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教案>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

    時間:2025-04-11 10:43:15 四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比較,知道小數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會運用小數的性質進行小數的化簡。

      過程與方法:

      通過直觀的分數模型和數射線來探究小數的性質。

      情感與態度:

      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性質。

      教學難點:

      運用小數性質進行化簡。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1.口答:小數改寫成分數。

      0.7 = 0.73 = 0.731=

      口述小數改寫成分數的方法。

      2。哪個分數與哪個小數相等,并說出各個小數表示多少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7/ 10 21/1 00 307/1000 0.7 0.21 0.307

      二、中心階段:

      1、出示例1:比較0.3,0.30,這兩個小數的大小?

      2、學生討論后看書進一步交流:

      (1)可把這兩個小數分別改寫成分數,結合直觀圖比較。

      把正方體看作整體“1”,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一條是十分之一,涂色部分是3條,表示十分之三,因此0.3 =3/10

      把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平均分成100份,每一塊是百分之一,涂色部分是30塊,表示百分之三十,因此0.30 =30/100。

      從圖中可以看出,涂色部分大小相等,用分數表示3/10=30/100,用小數表示0.3=0.30

      (2)借助數射線找位置理解:從數射線上看,每一大格表示0.1,0.3表示3個0.1,3格表示0.3,每一小格表示0.01,0.30表示30個0.01,30格表示0.30,兩個數在同一點上,所以0.3=0.30。

      3.師:是不是所有的這種形式的小數都相等呢?

      比較0.7與0.70,0.10與0.100,0。 5與0.500,這些分數的大小?(說說么想的)

      0.7= 0.70,0.10= 0.100,0.5= 0.500

      觀察與思考:“從左往右”看或“從右往左”看每組小數,你發現了什么?

      (1)小數部分的位數起了變化。

      (2)小數部分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4.總結:小數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我們把這個變化規律稱為“小數的性質”。

      理解幾個重點詞語:小數部分的末尾,添上,去掉。

      5.練習:

      下列這組數中,哪些數的0可以去掉,在原題中劃掉:

      0.08 8.08 8.00 0.808 0.80

      小結:只有小數部分末尾的“0”才可以去掉。

      書P27下面小數中,哪些“0”可以去掉:

      6、師:運用小數性質,可以進行小數的化簡。

      P27 3/①

      練習:利用小數的`性質化簡下面各小數:

      對于題目要求有何疑問?

      化簡:不改變小數的大小,去掉小數部分末尾的“0”。

      6.0=6 6.060= 6.06 6.0060= 6.006 6.600= 6.6 6.000=6

      三、練習階段:

      判斷:

      (1)在小數點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8.8080中的0都不能夠去掉。(╳)

      (3)0.9=0.900(√)(4)3.030=3.3(╳)

      (5)7.050=7.05(√)(6)6=6.000(√)

      四、總結:

      今天的收獲和大家交流一下。

      五、拓展:

      一個小數,它的整數部分有兩位,最高位是2,小數部分有三位,最高位是5;其余各個數位上的數字都是0,寫出這個小數,同時說明它的組成,并化簡它。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2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58、59頁的內容:小數的性質

      【學情分析】

      小數的性質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58、59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掌握小數的性質,不但可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為后面的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四則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對于整數的知識已經有了較多的了解,對于整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會引起整數大小的變化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小數的性質卻與整數不一樣,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因此,整數的這部分知識,會對小數性質的`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知道化簡小數和改寫小數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活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

      難點:小數基本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法與學法】

      1、利用遷移規律,讓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通過直觀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2、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3、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自作課件

      學生:收集的標簽彩筆直尺和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回憶生活,觀察商品的標價簽,并記錄1—2種商品的價格,請誰來匯報一下?

      生:2、00元,師:是多少錢呢?生:2元。

      生:3、50元。師:是多少錢?生:3元5角

      師:夏天的時候同學們都愛吃冷飲,老師了解到校門口左邊的商店三色標價是2、5元,右邊一家則是2、50元,那你們去買的時候會選擇哪一家呢?為什么?

      師:為什么2、5元末尾添個0大小不變呢?究竟可以添幾個零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方面的知識。

      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達到知識的遷移。

      二、提出問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下面請同學們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張紙條分別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長的紙條,各打上記號。各小組合作共同完成。

      老師巡視并引導學生觀察米尺圖

      2、各小組匯報: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師小結:這三個數量雖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從“0、l米、0、10米、0、100米”出發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3、觀察比較:教師指著“0、l米=0、10米=0、100米”這個等式,標出思考箭頭先讓學生從左往右觀察、比較,你們發現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再標出思考箭頭,讓學生從右往左觀察,又發現什么規律,補充板書:小數的末尾去掉“0”。

      教師強調:我們如果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小數中間的0不能去掉、

      師質疑:那整數有這個性質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并舉例證明得出結論。

      (師強調出小數與整數的區別)

      設計意圖: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為動態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

      4、練一練:

      (1)多媒體出示58頁做一做:比較0、30與0、3的大小

      師:你認為這兩個數的大小怎樣?(讓學生先應用結論猜一猜)

      (2)師:想一下你用什么辦法來比較這兩個數的大小呢?(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合作)

      (3)在兩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較。

      匯報結論:0、3=0、30

      師質疑:小數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你從中發現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數變了,即小數的計數單位變了,而陰影部分的大小沒有變,得出0、3=0、30。)

      設計意圖: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放手讓學生探索、驗證,適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5、小數性質應用、【繼續演示課件“小數的性質”】

      (1)教學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0、70=0、7;105、0900=105、09)

      教師強調:末尾和后面不同。

      (2)教學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共同訂正。

      (0、2=0、200;4、08=4、080;3=3、000)

      思考:“3”的后面不加小數點行嗎?為什么?

      (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小數末尾添0的數?(商場的標價上)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1、完成59頁的做一做。

      重點指導學生說一說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和

      說一說為什么有些數的末尾添上“0”,原數就發生了變化、

      2、挑戰自我。

      (1)誰能只動三筆,讓下面三個數之間劃上等號?

      6020 = 602 =60200

      (2)每人寫幾個和3、200相等的數、

      設計意圖:挑戰自我的習題留給學生課后去完成,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從課堂延伸到課后。

      四、全課小結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你對自己或同學有什么評價?

      五、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十1—3題。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例1 1分米= 10厘米= 100毫米

      從右往左從左往右

      0、1米= 0、10米= 0、100米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0、3= 0、30 =0、300

      例2化簡小數。

      0、70= 0、7 105、0900=105、09

      例3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2=0、200 4、08=4、080 3=3、000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正確理解“小數末尾”的含義,并會用小數的性質將小數化簡和把一個數改為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

      2、在引導學生發現小數性質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數學探究活動中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性質。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請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上課,看看他是誰?(出示孫悟空圖片)孫悟空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我們知道孫悟空的金箍棒,能長能短,變化無窮,下面我們來讓它變一變,金箍棒現在長度是1米,我在1的末尾添上1個0,變成10米,我來喊“金箍棒”,你們喊“變”,看它怎么變(動畫演示金箍棒1米變成10米);在10的末尾添1個0,變成100米(動畫演示金箍棒10米變成100米)。有意思吧!現在把100末尾的兩個0去掉,變成1米(動畫演示金箍棒100米變成1米);用小數來試一試,輸入0.1米,在0.1的末尾添上1個0,變成0.10米(動畫演示金箍棒0.1米變成0.10米),啊,怎么沒反應。再在0.10的末尾添上2個0,變成0.100米(動畫演示金箍棒0.10米變成0.100米),啊,還是沒反應,這是怎么回事?誰想說說看。

      生1:法術失靈了。

      生2:0.1,0.10,0.100米這三個長度一樣長。

      老師板書:0.1米,0.10米,0.100米

      二、主動探素,體會領悟

      1、初步感知小數的性質。

      師:如果你認為這三個長度相等,用你學過的知識解釋一下,它們為什么相等,如果你對這三個長度相等有疑問,就把你想到的東西寫下來。

      拿出老師提供的空白練習紙,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1)學生動手寫下來。

      (2)學生匯報。

      生1:因為0.1米=1/10米=1分米,0.10米=10/100米=10厘米,0.100米=100/1000米=100毫米,而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生2:因為0.1米里有1個1分米,0.10米里有10個1厘米,0.100米里有100個1毫米,而1個1分米、10個1厘米、100個1毫米相等,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老師適時板書:0.1米=0.10米=0.100米。

      (3)觀察0.1=0.10=0.100初步認識小數的性質。

      師:0.1米=0.10米=0.100米,三個數的單位相同,也就是0.1=0.10=0.100(板書),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和你同桌說一說。

      生1:在小數的后面加上一個0或加上兩個0,小數大小是一樣。

      生2: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生3:在小數的末尾去掉0,大小是一樣的。

      2、深化認識小數的性質。

      (1)純小數中比一比

      師:確實是這樣的,是不是其它小數也有這樣的特點呢?這樣吧,你在心中想一個這樣的數,拿出1號練習紙,把你想的小數表示出來,比一比它們是否有這樣的特點,當然你也可以用其它的辦法比一比。

      練習紙:

      兩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一個平均分成10份,另一個平均分成100份。

      三個大小相等的正方體,分別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生動手寫小數,涂一涂,比一比,師適時板書。

      (2)混小數中比一比

      師:同學們,你們寫的小數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特點?下面看看大屏幕上的小數是不是有這樣的特點?

      出示一組混小數,讓學生寫小數,比一比。

      師:大屏幕上的涂色部分應該用哪兩個小數來表示?

      生:1.2和1.20

      師:它們相等嗎?

