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性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性
張婷婷
(青島濱海學院外聯辦,山東青島 266555)
摘要:按照思想發展的規律,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邏輯系統在現實時間上連貫地、循序漸進地實施教育,并在教育系統的邏輯空間上,構筑由“三體”、“一要素”組構的動態的立體網絡,是思想教育時空性的本質要求。基于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立足高校和大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教育的目標體系;必須立足于空間的穩定性,面對新情況,采取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必須立足大學生生活的全過程,在服務學生中,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時空性;大學生
眾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的背景下,研究其系統內各個組成構件的相互作用的規律,探索教育新的方式方法,具有現實意義。本文擬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性原理作一探討,以對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提供方法的借鑒。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性內涵界定
何謂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性?對其內涵作出界定之前,有必要先對思想政治教育這一系統工程作一審視。究其本質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由“體”和“要素”組配而成。“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的構件,是本源性的第一要素,受“體”支配并服務于體的非本源性要素稱之謂“要素”。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框架,由“三體”(即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環體)“一要素”(即“媒介”——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動)構筑而成。”,實踐證明,“三體”、“一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任何一項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少“體”或“要素”中的任何一項,都不可能達到期望的效應值。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并不是由這“三體,一要素”的簡單疊加進而形成的外在集合。而是在一定的時期,一定的階段上,由這“三體、一要素”構成的特定結構的有機運行整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性,實際上就是按照思想發展的規律,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邏輯系統在現實時間上連貫地、循序漸進地實施教育,并在教育系統的邏輯空間上構筑由“三體”、“一要素”組構的動態的立體網絡。顯而易見,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性涵蓋兩層要義,一是其教育的現實時間性,二是其教育的邏輯空間性。
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性,在教育的現實時間性上,就是要堅持教育過程的連續性與階段性的有機統一。連續性的客觀要求,就是要在外在目標的導向下,有計劃不問斷、連續進行思想政教育.使教育得以連貫發展。階段性即把總體的目標分解為若干子目標,在子目標的導向下,分階段地、有重點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意義上,階段性的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時間順序上的量的積累,當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會產生一定階段目標的質的飛躍,質的飛躍后又在新的基礎上產生新的時間量變過程。連續性教育的關鍵,就是把握住教育的各階段的銜接點,使前一階段的教育成為后一階段教育的基礎,后一階段的教育成為前一階段的教育的發展。
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觀點,就是要在邏輯上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立體動態的空間結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若系統中的單個構件的目標指向一致或基本一致,作用點集中,則其空間結構牢固,能產生最大的教育合力,使教育的效果達到最大值;反之,若系統中的構件在目標和方向上不大一致,互不配套,甚至互相牽制,作用點分散,那么,空間結構失衡,教育的合力就會削弱,有時甚至會產生負面作用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出現負效應而陷入尷尬的境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性問題上,必須注重其要素的整體協調性,使各構件步調一致,也即通常所言,目標一致的多網絡,多視角的思想政治教育運轉機制。
一個較為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應是教育主體的行為應始終不偏離教育總目標的軌道,教育的客體自覺尊奉主體的期望,在主體的影響作用下運動,教育的環體形成了強勁的教育氛圍,其向心力指向是教育主體所期望的理想境界,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的一要素(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動),則與之密切配合,形成步調一致的和諧態勢。當然,這只是一個最為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穩定空間圖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實踐中,并非都是如此。某一構件,或某幾個構件有可能成為阻礙整體穩定空間結構的不利因素,也正是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才使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復雜多樣,才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必要。這就需要教育主體善于發現,并果斷采取措施,調整或控制這些構件的某些不利因素,以增大空間結構穩定的力度,使其空間結構的穩定值達到峰值,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出現正向最大值。
另一方面,樹立空間觀點,還必須注重在動態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結構。在一個時期內,已經建構的空間穩定結構,隨著條件的變化或時間的推移,思想政治教育構件中的某些因素可能出現“老化”而產生“滯后”想象,不能與時代的節奏合拍。例如:教育是在一個開放的體系中進行的,它與環境之間是發生著一定的物質和信息的交換,產生互相的影響,若教育的環體已經發生了遷移,而教育的手段,教育的內容等還停留在原先的基礎之上,那么,此時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間結構必呈現一種失衡狀態,在此情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會受到影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性,要求其系統內的各個要素,不斷吸收符合時代精神的內涵精髓,更新內部體系,并經常處于一種動態狀態。通過不斷的調整、運動而建立一種動態的平衡,并在新的平衡中求得空間結構的穩定,這是在新的形勢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增強教育效果最基本的要求。
