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城市能源消費及節能效果的發展模式
城市能源消費及節能效果的發展模式紀玉偉王健黃景/文
北京市能源消費趨勢變化分析
北京市是能源輸入型國際性大都市,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通過對北京市“十五”、“十一五”歷年能源消費統計數據分析,可以得出北京市能源消費具有以下特點:
——第三產業逐漸轉變為北京市的能源消費主體。
從能源消費的產業構成來看,由圖1,第三產業能源消費在消費總量中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第二產業能源消費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并列成為北京市能源消費主體。另外,第一產業與生活能源消費在消費總量中所占比重較為穩定,第一產業能源消費量所占比重有微小的降低趨勢,而生活能源消費所占比重則有較小的上升趨勢。
由圖1,2008年第三產業能源消費量占比達41.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的能源消費,同第二產業并列成為北京市的能源消費主體。而在2000年時北京市能源消費結構中,第二產業還作為能源消費的絕對主體地位,占能源消費總量的近60%的比例。自2000年至2008第二產業年能源消費占比由58.4%降低至39.7%,降低了18.7%;第三產業能源消費占比由2000年26.1%上升至2008年的41.1%,上升了15.0%。
北京市第三產業能源消費比例的逐漸提升,這和北京市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降低第二產業比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有著密切的聯系。
——能源消費品種結構不斷優化,但煤炭消費仍然占較大比重。
近年來,全市能源品種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煤炭在終端能源消耗總量中的比例大幅降低,電力、成品油、天然氣等優質能源的消耗比例均有提高,特別是天然氣的終端消耗比例有大幅提高。但是煤炭在北京市能源消費中仍然占有較大比重,2007年北京煤炭在終端消費結構中的比例仍然達20.6%。而日本、美國、法國、德國、丹麥等發達國家均在3%—5%左右,韓國的構成比例也僅為9%,遠遠低于北京的水平。
北京市節能效果分析
近年來由于北京市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第三產業迅速發展,能源消費主要以電力消費為主,另一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換代,此外,政府對高耗能產業的大力整治、優化能源的消費結構對北京市降低能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
由表1可以看出,北京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呈逐年下降趨勢,由2000年的1.31噸標煤下降至2008年的0.61噸標煤,能源利用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北京“十一五”規劃節能目標為力爭“十一五”期末萬元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由表中看出,2008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05年萬元降低了17.5%,可以預見,北京市將提早完成“十一五”規劃要求的節能目標。
另外從全國情況看,2008年北京市萬元GDP能耗最低,為0.66噸標煤(按2005年可比價格,下同),全國平均水平為1.02噸標煤,北京市較國家平均水平低35.3%。同其他能源利用效率較高的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天津幾個省市相比較,也遠遠低于上述省市萬元CDP能耗平均水平0.81噸標煤。(數據來源:中國2009年統計年鑒)
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間北京市能源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居于國內領先水平。盡管北京的能源利用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據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萬元國內生產總值最新數據顯示,2005年數據全世界萬美元CDP能耗平均水平為2.49噸標準油,美國為1.89噸標準油,日本為1.1噸標準油,歐洲國家多為1.0-1.3噸標準油,而中國為7.65噸標準油。即使將北京市高于我國平均水平的比例考慮在內,同國外其他發達國家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能源利用效率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電力消費彈性系數高于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呈雙倒U型態勢。
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是能源消費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的比,同理,電力消費彈性系數是電力能源消費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之比,它們可以反映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的依賴關系,也可以用它來判別能源利用效率的變化趨勢。
由圖2可以看出,總體來看2002年以來北京市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與電力彈性系數均呈倒U型發展態勢。2003-2005年,北京市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與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均有明顯上升趨勢,說明GDP每增加1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增加的比例有所上升,由于彈性系數仍然小于1,因此萬元GDP能耗仍然呈下降趨勢,但單位GDP能耗下降的速度有所減緩。2006-2008年,能源彈性系數與電力彈性系數開始下降,特別是2007-2008年下降趨勢非常明顯,說明“十一五”期間北京市萬元GDP能耗的下降速度明顯加快,能源利用效率快速提升。可以看出,北京市借助籌辦2008年奧運契機,通過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及技術進步,進行節能減排的效果是很顯著的。
另外,由圖2可以看出,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一直高于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說明北京市經濟對電力能源的依賴程度要高于對所有能源品種平均依賴程度,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反映北京市能源結構調整政策中側重電力等潔凈能源消費的結果。
——第二產業能源強度下降最快,遠遠高于第三產業。
萬元GDP能耗下降率反映地區能源強度降低的速度。由圖3可以看出,盡管“十五”期間北京市能源強度一直呈下降趨勢(萬元GDP能耗下降率為正),但下降速度趨緩,萬元GDP能耗下降率由2001年的8.40%下降至2004年的2.83%;而“十一五”期間,北京市能源強度下降速度得到進一步的加快,萬元GDP能耗下降率由2005年的3.88%上升至2008年的7.63%,其主要原因是北京市“十一五”期間對鋼鐵、煉焦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進行大刀闊斧的遷址停產措施。