      生:看涂色部分是一樣大的。

      師動態演示兩個陰影部分相等。師: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生舉例:如1.5=1.50,2.6=2.60

      師:還能說嗎?(能)這樣的數說得完嗎?(不能)能說這么多,你能說出這么多這樣的小數,說明你發現了某種規律,這樣吧,你把你的發現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3)小結小數的性質,揭示課題。

      生1:小數的后面無論添上幾個0,它都不變。

      生2:小數的末尾添上0,去掉0,大小都不變。

      根據學生的匯報完善,歸納,總結出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來學習的內容:小數的性質(板書課題)

      3、探究小數性質的內涵

      師:下面請看到大屏幕,

      這是我們熟悉的數位順序表,如果一個整數,在它的末尾添上0,那它表示的大小就不同了,如5,變成50,同樣在整數的末尾去掉0,它表示的大小也不同了,如700;如果是一個小數,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它的大小就不變,如0.3變成0.30,0.300,15.20xx變成15.2。(借助數位順序表,動畫演示添0,去0的過程)

      4、教學小數性質的應用

      (1)化簡小數

      師:現在腦子里想一個數,想一想,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生匯報,如:109.900中末尾的2個0可以去掉。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可以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使小數更簡潔,這個過程我們稱為把小數化簡(板書:化簡),

      出示例3,化簡小數:0.70 105.0900

      生獨立完成,匯報,師講評。

      0.70=0.7 105.0900=105.09

      (2)改寫小數

      師:根據小數的性質我們可以去掉小數末尾“0”,也可以在小數末尾添上“0”,有時我們需要把一個數改寫成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板書:改寫)

      出示教學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2 4.08 3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做一做

      (1)化簡下面各數。

      0.40 1.850 2.900 0.080 12.000

      (2)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9 30.04 5.4 8.18 14

      2、辨一辨:

      因為0.2=0.20,所以0.2和0.20沒有區別。

      3、填一填

      把0.9改寫成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的數是(),把800個0.001化簡是()。

      四、總結交流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0.3=0.30

      1.2=1.20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知道化簡小數和改寫小數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活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

      難點:小數基本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認識這個數么?(出示卡片5)老師會變魔術,我能這個數變大,在它的末尾添上一個“0”,這個5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擴大了10倍。

      師:我還能讓它變大,現在又發生了什么變化?現在的數和“5”相比,末尾添了幾個“0”,它的大小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末尾添了2個“0”,擴大了100倍。

      師:那我們能讓它變小么?

      生:把末尾的“0”去掉。

      師:現在去掉一個“0”,這個數發生了什么變化?再去掉一個“0”呢?

      生:略。

      師:看來在整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數也隨之擴大或縮小。那再看看這個數“0.5”,我在這個小數的末尾添上“0”這個數會變么?

      生:不會變。

      師:那我再添上一個“0”呢?

      生:還是不變。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略。

      師:所以你認為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板書)這只是你的猜測,所以老師先在后面打上一個問號。剛剛某某同學說的只是一個個例,不具有普遍性,那如果要證明它具有普遍性,該怎么辦呢?

      生:驗證。

      二、講授新課

      師:在這老師給你們幾點建議。先寫出一個小數,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利用手中的學習材料研究,或者借助已有的知識進行說明,小組合作,證明猜想,并記錄在樂學單上。可以證明一組或者幾組。小組內交流研究方法后,全班匯報。這些清楚了么?現在我給大家一點時間,開始。

      (生動手操作)

      師:好了,同學們。我發現大家的智慧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時間內研究的都很不錯。那我們接下來開始匯報,在匯報前老師還有一個要求,一個組在匯報的時候,其他小組認真傾聽,聽完之后看看你們組研究的方法與他們一不一樣,再做補充,在匯報的時候要說明兩件事,你們是怎么驗證的?你么驗證的結果是什么?哪個小組先來匯報?

      (生匯報)

      師:這位同學描述的非常完整,而且通過他們的操作我們更一目了然了,還有哪個小組也是用了正方形紙來驗證的,說說你們驗證的結論。

      生:略。

      師:有沒有哪個小組是借用皮尺來驗證的,誰來說一說?

      (生匯報)

      師:老師也準備了一把米尺,我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取了其中2份,是2分米用小數表示也就是0.2米,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取了其中20份,是20厘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20米,再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份,取了其中200份,是200毫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200米,它們都表示這段長度,所以0.2=0.20=0.200,結論是在0.2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有哪個小組是借用數位順序表來驗證的么?

      (生匯報)

      師:還有哪個小組也來說說你們組研究的結果。

      師:剛才我們借用了教具來驗證我們的猜想,有沒有哪位同學是借助已有知識來驗證的?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小數的意義……

      生:略。

      師:我們再來看看開始是的卡片,整數5,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在它的末尾添上一個“0”,5被擠到什么位,表示什么?再添上一個“0”5又被擠到什么位表示什么?5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么?由于5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那你們認為他的'大小會怎么樣?

      生:略。

      師:整數是這樣,我們再看看小數,這是小數0.5,這時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在0.5的末尾添上“0”,這時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再添上一個“0”這時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

      師:5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照這樣看,無論在0.5的末尾添上多少個0,5的位置不變,小數的大小也不變。

      師:剛才我們舉了那么多例子,都是在末尾添0的,從左往右看是單向思維,如果我們從右往左看,你們發現了什么?以這個為例誰來說一說。

      生:略。

      師:你們真棒,如果我們把從左往右和從右往左合成一句話,會是什么?

      生:略。

      師:在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后面的問號是不是可以去掉了?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就是小數的性質,(板書)這是大家共同探究出來的,大家一起齊讀一遍。

      三、鞏固練習

      師:這是一張購物小票,老師圈出了幾個數,你們認為這幾個小數當中哪些0是可以去掉的?

      生:略。

      師:1.05中的0可以去掉么?

      生:不能,因為0不在末尾。

      師:那你們認為在小數性質這句話中,哪個詞是最重要的?

      生:末尾。

      師:接下來,我們來看這題,你們知道什么是化簡么?

      生:略。

      師:把末尾的0去掉,沒有改變小數的大小,這樣是不是更簡單呢?那誰來回答這幾題?

      生:略。

      師:其實在不改變小數大小的情況下,我們除了可以化簡還可以改寫。把小面小數改寫成三位小數。

      生:略。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的性質,大家知道了什么?

      生:略

      師:老師根據本節課的內容設計了一幅思維導圖,課后請同學們葉發揮自己的想象,根據本節課的內容設計一幅美觀,內容詳實的思維導圖。

      師:好的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上到這,下課。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5

      (一)單元素材解讀

      1、素材的選取

      本單元,我們以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蛋為素材。為什么選取這樣一個素材呢?主要是基于以下兩點考慮的:

      (1)體現小數在自然界及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中提供了一些鳥蛋、龜蛋的質量,這些數據不僅真實、可靠,而且非常神奇和有趣,同樣是鳥蛋,鴕鳥蛋1、65千克多重,蜂鳥蛋才0、46克(2粒黃豆差不多、3000倍)如果沒有小數,蜂鳥蛋的大小都很難描述,體現了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2)重視學科整合,實現數學教育的多維價值。

      學科整合,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新的課程觀。在小學各學科中,彼此之間有著前千絲萬縷的聯系,構成了整個教育教學的體系,如何將各學科的信息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這正是值得我們去潛心研究的問題,本單元選取“形形色色的鳥蛋、龜蛋等”為素材,其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揮科學學科與數學學科的合力,以實現教育功能的最大化。這也正是我們青版教材這套“百科全書”的偉大之處。

      2、情境串

      (二)單元知識分析

      (三)單元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

      [小數的意義是小數讀寫、小數大小的比較的基礎,小數的性質是小數化簡和改寫的依據;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又是名數改寫的依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是小數應用必備的知識點。所以,這3個教學重點抓住了,其他的知識則水到渠成。]

      難點:

      名數的改寫(特別是復名數的改寫)[這里涉及到精確度的要求問題。難度也不小。]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

      (四)單元主要編寫特色

      1、數形結合,化抽象為直觀,降低教學難度。

      小數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小數的性質也是抽象的數學規律,學生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這些概念,是有一定困難的。為了突破這些難點,教材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圖形聯系起來,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觀成分,能有效的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如教材50頁在學習小數得計數單位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數“1”,它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分別表示成一位小數、兩位小數;57頁學習小數的基本性質時,依托直尺顯示幾厘米是十分之幾分米;55頁在數軸上建立點與相應的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聯系、這些都加深了學生對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理解。

      2、始終把小數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

      本單元編排的五個信息窗,教學內容是循序漸進的,小數的意義是進一步教學小數性質、比較小數大小的規則、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名數改寫的方法的基礎,后4個窗的每一個知識點的探索,都從小數的意義的角度切入,隨著這些知識點的教學,小數的概念也逐步地清晰化和明朗化,對小數的認識也進一步得到升華。

      3、選擇大量有意義的現實數據。

      前面解讀素材的時候說過清息窗的數據全部選用了真實的數據,這一特點,不僅體現在信息窗中,練習中也體現很充分。如(54頁、6題)蔬菜之最、(60頁、9)幾種食物每100克所含的主要營養成分、(69頁、5)幾種植物的吉尼斯紀錄情況、(70頁、9)幾種動物的奔跑速度、幾個州的人口數據等等,集知識性、應用性、思想教育為一體,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等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單元信息窗解讀

      信息窗1(49頁)

      1、情境圖(見教材49頁)

      (1)情景圖解讀:此信息窗的情景題目為“鳥蛋的質量”。情景圖上呈現的是丹頂鶴、信天翁、鴕鳥、雞以及四種鳥的鳥蛋,并標示了四種鳥蛋得的質量。

      (2)情景圖承載的信息:有4條:(1)丹頂鶴質量0、25千克(2)信天翁蛋的質量0、365千克(3)鴕鳥蛋質量一點六五千克(4)雞蛋質量零點零六千克。

      2、知識點

      本信息窗一共有3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1)小數的意義(兩位小數的認識)(2)小數的意義(三位小數的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數位)(3)小數的讀寫。

      3、教學建議

      (1)以兩、三位小數的意義為教學重點,逐漸形成比較系統完整的小數概念和計數方法。

      有關小數意義的教學,教材是這樣編排的,先學習小數的.讀寫,接著學習兩位小數和三位小數的認識,同時以兩三位小數為例,認識計數單位,和數位,歸納總結小數的意義。例題沒有涉及三位以上的多位小數,練習中基本也沒涉及。目的是降低難度,集中精力以兩、三位小數為抓手,充分認識小數的意義。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細化教學過程,充分利用直觀手段,讓學生得到充分的感知和體驗。:分母是10的分數還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分母是100的分數還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通過學習例題和作基本練習,對小數的認識逐步加深。在此基礎上,如果遇到像58頁0、0297千克;64頁0、0528;72頁1、3295公頃;74頁40075、5696千米這樣的四位小數或者在生活中遇到更多位數的小數時,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自主遷移,自命其理,逐漸就形成了比較系統完整的小數概念。

      (2)在自主整理數位順序表的活動中理解小數數位及數位之間的關系

      比如教材51頁在學習小數的數位順序表示,教師可以把數位順序表中的記數單位一行字去掉,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自己去整理小數的數位順序和計數單位,加深學生對數位和計數單位的理解。(讓學生獨立去填,完全放手)

      (3)借助計數器幫助學生體會數位和位值的含義

      教材53頁用計數器幫助學生體會數位和位值的含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受版面的限制,教材沒有把此內容安排在探索里,而是將它放在練習中,建議教師將它當作又例題功能的習題來處理,你能在計數器上撥出下面的小數嗎?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性,不能把他和普通習題一樣看待。

      4、注意的問題

      (1)結合身邊事例,加深對小數實際意義的理解

      青版教材把小數的教學分為兩個階段,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家居中的學問——小數的初步認識”,本冊本單元“蛋的世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是系統學習小數知識的開始,其內容是小數中最基礎的知識,是學習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所以,本單元是整個小數教學的重點。因此,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的事例加深對小數實際意義的理解。能用語言歸納小數的意義。

      比如:在學習完例題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小數?

