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5-04-28 08:46:16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熱門)語文教案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熱門)語文教案7篇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識記8個生字,正確書寫1個漢字。

      2.流利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體會秋天的美麗和豐碩,感受課文的語句美,初步達到朗讀成誦。

      3.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懂得欣賞大自然的美。激勵學生努力提高朗讀能力的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1.會認8個生字,會寫“麗”字,理解文章圖畫的意思。

      2.體會秋天絢爛之美美,感受勤勞的人們對秋天的喜愛、贊美之情。

      三、教學方法

      圖片教學法、問答法、游戲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請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

      2.直觀感知。

      3.引導回顧:圖中展現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你能用哪些詞語來贊美它?板書:秋季

      4.總結學生感想:是的,秋天如此的美麗,簡直就是一幅五彩繽紛的圖畫。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感受秋天的清涼、美麗、富饒。板書:秋天的圖畫

      5.齊讀題目。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引領學生進入秋日的清涼世界。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受秋天的美麗、豐饒。使學生在產生新、美、樂等感受的同時,選擇性的積累詞語,擴充知識容量。這樣的構思和開講,完全屏棄了常規的開課程式和陳舊的教學設計框架。體現了課堂要為學生創造廣闊學習空間的.新理念。從嶄新的視角,把單調的語言文字包容在富有詩情畫意的圖片之中。使得本課的設計既新穎又別致。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秋天的圖畫里都畫了些什么呢?請大家自讀課文,要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2.指讀:讀的怎么樣了?誰愿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請每個小朋友讀一句。(注意正音)

      3.選讀:其他同學也想讀是嗎?那么老師就請大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反復朗讀,一會老師要看看我們班誰讀課文讀的最好。

      4.展示讀、指導讀:

      (1)誰來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你覺得他讀的怎么樣?

      (2)教師指導:

      秋天的到來,給大地披上盛裝,給人們帶來收獲的喜悅,他讀出了對秋天來臨的喜悅之情和對秋色的贊美之情。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要樹立以讀為主的新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變傳統的串講、分析為學習主體的主動學習、探究。采用以讀帶講,以讀促學的教學策略,通過自讀、選讀、指導讀、賽讀、引讀等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朗讀練習,使學生在感受文章語言美的同時,感受文章的意境美。使秋日的美麗、豐饒躍然紙上,使課文的“符號語言”成為學生感于內而發于外的現實語言,引發學生對秋天的由衷贊美,從而作到對本課重難點的突破:朗讀成誦。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教師引導,學寫漢字

      1.剛才我們在課文中欣賞了秋天的宜人景色,誰能用一個字來夸一夸秋天?(美)說的好。我們就來寫一個字贊美秋天。先看老師書寫這個字。誰來說說怎樣才能正確、美觀的書寫這個字?板書:麗教師補充:上面的長橫就象藍藍的天空覆蓋大地,所以要長一些,兩個下框就是排列整齊的稻田,左窄右寬。兩個小點如楓葉般飄落在橫中線的下方。

      2.學生練寫,教師指導。

      設計意圖:在學生生成感情基調的同時,引導學生用一個字概括秋天的特點,以同義詞的形式鏈接“麗”字的學寫過程,讓學生帶著情感正確、規范的進行書寫。新奇、別致,而又其樂融融。進而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拿出字卡,同桌的同學互相讀一讀,看誰讀的快又準。(合作讀)

      4.誰來當小老師給大家講講,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的。(說記字方法)

      5.請同學們拿出字卡,我們玩搭拱橋的游戲,按照老師讀字的順序將字卡在你的桌面上搭一座拱橋。

      設計意圖:在識記生字的過程中,一開始就利用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是行動的引發者,學生的主體精神被激活,教學效果必然增強。然后,引導學生自學生字,通過畫一畫、看一看、讀一讀、說一說、聽一聽、比一比等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之中完成對生字的識記過程。體現創新教育的情感性、趣味性原則。

      (四)小結延伸

      剛才我們通過學習,認識了生字,欣賞了秋日的旖旎風光。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你想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讀秋天的喜愛呢?(畫畫用落葉做標簽……)很好,剛才我們看的、讀的都是別人的作品,課后,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創作一幅秋天的圖畫,再給畫配上一句優美的話或詩歌。有條件的同學可以象老師這樣制作一張幻燈片。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讀圖畫上的文字。

      設計意圖:體現了新大綱對教學內容的認知要寬泛的精神和創新教育的開放性原則。以書本為載體,加強書本與生活的聯系。對文章的情感再次升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創新和綜合運用能力。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坳、摩”等4個字,會寫“蹈、摩、扮”等8個字。

      2.理解詩歌第一節,體會新年帶來的快樂情。

      3.流利地朗讀詩歌,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感情以及珍惜時間、珍惜生活、奮發向上的積極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課

      談話導入:同學們,日子一天天過去,新年就要來啦!高興嗎?引出課題:新年來了。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

      (1)借助拼音自讀生字,把詩歌讀準確、讀流利。

      (2)讀出詩歌的韻律美。

      2.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集體認讀,教師強調生字和詞語在讀音和書寫上的注意要點。

      3.教師出示下列詞語,集體讀。

      山坳 芬芳 舞蹈 撫摩 俊俏 鼓槌 紅日高照

      智慧 燃燒 煩惱 虛度 興奮 肩膀

      (二)朗讀感悟。

      1.集體朗讀詩歌,檢查集體朗讀社個的情況,教師適當地指導。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歡快地。

      2.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讀,在集體的`交流、反饋中,正確地認讀并掌握繩子的書寫,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知詩歌的內容,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

      (三)問題切入。

      A.學習詩歌第一節,體會快樂。

      1.新年快樂地向我們走來,你從第一節詩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快樂?

