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放我國地方債券市場的可行性探究
開放我國地方債券市場的可行性探究[摘要]金融危機背景下是否應開放我國地方債券市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基于國務院同意地方政府舉債的決定,本文擬就當前開放我國地方債券市場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并從中探求可鑒之道。
[關鍵詞]地方債券市場 金融危機
基于“囚徒困境”模型,地方債券市場的開放與否主要取決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博弈。[1]在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央與地方政府面臨敏感的利益分割問題。對此,國務院同意地方發行2000億元債券,在理順財權事權、協調利益矛盾的同時,有助于提高中央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執行效率,增強地方安排配套資金和擴大政府投資的能力。因此,本文擬從經濟、法律、政治和市場角度,對地方債券市場的開放進行可行性分析。
一、 經濟可行性分析
地方債券是指地方政府依據信用原則,從社會吸收資金來滿足公共支出需要的一種形式,[2]其發行成本包括:一是實施該政策所付出的行政成本;二是發行債券的經濟成本,即債券資金管理成本及利息成本等;三是由于政策執行效率和配套選擇等因素造成的外部成本。以下結合靜態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對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進行分析。
假定地方發行債券的目的是進行市政投資。在無外部因素影響下,債券發行的社會邊際成本線為MSC1,與社會邊際收益線MB相交于點a,市政投資量為Q0,均衡價格為P,可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若政府采用傳統財政籌資方式,則其低效率將使社會邊際成本線向上偏移至MSC2,相較發行債券,此方式將產生S△abc的社會福利損失;當債券發行受強外部因素影響時,外部成本的增大將使MSC1‘較之MSC1有較大移動,將造成S△ade的社會福利損失,這即為外部因素影響下的政策制定與執行效果間的成本損失。[2]
因此,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存在社會福利損失問題,而傳統籌資方式與發行債券的選擇取決于S△abc與S△ade的大小。當外部成本造成的社會福利損失小于或等于傳統籌資方式帶來的效率損失,發行債券將是相對合理的選擇,并通過提高地方債券的資金籌集管理的效率,降低外部因素造成的成本損失。[2]
二、法律可行性分析
完備的法律體系為債券的發行提供合法化基礎。雖然,國務院同意地方政府發債,但相關法律條款對此持謹慎態度。如《貸款通則》的“借款人應當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主管機關)核準等級的企(事)業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或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規定,間接否定地方政府向銀行借貸的可能性。[3]
本文認為,行政權凌駕于立法權之上,是導致現階段我國法律缺乏至上權威性的重要原因,即法律從根本否定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的合法性,但“國務院另行規定”等描述卻放松法律的控制權。[4]對此,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促成地方政府走上合法負債的道路,這一方面要求我國應建立健全地方債務管理的法律體系,規范其負債范圍、審核權限和償債責任等。[5]另一方面應加快政治變革的進程,嚴格規范政府的公共權力,以建成成熟、完善、富民、強國的市場經濟體系。
三、 政治可行性分析
我國政府組織是縱向層級制和橫向職能制的矩陣結構。目前,中央和地方的責權利關系尚未理順,國家財權財力在中央和地方間的分配關系不合理。具體言之,上級政府可能采取代替決策等方式,形成“下壓型”財政機制,而下級政府則憑借熟悉當地事務的絕對信息優勢,通過向上級多借款、少還債等途徑,向上級轉移財政負擔,形成與之相對應的“倒逼型”財政機制。另外,由于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財政關系缺乏法律依據,易使制度本身缺乏穩定性,導致中央與地方在利益博弈中存在機會主義傾向。[6]
因此,建立以“一級政府、一級事權、一級財權、一級預算、一級產權、一級舉債權”為原則的經濟架構,將是有效解決途徑。同時,中央尤其應建立群眾、地方人大、財政部地方公債司三級監督機制,加強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對債券發行規模、使用方向、還本付息等的審查和監督,以防地方政府濫發債券。[7]
四、 市場可行性分析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為地方債券市場的開放提供有利的市場環境。一方面,作為發債主體的地方政府具有強烈的發債需求,這成為發展地方債券市場的推動力;另一方面,個人和機構投資隊伍不斷壯大,對地方債券具有較強的投資需求和承受能力。因此,地方債券市場的開放,有利于刺激居民的消費欲望,將大量儲蓄存款從金融機構中分流并注入實體經濟的循環發展中。而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信用評級機構等穩固發展,則為債券的發行、承銷、流通轉讓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亦可對債券發行主體進行一定的市場約束和監督。
綜上所述,開放地方債券市場,不應僅被視為“宏觀調控的緩沖劑”.在條件成熟前,中央不宜大幅放權地方發行債券,可先在財政狀況良好的地區進行試點,待完善相關法律、財稅體制后,有計劃、有層次地向全國推廣,以避免盲目開放地方債券市場對國民經濟造成嚴重沖擊。
參考文獻:
[1]陳文府。我國地方債券市場的開放邏輯探析[J].北方經貿,2006.(03)。
[2]宋英杰。我國發行地方債券的外部環境考察[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6,(02)。
[3]劉利剛、陳少強。地方政府舉債研究[J].西安金融,2007,(01)。
[4]周艷。比較國際經驗探討我國地方公債發行問題[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08)。
[5]馬洪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歐盟成員國的經驗與啟示[J].專家論壇,2006,(06)。
[6]趙曉。發行地方債券與“諸侯經濟之困”[J].決策,2006,(01)。
[7]王鳳飛,顏慧娟。對我國發行地方公債的可行性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07,(40)
【開放我國地方債券市場的可行性探究】相關文章:
對我國古典文學美的探究08-17
我國直接融資的監管制度探究08-20
開放式“自學探究”教學初探08-17
我國地方文獻領域研究綜述08-09
我國地方文獻資源布局論08-09
我國地方文獻研究的回顧與思考08-09
創建開放、合作、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08-13
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08-17
新課標下的開放式語文教學探究08-22
近年來我國地方文獻研究綜述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