      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可以舉出許多例子如:到書店買書《談談新的學習方式》5、35元;《新十萬個為什么》10、95元;《童話大王》3、85元;《我們愛科學》8、10元;還有測量身高,小紅1、46米,小明1、52米。

      (2)要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小數的意義,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是數學的本質。引導學生用比較規范、簡潔的語言抽象概括數學概念,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概念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我們要在概念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歸納和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借助直觀模型,建立小數的概念。

      教材在學習小數的意義的探索中,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直觀模型(見教材50頁兩位數是平面圖形,三位數是立體圖形),這些數學模型對學生直觀地理解小數的意義都將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希望老師們利用圖片或多媒體,動態地展示出平均分的過程,讓學生深刻理解小數的意義。

      (4)靈活處理教材中的教學情景,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對于教材中原創的教學情境,我個人的意見是:一要尊重。二要理性對待。之所以要尊重是因為,青版教材所選取的素材,應該說凝聚了許多專家、學者、研究人員、一線骨干教師的智慧。又經過這幾年教學實踐的檢驗,應該說是比較實用和有效。因此,老師們要深刻地挖掘其內涵,充分利用她,用需老師的話說,不要賤賣了她。說道理性地對待教材中的情境。是因為,受教學條件、學生生活環境及地域特點的影響,再好的素材,也不可能適應所有的教學對象,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具體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廣泛地挖掘真實、有效、生動且有濃厚的“數學味”的教學情境,來代替原有的情境,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情境引入應有的價值。

      5、自主練習

      53頁第2題55頁小屋

      信息窗2(56頁)

      1、情境圖(見教材56頁)

      (1)情景圖解讀:此信息窗的情景題目為“龜蛋的質量”。情景圖上呈現的是平胸龜、蛇龜、綠毛龜、金錢龜和小鱷龜及五種龜的龜蛋,同時還標示了五種龜蛋的質量。

      (2)情景圖承載的信息:有5組:(1)平胸龜質量11、68克;長0、4分米(2)蛇龜質量24、12克(3)綠毛龜質量11、85克(4)金錢龜質量24、3克(5)小鱷龜質量11、84克;長0、40分米。

      2、知識點

      本信息窗一共有5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1)整數部分不同的小數大小的比較(2)整數部分相同的小數大小的比較(3)小數大小不變的規律(小數的基本性質)(4)小數的化簡(5)小數的改寫。

      3、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提出對學習新知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信息窗中提供了5條信息,從組合的角度來說,學生可以提出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說學生提慣了的加減法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面對這些信息他們還會提出“誰比誰重多少的問題”。在這里,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他們提出對本節課學習有關的問題(你能提出比較兩種量之間的大小的問題嗎?),保證學習時間的有效性性。

      (2)教學小數的性質,突出對性質內涵的體驗。

      首先體驗性質的合理性,然后體驗性質的應用性。小數的性質是小數概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小數的性質,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又為教學小數四則計算作必要的知識準備。教材分兩段教學小數的性質。第一段是理解性質的內容(57第2個紅點),第二段是應用性質化簡和改寫小數(58頁小電腦)。在總結發現小數的性質時,由于受版面的限制,教材中只列舉了一個例子,從規律的發現和總結的角度來講,例子有些單薄,說服力不強,因此,在學生總結發現規律前,建議能引導學生再補充一些類似的例子來驗證自己的發現。例2、5元=2、50元。0、1米=0、10米=0、100米等等,這些例子,可為小數的性質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在許多實例里,體驗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的規律。

      (3)在比較大小的練習中,壓縮思考過程,掌握比較要領。

      學生在紅點教學的過程中,初步接觸了比較小數大小時經常遇到的一些情況(整數部分不同的、整數部分相同的、小數末尾有零和沒有零的),并詳細地體驗了比較的方法。那么,在自主練習中,可以讓學生應用初步獲得的經驗,通過一定數量的練習,進一步體驗比較的方法,掌握比較大小的要領。如59頁2(2)比較0、604、0、64、0、064、0、46、0、6的大小,都是純小數,只要看十分位是6的挑出來比較0、604、0、64、0、6再看這三個數百分位,由小到大排起來是0、6、0、604、0、64,剩下的兩個比較小的數0、064最小,因此,五個數的排列順序是0、064、0、4、0、6、0、604、0、64,如此處理練習,能夠引導學生壓縮思考過程,體會比較的要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銳程度。

      (4)在開放的問題中,發現并掌握比較小數大小的一般規律。

      61頁11題。在8、□7>8、47,方框里可以填0、1、2、3;56、24?56、2□方框里可以填5、6、7、8、9;通過填這些數,如果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數大的小數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數也相同,百分位上數小的那個小數比較小。練習12題把組成用卡片組成6個不同的兩位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順序,學生又一次體驗了在第11題里的發現。這些發現就是比較小數大小的一般法則,掌握這些法則,就能迅速比較小數的大小,正確作出判斷。

      4、注意的問題

      (1)紅點1和紅點2的教學順序可以隨“問”而“行”

      見教材56頁,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哪個重?哪個輕的問題后,學生可能先提綠毛龜蛋與金錢龜蛋相比,哪個重?也可能先提小鱷龜蛋與平胸龜蛋相比,哪個重?由于這兩個知識點不存在著先后之分的問題,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提問順序,隨機確定知識學習的先后順序。

      (2)利用直觀手段,發現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性質實際是分數性質在小數上體現,因為小數末尾添上0體現在分數上就是分子分母都添上0,小數末尾去掉0,道理也是如此、小數的性質很重要,學生知道小數的末尾添“0”去“0”不改變小數的大小,就加深了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它還是小數四則計算、小數的化簡與改寫、小數大小的比較的基礎。所以必須要讓學生對小數的性質有深刻的理解。小數的性質實質上是說明小數在什么情況下是相等的。它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相通的。由于學生還沒有學過分數的基本性質,所以只能通過直觀手段來說明。(見教材57頁)這兩個圖的作用很重要,一定要讓學生理解。

      (3)對教材中設置的關鍵性的問題,要為學生留有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例如58頁在學習小數的化簡時教材中拋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這個0可以去掉嗎?”在學習小數的改寫時,教材有拋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怎樣把5改寫成三位小數呢?”對于這些關鍵性的問題,教師一定引起重視,不要一掠而過,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

      5、自主練習

      61頁10、11題

      信息窗3(62頁)

      1、情境圖

      (1)情景圖解讀:此信息窗的情景題目為“四種鳥蛋的質量關系”。情景圖上呈現的是杜鵑、蜂鳥、錦雞、幾維鳥,同時還標示了幾維鳥蛋的質量及它與其他3種鳥蛋之間的倍數關系。

      (2)情景圖承載的信息:有4條:(1)幾維鳥蛋質量460、5克;(2)一個幾維鳥蛋的質量相當于10個錦雞鳥或100個杜鵑蛋或1000個蜂鳥蛋的質量。

      2、知識點

      本信息窗一共有3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1)小數點位置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2)小數點位置向右移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3)運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解決問題。

      3、教學建議

      (1)解釋新的表述方法

      過去,在小學數學階段關于擴大和縮小的問題,約定俗成的理解是:擴大幾倍就是乘幾,縮小幾倍就是除幾。但是一些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數a擴大n倍,應是a+na倍,而不是na,也有人認為:倍只適用于數的擴大不適用于數的縮小(有人認為縮小一倍,原來的數就為0a—na)、考慮到上述問題以及與中學的銜接,我們的教材在表述上做了變化(見教材63頁),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中,將“擴大、、、、、、倍”“縮小、、、、、、倍”修改為“擴大到它的、、、、、、、倍”“縮小到它的、、、、、、分之一”、

      擴大到原數的10倍

      擴大到它的10倍

      縮小到原數的1/10

      縮小到它的1/10

      (2)處理好“補零”的問題。

      在應用“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這一規律解決問題時,重點要解決好“補零”和“去零”的問題、特別是小數點向左移動時,如果整數數位不夠,則要在數的左邊用0補足,補零問題分兩種情況,一是非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如,1縮小到原來的1/10就是0、1,如果縮小到原來的1/100就是0、01,小數點后面的0要自己補上。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小數點向左移動后,小數末尾的零要去掉、如,250縮小到原來的1/1000(教材63頁最后一個綠點,只是出示了問題,沒有呈現計算過程、在這里,老師一定要將“補零”問題處理到位)

      4、注意的問題

      (1)處理好新舊表述方法的取舍問題。

      前面說過,將一個數擴大或縮小的表述方法與以前不同了,那么,以后的學習中我們就要一行的表述方法為準繩,廢除原來不科學的說法。特別是有些不正規的學生用書中,可能還會存在老的說法,教師要注意向學生加以說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2)根據認知需要確定例題功能。

      案例見幻燈片人教版小數變化的規律。

      5、自主練習

      66頁第9題

      信息窗4(67頁)

