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5-04-19 07:02:22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合(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合(10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在積極參與和討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乘法的估算,會說明估算的思路。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估算知識的空間,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會進行乘法的估算,會說明估算的思路。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能說出下列各數的'近似數各是多少嗎?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題的結果嗎?你是怎么想的?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二、親身經歷,探索新知

      1、出示例題2的主體圖。

      引導學生觀察:用自己的話敘述一下主體圖向我們提供了有關多媒體教師里的哪些信息?

      2、教學例題2.

      教師:根據畫面的內容,口頭編一道應用題。

      出示例題2:多媒體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個座位,現在有350名同學來聽課,能坐得下嗎?

      (1)教師:這一道題只要我們判斷多媒體教師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學,因此不用大家計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應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

      (2)匯報:要判斷350名學生能否坐得下,必須估算出多媒體教室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個)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個)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個)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

      小結:大家根據已學在估算知識,想出了三種方法,通過這一道我們知道估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總結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時,先把兩位數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數,然后再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1、完成教科書第59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清題意,獨立完成。然后教師講評。

      提問: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書第61頁練習十四的第7題。

      (1)引導學生觀察圖,說說你從圖中得到什么信息?

      (2)獨立完成,將估算結果寫在課堂本上。然后教師講評。

      3、完成教科書第61頁練習十四的第8題。

      (1)理解題意,根據題目畫面的內容說說從“學生已經種了93棵樹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的:

      通過練習一的練習題目,使學生鞏固本單元所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基礎知識,并能把這些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來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進一步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時間分配:2課時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28頁“練一練”和第33頁“練習一”的第1---7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熟練準確地計算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幫助學生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并強化混合運算的基本技能。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與計算習慣,提高學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重點難點

      1、使學生能熟練準確地計算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

      2、提高學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上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誰能給大家出一道這樣的題?

      學生匯報所出的題,教師把學生出的題板書在黑板上。

      提問:怎樣計算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

      (先省略因數中的0,先算出乘積,最后在積的后面再添上原來因數中被省略的0)

      (二)復習舊知,提高能力。

      1、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中的第1——3題。

      集體訂正。

      2、四則混合運算

      出示圖:蘋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買蘋果16箱,梨18箱。

      (1)兩種水果各應付多少錢?

      (2)一共付多少元?

      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問:求第(2)問時,你能列綜合算式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

      板書:30×16+40×18

      提出問題: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什么?

      (1)一個算式中如果只有加、減兩種運算,或者只有乘除兩種運算,或者只有一種運算進,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一個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減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減法時,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減法。

      (3)一個算式中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獨立完成,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三)課堂作業設計

      1、練一練的第4、5題。

      2、第33頁第1——7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計算能幫助我們解決諸多的實際問題,也是生活中的一項基本技能。希望大家平時多煅練自己的頭腦,成為一個思維敏捷的好學生。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練習一8---15題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幫助學生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體會到

      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重點難點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

      四、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五、教學過程

      (一)概括總結,點明課題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已經完成了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研究,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就把這部分內容進行一下復習。

      板書:復習課

      (二)復習舊知,提高能力

      1.口算下面各題(投影出示):

      200×8=17×100=12×400=

      42×20=50×60=14×200=

      23×30=43×200=21×40=

      2.解決實際問題。

      實驗小學共有24個班。運動會前夕,學校為每個班買了一副羽毛球拍,又買了12套飛鏢玩具作為獎品。請你算一算:

      (1)買羽毛球拍需要多少元?羽毛球拍19元每付

      (2)買飛鏢玩具需要多少元?飛鏢25元/套

      (3)一共需要多少元?

      教師:先估算一下,然后在練習本上獨完成。

      集體訂正:

      學生甲:羽毛球拍19元/付,把它想成20元,2OX24=480(元),買羽

      毛球拍的錢數不會超過480元。

      學生乙:我把它想成20元/付,24個班想成25個班,20×25=500(元),買羽毛球拍不會超過500元。

      學生丙:飛鏢每套25元,把12套想成了10套,25×10=250(元),買飛鏢的錢數比250元多。

      計算準確結果:

      (1)19×24=456(元)

      (2)25×12=300(元)

      (3)456十300=756(元)

      質疑:有什么疑問?有不同的方法嗎?