      2.學生交流。

      畫面一:乘著馬車,叮叮當當地翻過山坳……

      畫面二:捧著紅梅,哈哈地歡笑……

      畫面三:吹著銀笛,歡快地舞蹈……

      畫面四:撫摩綠樹,打扮得更俊俏……

      3.拓展想象,訓練說:新年還會做什么呢?請同學們仿照詩中的排比句式說一說。

      4.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第一節。

      三、練習

      1.根據要求寫出詞語。

      (1)表示“時間短暫”的詞語有: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表示“看”的詞語有: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表示“說”的詞語有: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寫出反義詞。

      俊俏( )張開( )結實( )

      四、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再次感受到了新年的美麗,還感受到了新年帶給我們的快樂。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詩歌《新年來了》。

      五、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板書設計:

      新年來了

      快樂

      擁抱新年

      擁抱明朝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以“讀”為主線,讀通讀順、讀出節奏、讀懂詩意、讀出感情。

      2、以“思”為主導,引導學生品味詩句意蘊,體會作者情感。

      3、以“思鄉”為主線,引導學生感受張籍的思鄉情,古今詩人的思鄉情。

      4、通過主題拓展,積累詩句提升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讀出層次,讀出感情。

      2、以“思”為主導,品味詩句蘊藏著的情感。

      教學流程:

      課前談話

      師:聽說同學們積累了不少古詩,今天老師想來考考你們。

      出示月夜圖。

      看著這輪明月,你想到了李白的什么詩?《靜夜思》

      一輪明月勾起了李白濃濃的思鄉愁緒。這種抒發思鄉之情的古詩稱為“思鄉詩”。(板書:思鄉)思鄉詩是古詩中一個很重要的題材,老師收集了幾組有關思鄉的詩句,一起讀一讀。(齊讀)

      今天咱們來學習一首特別出名的思鄉詩,是由唐朝詩人張籍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秋思》。請同學們看老師寫下題目。(板書:秋思)

      一、初讀設疑,切入“思”情

      1、讀詩題。

      師:請讀詩題。(生讀)

      師:讀得很正確,滿懷愁緒地讀一讀。(再讀)

      師:題目也能讀出味道來。

      2、書寫指導。

      師:詩人張籍的“籍”筆畫較多,我們一起觀察一下。要把這個字寫正確寫漂亮,需要注意什么呢?(學生交流)

      師:這個字上下結構,書寫時結構要緊湊,竹字頭寫扁些,下面要寫得飽滿。讓我們在田字格中寫下最漂亮的“籍”字。

      3、解詩題。字寫清楚是第一,寫漂亮是一種水平。我發現不少同學是水平很高了。現在把筆放下,讓我們將目光再次聚焦詩題——秋思。你們讀懂題目了嗎?

      (“思”是思念家鄉;“秋”是秋天或者秋景抑或是秋風。)身在異鄉的游子總是滿懷思念愁緒。

      4、初讀設疑。同學們發現了,詩題傳遞出一份濃濃的思念情愫。那張籍是如何在這首詩中埋下思念的種子呢?請拿出課文,自由朗讀《秋思》。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兩遍。讀詩之前,老師有個溫馨提示。

      (課件出示)要求:吐字清晰,字音正確,讀通句子。(請一位學生讀。)

      明白要求了嗎?好,自由讀《秋思》,開始。

      5、正確朗讀,解多音字“重”。

      師:誰愿意第一個來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師:詩中有一個多音字,你注意了嗎?

      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個念“zhòng”,一個念“chóng”,在這里該怎么念呢?我們先來看看不同讀音的意思再做判斷。(課件出示)重的讀法和意思。

      你們認為該怎么念?

      為什么在這里念“chóng”?

      (你可真會讀書,注釋中有提到,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這是學習古詩的一種方法。)那你能讀一下這一句嗎?(指名讀)請你也來讀。(指名讀)大家一起正確地讀一遍。(齊讀)

      6、讀出節奏。

      師:同學們,讀古代的詩詞,我們不但要把它讀得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今天咱們來一次合作,我讀第一句,你們讀第二句。好嗎?

      (課件出示)帶節奏的古詩。

      師:好,你們自己試著讀一讀,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明白嗎?按自己的節奏讀。(生自由讀)

      有誰愿意再給大家吟誦一遍。

      二、品讀古詩,探尋“思”源

      過渡語:不錯,有那么一些味道了。同學們,這首《秋思》僅28個字,卻抒發了詩人濃濃的思鄉愁緒。到底是什么引發了詩人的思鄉情緒,讓他提筆作家書呢?請大家默讀古詩,快速找出原因。

      品讀“見秋風”

      師:都說“秋風惹愁思,落葉斷人腸”,原來是這場秋風撥動了詩人的愁緒。請你來讀這一句。請你再讀這一句。讀著這句詩,你們有什么疑問嗎?(生談)我也疑惑了,風本無形,詩人為什么說看見秋風了呢?請你想象一下,詩人獨自站在洛陽街頭,瑟瑟秋風中,他看到了什么呢?