      1、情境圖

      (1)情景圖解讀:此信息窗的情景題目為“天鵝的成長”。情景圖上呈現的剛出生的天鵝和成鵝時天鵝,圖中同時還標有這兩個時期天鵝的體重。

      (2)情景圖承載的信息:有2條:(1)剛出生的天鵝體重200克;(2)成鵝的體重是10、5千克。

      2、知識點

      本信息窗一共有2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1)單名數的改寫(2)復名數的改寫。

      3、教學建議

      (1)掌握名數互化的3個主要步驟

      a先分清是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還是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從而決定怎么計算。

      b要清楚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10,100,還是1000。

      c根據上述兩個方面判斷確定小數點應該向左還是向右移,移動幾位。

      (2)引導學生對改寫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學生在學習了紅點單名數的改寫和小電腦復名數的改寫以后,對名數的改寫方法有所了解,教材中雖然沒有要求學生對改寫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我個人的意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改寫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4、注意的問題

      (1)體現改寫成相同單位的必要性。

      教材67頁提出的問題是天鵝長大后比出生時體重增加了多少,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將不同的單位改寫成相同的單位、教材的編寫意圖本身就是從解決問題入手,引出小數與名數的改寫,突出這種改寫是解決問題的需要、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突出體現這一點、

      (2)鼓勵改寫方法多樣化。

      關于多樣化的問題,一是,例題本身體現了多樣化的特點,如,探索部分,第一個孩子是把高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名數,第二個同學的做法是將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

      另外,學生還可能有其他算法,①200克=0、2千克;②0、5千克—0、2千克=0、3千克;③10千克+0、3千克=10、3千克。

      (3)復名數的互化是難點,要突破。

      小數與復名數的互化之所以是一個教學難點,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學生常常把進率弄錯(進率是10還好說,進率是100、1000或60的就有些困難),二是學生對單名數復名數的認識不足,過去在整數部分接觸的就不多,到了小數部分,名數的互化比整數部分更復雜,造成學習上的困難。68頁小電腦,出示的是一道復名數改寫的題目,這是本信息窗的教學難點,教材只出示了問題,沒有呈現改寫過程,其目的是增加他的開放性,但并不表示可以弱化它,教師不應輕描淡寫,一定要一步步給學生講解清楚,特別是2、39千克=___千克___克,這里涉及一個補零的問題,教學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要處理到位。

      5、自主練習

      68頁第1題

      信息窗5(71頁)

      1、情境圖

      (1)情景圖解讀:此信息窗的情景題目為“測量鳥蛋”。情景圖上呈現兩個孩子正在測量鳥蛋的長徑的場景。

      (2)情景圖承載的信息:有2組:(1)小華讀得鳥蛋長徑是3、9厘米,小明讀得鳥蛋的長徑是4厘米;(2)鳥蛋的寬徑是2、04厘米。

      2、知識點

      本信息窗一共有2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1)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2)求小數近似數方法的鞏固(特殊情況取近似數)。(自主練習中:將小數改寫成用萬或億做單位的數;保留后的小數末尾正好是0的數。)

      3、教學建議

      (1)探索環節,要抓住關鍵性問題進行探討。

      見教材71頁,設置了2個關鍵性問題,合作探索部分,只要抓住這兩個關鍵點,近似數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2)理清保留小數的位數與精確度的關系

      在求小數近似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保留幾位小數的含義,保留一位小數就是精確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數;保留兩位小數就是精確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依此類推。

      另外,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求小數近似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保留不同位數小數的精確程度問題,如:教材72頁綠點2、0中的0可以不寫嗎?這個綠點的設置是讓學生體會精確程度。如果不寫、則表示2、04保留到整數,寫上0則表示保留了一位小數,精確到十分位比精確到整數的精確程度要高。雖然2和2、0從小數性質的角度上看,大小是相等的,但從精確度上看,它們表示了不同的精確程度。所以,近似數2、0末尾的“0”在這里不能去掉。

      4、注意的問題

      (1)結合身邊的現實情景,讓學生感受求近似數的意義。

      比如:測量物體的長度、重量時由于工具的限制,必然產生誤差,所得結果都是近似數(身高1、63米);如用直尺測得課桌的長是1、12米,用秤稱小名的體重是25、5千克,這里的1、12和25、5就是近似數,還有對大數進行統計時,一般也取近似數,如某城市有13、5萬人,中國有13、1億人口。這里的13、5萬和13、1億都是近似數、通過這些事例,讓學生體會到與實際大體符合的數據或者說是接近實際的數就叫近似數,進一步理解近似數的意義。

      (1)適當增補使用“≈”習題。

      教材上沒有出現讓學生自己寫“≈”的習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補此類練習,讓學生學會使用“≈”,因為在后面學習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問題的時候,要用到“≈”。

      5、自主練習

      73頁第5題74你學會了嗎。

      (六)本單元提出研討的幾個問題

      1、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小數意義的模型?

      2、小數的性質和名數的互化都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要突破這些難點,你認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在探索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應怎樣發揮計算器的作用?

      4、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那么,教師的指導作用和提升作用應如何把握?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6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化簡改寫小數。

      2.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發現并理解小數的性質。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1 10 100

      師:這幾個數熟悉嗎?(熟悉),今天就讓我們用100分的熱情,10分的認真,上1節快樂的數學課。你們能做到嗎?(能)。上課

      1.提出問題:

      首先,李老師想請你們來當小裁判,有兩位同學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看大屏幕)

      小方:我買了一個本子,用了0.30元

      小雨:我買了這樣一個本子,只花了0.3元,比你便宜

      小方:不對,我們倆花的錢同樣多

      2.引發猜想:

      師:你們來當當裁判,他們誰說的對?

      生:小方說的對。

      師:0.3=0.30(板書在黑板上)

      二.自主互助

      引導學生驗證探索理解小數的性質

      我們學數學要有理有據,那么,你們的猜想0.3=0.30,對不對,還需要你們進行驗證。

      1.小組合作驗證猜想:(明確要求)

      A.選擇一種你認為最拿手的方法驗證。

      B.要求分工明確

      2.小組匯報:

      a涂格子的的方法驗證。

      師:你們的方法真好,利用圖形來驗證,形象直觀.

      b用長度單位來驗證。

      0.3米=(3/10)米=(3)分米

      0.30米=(30/100)米=(30)厘米=(3)分米

      師:你們的結論是0.3米=0.30米。單位相同都是米。

      所以0.3=0.30.

      你們用常用的長度單位來驗證再一次證明了0.3=0.30,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c用人民幣的單位驗證。

      0.3元=(3)角

      0.30元=(30)分=(3)角

      師:你們用熟悉的錢數來驗證,簡潔好想,真不錯。

      d.拓展發現:(還能寫出這樣的一組數)

      0.300米=(300)毫米=(30)厘米

      結果:0.3=0.30=0.300

      生: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生:板書.師補充課題《小數的性質》

      師:這句話中,你認為哪個詞是關鍵詞,“末尾”。為什么?

      3.合作結論: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再讀一遍)

      三.快樂闖關

      第一關:下面各數末尾添上“0”后,發生了哪些變化?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18 0.06 3.0 120 700 10.01

      第二關:下面的數如果末尾添上“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會變?

      3.4 150 9.08 104.03

      31.00 42.1 52.01 35

      第三關:判斷

      1、12.8和12.80的大小一樣,但計數單位不一樣。()。

      2、在小數上添“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908的未尾添上兩個“0”,數的大小不變。()

      第四關:化簡下面各數

      0.40 1.8500 2.900

      0.080 12.000 0.020

      第五關: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9 30.04 5.4 8.18 14

      四. 總結:

      1.說說你的收獲。

      2.評價一下自己和你的伙伴。

      五.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小數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7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單元共有“五個板塊”的內容: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小數與單位換算和小數的近似數,其中小數的意義的理解是本單元的關鍵。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而且知識點比較散,所以這一單元的復習有一定的難度。

      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平時的作業情況,筆者出了相應的前測卷,了解了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前測分析,發現:本單元知識學生的錯誤主要集中在小數的意義、小數的近似數和小數與單位換算這三塊內容,其中學生對小數的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很不樂觀,情況如下:

      圖1第一幅圖的錯誤率居然達到了25、53%,第二幅圖的錯誤率是36、17%,圖2的錯誤率也是25、53%。圖1第一幅圖和圖2的錯誤率是我沒有預想到的,測試前我以為這樣的基本的題、常見的題,學生的掌握情況會比較好,但是前測的結果讓我吃了一驚。圖1第一幅圖錯誤的學生大部分填了1、4,第二幅圖大部分填了0、3。細細分析圖1這么高的錯誤率,我們會發現:學生只是關注到了涂色部分的份數而沒有關注到分成的總份數,實質上學生對小數的意義沒有真正地理解。至于圖2,我發現學生說不出1到2這一大段表示多少,也就是說學生對這樣的題學生沒有真正地理解后去做,有些無從下手。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本單元知識系統地整理和復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單元知識,溝通小數和分數、小數和整數之間的聯系,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2、通過介紹0.3、分析錯例、猜數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復習與整理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在學習中,讓每一位學生享受到表達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通過整理和練習,鞏固本單元知識。

      教學難點:通過整理和練習,對知識的進一步領悟。

      教學預設:

      一、梳理知識

      1、回顧知識。

      (1)揭題: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對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單元進行整理和復習。(出示課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整理和復習)

      (2)引導回顧:回憶一下,這一單元我們學了哪些知識?

      根據生說師相機板貼知識點。

      2、整理知識。

      (1)提出問題:那現在我寫一個小數(板書:0.3),你能用學過的知識來介紹它嗎?

      (2)明確要求:在你的介紹中不出現這個數,但讓別人一聽就明白你在介紹它。(出示課件)

      (3)回答一生,理解要求

      評價:這樣的介紹符合要求嗎?

      (4)知識歸類:他用到了這兒的什么知識?

      3、獨立思考

      (5)思考:他是從意義的角度來介紹的,那還有不一樣的介紹嗎?

      (6)記錄:看來已經有很多同學想到了,別急,把你想到的記錄在學習單第1題的框里。

      學生記錄。

      師巡視并引導:想到一種的再想想還有沒有不同的介紹方法,比一比誰想到的方法最多。

      (7)匯報,根據生說師相機板書內容。

      預設:

      ①意義:3個0.1;畫圖;十分位上是3,個位是0等。

      ②大小比較:比0.2大比0.4小的一位小數。

      ③小數點的移動規律:如3的小數點左移一位是幾。

      ④近似數:如0.29保留一位小數。

      ⑤單位換算:如300千克等于幾噸。

      (8)總結:一個0.3大家居然想到了這么多,這是我們全班同學的智慧,把掌聲送給自己。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0.3”,讓學生自主地對本單元知識進行梳理。這樣的學習任務,對學生來說是具有挑戰性的,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樣的學習任務,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在“思考介紹方法”和“匯報介紹方法”的過程中,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到表達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于兩種思想”。】

      二、查漏補缺

      1、過渡:剛才我們用一個0、3對這單元的知識進行了梳理,這節課除了梳理,我們還需要查漏補缺,我對你們的作業和練習情況進行了整理。猜一猜,我們班哪塊知識錯誤最多?(出示課件)

      2、根據生說,課件相機出示相應內容并分析。

      預設:

      (1)小數與單位換算。

      ①出示錯例。

      ②說妙招:的確,這塊內容錯誤比較多。那做這類題目誰有妙招?