      學生丁:在計算25×12時,我想成25×4×3,就很快地算出了300。

      教師:你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的非常好,當一個數與25相乘時,如果乘數中含有因數4,就先算25×4,這樣簡便。那你知道怎樣計算26×35嗎?

      3.數學規律。

      (1)先口算下面各題,然后觀察這些算式,看你發現了什么?可以怎樣計算?

      2×25=()200÷4=()

      4×25=()400÷4=()

      6×25=()600÷4=()

      8×25=()800÷4=()

      12×25=()1200÷4=()

      (2)集體交流,得出結論:

      一個數與25相乘時,可以把這個數先擴大100倍,然后再除以4,結果不變。

      (3)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律呢?

      因為擴大100后再除以4(縮小4倍)實際上就是擴大25,就是求25,所以存在這樣的規律。

      小結:對于這樣的規律,同學們要靈活運用,分析一下是乘25簡便還是除以4簡便,切不可盲目計算。

      (三)思維訓練8---13題

      (四)課堂作業設計14、15題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最滿意自己的哪一方面表現?你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你還有哪些困惑?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1、基礎知識目標。

      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環境,使學生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能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標:

      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

      對東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學過程:

      室外部分

      一、導入

      師:今天有許多老師來聽課,其中不少老師還是第一次來到我們緯二路小學呢!對我們學校不是很了解,大家能不能先當個小導游領著老師們參觀一下我們的學校?時間的關系我們只參觀前院四周的情況,介紹時注意使用正確的方位詞。能當好小導游嗎?(能)下面就分小組請老師們去參觀吧!

      (學生分小組進入操場向參觀的老師們介紹校園)

      二、認識東、西、南、北

      1、認識東、西、南、北。

      學生集合匯報。

      師:同學們是怎樣向老師們介紹的?

      (學生用以前學過的'前后左右來介紹校園的情況)

      師:為什么幾位同學有的說他的前面是教學樓?有的說他的前面是幼兒園樓呢?

      (兩位同學站的方向不一樣,所以他所面對的事物就不一樣。)

      師:看來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前后左右來描述,有局限性了。怎么辦呢?你還知道其他描述方向的方法嗎?

      (可以用東西南北來描述)

      師:你知道哪是東嗎?(太陽升起的方向就是東方)

      知道了東還能知道那個方向?(西方,東與西相對)

      剩下兩個方向是什么?(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

      2、鞏固東西南北。

      師:看大家是不是認清了東西南北,咱們來做幾個小游戲。

      教師說方向,學生轉向那個方向。(速度適當加快,增加娛樂性,使學生在游戲中熟練辨別東西南北。)

      一學生說方向,其余學生指出相應的方向。

      用方位詞再來介紹一下我們的學校。

      3、知識擴展。

      師:在學校同學們都已經熟練地辨別出東西南北了,出了學校還分得出來嗎?老師要考考大家,東圖書店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聚豐德呢?泉城廣場呢?

      師:你的家大約在學校的哪個方向?

      室內部分

      4、方向的相對性。

      師:回到電教室,你調向了嗎?文化墻在操場的哪邊?辦公樓呢?教學樓呢?幼兒園樓呢?

      師:現在在多媒體教室里,我在同學們的哪邊?門呢?那幼兒園樓在我們的哪邊?哎?剛才有同學說幼兒園在操場的南邊,可現在幼兒園又在我們的北邊,這是怎么回事呢?

      (不是幼兒園在動,而是我們站的位置不一樣了。)

      師:看來我們再敘述方向時,要說明誰在誰的什么方向。

      三、認識地圖上的方向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我們學校的平面圖沒有完成,同學們能將“文化墻、教學樓、辦公樓、幼兒園樓”及它們的方向填在操場四周并把這張平面圖完成嗎?試試看!

      學生繪制,展臺前展示,介紹繪制情況。說說為什么這么畫。

      師:同樣的校園,有的同學把“東”畫在了上面,有的把“北”畫在了上面,如果不標出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別人還能清楚地看懂我們的示意圖嗎?怎么辦呢?