      (預設1生:看到飄落的樹葉。師:是飄零的落葉撥動了詩人的心弦呀。你都已經讀出畫面了。除了落葉飛舞的情景,詩人還看到了什么呢?)

      (預設2生:看見別的人一家團聚。師:看到他人和家人團聚,詩人會想起些什么呢?(生談)我想這對離鄉的游子來說更是一種深深的刺痛,因為和別人的團聚相比,他就顯得更為——孤單了。這正是他當時的心情啊。

      師:又是一年秋風至,詩人佇立街頭,看著漫天飛舞的黃葉,看著他人團聚的溫馨場面,他的內心會怎樣?你能用一個詞來表現詩人的心情嗎?(孤獨、憂傷、寂寞……)

      你真是詩人的知己啊,就請你讀,讀出他的孤獨;

      都說知音難覓,詩人有你這位朋友,一定會感到溫暖的。請你用朗讀表達出來;

      張籍的寂寞深深埋于心底,也請你讀出來。

      師:一陣秋風,一份愁緒,就是這種感受,這種感覺,我們一起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秋思》。試著把詩人內心的那份孤獨與寂寞的心情讀進去,讀到詩的字里行間去。放開聲音讀,按自己的節奏讀。(生自由讀)

      師:好,誰再來讀一讀《秋思》(指名讀)

      三、悟讀古詩,品味“思”意

      (一)品讀“意萬重”

      師:同學們,站在這個街頭,孤獨的詩人思緒萬千,此刻他最想做的是什么呢?(板書:作家書)

      出示:欲作家書意萬重

      師:詩人提筆想寫封家書,千言萬語便涌上了心頭。他想起了誰?想對他說些什么呢?(生自由交流)

      師:是啊,正如你們所說,詩人一提筆,許許多多的人,許許多多的畫面,都浮現在了腦海。你們都感覺到了詩人內心的那份牽掛與思念。現在,請你提起筆,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幫他將這份意通過文字表達出來。

      小練筆:張籍提起筆,千言萬語涌上心頭,

      他對年邁的父母寫道:

      他對和睦的兄長寫道:

      他對乖巧的小妹寫道:

      ……

      師:好,同學們,請停下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詩人的心聲。誰先來!

      學生指名交流。

      師:我想,剛才同學們所說的,一定也是詩人想說的,那這些就是詩人想說的所有的心里話嗎?

      (回環讀)

      這份對父母的牽掛,三言兩語怎能寫得完呢?這正是——欲作家書意萬重

      敦厚的兄長多年未見,不知近況如何呀?兒時的快樂時光怎能一一書寫出來呀!這正是——欲作家書意萬重

      故鄉啊故鄉,我是多么想回來看看你呀。一起讀——欲作家書意萬重

      (二)品讀“說不盡”“又開封”

      1)師:這份濃濃的思念和牽掛怎是幾張薄薄的紙所能承載的呀,正如他自己說的——復恐匆匆說不盡(板書:說不盡)

      師:“說不盡呀說不盡”,說不盡的是什么?(思念牽掛問候……)

      師:用上一句的3個字,那就是——意萬重

      師:千言萬語濃縮成了三個字,這是一份多么厚重的思念呀!正是因為意萬重,正是因為說不盡,詩人才會——行人臨發又開封

      (板書:又開封)

      2)師:同學們,請看黑板,“封”是什么意思?(信)

      “開封”是什么意思?(打開信)

      “又開封”是什么意思呢?(又把信打開)

      師:把信封好,拆開;再封好,又拆開。詩人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動作呢?(生談)

      師:因為說不盡,所以——“又開封”

      師:知道“行人臨發又開封”中的“行人”是什么人嗎?(捎信的人)

      是專門送信的人嗎?

      補充資料:古時候并沒有郵政局,也沒有郵遞員。老百姓的家書要么由家中的仆人傳送,要么就是托人捎帶。詩中應該屬于什么情況?(托人捎帶)你們知道嗎?對于游子來說,遇到一位可以捎家書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呀!

      師:張籍“又開封”是在什么時候?大家來看這幅圖。詩人將千言萬語化作書信交給行人,行人收好信件剛要離去,詩人叫住了他,拆開信件,看還要補充些什么,這正是——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行人坐上馬鞍,準備啟程,詩人又大步跑上前叫住他,要回書信查看,他擔心自己對家人的話沒有說完呀,這正是——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行人不明白,詩人為何要反反復復查看這封信呢,他說——(模擬“行人”和張籍的對話。

      “行人”:張籍啊張籍,你怎么如此麻煩,為何反反復復拆信查看?天色已經不早,我得啟程趕路了。

      張籍:)

      師:面對行人的發問,詩人會怎么說呢?

