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改革美術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康世著美術教學改革經驗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是一項公民素質教育。經過有效的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審美能力,陶冶高 尚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精神,促使其全面發展,是其他形式所無法替代的。
我校美術教師康世著同志從1987年至今始終工作在美術教學第一線,不斷地設計教研課題,進行美術課堂 教學的改革實驗,積累了一些經驗,現概括歸納如下:
一、吃透教材,優化美術課堂教學。
普及美術課是美術課堂教學的雙基任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鑒于它的重要性,康世著在實驗教學中注重課 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價值,優化課堂教學,適應素質教育對美育的要求。
首先,他把教材按美術的類別進行歸類,并按著內容的特點劃分時間表,使重新編排的教材整體脈絡清晰 ;然后在每一個整塊類別中確定一個教研課題,歸零為整。一個課題下來,學生就可以通過一點明白一片。
1987年康世著確立了小學高段年級以創作為主帶動雙基的新思路。即每一節課都根據課時內容提出幾個創 作題目,讓學生根據這些題目展開想象。因為是幾個而不是一個題目,所以不同素質和能力的學生都有選擇的 方向。這樣就貫徹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達到了100%的教學成功率。
他的具體做法是:首先,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上的范例和教師事先組織展示的佳作,使學生明白這些不同的 作品都同屬于一類藝術形式,從而引導學生建立一個藝術作品多樣性的概念。其次,他用“百花齊放,百家爭 鳴”來激勵學生,使學生感到輕松沒有壓力,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很好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他認 為,教師的導主要是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工具使用等,以此實現以創作帶雙基的目的。學生在欣賞當中, 相互交流,一般來說很快就能產生創作意圖。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創意作畫,教師加以指導,教學 效果好。經過兩年的實驗,他教的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完成作業既快又順利,無需老師過多的講解就能完成任務 。
在低年級中康世著進行了智力和能力促進實驗。他把美術和電教相結合,美術同音樂相結合,音樂和電教 融進美術課堂的做法,兒童喜聞樂見,因此教學效果好。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他把一些學生需要的資 料畫成掛圖、幻燈片,制成錄像帶,展示或放給學生看。這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了作 畫意圖和情緒。為了產生愉快教育的效果,他還根據不同內容采取手勢法、口訣法、謎語法、連環漫畫法等多 種方法因勢利導進行教學,使學生自始至終處在聽、看、說、動、愉快中,施展著自己的智能,鍛煉著自己的 智能,提高著自己的智能。在他的教學中,教師就是一位向導,幫助學生解決知識和能力方面出現的困難,使 學生順利產生構思構圖,進入創作意境。
1992年,康世著又進行了一項“金字塔格式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的實驗。這一實驗運用由低級 向高級輻射擴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封閉視覺,調動觸覺,傳遞引發大腦思維的反常規視覺藝術現象),他 把它叫做“螺旋式教學法”。 “螺旋式教學法”可分三步訓練學生。第一步通過觸覺感知物體的形象;第二步通過觸覺判斷色彩傾向;第三步通過觸覺分析物體的質感形成。這三步的效果是:層層深入,步步遞進,能大大地提高學生的記憶、想象、判斷、分析、理解、認識能力,促進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源于生活的和高于生活的更美好的形象思維。
“螺旋式教學法”既改變了常規的運用視覺繪畫的習慣,又集多種能力培養于一爐,可一并完成明暗規律 、色彩常識的知識傳授。通過這種方法教學,提高了靜物寫生課的知識含量。這是一種培養美感興趣和審美能 力型的教學實驗。
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改革,使課堂始終保持活潑生動的局面,學生掌握知識量大,表現技能提高得快, 美術素質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和提高。康世著覺得,普通美術課堂教學不能一手課本一手參考書加上一張嘴就事 論事,要本著改革發展、創新提高的思路去探討、研究、實驗。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全面要 求和任務。
二、增設特色課,提高教學效率。