      學生總結方法,師板書。

      ③做一做:那讓我們用這個妙招一起來做一做這幾題。在學習單第2題的框里寫一寫過程。

      ④匯報,師相機書寫過程。

      (2)小數的近似數。

      ①出示錯例。

      ②分析錯誤:這題錯誤稍微有點多,主要有兩種錯誤,(出示錯例)你能幫忙分析一下錯誤原因嗎?

      生分析原因。

      ③引導總結:對于做這樣的題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小數的性質與大小比較。

      ①課件:恭喜你們,你們做得很棒!

      ②溝通聯系:同學們做得這么棒,這個問題肯定難不倒大家,那小數的大小比較跟整數的大小比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③同桌交流:想好的跟同桌說一說。

      ④匯報。

      (4)小數點的移動規律。

      ①課件:恭喜你們,你們做得很棒!

      ②溝通聯系:小數點的移動規律其實我們早就用到過了,一起來看。

      出示題,做題,問: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

      (5)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

      ①課件出示:找0、4題

      ②學生判斷:圖2、

      ③激疑:圖1為什么不可以?(0.04)圖3呢?(0.8)

      ④總結:都涂了4格,為什么表示的小數卻不一樣?

      圖1得出4/100,圖2得出4/10,圖3:通過再分得到了8/10,所以這個4格其實表示的是0.8。所以我們不僅要看涂的份數,還要看分的總份數。

      ⑤溝通聯系:那問題又來了,出示問題:小數和分數有著怎樣的聯系?

      ⑥做錯題:相信現在大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吧!這題應該是(1.04)這題呢?總份數不是10份的要先平均分成10份,是0.6。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根據學生錯誤情況,讓學生對本單元易混淆和出錯的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查漏補缺。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說出自己解題的思考過程,總結解題的方法,分析錯誤的原因,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思維能力;讓學生溝通小數與整數、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優化。而且本環節讓學生自主選擇研究內容,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鞏固提升

      1、猜數。

      (1)大家學得這么棒,獎勵大家玩一個猜數的游戲,(出示課件:猜猜我心中想著幾)它就裝在這個信封里。

      (2)第一猜:給大家第一條信息:它在1與2之間(課件出示直線),會是幾呢?

      生猜。

      師:有多少種可能?(無數種)

      (3)第二猜:那再給你第二條信息:它保留一位小數約是1、7,可能是幾?

      生猜,師相機板書。

      師:那這個數最小是幾?

      最大是幾?(1、74,1、749……)(師板書)

      師:這些數都有可能嗎?為什么?(只要看百分位,跟后面的數沒關系。)

      師:那找得到這個最大的數嗎?(找不到)

      師:那有多少種可能?(無數種)

      (4)第三猜:那再給你一個信息:它是一個兩位小數。

      生猜,師判斷:大了,小了。

      (5)揭曉答案:1.66

      2、找位置。

      (1)那你能在這條線上找到1、66的位置嗎?

      (2)那要準確地找到它,誰有好方法?

      3、說關系。

      (1)出示1、0、1、0、01。

      (2)問:1、0、1、0、01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猜數”和“找位置”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對本單元知識進行綜合練習,加深學生對小數的意義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對小數的近似數、小數的大小比較等的認識,直觀地理解1、0、1、0、01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猜數”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近似數的取值范圍;在“找位置”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感知“找小數位置”的步驟:先確定這個小數在哪兩個相鄰的整數之間,再確定它在哪兩個相鄰的一位小數之間……感知“找小數位置”的方法:可以從左往右,也可以從右往左等。】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是怎么復習的?對你以后的學習有什么啟示?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讓學生回顧這節課復習與整理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74650285750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整理和復習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整理和復習

      742950228600意義和讀寫

      意義和讀寫

      板書(部分):

      63500057150

      742950114300性質和大小比較

      性質和大小比較

      74295025400小數點的移動規律

      小數點的移動規律

      768350273050單位換算

      單位換算

      768350203200近似數

      近似數

      教學反思:

      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且知識點比較散,對于這一單元的復習,怎樣對知識進行梳理?怎樣可以做到高效?怎樣能讓學生形成新的認知?通過對這一節課的研究,感悟到上好復習課,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去展開。

      1、制定任務,高效梳理。

      學習任務好比承載教學內容的“舟”,復習課學習任務的選擇要符合知識內在的邏輯,又要構建整體的學習框架。“介紹0.3”這一任務無疑是一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學生需喚醒所有有用的知識,這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個“0.3”,承載了本單元涉及的五塊內容,學生通過“介紹0.3”,一個單元的知識點以各種方式表達了出來,高效地完成了本單元的知識梳理。

      2、基于學情,有效復習。

      復習的功能之一是查漏補缺,也就是說,要針對學生學習困難和錯誤進行復習。這一單元知識多又散,一節課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通過前測,了解了學生的學情。

      小數的讀寫、性質與大小比較、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的大小比較,這些內容學生基本上沒有問題,所以這節課中對這些內容的處理相對比較簡單,如大小比較知識只是讓學生溝通了小數大小比較與整數大小比較的聯系;小數點的移動規律也只是讓學生溝通了跟以前知識之間的聯系。

      本節課的重點放在小數的意義、小數與單位換算、小數的近似數等內容上。如“找0.4”題,通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都涂了4格,表示的小數卻不一樣”,通過比較、分析、總結,讓學生感悟到“不僅要看涂的份數,還要看平均分成的總份數,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的才能直接寫成小數”,從而進一步理解了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與分數的聯系。又如“單位換算”這塊內容錯誤比較多,所以讓學生經歷了“說妙招——用妙招——說思路”這樣一個過程,幫助學生掌握這塊內容。

      這樣針對學生錯誤的復習過程,極大地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并有效地對本單元內容進行了復習。

      3、精選練習,合理拓展。

      復習課除了查漏補缺,還要使學生進一步地熟練技能、拓展思維,本節課的練習設計關注恰當的拓展性。如:有關“小數與近似數”的題學生常碰到如“一個兩位小數保留一位小數約是3.5,這個小數最大是(),最小是()”這樣的題,所以學生以為“近似數是3.5的數只有兩位小數這幾個數”。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猜“近似數是1.7的數”,通過找符合要求的最小數和最大數,讓學生從這種固定思維中走了出來,感悟到“近似數是1.7”的數有無數個,并初步感知近似數的取值范圍。又如:找1.66的位置,學生經歷了“說大概的位置——找確切位置”的過程,并在找確切位置的過程中,讓學生用“順著”和“倒著”等不同的方法來找,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8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2.使學生初步了解小數性質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判斷能力。

      教學重、難點:小數的性質實質上是說明小數在什么情況下是相等的,它是小數運算的基礎,因此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是教學重點。應用小數的性質把一個數化簡或需要在小數末尾添0時,學生容易出錯,這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創設情境

      我們已經理解了小數的意義,當你們在商場中看到每件商品的標簽這樣寫,你知道這是多少錢嗎?為什么可以這樣寫呢?

      二、學習新課

      今天繼續研究小數的性質。(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1.理解小數的'性質。

      (1)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啟發提問:

      ①0.1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1個十分之一米,1分米)

      ②0.10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10個百分之一米,10厘米)

      ③0.100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100個千分之一米,是100毫米)

      ④觀察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它們的長度怎樣?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它們的長度是一樣的)可以得出:

      [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板書)]

      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這3個小數。

      ①小數的末尾有什么變化?

      ②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③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討論后歸納出: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2)例2比較0.30和0.3的大小。

      出示投影片:

      啟發提問:

      ①0.30表示幾個幾分之一?左圖應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來表示?

      ③兩個圖形所占面積大小怎樣?(移動投影片,學生易看出0.30=0.3)

      ④為什么這兩個數相等?

      啟發學生歸納出:在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引導學生歸納、概括。

      通過對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兩個結論歸納成為一句話嗎?

      啟發學生概括出: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教師板書)

      理解小數性質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要在小數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數中間的0不能去掉)。

      (4)加深理解概念。

      提問:

      ①如果在整數5后面添上一個“0”或者在50的后面去掉一個“0”,原數大小變了嗎?發生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

      通過討論使學生懂得:在整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這個數就擴大10倍......:去掉一個“0”就縮小10倍......因為數字所在的數位發生了變化,所以原數大小也就變了。

      ②如果在0.6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后面添上一個“0”,原數大小發生變化了嗎?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同樣通過學生實踐,討論后明確:在小數點后面點上“0”,小數中的數字所在的數位發生了變化,所以小數大小才發生了變化。因此,只有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才能使小數的大小不變。

      2.小數性質的應用。(板書:將課題補充完整)

      我們學習了小數的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1)教學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啟發學生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得出:

      0.70=0.7105.0900=105.09

      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把整數改寫成小數的形式。

      例如2.5元可改寫成2.50元。3元改寫成3.00元。

      (2)教學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學生獨立改寫,集體訂正。

      0.2=0.20xx.08=4.0803=3.000

      反饋:第92頁“做一做”。

      3.小結。

      啟發性提問:

      (1)什么叫小數的性質?

      (2)學習了小數的性質怎樣應用?

      (3)運用小數性質時應注意什么?

      三、鞏固反饋

      1.做練習二十一第1題,第2題。

      2.判斷下面幾種說法對不對?

      (1)在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在小數點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4)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它的計數單位就發生了變化。()

      四、作業

      練習二十一第3-6題。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9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小數的性質”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小數的基本性質,并應用性質化簡和改寫小數。

      2、運用猜測、操作、檢驗、觀察、對比等方法,探索并發現小數的性質,養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

      3、感受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以及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體驗問題解決的情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

      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前質疑

      1、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一個小魔術,我們來看看。

      這個數認識嗎?幾呀?出示數字卡片:1

      我能讓這個數變大,看仔細喲。(添了一個0)

      這個1的末尾添了一個0,這個數發生了什么變化?