      學生交流。

      師:同學們,你可能不明白詩人此時的心態,他獨自一人漂泊他鄉,已經十年沒有回家了。如果你對他有更多的了解,或許會有新的.體會。

      補充資料:張籍簡介

      張籍,中唐詩人。其文學成就極大,但仕途卻并不順利。原籍吳郡(現在的江蘇蘇州),后來遷到和州烏江(今安徽省和縣烏江鎮)。由于家境貧寒,他很小的時候就遠離家鄉,四處求學、作詩,也數度返回故里,一直沒有找到立身之所。大約三十歲左右,得到韓愈的賞識和推薦,后來憑借自己的才華考取功名,卻又默默地做了十年九品芝麻官。

      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他在外漂泊又已近十年。十年來,他無時無刻不想起故鄉,想起家中年邁的父母,想起兒時一起玩鬧的兄弟姐妹,可是這一切都只能深深埋藏于記憶深處了。而這一封家書不知道要何時才能送到遠隔千里的家人的手中。

      師:讀了這段材料,我們再聯系杜甫寫下的詩句“家書抵萬金”,此時的詩人會是怎樣的心情呢?假如你就是詩人,面對行人的發問,你會說些什么?

      (生交流)

      師:在外漂泊與家人聯系,只能靠這封家書啊。這封飽含著萬重意,價值抵千金,分量沉甸甸的家書,詩人怎能輕易地就把它發走啊。在發走之前,他怎能不開封呢!來,我們齊讀后兩句——

      師:聽著你們的朗讀,老師也忍不住想吟誦一回,可以做我的聽眾嗎?

      師吟誦。你們也一起來,用朗讀把詩人的這份思鄉情傳遞給遠方的親人吧。

      師:詩人因秋風而起思鄉之意,欲提筆卻難訴萬千離愁。終于,捎信人帶著這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信漸行漸遠,詩人一直站著,望著“行人”遠去的方向……

      這一刻,詩人的感受,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寫下這樣的詩句(課件出示: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歸信吟》)孟郊說當家書被帶走的那一刻,自己的心好像也被帶走了。就像詩人此刻身在洛陽,心卻早已回了故鄉。這是一份深入骨髓的思鄉情呀!讓我們再次吟誦《秋思》(配樂朗誦)。

      四、拓展延伸,凸顯“思”情

      1、師:同學們,這思鄉懷親的,何止張籍與孟郊。那時候山遙路遠,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聚難啊!離鄉的人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寄托于這封薄薄的家書了。你們看——

      課件出示:

      師:一封家書寥寥數字,卻重比千金。李紳寫下了——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

      ——李紳

      師:在游子的心中,大雁也是那可愛的信使呀。難怪杜牧說——

      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

      ——杜牧

      師:望眼欲穿的家書等得游子心都碎了,陸游曾寫下——

      寫得家書空滿紙!

      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陸游

      五、默寫古詩,沉淀“思”意

      1、師:借家書抒發思鄉之情的古詩還有很多很多。故鄉是游子心中永恒的家,而鄉愁又是詩人心中難解的結啊。詩人張籍將對故鄉的思念與牽掛藏到了書信的背后,就這樣化作了這首《秋思》。最后,讓我們一起將這首充滿詩人思鄉愁緒的《秋思》默寫下來,以表達我們內心的一份祝福。(生默寫古詩)

      2、作業鏈接

      根據古詩內容和插圖發揮合理想象,將《秋思》改編成一個小故事。

      六、板書

      秋見秋風

      作家書思鄉

      思說不盡

      又開封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學會10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盤點讀讀寫寫中有關本課的詞語遙望、晶瑩、資源、礦物、恩賜、破碎、目睹、和藹可親等詞語。

      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明白只有一個地球,懂得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理解本來、至少等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地球的圖片及介紹性文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導語,明確要求

      在上一組課文中,我們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真情。你可想過,人與自然的相處同樣需要我們付出真情。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組課文,先讀讀本組課文的單元導語。誰來說說,學習本組課文我們要明確哪些任務?(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內容,還要聯系實際,深入思考;二要積極行動起來,為了我們家園的美好明天,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圖引入,初讀全文

      看一組有關地球的圖片,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簡介地球。

      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課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請同學們放聲讀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不懂的字詞先自己想辦法試著解決。

      學生自由讀課文。

      出示要求讀寫的詞語,認讀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詞語意思。

      默讀課文,梳理內容

      默讀課文,然后跟周圍的同學討論: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交流反饋:可以選擇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方面來向大家匯報,并朗讀相應的段落:

      地球的美麗壯觀與渺小(第1至2自然段);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

      人類無法移居的事實(第5至7自然段);

      人類應保護地球(第8至9自然段)。

      概括大意,初解課題

      根據梳理的幾方面內容,引導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大意。

      聯系主要內容,討論交流: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地球?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樣子非常──(美麗壯觀),但同宇宙相比又是顯得非常──(渺小)。她所蘊含的──(自然資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壞,人類根本──(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正是基于這些認識,文章向人類發出了呼吁──(只有一個地球)。

      課后作業,抄寫詞語

      抄寫詞語盤點中要求讀讀寫寫的詞語。

      第二課時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聽寫本課要求讀寫的詞語。同桌相互檢查,改正錯字。

      指名學生說一說課文大意后引入新課:閱讀就是用心靈與文字對話的過程。讓我們再次朗讀課文,邊讀邊問問自己:是否高興了、著急了、痛心了、氣憤了或是擔憂了?把觸動你心靈的詞句畫下來,讓我們一起交流交流吧!