上好特色課是康世著的一個突出特點,他認為,特色課是本著普及與提高的原則進行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 。即在上好普及課的同時,對劃分好類別的整塊內容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一個重點來進行教學。這需要課前 認真分析教材,找出共同點,也就是找出一條能把這一整塊內容串起來的內在聯系條件,圍繞著重點內容進行 以點帶面的教學。
由于特色課是一種表演技能型教學,所以在特色教學中,他注重培養學生對某一個重點能夠展示表現技能 的本領,從工具使用到技法、技巧等訓練,使學生全面熟悉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能用這方面知識、技能自 如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認識事物、現象、規律、特征,理解藝術處理及表現能力的 展示方式。如兒童畫創作、書法、圖畫、手工制作等等。通過兒童畫創作完成想象畫、插圖、添畫、設計等一 系列的零散教學內容,可謂一舉多得。這樣,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術課時,又能使有限的美術教學環境發 揮最大的作用。
三、補充鄉土課,滲透思想教育。
鄉土課主要是針對本地方特殊性進行的一種課堂美術教學,是一種展示能力素質型的教學。在鄉土課中, 康世著指導學生用各種材料進行粘貼、拼貼、小雕刻、插接、編織、拼擺、鑲嵌、扎捆等,使學生了解和認識 了家鄉的這些別具一格的有特點的物產資源,并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了熱愛家鄉、建設 家鄉的思想感情。
由于這些特有的物產取之方便,又容易被學生接受,有著親切感,所以,對開發和提高學生智商及求知欲 有著其他東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因為這些材料大多是學生動手制作的,具備雕、編、繪、拼、插、捆等多種立體和平面造型的功能,很受 學生的歡迎。這些材料的制作過程中自始至終地貫穿著構思、選材、設計、制作、整理完成作品等系列過程, 這就提高了小學生的創作能力,調動他們用全部知識和能力去完成作品。康世著注重對鄉土教材課堂教學更深 層次的研究、挖掘和利用。他認為上鄉土課不能拋離基礎課的內容和大綱要求,要圍繞著思想教育、審美和創 作能力培養的目標進行。鄉土課教學要注意整理學生的優秀作品,建立好展品室,把一些好的作品進行展覽, 經常讓學生欣賞。為此他收集了一些其他地區的特色作品,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學生通過觀看作品,提高了欣 賞水平和鑒賞能力,并不斷地產生創作激情,創作出新的作品。由于鄉土課最容易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所以 康世著叫它“滾雪球”教學法。他在教學中把有地方特點的版畫引進課堂,運用版畫特有的繪、制、印這一形 式,進行多項內容制作。色彩感情部分,圖案紋樣部分,還有一些繪畫類部分,都通過版畫這一教學形式來完 成,既培養了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還對學生進行了養成習慣教育,使他們形 成了動腦動手習慣,培養了耐性和毅力。
四、延伸課堂教學,搞好業余輔導。
延伸課堂教學,搞好業余輔導是康世著成功的經驗。他認為,業余美術輔導是課堂美術教學的延伸,是學 校美術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既和課堂教學統一,又有著自己的獨立性。
獨立性是其不受大綱和省編教材的限制,在使用教材和選擇教學方法、環境上具備著靈活性。統一性是在 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上同課堂美術教學一樣。具體做法主要有兩點:一是培養學生的表現技能,掌握表現方法 ,也就是常說的基本功訓練,為高一級學校輸送特長人才。二是培養興趣和藝術素質,讓學生通過培訓,發展 和提高多種能力,并使一些素質優良的學生能夠有條件和機會接受更高水準的培養。這一教學形式更能體現因 材施教。
正因為是業余輔導,所以有著自由選擇時間的可能,一個學期,一個月,一年,也可能到上中學,到考藝 術院校為止,這也是一個培養特長人才的重要形式。
康世著業余美術輔導教學形式包含三個層次:一是創作繪畫;二是基本功培訓;三是參展交流輸送人才。 基礎訓練又分為兩個支流:高考專業化和興趣、能力素質化。
康世著把“優化、增設、補充、延伸”的美術教學模式,叫做"3+1"課堂教學模式。按照這種模式教學,可 以全面調動學生的美感興趣、表演技能和展示能力,全面優化美術課堂教學,使普及與提高并駕齊驅,使我校 美術教育健康發展。
【改革美術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相關文章: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08-07
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08-17
發揮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08-07
談談語文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改革08-17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08-17
開展活動課研究,全面提高學生素質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