      老師還能把這個數變小,知道怎么變嗎?就要把末尾的0(去掉),看著啊。

      看來,我把整數末尾的0 去掉,這個數就縮小。那100去掉末尾兩個0,大小怎么變化的?(縮小了100倍,好極了)

      師:剛才我將這個整數的末尾添上0,這個整數就變大了,我又將這個整數的末尾去掉0,這個整數就變小了。

      2、師:接下來再變一個小數的魔術。這是幾?(0.1)看著啊,老師還能把它變大。變大了嗎?

      這可奇怪了,剛才整數的末尾添上0,這個數會變大,整數的末尾去掉0,這個數就會變小,那我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變不變呢?你認為呢?

      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只是大家的猜想,這個猜想對不對呢?這就需要大家一起來驗證一下。

      板書:猜想 驗證

      二、探究新知、課中釋疑

      1.探究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1)有以有的知識來解釋一下這三個數的大小。

      請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

      板書: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導入例1:

      你能把它們都寫成用米做單位的小數的形式嗎?必須體現它們的原先單位。

      導:分米和米有什么關系?厘米、毫米呢?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演示:

      1分米是1/10米,寫成0.1米

      10厘米是10個1/100米,寫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個1/1000米,寫成0.100米

      并板書:01米 0.10米 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間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很快回答后課件演示。并在他們之間加上等號。

      我們還可以用重合法比較一下。(課件演示)

      (3)指導看黑板:

      1分米 = 10厘米 = 100毫米

      0.1米 = 0.10米 = 0.100米

      提問: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個等式,可以從左往右看,再從右往左看,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在什么地方多(少)0?在這個小數的什么位置?多(少)0還可以怎么說?

      小數的末尾添上0大小不變,去掉0大小也不變。是不是所有的小數都有這個性質呢?這是不是一個特例?我們還需再驗證一下。

      2.教學例2。

      (1)比較1.30和1.30的大小。

      導:想想0.30表示什么意思?0.3呢?應該涂多少格?

      學生涂完色問:你為什么這樣涂?之后演示涂色過程。

      (2)同桌商量比較,匯報結論。

      問:誰涂的面積大?1.30和.1.3的大小怎樣?你是怎么知道的?

      直觀比較法:看上去都一樣大;

      理論推導法:1.30是130個1/100,也是13個1/10;1.3是13個1/10。

      課件演示重合圖形。(在原板書下再板書:1.30=1.3)

      (3)觀察思考

      觀察板書1.30=1.3

      這個例子說明了什么?看來不僅僅是個特例,再次驗證我們的猜測。

      3. 討論歸納

      教師指著板書說:你能把上面的'研究結論歸納成為一句話嗎?4人小組之間討論一下,想想該怎么說才比較完整?

      教師提問幾個小組代表讓其歸納,不夠完整可以由其他小組代表補充。得出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課件展示)

      4、指導閱讀。

      講述:書上也證實了我們的研究,并把它稱為“小數的性質”。齊讀小數的性質。

      5、質疑問難:(判斷)

      你們對這句話理解的夠不夠透徹呢?挑戰一下你們。(以下題目陸續出現)

      (1)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這個數的大小不變。

      舉例說明后返回小數的性質,紅字強調“小數”。

      (2)小數點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舉例說明后返回小數小性質,紅字強調“末尾”。

      (3)10.50=10.5=10.500 判斷后返回小數小性質強調“大小不變”。

      三、鞏固運用、交流反思

      小數的性質有什么作用呢?

      強調:我們如果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l.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提問:0.70你認為可以怎么化簡才能大小不變?

      (2)學生自己完成。指名回答,讓其說說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

      (3)為什么105.0900的5左邊的0不能去掉呢?(強調小數的性質中“小數的末尾的0”。)

      (4)練習: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0.40 1.820 2.900 0.080 12.000

      回答后小數末尾的0紅色閃現。

      問12應該去掉0后是多少?還可以怎樣表示?

      強調:12去掉0后,小數部分沒有數,可以把小數點也去掉。

      過渡:同樣,應用小數的性質,我們還可以根據需要,把一個數改寫成含有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

      2.出示例4:。

      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想想可以怎么做?

      (1)學生自己完成。

      (2)大家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3能不能直接在后面添0?

      (3)練習:下列數如果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有變化?

      3.4 18 0.06 700 3.0 4.90

      整數和小數用不同的顏色區分。

      如果整數想改成大小不變的小數,必須先做什么?(先添上小數點,再添0)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38、第39頁的內容及第41頁練習十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掌握小數的性質,能利用小數的性質進行小數的化簡和改寫。

      2.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思想,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同時滲透事物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難點:理解并歸納小數性質的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大小相等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引入質疑

      1.看卡片讀數。

      (1)師出示數字卡片8,讓學生讀數并說出它所表示的意義。然后在8的后面添上一個0,讓學生讀數并說出它所表示的意義。再添上一個0呢?

      (2)接著從8000的末尾去掉一個0,讓學生讀數并說出它所表示的意義。再去掉一個0,讓學生讀數并說出它所表示的意義。再去掉一個0呢?

      (3)通過剛才的觀察,同學們發現在整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或去掉一個0,整數的大小發生變化了嗎?

      2.情景引入。

      (1)師:一把小刀的價格是0.8元,用卡片出示小數0.8,讓學生讀數并說出它所表示的意義。現在老師要調價了,用卡片出示小數0.80,讓學生讀數并說出它所表示的意義。同學們兩個價格哪個貴一點?為什么?

      (2)通過剛才的觀察,同學們發現在小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或去掉一個0,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了嗎?

      (3)是不是所有的小數都符合這一規律呢?(板書:小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或去掉一個0,小數的大小不變?)今天這節課我們來一探究。

      二、探索新知

      1.探索驗證1。

      (1)用微課展示比較0.1m、0.10m和0.100m的大小。

      (2)得出結論:0.1米=0.10米=0.100米

      (3)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同桌先說一說。

      生: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是不是所有的小數都有這樣的性質呢。讓我們再一起來驗證一下。

      2.探索驗證2。

      (1)以0.3與0.30為例,比較他們的大小。

      誰能說說0.3表示什么意思?0.30又表示什么意思?在圖中怎樣表示呢?

      (學生動手在準備好的大小相等的方格紙上涂色。)

      師:涂色后,你發現了什么?

      生:涂色后,發現涂色部分同樣多,也就是一樣大。

      這兩幅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份數不同,正方形的大小和涂色部分的大小相同。說明0.3=0.30,只是它們的意義不同。)

      (2)學生自主舉例,動手涂色驗證兩個小數的大小。并說一說從中得到了什么結論。

      (3)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通過動手操作驗證得出這個性質,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小數的性質。(板書課題,并課件出示)

      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討論探究。

      (1)出示小數105.0900,讓學生讀數并討論在小數里,除末尾的0外其他的0可以去掉嗎?

      (2)練習(課件出示)

      4.小數的化簡。

      師:根據小數的性質,當遇到小數末尾有0時,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這就是小數的化簡,你想試試嗎?

      (課件出示練習)

      5.小數的應用。

      師:利用小數的性質不僅可以化簡小數,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把整數寫成小數的形式,這就是小數的改寫,下面我們來試一試吧。(課件出示練習)

      三、鞏固新知。

      1.給下面的物品加上標簽(以元為單位,用兩位小數表示。)

      (課件出示)

      2.判斷。(對的在括號里畫“√”,錯的畫“?”)(課件出示)

      (1)12.7米改寫成三位小數是12.007米。 (  )

      (2)在一個小數的末尾無論添上多少個0,小數的大小都不會改變。 (  )

      (3)小數的各部分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  )

      (4)3.7與3.700的大小相同,計數單位也相同。 (  )

      3.用數字3、2、0、0,根據要求寫小數。(課件出示)

      (1)可以去掉一個0但不改變大小的小數。

      (2)可以去掉兩個0但不改變大小的小數。

      (3)1個0都不能去掉的小數。

      (4)去掉0后不改變大小而且變為整數的小數。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

      課本練習十3題,4題,5題。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11

      教學內容:

      小數的性質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把末尾有0的小數化簡,把一個數改寫成含有指定位數的小數。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的能力。

      教具準備:

      ①畫有教科書第55頁上商品標價圖的掛圖或投影片。

      ②畫有教科書第55頁例1中米尺(沒有其它圖字)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③畫有教科書第55頁例2中圖(沒有圖字也沒有鋪色網)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④讓學生每人準備一些紙,紙上畫有兩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1分米=()厘米=()毫米1元=()角=()分

      3米=()分米=()厘米5元=()角=()分

      (2)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數量的大小

      0.5米、0.6米、0.4米、0.2米

      0.21元、0.09元、0.5元、0.38元

      二、學習新知

      教師出示畫有商品標價圖的掛圖(或投影片)。

      教師:我們在商店里,常常看到商品的標價,比如這副手套的標價是2.50元(教師在黑板上板書2.50元),這條毛巾的標價是3.00元(同樣板書在黑板上0),誰能說一說這里的2.50元、3.00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那么,為什么可以這樣寫呢?(指標價)我們今天要學習一些小數的新知識,就能解決定個問題。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1、學習例1

      教師出示畫有米尺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師:這段米尺的長度是多少?

      1分米用米作單位是幾分之幾米?

      十分之一米寫成小數是多少?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投影片上板書(如教科書上的寫法)。

      教師:1分米還可以用哪個比米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

      10厘米用米作單位是幾個幾分之一米?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教師:1分米還可以用哪個比米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

      100毫米用米作單位是幾個幾分之一米?

      教師:觀察這幅圖,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同桌的同學可以先討論一下。

      讓同桌的兩位同學討論一會兒,然后教師指名讓幾個學生說自己的發現。

      2、教學例2。

      教師: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教師出示畫有例2圖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畫有兩個正方形的紙。

      教師:這里有兩個正方形,我們用涂顏色的方法,在左邊的正方形中表示出0.30。

      教師讓全體學生在自己的紙上試做,請一位學生到前面在投影片上試做。全體做完之后,教師提問:0.30表示幾個幾分之—?

      左邊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在這個正方形里要用多少份來表示30個百分之一?