      板塊研讀,深究題意

      不動筆墨不讀書,一條條顫抖的波浪線條記下了你們心靈震動的痕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交流、感悟大家畫下的詞句。

      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讀。

      (2)渺小:地球的半徑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說地球渺小,你認為有道理嗎?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由。

      小結: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龐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顯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學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連一粒微塵都算不上。

      感悟自然資源的有限。

      (1)學習第三自然段,理解礦物資源面臨的'危機。

      ①明白礦物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

      ②從幾百萬年、幾億年感悟礦物資源形成時間的長及來之不易。

      ③從不加節制等詞感悟人類無知的破壞。

      (2)學習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資源遭受的破壞。

      ①理解本來在句中的作用。(本來一詞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精確性,它突出了這些資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點,強調了現在已經不可再生)

      ②品讀句子:但是,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a.舉例說說什么是生態災害?

      b.補充有關生態災害的資料,加深理解。

      ③指導朗讀這一段,讀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

      感悟無法移居的事實。

      (1)品讀句子:科學家已經證明別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了40萬億公里是目前可以確定的最小的范圍,也告訴我們這個范圍以外的情況,科學家還不能確定。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精確和嚴謹。

      ②感悟最小的范圍,即40萬億公里有多遠?(以前學過《太陽》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太陽離地球是1.5億公里,坐飛機去的話大約要二十幾年,這么一估計,40萬億公里坐飛機得五六百萬年才能到達)

      ③指導朗讀。

      (2)了解有關移民基地的設想。(教師可介紹有關火星和月球的知識,引導學生明白,這種設想是遙遠而困難的事情)

      理解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航員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感嘆?(說地球可愛,是因為她無私地奉獻資源,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保障;說地球容易破碎其實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壞,比如資源枯竭、生態災害等。這句話表現了宇航員對地球的贊美之情,同時更體現了宇航員對地球的擔憂之情)

      結合課題小結,齊讀最后一段。

      讀寫結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個同學了解到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這時,你一定有話對地球母親說,對人類說,或者對自己說吧?把你的心里話寫下來吧!

      寫話舉例:

      地球媽媽謝謝您,因為您用寬大的胸懷養育了人類,養育了一切生命。地球媽媽對不起,我們不但沒有珍惜您,還無知無情地毀壞您,給您帶來了無盡的痛苦。

      人類啊,不要亂砍亂伐,不要隨意開采、隨意毀壞資源了,不要濫用化學品了,再這樣下去,世界的最后一滴水會變成人類的眼淚啊!

      我想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不要讓水龍頭白白流水。不在房間里時,不要開著電燈、電視,不要把沒用完的筆記本扔進垃圾桶。因為地球媽媽的資源是有限的,這樣做不僅是為自己著想,也是為后代著想。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點:

      1.理解本課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分析課文中常見文言句式特點。

      3.了解莊子的哲學觀點,理解文中豐富的想象。

      教學難點:莊子的哲學觀點。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解讀與分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同學們,前面幾課我們學習了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張,孔子的仁愛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荀子的治學態度給我們以深刻的教育,在先秦時期,儒家和道家代表了那個時期主要的思想潮流,春秋時期的老子、戰國的莊子時道家學派的兩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今天,讓我們來看看《莊子》的思想主張吧。

      二.前移作業:

      1.文學常識:

      《逍遙游》出自《莊子》,《莊子》時戰國時期思想家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所著。現存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莊子的主要主張是絕對自由的人生觀,就是要達到五己、無功、無名的境界。與老子并稱"老莊"。

      2.生字識記:

      鯤鵬( ) 北冥( ) 摶扶搖( ) 山坳( ) 草芥( ) 夭 ( ) 蜩( ) 榆枋( ) 舂米( ) 蟪蛄( ) 椿樹( ) 斥鵪( )

      蓬蒿( ) 沮喪( ) 泠泠( ) 數數然( ) 惡于待( )

      3.聽朗讀錄音,并糾正自己不正確的斷句。

      三.分析第一段:

      1."鯤"之大中"大"時什么用法?

      明確:形容詞作名詞,龐大的體形。

      2."怒而飛 "中"怒"時什么用法?這個詞通常的用法是什么?

      明確:"怒"是奮發的意思,通常的用法是氣憤之意。

      3."南冥者,天池也"是什么句式?由何標志?

      明確:這是一個判斷句,采用"……者,……也"表示。與之相同的是"《齊諧》者,志怪者也。"

      4."志怪"中的"怪"是什么用法?

      明確:"怪"是形容詞作名詞,怪異之事。

      5."去以六月息者也"中"以"是什么用法?"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中的"以"又是什么用法?

      明確:前一個"以"是憑、乘的意思,表方式;后一個"以"是用的意思。

      6."天之蒼蒼,其正色邪"的"邪"是什么用法?"其"又是什么用法?它的其他用法還有哪些?

      明確:"邪"通"耶",語氣助詞,相當于"呢";"其"是副詞,表示揣測,相當于"是……還是……",它的其他用法還有:①代詞,代第一人稱(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游之樂也)②代詞,代第三人稱(北冥有魚,其名為鯤)③難道(其真無馬邪)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⑤還是(吾其還也)

      7."且夫水之積也不厚"中"且"是什么用法?它還有哪些用法?