概言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實質上就是在不斷追求其時間的有序性、連貫性和邏輯空間的協調一致性,在教育的時間與空間上產生最大合力,并使之達到辯證統一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時空性原理,從另一個角度,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視野,使其能在思想教育實踐的廣闊背景中,迅速無誤地找到一條通往教育新境地的希望之路。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觀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認真審視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時空性原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借鑒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對今后一段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指明了方向。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基于此,借鑒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性原理,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把握好下列幾點。
第一,必須立足高校和大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教育的目標體系,保持大學階段思想教育過程連續性和階段性的有機統一。依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把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建設貫穿于大學階段的全過程。同時要有分階段的目標規劃,分階段目標規劃的設立一要根據大學不同階段的學生思想特點設計,二要考慮同一階段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更為具體的階段目標。事實上,就高校而言,公辦和民辦高校特點不同,工科為主的和人文及綜合性大學等特點都各異。就學生而言,低年級學生和高年級學生的思想特點又各具不同。因此,在實施目標設計時,基于時空性的要求,在強調教育目標的連續性的基礎上,要注重目標的階段性和層次性,這樣才能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時制宜,根據不同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必須立足于空間的穩定性,面對新情況,采取新方法,解決新問題。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開放的體系下進行的,其方式方法和手段也必須適應開放性的要求,這樣系統的結構才能穩定,教育的效果才能顯現。對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選擇運用上,立足于思想實際,應該具有有的放矢的針對性。要運用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載體,增加教育的吸引力,比如:校園文化,網絡媒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新載體,選擇有針對性的新方法,以適應新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實施過程中,立足于工作全局,注重整體協調的綜合性。同時還要不斷立足于時代要求,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增加工作的創新性。
第三,必須立足于大學生生活的全過程,在服務學生中,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思想教育的系統工程中,受教育者大學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依據時空觀的要求,在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成才為目標方向,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此,依據大學生的成長規律,打造為學生服務的良好平臺。一要用大學生的生涯規劃,引領學生全面發展。大學階段,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步形成,初步具備了自我認知的能力,對未來的發展有一定的預見性,為自身的發展準備了更充分的條件。生涯規劃,旨在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及環境,積極主動地選擇符合自己又適應社會需要的人生道路,在達到個人的生涯發展目標的同時滿足社會需要,其最大的價值在于解決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這一根本問題。二要以打造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的平臺,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根據青年成長的要求和規律,圍繞學生健康成長,根據當前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必須建立相應的平臺。學校要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行為指導中心,為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良好心理品質建立,提供教育咨詢和服務的平臺,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要成立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為學生提供法律咨詢與援助服務的平臺,保障和維護學生的正當權益;要建立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提供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的平臺,保證學生充分就業;要成立大學生資助中心,建立貧困學生的資助工作的平臺,保證每一個學生不因為家庭貧困而輟學等等。三要以創新實踐活動,帶動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開展科技創新競賽活動、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工作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要確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而且要為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搭建舞臺、提供機遇,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和創造性的情感和人格,使學生在創新實踐中形成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品質,實現全面發展。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性】相關文章: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問題08-17
論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個性培養08-05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經濟價值08-05
論思想政治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融合08-05
論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人體價值取向08-05
論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統一08-13
論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08-17
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國際意識問題08-05
論孔子的德育思想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