      集體訂正,同桌同學交換作業,看看在左邊的正方形里表示0、30是否做得對,并指名讓學生說一說做時是怎樣想的。

      從上面的例題,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嗎?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把這個規律說出來?

      教師先讓同桌的`同學討論一會兒,然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規律,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概括出: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教師:這一結論叫做小數的性質。由于小數有這樣的性質,所以,0.1=0.10=0.100

      3、課堂練習。

      ①教師用小黑板出示練習十三的第1題。指名讓學生判斷所給的小數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說根據是什么,集體訂正。

      ②教師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第67頁做練習十三的第2題,做完后集體訂正。

      4、教學例3。

      教師:根據小數的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教師板書例3。然后指名讓學生化簡0.70和105、0900,集體訂正。

      教師出示教科書第65頁“做一做”的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做完后,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以后在進行小數計算時,遇到小數末尾有0,通常可以進行小數化簡。

      5、教學例4。

      教師: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例如2.5元可以寫成2.50元。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把整數寫成小數的形式。例如3元可以寫成3.00元。

      教師出示例4,指名讓學生讀題。

      教師提問:這道題的要求是什么?(不改變數的大小,把小數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

      學生理解題意后,請三位學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學生獨立做。做完以后,根據題意訂正黑板上的三道題。

      教師出示教科書第65頁“做一做”的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三的第3題。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

      四、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的性質,也就是: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根據小數的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通常可以去掉“0”,把小數化簡。還可以根據需要在小數的末尾添“0”,整數也可以寫成小數的形式。

      五、課外作業

      練習十三的第4—6題。

      教學設計:本課知識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采用了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這樣有利于幫助差生跟上教學進度。幫助差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12

      [課程標準要求]

      課標對小數的性質這部分內容指出引導學生通過動手、觀察、經歷自主發現小數的性質的過程,并總結概括出小數的性質。自主發現是行為動詞,動手、觀察是行為條件,行為程度是指學生發現小數的性質,并總結概括出小數的性質。

      [學情分析]

      本課學習內容,看似容易,但理解起來有點難度。因此學生將在教師設計的量一量、說一說、比一比、涂一涂等活動中開展學習活動。通過合作交流、觀察、總結發現小數的性質,并應用小數的性質化簡和改寫指定位數的小數。

      [學習目標]

      1、學生以小組合作為單位,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交流、歸納概述出小數的性質。

      2、運用小數的性質能正確地化簡、改寫小數。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

      探索發現并概括出小數性質的過程。

      [評價任務]

      通過練習和例3化簡例4改寫小數檢驗目標1、2的教學完成情況

      [資源與建議]

      1、教材分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了小數的意義,認識了小數的計數單位,會熟練地讀、寫小數后教學的,本課的知識點不多,但學生理解起來有點難度,因此教材設計了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內容,教材先通過例1和例2教學小數的性質,即讓學生通過比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比較0.3和0.30的大小,引導學生歸納出小數的性質。然后,又安排例3和例4對小數的性質加以應用。運用一正一反兩個例題,即一個是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一個是在小數末尾添上”0“把小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來使學生學會小數性質的應用。學好這部分內容是為今后學習小數的四則運算打基礎的`。

      2、教具:課件

      學具:米尺,方格圖,殊為順序表

      授課對象:四四班學生

      授課地點:考務辦公室

      3、本課的學習按以下流程進行

      4、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小數性質的含義,難點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突破方法:讓學生在大量感性體驗的基礎上,自己試著歸納總結。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談話激趣

      昨天因為買冰激淋的事難住了我女兒,大家來幫幫她好嗎?同一種冰激凌金陽光超市標價2.5元,家家樂超市標價是2.50元。那家便宜些呢?2.5元是多少錢?2.50元呢?它們什么關系?(相等)(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建議我女兒去那家買?(都行)通過比錢數我們知道了2.5等于2.50請觀察這兩個小數,2.5是怎樣變成了2.50的?(在2.5的末尾添上0)

      3、為什么在2.5元的末尾添個0大小不變呢?究竟可以添幾個零呢?是不是什么數末尾添零大小都不變呢?請看老師這里有一個小數0.1我在它的末尾添一個零,它的大小變嗎?添兩個零呢?(不變)我們想個什么辦法驗證一下?(加個單位)加個米好嗎?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一)學生量出0.1米0.10米0.100米紙條的長度,通過比較發現它們長度相等。

      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試一試,請看合作要求:

      出示例1比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要求:1、組長分工分別量出0.1米、 0.10米、0.100米紙條的長度。

      2、把量出的0.1米、 0.10米、0.100米紙條的長度放在一起比一比看你們有什么發現?

      (合作并比較)

      0.1米是多長?(1分米)你是怎么想的?0.10米呢?(10厘米)你是怎么想的?0.100米呢?(100毫米)你是怎么想的?

      匯報交流

      生:我量的是0.1米。0.1米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1分米。我量出1分米長的紙條就是量出了0.1米長的紙條。

      生:我量的是0.10米。0.10米是10個百分之一米,也就是10厘米。我量出10厘米長的紙條就是量出了0.10米長的紙條.

      生:我量的是0.100米。0.100米是100個千分之一米,也就是100毫米。我量出100毫米長的紙條就是量出了0.100米長的紙條

      生:我們發現1分米、10厘米、和100毫米的紙條都一樣長。

      師小結(看課件)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同學們我們通過小組合作量0.1米、 0.10米、0.100米的長,得出0.1米=0.10米=0.100米。如果老師再給你一組小數你也能想辦法比較它們的大小嗎?

      (二)學生通過在正方形紙上涂0.3和0.30比較發現它們大小相等。

      出示例2:比較0.3與0.30的大小

      師:你認為這兩個數的大小怎樣?(一樣)想一下你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比較這兩個數的大小呢?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兩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請同桌兩人合作利用它們試一試

      合作要求;

      1、兩人分工分別在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紙上涂出0.3和0.30。并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2、把涂出的0.3和0.30的正方形紙放在一起比一比看你們有什么發現?

      匯報:

      (1)我涂的是0.3,它是把1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我涂3份,0.3就是3個十分之一.

      (2)我涂的是0.30,它是把1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我涂30份,0.30就是30個百分之一.也就是3個十分之一.

      (3)我的發現是0.3等于0.30

      師:通過涂小數0.3和0.30涂出的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平均分的份數變了,即小數的計數單位變了,而陰影部分的大小沒有變。)從中你發現了什么?(0.3與0.30相等.)

      (三)引導觀察,得出小數的性質

      指2.5元=2.50元;0.1米=0.10米=0.100米;0.3=0.30引導學生觀察:我們來看這幾組等式,從左往右觀察2.50元同2.5元相比;0.10米同0.1米相比0.30同0.3相比。小數有什么變化?

      生:我發現小數的最后面加了0。生:小數后面多了一個0(哪兒多個0呢?)那小數大小呢?

      生:沒有變化。0.100米同0.1米相比有什么變化?小數的大小呢?

      通過以上觀察你發現了什么?也就是板書:小數的末尾依次添上”0“

      學生歸納: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從右往左觀察,2.5元同2.50元相比;0.10米同0.100米相比;0.3同0.30相比;0.1米同0.100米比小數又有什么變化呢?

      生:小數后面依次少了一個0生:小數的末尾,板書:去掉”0“那小數的大小呢?生:沒有變化。通過觀察你又發現了什么?生:在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綜合剛才的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師板書: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性質。

      生齊讀一遍.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四)進一步探究,加深感知

      師:無論添0還是去0都是在哪兒添或去才能使小數的大小不變呢?(小數的末尾)在整數的末尾添0去0數的大小變嗎?(變)現在你知道為什么在2.5元的末尾添一個0仍然和2.5元相等嗎?(2.5是小數)在1的末尾添上0它的大小變不變呢?(變)為什么?(因為1是整數)整數有這個性質嗎?(沒有)在2.5這個小數5的前面添上0它的大小變嗎?(變)為什么?(不是小數的末尾)哪兒才是小數的末尾?

      注意:小數的性質是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你認為小數的性質里哪些詞很重要?(末尾)

      齊讀一邊小數的性質.

      根據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是可以添上”0“或去掉”0“的,并且小數的大小不變。請同學們來看。

      練習

      不改變數的大小,下面數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為什么?先來看3.90米,(3.90 500 20.20問為什么?)

      3.90米,0.30元,500米,1.80元

      0.70米,0.04元,600千克,20.20米

      三、聯系生活,靈活運用

      1.教師結合板書內容講解性質的運用。

      同學們像3.90米、0.30元等這些數根據小數的性質去掉它們末尾的0,小數的大小不變。根據小數的性質去掉小數末尾的0也就是把小數進行了化簡。你能化簡下面小數嗎?

      化簡下面各小數:

      例3 0.70 105.0900

      小數里的其他零可以去掉嗎?(不能)

      一般計算時,遇到小數末尾有0,都要化簡。來看下面這些數化簡后分別是多少?

      練習

      (2)同學們根據小數的性質去掉小數末尾的0就把小數進行了化簡。有時根據需要,我們還要根據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把小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出示: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怎樣改寫?

      把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怎樣改寫?(想一想超市里2元的商品標價時還怎么標:2.00元)

      提醒:把整數改寫成小數形式,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不能,要使小數的大小不變只能在小數的末尾添”0“

      請把這幾個數改寫成三位小數。

      練習

      應用小數的性質我們可以化簡一個小數還可以對一個小數進行改寫。請同桌兩人討論一下應用小數的性質時,要注意什么?

      同桌討論:應用小數的性質時,要注意什么?(無論添0還是去0都是在小數末尾)

      請看這三個數0.70 4.08 0.310 0.20去掉0,數的大小怎樣?4.08去掉0,會怎么樣?0.310可以添上0嗎?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什么是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性質有什么用?應用小數的性質時,要注意什么?2.5的末尾可以添上多少個”0“呢?