      (我們可以統一一個畫圖的標準)

      師:對了,根據地理知識,在地圖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板書)為了使大家知道我們是按這個標準畫的就在圖的右上角畫一個向上的箭頭寫明“北”。

      師:請同學們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圖。

      展示。

      四、看圖辨方向

      1、游樂園。

      師:春天就要到了,我們該去春游了,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好嗎?(出示)

      師:介紹一下公園的情況。(如果沒用上方位詞可引導學生“用上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來介紹”)

      師:你怎么知道花壇的北邊是噴泉的?

      我們先去哪兒玩?(學生自主選擇進入并介紹情況)

      2、北京。

      師:去過北京嗎?老師有幾張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學生欣賞。

      師:這兒有一張XX廣場的照片,同學們能根據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圖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嗎?

      變換不同的位置讓學生說說四周的情況。

      五、小結

      今后我們再出去旅游就可以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順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第六冊第一單元例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指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的條件下,會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感知方向的相對性和培養方向感,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

      1、能在不同的位置認識方向,體會中心點變了,但東南西北是不變的。

      2、東南西北按順時針方向轉。

      教具準備:

      課件、指南針、方向牌、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活動,導入新課

      1、 活動:我們先來活動一下,大家一起來

      向前點點頭,向后指一指,向左彎彎腰,向右拍拍手。

      師:在剛才的活動中用到那些方向詞?(前后左右)

      (請2人一起面對面做游戲)

      老師同樣這么說,為什么他們做的不一樣?(朝向不一樣)

      小結:看來單單用前后左右來表示方向,還不夠清楚。我們還要學習新的有關方向的知識。

      2、師:生活中還有那些表示方向的詞?(揭題,板書課題)

      對于東南西北,你們已經知道哪些?大家已知道這么多,你們真愛學習,知識真豐富。這節課我們重點來研究怎樣辨認東南西北。

      二、聯系生活,自主探索

      1、 學習辨認方向

      師:你們知道早晨太陽從什么方向升起的?

      那我們教室的哪一面是東呢?(發方向牌:東)

      還有3個方向呢?看來有點難,請電腦博士幫幫忙吧。

      出示兒歌

      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齊讀,確定其余三個方向,發方向牌:西北南)

      學生一起面向太陽(面向東)站立,邊指邊說,同桌互說。

      2、 活動鞏固方向

      活動一:指一指

      現在我們已經初步辨認東南西北,接著老師報方向,你們能迅速地指出來嗎?

      東,西。 南,北。

      現在你們發現什么?(東和西相對,南和北相對,板書)這是辨認方向的。一個好方法。

      練一練:咱們來一道填空題

      我的前面是東,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面是南,我的'右面是( ),我的后面是西,我的前面是( ),我的右面是北,我的左面是( )。

      活動二:轉一轉

      現在老師再報出一個方向,你們能很快地面向著這個方向嗎?

      面向東,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再來一次)

      在這個活動中你發現什么?(順時針轉,板書)

      這是辨認方向的又一個好方法。

      只要告訴我們一個方向,就能按照順時針轉的方法辨別其余三個方向

      練一練

      我的前面是西,大家用順時針轉的方法,指出其余三個方向。

      我的前面是南呢?

      活動三:寫一寫

      發現了這么多的辨認方向的好方法,真不錯。現在老師要收好方向牌,要求同桌合作完成。

      要求是:一人,先東南西北選一個方向站好,再說說其余方向。還有一人記錄。

      匯報:你是怎么想的?

      現在你們又發現什么?(小結:人的朝向是可以變的,但方向是不變的)

      活動四:猜一猜

      蒙住一同學的眼睛轉幾圈,然后大家告訴他前面是什么方向,再讓他猜出其余方向,大家當裁判。

      再讓他當小老師出題考考大家嗎?

      三、走進生活,活學活用:(課件)

      1、 完成書上例題1

      2、 要求:學生當向導,介紹以本學校的校園為中心,東南西北有什么建筑物?

