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英語閱讀課堂形成性評價與自主學習一體化研究
高職英語閱讀課堂形成性評價與自主學習一體化研究
《考試周刊》 2009年第35期 字數:3423
摘要: 本文結合建構主義和現代閱讀理論,從閱讀課堂的教學模式出發,探究了將形成性評價運用于高職英語閱讀課堂,可調控教師和學生的各自活動,在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基礎上,找到自主學習和形成性評價的結合點,提高閱讀課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 高職英語閱讀課堂形成性評價自主學習一體化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英語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培養高職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目標的需要。自主學習就是學習者自我決定、監控、評價的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參與知識體驗的過程。然而,目前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基礎差、缺乏自主性等問題,長此以往,勢必不利于他們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研究者認為,“學習者自主性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可以通過培養形成的”。[1]因此,教師和課堂對學生者自主性培養和強化將發揮重要作用,其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最頻繁的一種評價方式,即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最早是由Michael Schriven于1967年提出,先后由不少學者對此提出論述并被應用于教育領域。傳統的評價,學生只是作為被動的評價對象,而教師是絕對的評價者,且評價形式單一,主要以末考成績為依據。形成性評價通常在一種開放的、寬松的、友好的、非正式的環境中進行,并能全面、客觀、科學、準確地向師生提供學習狀態和進程的反饋信息,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外語教學質量的根本性提高,理應成為正常教學的有機部分!皩W生們必須在自己的評價中積極主動,并且按照他們對怎樣才是學得更好的理解去構想他們自己的學習”。[2]
二、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
在教育心理學中正在發生著一場革命,人們對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稱為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不同于“以教師、以講授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重視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和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意義的建構,因為它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3]外語教學同其它任何學科的教學一樣,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動承擔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等角色,積極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在建構主義框架里,“知識的建構”是一動態過程,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注意有效評價跟教學的整合,應該摒棄傳統的單純地對結果的考核,而必須堅持以真實任務為評價內容,努力使教育更加關注真實任務的解決;以知識和經驗的建構為評價標準,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知識的建構。
2.現代閱讀論
現代閱讀論認為,閱讀是人類特有的、復雜的心理語言過程,是讀者智力(思維)和知識(語言知識和非語言知識)對文字意義的消化加工過程,是書面信息與讀者大腦已有知識的有機結合,閱讀環境和讀者相互作用,不斷推進和發展的動態過程。[4]通過閱讀載于文本的文字,讀者進行意義建構,然后通過表達或與他人溝通,不斷刷新理解,豐富內涵。由此,在現代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他們的現實世界出發,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以學生的理解與接受為主體,將解讀的創新權歸還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理解和創新能力。
三、形成性評價和英語閱讀自主學習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1.形成性評價和英語閱讀課堂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作為高職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課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閱讀是學生獲得英語知識,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主要途徑”。[5]然而,目前高職英語閱讀教學大多沿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即,教學的重心往往放在詞匯和句法兩個低級層面,整個閱讀教學活動以教師孤立地講解生詞、短語、句型為主并輔以大量的練習。這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長遠而言,不利于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和健全人格的發展。與普通大學生相比,高職生普遍基礎差,自學能力弱,這就更要求教師能在閱讀課堂上進行正確引導和恰當評價,逐漸培養和強化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結合高職生的特點和英語素質教育目標,筆者以為,高職英語閱讀課堂的自主學習應包括:第一,學生在英語閱讀課學習過程中,能自覺使用詞典、網絡等工具,進行課前預習、課堂參與、課后作業;第二,學生能獨立閱讀學習材料、針對不同類型文章使用不同閱讀技巧,并尋找、獲取、處理和傳達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第三,用英語進行個體思維和表達或是與參與小組合作、建構語言知識體系等學習能力及探究、施行評價的能力;第四,對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等非認知因素進行調節和監控的能力。
當然,高職英語閱讀課堂提倡“自主學習”并非任由學生為所欲為,不聽從教師的講解和引導;相反,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入手,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主動閱讀,創設情景鼓勵學生進行閱讀體驗,設計“意義”活動使學生呈現個人理解,并及時運用形成性評價制訂閱讀課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案,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同時對其學習行為、學習過程和階段性或任務型學習成果進行恰當評價,并能作為期末考核的重要參考。
2.形成性評價在自主英語閱讀課堂中的應用
形成性評價滲透于閱讀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體現在由一個個相互關聯的學生主體活動中,并用教學活動的評價來激勵學生學習英語閱讀的興趣。本文從閱讀課堂教學模式來探索在不同環節中如何實現形成性評價與自主學習的一體化。
由此看出,在英語閱讀中,形成性評價能夠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自主、有效地投入課文學習,通過一系列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促進其語言能力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的變革,加強其學習責任感、自我效能感、自主學習、自我監控和自我反思等,并能與教師、與同學的互動中,重新認識自我,發現和完善自己。同時,形成性評價也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信息,以便于教師反思和調整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四、結語
英語自主閱讀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對學習自主意識較弱的高職生而言,教師更應從課堂的點滴做起,不斷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始終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努力營造一個輕松學習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理有效使用形成性評價,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要讓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能感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同時,課堂學習的時間畢竟有限,教師可結合學生課內外學習情況,借助建立學生檔案、問卷調查、訪談、QQ聊天、E-mail交流等手段,適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鼓勵其不斷改善學習習慣,追求更大的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建華.利用形成性評價培養學習者自主形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
[2]Black P.,William,D.Inside the Black Box: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M].London:Scholl of Education,King’s College,1998.
[3]趙玉娟.淺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外語互動教學中的運用[J].時代文學·理論學術版,2008,(2).
[4]趙云麗,盧少雯.斯坦利·費什讀者論下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J].瓊州學院學報,2008.8.
[5]王飛燕.高職高專閱讀教學方法初探[J].都市家教,2009,(1).
【高職英語閱讀課堂形成性評價與自主學習一體化研究】相關文章:
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08-18
英語形成性評價研究的設計08-17
初中英語實施形成性評價的研究08-23
構建自主學習小學課堂的策略研究08-01
職高學生英語說話能力形成性評價研究報告08-13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的研究設想08-08
以形成性評價代替分數評價08-13
以形成性評價代替分數評價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