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師德與教育公平
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方》一書中,有一段關于醫德的著名論述,題為“大醫精誠”,在文中,孫思邈提出了醫生的行為準則“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睂τ谇皝砬笾蔚牟∪艘灰曂剩安坏脝柶滟F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醫生要把病人當作親人一般,把病人的痛苦當作自己的痛苦,出診時要不避路途的艱難險阻,不顧自身的饑渴勞累,“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難、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做功夫行跡之心!弊龅搅诉@些的醫生,孫思邈認為“可為蒼生大醫”,若反其道而行之,則被孫思邈痛斥為“含靈巨賊”。
孫思邈將這篇《大醫精誠》冠于中醫巨著《備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為醫者必須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精”于專業、“誠”于品德,這樣才是德才兼備的“大醫”。我理解作為一個醫生能成為“大醫”者,首先是他的德行,也就是對病人的一視同仁,醫者父母心,視患者為親骨肉。由此聯想到我們教師,作為“大師”的標準是什么?我認為,一個教師要成為“大師”,最大的師德應該是教育公平。人們對醫生的期望值很高,因為這關系到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權是平等的;同樣,人們對教師的期望值也很高,因為這關乎孩子的一生,人的受教育權也是平等的。兩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創辦私學,提出了“有教無類”,使教育及于平民;新中國的憲法更賦予了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權。然而,我們身邊有些教師的所作所為使得教育喪失了公平。
第一,趨炎附勢。對家長當官的學生另眼相看,倍加關愛。中國多年形成的“官本位”思想嚴重,有些教師非常關注學生的花名冊,看學生家長是干什么的,以備不時之需。
第二,嫌貧愛富!皢l式教學”,暗示學生請客、送禮。如今是商品經濟社會,過去是越窮越光榮,現在是誰受窮誰狗熊。現如今,哪個地方都有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父輩的錢財澤被子女,買來了老師對其孩子的特殊照顧。
第三,等價交換。遇事找學生覺得理直氣壯。等價交換是商品經濟通行的原則,在商品交換時很公平。但是,當它被泛化到師生關系中,你就會發現敢情這個原則很齷齪。師生關系應該是很圣潔的,道家都講“施恩莫圖報”,作為教師更不該借師生之誼拉關系、走后門。
第四,以貌取人。對看著順眼的學生有事也沒事,對看不上眼的沒事找事?桌戏蜃右渤姓J“食色,性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教書先生不是道學先生,但是,如果以學生的相貌美不美作為自己施教的標準,那就不妥了。中學生語錄里邊不是有這一條嘛:“為什么男老師總好提問漂亮女生?”學生對此是有看法的。當然,極個別的“禽獸教師”不在我們討論之列。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別之一在于教育的公平與否。搞應試教育是面向少數人,過去高校招生少時,高中教學是以能否考得上大學為標準,為有希望考上大學的學生服務;現在,高校擴招了,但是,同樣有三六九等,不是還有本一、本二、本三之分嗎?仍然可以為少數人服務。只要觀念不轉變,還會穿新鞋走老路。而素質教育是什么?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對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進行了概括: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柳斌同志指出:“素質教育的三大要義,第一是面向全體學生,第二要全面發展,第三是讓學生主動發展!狈旁诘谝晃坏木褪敲嫦蛉w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有一顆公平之心。
【師德與教育公平】相關文章:
教育公平問題08-17
對教育公平與效率關系的思考08-05
【教育隨筆】這樣做不公平08-01
公平的作文07-25
上帝是公平的08-17
公平的作文01-05
公平優秀作文08-26
“公平”交易作文05-20
公平的見證作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