      3、 綜合練習

      《幫迷路的小兔回家》:一天下午,一只小兔在樹林里迷路了,它分不清東南西北,只記得自己的家在樹林的東面,可樹林的東面在哪兒呢?它怎么也找不到,這下,小兔可著急了。你們有辦法嗎?

      小結:數學知識能夠幫助我們辨認方向,(課件)使我們不會迷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關于東南西北方向的知識,我們以后還會繼續學習。

      四、總結

      1、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 回去看看自己家的東南西北有什么建筑物?

      3、 寫一則《我幫迷路的小兔回家》的數學日記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新課講授】

      教學教材第52頁例3。

      1.出示例3情景圖。

      超市一周賣出5箱保溫壺,每個保溫壺賣45元。一共賣了多少錢?

      2.閱讀與理解。

      (1)學生讀題,獲取信息。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已知每箱保溫壺有12個,一共賣出了5箱,每個保溫壺需45元,要求一共賣了多少錢。

      3.分析與解答。

      (1)每箱賣了多少錢?

      45×12=540(元)

      (2)一共賣了多少錢?

      45×12×5= 12×5×45=

      (1)學生思考。

      (2)討論、交流。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方法一:

      可以先求出一周一共賣出了多少個保溫壺?

      列式為:12×5=60(個)

      再求這60個保溫壺一共多少錢?

      列式為:60×45=2700(元)

      答:一共賣了2700元。

      方法二:

      先求出每箱可以賣多少錢?

      列式為:45×12=540(元)

      再求一共賣了多少錢?

      列式為:540×5=2700(元)

      答:一共賣了2700元。

      (4)如何列綜合算式呢?

      學生討論交流并匯報。

      方法一:12×5×45=60×45=2700(元)

      方法二:45×12×5=540×5=2700(元)

      4.回顧與反思。

      (1)通過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知道數量和單價,如何求總價呢?

      (2)學生討論、交流。

      (3)引導學生匯報、歸納。

      小結:知道數量和單價,求總價,總價=數量×單價。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52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用兩種方法解答,并說出你是怎樣思考的?點兩名學生上臺板演,然后集體講評。

      2.完成教材第54頁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用兩種方法解答,并說出你是怎樣思考的?點兩名學生上臺板演,然后集體講評。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整數連乘應用題,我們可以根據一定的數量關系來列式解答,在解答過程中,要弄清數量關系,注意題目要求,同時也要拓展思路,用多種方法列式解答。

      【課后作業】

      教材第54頁“練習十二”第2~5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學習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p46-50的內容。

      學習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并能記住各個月以及平年、閏年的天數。

      學習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以及各月份的天數。

      學習難點:

      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

      導學過程:

      一、激趣定標,引入新課

      1、復習學過的時間單位。(時、分、秒)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3、展示學習目標。

      二、自學互動,構建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p46幾幅有意義的日子的圖片。

      學習任務:觀察圖片,說說呈現的是什么情景,這些情景是發生在什么時間。

      學習方式:獨立觀察、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2、課件出示教材p47例1年歷。

      學習任務:觀察年歷,回答問題。

      學習方式:獨立學習、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①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

      ②哪幾個月有31天?

      ③哪幾個月有30天?

      ④二月有多少天?

      ⑤一年有多少天?

      點撥講解:

      我們把天數是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天數是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一年中有7個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一年中有4個小月:4月、6月、9月、11月

      學習任務:從教材p47的年歷上分別找出你所知道的紀念日以及父母和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日,用彩筆在年歷里圈出來。你的父母和你的生日是在大月還是在小月?

      學習方式:獨自找一找、圈一圈,再匯報

      3、PPT課件出示:

      學習任務:探討怎樣較快地記住各月的天數。

      學習方式: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交流

      ①適時點撥,引出用拳頭記憶的方法。

      動手數數:在左手的拳頭上從1月數到7月,再從8月數到12月。

      (凸起的地方,就是大月,有31天;數凹下的地方,除了二月外,其它都是小月,只有30天。二月份是特殊月。)

      ②歌訣記憶法

      學習方式:讀一讀、記一記

      年月日兒歌: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日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教師說明:這里的“臘”是指十二月;“冬”是指十一月。)

      4、游戲

      老師隨便報一個月份,要是大月男生起立,要是小月女生起立。

      教師最后報“二月”,提問:為什么報到“二月”時不用起立呢?