      明確:"且"是再說的意思,它的其他用法有:①尚且(吾死且不懼,彘酒安足辭)②況且(且爾言過矣)③而且(以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④暫且(縣官且順群臣言)⑤一邊……一邊……(且戰且退)

      8."而后乃今培風"中的"而后"用法是否與現代漢語相同?"乃"是什么用法?

      明確:"而后"與現代漢語相同,表承接;"乃"的意思是才,它的.其它用法有:①是,表判斷(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蘇君)②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賞)③竟然(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⑤與"無"連用,"無乃"表示推測(無乃爾是過與)⑥只,僅僅(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9."時則不至"中"時"的意思是什么?它還有哪些用法?

      明確:"時"的意思是有時,它的其它用法是:①季節(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②隔一段時間,有時候(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③時候,時間(別君去兮何時還)④時運,時機(時不利兮騅不逝)⑤按時(學而時習之)⑥當時,那時(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⑦時常,經常(時與出游獵)

      10."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一句如何翻譯?

      明確:"奚",哪里;"以",用;"之",到;"南",南行;"為",語氣助詞,呢。整句的意思是哪里用高飛九萬里往南飛呢。

      11.本段莊子是如何描寫鯤鵬展翅的情形的?

      明確:莊子采用了大膽的夸張、想象和比喻的手法進行描寫,內中還有引用、反襯與側面描寫,極言鯤鵬展翅的宏大氣勢,表明鯤鵬借自然之道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12.與"蜩與學鳩"相比,鯤鵬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明確:蜩與學鳩如井底之蛙,見識短淺,而鯤鵬卻有遠大的理想,并善于借助偉大的自然之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四.作業布置:熟讀課文,準確翻譯第一段。

      五、個案設計: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第一段,學生自我翻譯第一段,同桌相互指正。

      二.分析解讀第二段:

      1."小知不及大知"中的"知"的用法是什么?它的其他用法還有哪些?

      明確:"知"同智,智慧;它的其他用法還有:①知道(朝菌不知晦朔)②知識,見解(孰為汝多知乎)③了解(知我者,鮑子也)④知己(悲歌辭舊愛,銜淚覓新知)⑤主持(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中"乃"的用法是什么?

      明確:"乃"是竟然的意思,這種用法與"乃不知有魏晉"相同。

      3."未有知其修者"中"修"是何用法?它的其他用法還有哪些?

      明確:"修"的意思是長;它的其他用法還有:①整治,治理(修守戰之具)②修建(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③研究、學習(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高(鄒忌修八尺有余)

      4."彼且奚適也"中"且"與"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中的"且"的用法是否相同?

      逍遙游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明確:不同。前者是將要之意,后者是而且。

      5."不過數仞而下"中"不過"與現代漢語用法相同嗎?

      明確:不同,這里是不超過的意思,而現代漢語是轉折連詞。

      6.本段論述的中心是什么?

      明確:中心是"小知不及大知",意在強調小與大的區別是自然存在的。

      三.分析第三段:

      1."行比一鄉"中"比"的用法是什么?它還有別的用法嗎?

      明確:"比"的意思是聯合,它的用法還有:①等到(比至陳,車六七白乘)②挨著(天涯若比鄰)③處處(比比皆是也)④勾結(朋比為奸)⑤認為和……一樣(每自比于管仲、樂毅)⑥等同(與天地兮比壽)。

      2."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中"數"的用法是什么?它的其它用法還有哪些?

      明確:"數"是拼命追求的意思;它的別的用法是:①細密(數罟不入夸池)②多次,屢次(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③幾(有魚焉,其廣數千里)④數目(愿得補黑衣之數)⑤計算(數不勝數)。

      3."雖然,猶有未樹也"中"樹"的用法是什么?我們學過的其它用法還有哪些?

      明確:"樹"的用法是樹立,動詞;其它用法是:①種植(五畝之宅,樹之以桑)②培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③樹木(中有雜樹,芳草鮮美)。

      4."泠然善也"中"善"的意思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善"的意思是高遠,它的用法還有:①好,表答應(王曰:"善。")②擅長(京中善口技者)③善良的(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4.這一段解釋了莊子的什么主張?

      明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四.本文作者的思路是怎樣的?(討論)

      五。作業布置:

      課后練習一、二、三。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最大的書》這篇課文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的敘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學的知識,講述了在地質勘探隊員的眼里,巖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樹葉、貝殼、小魚等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地殼的變動全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里。同時,課文還塑造了一個愛思考、愛探索,會刨根問底的孩子——川川。

      【學情分析】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他們能夠在自由讀文的基礎上,自學本課的生字詞,并結合重點的詞句對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分析,從而了解到課文中的“書”的真正含義與加雙引號的原因。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在各種形式的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學習。當他們越讀越感到有趣的時候,再揭示大自然的無窮魅力,進而激發他們對自然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與探索的欲望。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在備課前多次朗讀文本,梳理課文的脈絡,漸漸把課文內容在知識目標層面要解決的問題集中在這樣兩塊:1、讓學生懂得最大的“書”是什么?它是怎樣的?2、最大的書能告訴我們什么知識,有什么用?而這兩塊內容是通過川川這個愛思考,喜歡刨根問底的孩子和地質勘探隊員之間的對話來表達的。因此,考慮在第一教時的設計時,重點解決第一個問題,同時初步體會人物間對話的形式,滲透對川川這個人物愛問、愛思考的品質的體會。

