后大學生所欠缺的。
      
      從管理學的角度看,共生理念強調大局意識、合作意識和協調發展意識,其意義在于破除以“我”為中心的思維定勢,以獲取具有“共存共榮”意義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結合共生的理念,我們可以通過以下路徑設計職業素質教育:
      
      一、在人與人的關系方面,引導學生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陋習,學會換位思考和移情體驗,謀求諒解、合作與共同發展,實現“人與人共生”。
      
      在今年6月份開展的一次調查中發現,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職業素質是團隊合作,比例為46.4%,其次是責任心、溝通能力和承受能力,比例分別為42.5%、41.8%和41.3%。而團隊合作精神卻是當前大學生最欠缺的。而這項素質的培養不是靠一兩堂課就能實現的,需要有個積累過程。結合共生理念,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在班級建設過程中,鼓勵學生多參與集體活動,加強合作體驗,當同學問遇到矛盾和沖突時,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請求諒解,增進同學間的情感;二是在學生干部的培養過程中,多采用項目制開展工作,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意識,在團隊合作的體驗中感受合作的愉悅,實現共同進步。
      
      二、在個人與工作單位的關系方面,引導學生破除“個人主義”意識,形成“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沒水小河干”的集體主義思想,實現“個人與集體共生”。
      
      在跟用人單位的接觸中發現,現在的員工,對于單位的忠誠度不高,跳槽現象頻繁,而且學生在職業選擇時,往往傾向于福利待遇好的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對于處于創業期或發展初期的企業往往比較抗拒,缺乏艱苦創業,與單位共同成長的決心。由于成長背景的特殊性,學生的個人主義表現比較明顯。那么在開展職業素質教育時,應更多地關注職業忠誠度教育,引導學生在實踐鍛煉中體會集體的發展對于個體發展的影響,盡早地體會個人與集體的這種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關系。
      
      三、在人與環境的關系方面,引導學生破除以“人”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在人與環境的和諧關系中謀求發展,實現“個人與環境共生”。
      
      當前,資源和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更應具有保護環境的長遠眼光,具備只有環境可持續發展,個人才能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這也應該是一個職業人應有的系統思維模式。彼得·圣吉的《第五項修煉》一書非常強調系統思考,環境應該是整個大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因此,應該引導學生學會系統思考,這種系統思考和可持續的發展的思維模式一旦形成,在考慮今后的發展定位時,就會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能夠跟所處的環境相融合,在適應環境的基礎上,促進自身更好、更全面地發展。
      
      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是一項長遠的工作,更是一項與時俱進的工作,我們應更多地研究教育對象的特質和單位對大學生職業素質的需求以及時代發展所產生的變化,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提高工作實效。

    【基于“共生效應”視角下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路徑設計研究】相關文章:

    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歷程研究——基于發展路徑選擇的視角08-26

    基于大學生創業成熟度評價的創業教育路徑研究08-26

    對共生理論視角下構建文秘專業校際合作機制的思考08-20

    基于新課標視角下初中音樂創新教學探討08-17

    基于依法治國視角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08-18

    淺析翻譯理論視角下的戲劇翻譯研究論文08-24

    現階段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問題及對策——基于入學與就業的視角08-26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包裝設計研究08-18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研究08-22

    探索特色辦學路徑 創新實施素質教育04-2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3d | 日韩精品久久人人躁人人噜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99 |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