      5、PPT課件出示:教材第49頁20xx年2月和20xx年2月的年歷。

      學習任務:觀察年歷,說說你的發現。

      學習方式:獨立觀察后與組內同學交流、匯報

      我發現()月的天數最少,有()天或()天。

      點撥講解: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板書: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二十九

      6、認識平年和閏年

      PPT課件出示:教材p49例2下面的“做一做”

      學習任務:觀察年歷,說說觀察的.結果。

      學習方式: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交流

      發現閏年規律:每四年中有一年是閏年。

      學習任務:研究閏年的年份與“4”的關系。

      學習方式: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點撥講解: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但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如1900年不是閏年,而20xx年是閏年。

      三、測評訓練,鞏固新知

      1、PPT課件出示今年年歷,學生觀察后完成教材p47“做一做”。

      點撥講解:我們把一年中的12個月分成四個季度,每3個月是一個季度。一月、二月、三月為第一季度,四月、五月、六月為第二季度,七月、八月、九月為第三季度,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為第四季度。

      2、填空

      ①一年有()個月。我們把天數為31天的月份叫做()月;天數為30天的月份叫做()月。

      ②一年中有()個大月,分別是(),()個小月,分別是()。

      二月是個特殊月,平年二月()天,閏年二月()天。

      ③一年5個月=()月。明年全年有()天,合()星期零()天。

      ④5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8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⑤我知道()節在大月,()節在小月。

      ⑥小明在奶奶家連住了兩個月,正好62天,這兩個月是()月和()月。

      ⑦中華人民共和國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周年。

      3、我是小法官

      ①一年中有6個大月,6個小月。()

      ②二月只有28天。()

      ③凡是單數月都是大月。()

      ⑤5月30日后面一天就是6月1日。()

      ⑥今天是9月31日,明天就是國慶節

      ⑦每年的12月都是31天

      ⑧1996年是閏年。()

      ⑨每年都是365天。()

      四、課堂小結,交流收獲

      說一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布置

      完成同步練習中的對應習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一、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二、本學期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及奮斗目標

      1、教學重點和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

      2、奮斗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收集信息、組合信息,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2、在教師指導下,初步學習反思和評價。

      3、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能積極地參加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對與數學有關的身邊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感興趣,有學好數學的愿望。

      4、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初步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培養學好數學的愿望。

      5、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有條理地思考,把握數量之間的關系,培養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具體措施

      1、創設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的學習氛圍,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點擊,學生的創新火花。

      2、課堂上引入開放性的例題,使學生在探索中促進發散和求異思維的發展。

      3、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組織形式,采用問題式教學與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來揭示知識的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問題與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流能力。

      4、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5、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拓展練習,課堂上準備一些不同層次的練習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潛力。

      四、教學專題研究計劃

      主題:如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方法:

      1、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里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理解面積含義及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主動解決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學會根據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到現實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數據,能解決一些與平均數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據的重要性,增強統計觀念。

      3、增加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能主動與同學共同進行學習活動,積極與同學交流自己在解決問題時的思考與所選用的方法。

      4、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能利用估計,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

      四、尖子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

      1、學困生的轉化

      本班學困生黃倩倩、陳澤儒、王艷琴,他們口算能力差,解決問題不會分析,面對以上情況,準備采取如下轉化措施:

      (1)課上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多留心觀察他們,提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他們回答。

      (2)課堂練習中,督促他們認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膽問。

      (3)采取“一幫一、一對紅”的措施,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2、尖子生的培養

      (1)課上除完成課堂作業外,給他們留一些有難度、有深度的問題,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2)發展他們的智力因素,開發非智力因素,多舉辦課外活動。

      (3)開展爭做小老師活動,每周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他們展示自己。

      五、課時安排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掌握除法豎式中的各部分含義。

      2、認識余數,知道余數的含義。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4、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將表內除法列成豎式來計算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