      基于二下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新課標中低年級學生的教學目標,我把解決主要問題和字、詞、句、段等語文知識目標,學詞、品句、讀段、感悟、口語交際等方法和技能相結合,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學會由生字組成的10個詞語,圖文結合,理解“地質勘探隊員、雨痕、波痕、礦物”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3.初步了解關于巖石一些知識,提高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的興趣。

      4.發現“質、厚、底”三個生字的結構規律,提高歸類寫字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學會由生字組成的10個詞語,圖文結合,理解“地質勘探隊員、雨痕、波痕、礦物”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難點】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初步了解關于巖石一些知識,提高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方法】

      自讀自悟,分角色表演。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巖石的資料。

      2.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質疑課題 激發興趣

      1.開門見山,直接入題:(課前板書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9課——《最大的“書”》。

      2.齊讀課題,讀出最大:

      (我聽出來了,這不是普通的書,這是最大的書。)誰能再讀一讀?最大的書,書越來越大了。齊讀課題。

      3.質疑題目,帶著問題學習:

      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1)引號,借用;(2)最大的書指什么?(3)這本最大的書上有什么?(4)讀了這本書有什么用呢?

      過渡:同學們真是一個個“小問號”,多愛思考呀!老師真喜歡你們。我相信通過進一步的學習、思考,你的小問號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主動問一個問題比被動學會兩個問題要好得多。以質疑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旨在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初讀課文、檢查生詞

      1.同學們,文中的 “川川”和你們一樣,也是一個“小問號”?想不想知道他的問題?

      2.【出示自學提示】(1)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要讀正確,讀通順。(2)看川川提出了哪些問題呢?用橫線畫出來。

      3.同學們在讀書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困難,看生詞掌握了沒有。

      【出示詞語】

      (1)自己讀

      (2)指名讀(同位互相讀,如有錯幫他讀正確,然后自己再讀一讀。)

      A.第一行在讀音上有個共同的特點,哪位同學發現了?獎勵你做小老師,領著大家讀一遍。

      B.第二行有一個多音字你們發現了嗎?

      C.理解“地質勘探隊員”:地球是一個巨大的寶庫,里面埋藏著很多寶藏,地質勘探隊員就是拿著工具去尋找這些寶藏的人。

      D.齊讀最后一行。

      4.誰來說說川川的第一個問題是……

      5.【出示6個問題】齊讀問題

      (設計意圖:以自由讀的方式,激起學生對課文的了解以及本課生字的學習。梳理對川川幾個問題的把握,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一)1—4自然段

      1.我們先來看川川和叔叔的前兩次對話?(【出示】前兩次問題)

      2.老師扮演川川,你們能像叔叔一樣回答我的`問題嗎?

      (1)“巖石就是書呀!”叔叔的回答多肯定呀!

      你能再肯定地回答我嗎?

      “哪里有書啊?”(巖石就是書呀!)(我聽出了他肯定的語氣。)

      誰再來讀這句話?(越來越肯定了)

      你來,你來,一起來!

      (2)你們那么肯定:巖石就是書!說說你們的理由是什么?(“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一層一層的,多厚呀,你能再讀出巖石的厚嗎?(一層一層聲音要拉長一些。)讀厚了,再來,請你來。一起來

      我們的書是一頁一頁的,巖石是(一層一層的),巖石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3)讀好了一層一層,我們再來讀第四自然段,A自己讀,B誰來讀,C誰再來讀,

      (4)這么多同學想讀呀,那我們就分角色朗讀,我們怎樣讀出川川與叔叔對話的語氣、對話的情境呢?川川是個小問號,誰來當川川,請一位女生當川川。地質勘探員叔叔多有耐心呀,找一位男生當叔叔。

      (5)標點符號也會說話,剛才這兩位同學把問號、感嘆號讀得多好呀。下面請女生當川川,男生當叔叔,我們再來讀課文。

      3.地質勘探員叔叔在回答川川的問題時,先明確回答,然后再說出依據。多讓人信服呀。

      (1)我們平時在回答別人問題時,也要做到回答問題要明確,還要說出回答的依據。

      (2)說話訓練:

      “讀書有用嗎?”

      讀書當然有用了,因為( )所以( )。

      過渡: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難怪叔叔說“巖石就是書呀!”這巖石書上有字和畫嗎?

      (二)5—8自然段

      1.誰能介紹一下巖石書上的字和畫,找出書上的句子,介紹給大家。

      (1)生讀有關字和畫的語句。

      (2)還有補充的嗎?

      2.師生接讀: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這些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

      3.那巖石上的字你認識了嗎?如果你認識就大聲喊出他們的名字。【出示雨痕、波痕、礦物的圖片】(生說雨痕、波痕、礦物)

      4.同學們,如果我是叔叔,有人問起我,我對巖石上的畫太了解了,我一定會興奮地告訴他。

      誰能用興奮的語氣向川川介紹巖石上的畫。

      “多興奮的叔叔呀”。

      5.我們一起去讀一讀5——8自然段,再一次去感受巖石中字的神奇,畫的美麗。

      好,男同學當叔叔吧,女同學當川川。

      過渡:這巖石上“有字有畫”,難怪叔叔會說,巖石就是書啊!

      (三)9、10自然段

      1.這字和畫能說明什么呢?