“十五”、“十一五”期間,第二產業能源強度下降速度最快,遠遠高于第三產業,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拉動因素。自2000年至2008年第二產業萬元GDP能耗下降率多在8%上下,2008年能源強度下降率甚至達到11.97%。而第三產業萬元GDP能耗下降率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僅僅在2%左右,甚至在2004年、2005年份出現能源強度上升的情況。
——第二產業節能貢獻率最高,第三產業以及生活節能潛力有待挖掘。
節能貢獻率可以體現對能源強度變化影響程度的大小。通過完全因素分解法對2000年至2008年北京市能源強度進行分解,得到表2的分解結果。
由表2,2000年至2004年,第二產業節能對北京市能源強度降低的節能貢獻率為70%左右,2005年高達102%,而第三產業對能源強度降低起到相反的負作用。2005年以后隨著奧運的臨近,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進一步采取限制措施,第二產業節能對能源強度降低的節能貢獻率上升,為80%左右。可以看出,北京市近年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鋼鐵、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退出抑制措施,對北京市抑制能源消費快速增長,降低能源消費強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產業節能份額對能源強度降低的貢獻率一直處于低位水平,1997年至2008年第三產業對北京市能源強度降低的平均貢獻率僅為9.8%。究其原因,一方面第三產業的能源強度遠遠低于第二產業能源強度,節能潛力較第二產業小,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北京市第三產業節能工作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而隨著北京市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第三產業已經明顯成為北京市拉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同時第三產業的能源消費量也隨之達到與第二產業能耗相當的水平,因此對第三產業的節能工作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生活消費節能份額對能源強度降低的貢獻率呈低位波動狀態,貢獻率在0—15%之間波動。由于生活能源消費在北京市能源消費中的地位呈穩中上升的態勢,因此對生活用能源部分的節能工作同樣不能放松,應采取必要的節能教育與節能激勵政策。
政策建議
通過對北京市能源消費特點以及節能效果分析研究,對北京節能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優化工業結構,加快節能技術進步與推廣。
我國的工業能源的終端利用效率仍然較低,比發達國家低15-20%。目前北京市工業能源消費在總的能源消費結構中仍然占有較大的比重,2007年工業能源消費量占北京市能源消費量的43%,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五大高耗能行業占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80%。因此需要對北京市工業結構進一步進行優化升級,并加大節能技術與投入力度,研究先進的節能技術和設備,鼓勵企業利用高新技術對現有用能設備和工藝進行改造,推進節能新技術、新產品的使用,降低能耗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重視并挖掘第三產業與生活消費的節能潛力。
當前我國的節能工作重點放在第二產業,北京市同樣如此,近年北京市針對第二產業采取了關停搬遷、下達硬性指標等一系列有效的節能措施,而對第三產業以及生活能源的消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由于北京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及人口的增加,第三產業與生活能源消費在北京市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地位有所變化,特別是第三產業,2008年第三產業能源消費量已經超過第二產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達到41%。我國第三產業中的一些行業單位能耗仍然遠遠高于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在交通運輸業,據統計,我國各類汽車平均每百公里油耗比發達國家高20%以上。北京市近十幾年來,城市交通用能進入快速增長階段,2007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第三產業能源消費量的35%,占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的13%,北京市交通節能工作主要以環保為主,需要向節能與減排并重導向轉變。此外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以及政府機構也是北京市能源消耗大戶,亟待引起重視,制定有效的節能規劃與政策,并采取切實的節能措施。
(三)加快能源品種結構調整,推進結構優化。
發達國家優質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例均較高,英國與美國的優質能源占比分別達到了82%與76%,而北京市優質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為64%,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有必要進一步調整能源結構和優化用能方式。為了激勵企業使用優質能源,必須出臺有利于能源結構調整的政策,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繼續大力發展天然氣利用體系,提高電力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加快實施電氣化城市交通,繼續推動電廠煤改氣項目,并發展冷熱電三聯供,推動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的發展,采取各項積極措施推進能源結構的優化進程。
(四)完善節能激勵與消費約束政策,加大節能投入力度。
建立完善的節能激勵與消費約束政策,可以促使用能企業實施節能措施,引導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北京市近年出臺了多項節能方案,如2004年率先推行《綠色照明工程實施方案》,2006年在率先建立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2009年初在全國率先出臺《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實施意見》。最近北京市又出臺了《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扶持辦法(試行)》和《北京市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支持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細則(試行)》。節能政策的制定有效促進了北京市企業的節能行動,但仍需要進一步完善節能體制機制配套工作,貫徹落實國家與北京市各項節能政策。因此,北京市須進一步加大對節能和發展循環經濟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能源統計監測體系,完善節能財稅、補貼、獎勵政策,推動梯形或峰谷能源價格改革,全面推進節能工作。
作者單位: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科學研究中心。
【城市能源消費及節能效果的發展模式】相關文章:
能源效率和節能08-06
當前我國能源消費形勢分析08-06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08-17
人與環境共存發展--珠海發展模式初探08-12
人與環境共存發展--珠海發展模式初探08-15
城市發展的調研報告08-12
東亞經濟發展模式的思考08-07
東亞經濟發展模式的思考08-07
民營經濟發展模式比較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