      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老師說算式,學生搶答。

      54÷6= 42÷6=72÷9=

      2、最大能填幾?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1)利用課件演示例1:提出問題,引出筆算。

      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即將就要舉行了,需要布置會場。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

      (2)動手操作:請同學上講臺進行分一分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里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加法和減法中,我們都能用豎式來計算,那么除法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

      (6)(課件出示:豎式)仔細閱讀課本P50頁,看看這個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和符號表示什么意思?同時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7)練習:豎式計算(并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7÷3=

      2、教學例題2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4)嘗試列式:23÷5=4(組)

      (5)認識余數:余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余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么?(發現了當余數是0,也就是沒有余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余數的含義

      余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余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為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余下來的,所以余數要比除數小(板書: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余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1、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2、培養學生用面積單位直接測量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概念

      教學準備:學具袋、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5

      1.“涂顏色”比賽。

      2.導入。

      剛才老師畫的是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平面圖形的周長。而這兩位同學涂的,是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圖形的面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有關面積的知識。

      二、進行新課 20

      (一)面積和面積單位

      1.物體的表面。讓學生閉起眼睛,把數學書和鉛筆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個表面大。比課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兩張樹頁,進行比較。教師揭示: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圖形。投影出示兩個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讓學生比較這兩個正方形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小?

      第一組:圓形

      第二組:

      提問:

      (1)第一組兩圖相比,哪個面積大?(通過觀察,學生看到三角形面積中可以包含這個圓的面積,因此三角形面積大于圓面積。)

      (2)怎樣比較第二組兩圖?(這兩幅圖可以用重疊的方法來比較。得出圖1的面積比圖2的面積大。)

      3.揭示面積概念。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都是有大小的,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4.比較面積大小。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有各種形狀和大小,有規則的也有不規則的。像剛才兩位同學涂的平面圖形就是不規則的,請你比較下面各組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第三組:

      第三組兩圖的形狀差別較大,不能用重疊的方法,怎樣來比較它們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紙和筆,同桌兩人合作,想個可行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請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問:你聽懂了嗎?(用劃方格的方法。如下圖所示。通過數方格,看哪個圖形包含同樣大小的方格數多,哪個面積就大。得出圖1的`面積小于圖2的面積。)

      比較下列圖形的大小

      5.導入面積單位。學生在比較前兩組圖形時,用數方格的方法很順利的解決了問題。在比較第三組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會發現雖然兩個圖形包含的方格同樣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樣,所以它們的面積也不同。

      提問:剛才這題,你學習后有什么啟發?

      對,用數方格的方法比較面積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須是一樣的,這就是說面積的大小要有統一的標準,這就是常用的面積單位。教科書上介紹了一些,請同學們自學教科書第136頁。

      6.認識面積單位。

      你從書上學到了那些面積單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學

      (1平方厘米),是怎么說的?(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把實物貼上黑板,請同學們在學具袋里找出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邊找邊想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

      那同學們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圍哪些物體的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圖釘面、田字格、信封寫郵政編碼的地方……)

      拿出6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們拼成一個長方形,說一說它們的面積是多少?為什么?(擺在白紙上,上實物投影展示)為什么這兩個圖形的面積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擺,它們都是由6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學

      同學們我們已知道了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那你能想一想怎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同學們真聰明,請你在學具袋里找一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邊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約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實物:手掌面、方磚面、開關蓋……)

      下面就讓我們來當回小小測量家,用1平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積,怎么樣?(匯報測量結果3-4人)其他同學的意見呢?

      我們已知道了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一平方米,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師這兒就有一個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誰愿意幫個忙,把它展開。那么我們身邊哪些事物的面大約是1平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磚的磚面……)黑板一半的一半

      下面我們再來做個小游戲,老師把這張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紙鋪在地面上,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這1平方米的紙上可以站多少個同學?

      (二)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1.投影出示例題。

      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圖形,有什么不同?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說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圖形的不同點。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藍紙,并出示1分米長的紙條,讓學生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讓學生比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結: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長度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積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是不同的計量單位。

      5.做一做。

      根據下面的測量要求,說出用長度單位還是用面積單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課桌面的寬______________

      教室門的高______________ 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區別周長和面積。

      1.提問: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單位呢?