      2.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的第10自然段。

      3.我們腳下的這座高山曾經是陸地,曾經是大海,這種億萬年的地殼變化過程,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滄海桑田”(出示相關圖片及介紹)

      (四)11、12、13自然段

      1.小組分角色讀。

      2.老師采訪“川川”

      “川川,你為什么那么高興?那你長大后會想做什么呢?”

      師總結:正是因為地球有了這種滄海桑田的變化,才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很多有用的東西,地質勘探員叔叔通過讀這本大自然的書,為我們找到生活需要的好多好多的東西。

      (五)拓展延伸

      (1)除了巖石書,大自然中還有哪些特殊的書呢?(空氣、海水、土地),(2)你長大了想讀什么書呢?

      總結:大自然這本最大的書,多么需要我們下功夫去閱讀呀!

      (設計意圖:這里是一個讀段的訓練,通過朗讀式的問答,讓學生能充分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接著利用課文的文字信息來激發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學習興趣,這也是我們語文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最后根據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和理解,再進行朗讀的指導,這樣課文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四、發現規律、指導寫字

      1.川川是個善于發現問題的孩子,我想你們也一定善于發現。

      2.出示字:請看這三個字,在結構上你們有什么發現?(半包圍結構)他們還一個相同的筆畫。(豎撇)

      3.我們先看“底”。要把這個字寫規范、寫端正,應注意什么?

      4.教師范寫,重點指導。

      5.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6.展示,評價。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對二下年級的學生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重點指導書寫“底”字,放手讓學生自己仿寫。教師要重視寫字姿勢和評價反饋。)

      五、布置作業

      1.課下繼續讀好本課的對話。

      2.認真書寫生字。

      (設計意圖:讓學生鞏固對本課生字的學習以及對話的情境朗讀,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你認為川川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二、學習生字

      1.出示詞語

      地質隊員 勘探巖石波痕煤炭認真奇怪 閃光 透明寶藏 足跡 創根問底

      (學生自讀、指名讀、領讀)

      2.出示生字

      質、勘、巖、冊、厚、印、痕、刨、煤、寶

      “現在只剩下生字了,看大家還都認識嗎?”(同桌互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出示生字,組詞

      “現在我們來試著給這些生字組詞”(指名開火車組詞)

      4.識記這些生字

      同學們互相交流識字方法,然后舉手回答。

      換偏旁識字:痕——很,狠,恨

      加一加:巖=山+石煤=火+某 勘=甚+力

      重點指導:印、勘、質

      三、指導寫字

      1.出示12個生字,學生齊讀。

      2.學生談發現。

      3.單個展示生字,學生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師補充,指導寫字。需要重點指導的字板書。

      冊:要注意左右要對稱,一橫要稍微上斜。(可以看課本封皮上的第二冊的冊)

      巖:石字的一橫在橫中線上,上下結構,石字要拖住山字。

      寶:注意不要落下最后一點,玉的一豎在豎中線上。

      趴、埋、陸、鐵:都是左右結構,要注意左窄右寬。

      埋和理要分開,有土才能埋。

      刨:雖然是左右結構,但因為利刀旁在右邊,所以是左寬右窄。

      印:右邊是單耳。

      4.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5.作業展示,指導評價。

      三、拓展作業

      1.讀“我知道”中的小知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請教老師和同學。

      2.完成課后“我會填”。

      四、作業設計

      1.寫生字詞,朗讀課文。

      2.推薦幾本書來閱讀:《地球秘密探奇》和《十萬個為什么》。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能懂得寫通知的意義,掌握寫通知的固定格式,學會寫通知.

      2.通過習作,能認識到"通知"跟我們日常生活的關系密切,養成能注意留心校內校外的有關通知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通知的書寫格式,練寫課后的兩則通知.

      教學難點,能組織好正文中的內容,用確切的語言表達.

      三,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片.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在什么情況下要寫通知.

      2.掌握通知的書寫格式.

      (二)教學過程

      1.揭題.

      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一種應用文(出示課題)."通知"與我們上學期學的收條,領條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

      2.自學課文,想想:

      (1)什么時候需要寫通知

      (2)通知的格式是怎樣的'學生自學抓住要點.

      3.反饋自學,討論通知的格式.

      4.口頭解說書中的第一個通知,并試寫.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通知的書寫格式,學會寫通知.

      2.完成兩則通知的寫作.

      (二)教學過程

      復習.

      (1)說說我們什么情況下要寫通知.

      (2)指名說說通知的格式.

      2.講評第一則通知.

      3.試寫第二則通知.

      (1)自由讀第2題.

      (2)口頭練說,集體討論.(這一題的內容組織有部分學生可能有一定困難,自由練說可采取小組討論形式)

      (3)試寫.例:

      通知

      2月26日(星期四)下午3時,在本中隊教室召開中隊委員會議,討論中隊工作計劃.請中隊委員參加.

      四(1)中隊委員會

      2月23日

      4.課堂作文.

      學生在作文本上謄寫兩則通知.

      (2)教師根據班級,學校實際提供內容,讓學生練習鞏固寫通知.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03-28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經典]語文教案07-25

    【經典】語文教案07-3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久久精品日本亚洲官网 | 中文字幕日韩小视频 |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 伊伊综合网在线视频免费 |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欧美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