      2.小結:周長是指圖形一周的長短,面積是指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周長可以拉成一條線,面積卻不可以。我們可以說:“周長一條線,面積一整片。”

      三、鞏固練習 1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圖形。(合作分組)

      (1)面積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積是16平方厘米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四、課堂小結 3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與以前學過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呢?誰能說一說1平方分米與1分米在什么地方?這是兩種不同的計量單位,今后使用時要特別區別清楚。那么,學到這里,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教后感:鞏固反饋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長、面積,突出了區別、對比。最后安排一道組合圖形中周長與面積的區別對比,這樣安排會有助于學生的認識規律。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如何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2、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旅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課題:淘氣他們學習今天要組織同學們去游樂園玩耍,這節課,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去游園吧(板書課題:我們一起去游園)。

      活動一:租車

      1.出示情境圖:

      師: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生1:數學信息是:有48人去游園,需要租車,小車每輛最多乘12人,租金是120元,大車每輛最多乘18人,租金是160元。

      生2:問題是:可以怎樣租車?需要多少錢?

      師:把信息和問題完整的讀兩遍,獨立思考,再與同伴說一說:可以怎么樣租車?需要多少錢?

      生:獨立思考,與同伴交流可以怎樣租車?需要多少錢?

      學生匯報思考的過程:可以租3兩大車,坐54人,有6個空位,租金是3×160=480(元);

      2.師:到底有幾種租車方案?我們來整理一下吧。

      出示列表:把你想到的租車方案,依次序填在表格里。

      生:獨立完成表格,把各種租車方案都填在表格里,交流展示。

      展示完學生的列表后,師選出學生(有條理思考的)代表方案展示:

      3.怎樣租車最省錢?

      1)觀察上面幾個方案,如何做最到省錢?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最省錢的是方案4:租1輛小車和2輛大車440元。

      師:為何方案1和4都是坐48人,相同的人數,為何租金不同?

      2)淘氣說:如果我們是40人,怎樣租車最省錢?你們能幫幫淘氣嗎?學

      生用列表的方法試著解決問題,匯報:租2輛小車,1輛大車省錢。

      小結:租車最省錢的策略是:車上的座位盡可能坐滿,如果坐不滿,空座位必須盡可能少,盡可能用大車。

      師:解決了租車的問題,同學們開心的.乘車去游樂園里玩耍了。

      在游園的時候,同學們又遇到了數學問題,請我們幫忙解決呢。

      活動二:

      購買紀念品1.師出示情境圖:觀察情境圖,你知道了什么?

      生:觀察,匯報:小包裝里有3個玩偶,每盒5元,大包裝里有4個玩偶,每盒6元。買30個玩偶,可以怎么樣買?

      師:大小包裝各需要幾盒?獨立思考問題“可以怎樣買?”請你寫出3種購買方案,哪種最省錢?

      問:怎樣寫出你的方案呢?(生:用列表)

      2.學生在題單上完成表格2,交流展示:

      比較:哪種方案省錢?討論:省錢的方案有什么規律?(盡量購買大包裝盒的省錢,因為大包裝盒里每個玩偶的單價少)

      生:觀察表格,思考,交流,匯報。

      師:利用列表還能解決什么問題呢?

      生:自由回答活動

      三.鞏固應用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列表的方法解決了租車和購買紀念品時遇到的數學問題。現在你能用學到的知識,幫助笑笑和淘氣解決他們在游園時遇到的問題嗎?

      1.笑笑的問題是:買50個玩偶,怎樣買最省錢?

      2.淘氣的問題是:如果大車可8人,小車可坐5人,我們28人乘車,怎樣安排車輛空座最少?

      學生獨立思考,用列表的方法,解決這兩個問題。師巡視,個別指導。

      學生展示,匯報。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從游園的活動中,學到了什么數學知識?學生回顧,思考,自由發言。

      教學反思:在解決如何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旅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22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07-07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07-06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7

    (精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27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11-10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新版01-28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必備)07-05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選)10-21

    (薦)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2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亚洲国内自拍愉拍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非洲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 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