      五、看課本

      我們今天學的內容在課本第58、59頁,請把課本看一下把該畫的內容畫下來。

      六、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一)我是小法官(打”√“,錯的打”ד)

      1、把0.50 0.0600的小數點后面的”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

      2、在5.3的末尾添上三個”0“,它的大小不變。()

      3、一個數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變。()

      (二)把相等的數連起來。

      2.70 4.400

      31.0100 0.005

      72.060 2.07

      0.0050 31.01

      4.40 72.60

      (三)給下面的物品加上標簽(以元作單位,用兩位小數表示)。

      水杯3元2角

      鉛筆6角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2.5元=2.50元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0.3=0.30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性質;能運用小數的性質正確地化簡小數和改寫小數。

      2、能力目標: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精神,培養學生歸納、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愛學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的道理。并正確運用這一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難點

      掌握在小數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數大小不變。

      教具準備:

      學習紙“小魔術”紙卡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小魔術)

      1、師:同學們,第一次給你們上課,作為禮節,我給大家表演個魔術——數字的變化。看這是數字1?等會你們一起小聲喊:1,2,3,大,老師就可以把這個數變大了。信不信?

      生:1,2,3,大。

      師:把1變成10,10和1比擴大了10倍,……

      2、老師還有一個數0.1,我們再來試一試。

      引起學生的沖突:到底變大了嗎?

      (設汁意圖:是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在小學生喜聞樂道的游戲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從而進入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小數末尾“0”對小數的大小的影響。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內容——小數的性質。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學例1

      1、師:0.1米、0.10米、0.100米,他們到底會不會相等呢?

      師:請拿出你的學習紙把第一題完成。

      匯報:請學生上臺展示。填空、比較發現一樣,從而得出0.1米=0.10米=0.100米。

      教學中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找出0.1米、0.10米、0.100米。

      (0.1米是一位小數,它的計數單位是1/10,有1個1/10,也就是說0.1米=1/1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分,1份就是1分米。所以0.1米=1分米。

      0.10米是兩位小數,它的計數單位是1/100,有10個1/100,也就是說0.10米=10/1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0份是10厘米。所以0.10米=10厘米。

      0.100米是三位小數,它的計數單位是1/1000,有100個1/1000,也就是說0.100米=100/10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0分,1份是1毫米,100份就是100毫米。所以0.100米=100毫米。)

      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師:0.1米=0.10米=0.100米(板書)這三個長度是一樣的,都是以“米”為單位,我們就可以把數抽象出來0.1=0.10=0.100。

      (設計意圖:這樣,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主動從“0.l米、0.10米、0.100米”出發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仔細觀察這組小數,你有什么發現?

      生: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同學們的眼光真銳利。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我現在有個疑問,其它的小數也有這樣的特點嗎?

      師:現在請同學們翻開學習紙,根據方格圖,自己想一組小數把它表示出來。

      學生操作,交流匯報。

      課件展示。

      (教師在學習研究中要加強指導)

      2、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題目中的小數,你能說出幾組和它們類似的小數嗎?

      學生說說。

      師:能說出這么多組,你們一定發現了什么規律吧?(交流,匯報)

      總結: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設計意圖:這樣教學,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動態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事物本質屬性的能力。)

      3、聯系生活,再現新知:還有同學們在商場看到貨物的標價如:這樣寫,不但沒有改變小數的大小,而且讓顧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幾元幾角幾分。

      (二)小數性質的應用

      1、教學例2

      師:現在我們認識了小數的性質,那么應用小數的性質,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對小數進行改寫。

      電腦演示:化簡下面的小數。0.70=105.0900=

      教學0.70=0.7

      問:①你是怎樣化簡的?(根據小數的性質,去掉小數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數化簡)

      ②0.70與0.7它們的大小不變,但意義相同嗎?

      (不同,0.70表示70個1/100,0.7表示7個1/10)

      教學105、0900=105.09

      問:小數里的其他“0”可以去掉嗎?為什么?(不可以,大小改變。師要強調末尾)

      2、教學例3

      電腦演示: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2=4.08=3=

      師:你是如何把它改寫成三位小數的?(根據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3如何改寫成三位小數?這個小數點不點的`話可以嗎?

      注意:

      A、在小數的末尾添“0”。

      B、當這個數是整數時,在整數個位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0”。

      師:應用小數性質時,應注意什么?(小數、末尾)

      三、鞏固練習

      課本59頁的做一做。

      2、開火車的形式回答59頁的做一做。

      問:你是怎樣化簡和改寫這些數的?

      四、全課小節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我們是怎樣探索小數的性質的?

      在整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數的大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卻不變,但是通過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我們就給一個小數找到了許多大小不變的朋友,0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數字。其實,數學王國里有許多奇妙的現象,等著我們不斷去探索、發現。

      板書:小數的性質

      小數末尾“0”對小數的大小的影響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14

      教學內容:

      “小數的性質”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小數的基本性質,并應用性質化簡和改寫小數。

      2、運用猜測、操作、檢驗、觀察、對比等方法,探索并發現小數的性質,養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

      3、感受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以及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

      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一、引(游戲導入)

      出示卡片“1”,師:老師能把1變大,你們看老師是怎樣變的?

      師把1變大為10,學生回答怎樣變的。

      師:在1的末尾添上一個0,1為什么會變大?(預設:一個一變成了一個十)師再變大為100。

      師:除了變大我們還可以縮小,師演示。

      通過游戲你發現了什么?(在一個整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整數會變大或縮小)。

      二、探(自主探究)

      出示卡片0.1指名來模仿。

      在0.1的末尾添上0,這個數變大了嗎?為什么?

      (預設出示課前準備的0.1米的紙條,再拿出0.10米的紙條,然后拿出0.100米的紙條說明0.1米=0.10米=0.100米)

      在小組內說一說。

      板書并演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指導看黑板:

      1分米= 10厘米= 100毫米

      0.1米= 0.10米= 0.100米

      2、出示例2的圖形:

      剛才我們給這些小數添上單位名稱,利用具體的情境證明了0.1米= 0.10米= 0.100米。現在請大家拿出老師發的作業紙,用彩筆在兩個相同的正方形中分別涂出面積相等的一塊,并試著用小數把涂色部分表示出來。

      在小組內說說你涂的小數分別是多少,你發現了什么?

      指名匯報相機板書:0.30=0.3

      觀察思考為什么0.30=0.3(預設:30個0.01就是3個0.1)。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那涂色部分就是0.300,與0.30有什么關系。如果平均分成10000份、100000份……

      師:我們又借助圖形證明了0.30=0.3。誰能證明15.7=15.70呢?(預設把15.7放在數位順序表中,15.7是由1個十5個一和7個0.1組成,15.70也是由1個十5個一和7個0.1組成)

      3、討論歸納

      通過研究你發現了什么?得出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板書)

      三、練(鞏固練習)

      師:我們學習了小數的性質,那么小數的性質有什么作用呢?

      投影出示超市的海報,出示平常使用的84消毒液1.00元,問84消毒液多少元?(1元)看來應用小數的性質可以把小數化簡。

      l、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1)提問:0.70你認為可以怎么化簡才能大小不變?

      (2)學生自己完成。指名回答,讓其說說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

      (3)為什么105、0900的.5左邊的0不能去掉呢?(強調小數的性質中"小數的末尾的0"。)

      通過例3的練習你覺得小數的性質中哪幾個詞很重要?

      再次出示超市海報,師:超市里商品的價錢為了清楚地表示出是幾元幾角幾分都是寫成兩位小數體現了數學的嚴密和精準。所以應用小數的性質,我們還可以根據需要,把一個數改寫成含有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

      2、出示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想想可以怎么做?

      (1)學生自己完成。

      (2)大家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

      (3)你覺得哪個數改寫時容易出錯,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四、拓(拓展升華)

      出示5張卡片:2、5、0、0、和“?”并說明游戲要求:

      每小組利用老師發給的數字卡片按要求擺數。1個人擺數,3個人做記錄。

      (1)用五張卡片擺一個數,這個數中的兩個“0”都能去掉、

      (2)用五張卡片擺一個數,這個數中的兩個“0”一個能去掉,一個不能去掉、

      想一想:怎樣擺才能既不重復又不遺漏

      3、請小組板演匯報,不完全的可以補充。

      4、說說這樣擺的技巧,你為什么這樣擺?

      五、歸(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15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38、39頁的內容:小數的性質

      學情分析

      小數的性質是任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38、39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掌握小數的性質,不但可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為后面的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四則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對于整數的知識已經有了較多的了解,對于整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會引起整數大小的變化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小數的性質卻與整數不一樣,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因此,整數的這部分知識,會對小數性質的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活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

      難點:小數基本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法與學法

      1、利用遷移規律,讓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通過直觀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2、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3、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小數的意義)那么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讓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上節課的內容吧!

      2、《西游記》同學們都看過沒有,那么你們知道《西游記》中都有那些人物(學生自由回答)。

      課件展示:有一天,他們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給三個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別裝進三個袋子里,上面標注著長度:0.l米、0.10米、0.100米,饞嘴的八戒搶先一步說:“我的肚子大,我吃長的。”說著拿回了標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氣,上前對師傅說:“八戒好吃懶做,長的應該讓給大師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說:“兩位師弟別吵了,無論哪個袋子都一樣呀!”唐僧聽了悟空的話微笑著點了點頭。

      師:你知道唐僧聽了悟空的話為什么會微笑著點了點頭?學了今天的知識你就知道為什么了。

      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達到知識的遷移。

      二、提出問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⑴師:同學們,這把尺子多長呢?(10厘米)你們還能不能用不同的長度單位來表達出它的長度呢?老師點名提問個別學生來回答。

      學:1分米、100毫米。

      ⑵師;請同學們運用所學有關“小數的意義”的知識,把它們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小數。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個別不會的學生。

      ⑶教師指名個別學生回答,并對個別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表揚。

      生1: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生2: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生3: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師:現在老師有個問題請大家幫忙解決一下,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如何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板書: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 l米=0.10米=0.100米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從“0.l米、0.10米、0.100米”出發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⑷觀察比較:教師指著“0.l米=0.10米=0.100米”這個等式,標出思考箭頭先讓學生從左往右觀察、比較,你們發現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再標出思考箭頭,讓學生從右往左觀察,又發現什么規律,補充板書:小數的末尾去掉“0”。

      教師強調:我們如果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小數中間的`0不能去掉.

      師質疑:那整數有這個性質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并舉例證明得出結論。

      (師強調出小數與整數的區別)

      設計意圖: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為動態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

      2、教學例2

      (1)多媒體出示38頁例2:比較0.30與0.3的大小

      師:任寫一個數,在它的末尾添上一個‘0’或者兩個‘0’,用自己的方法驗證他們的關系是否相等。

      (2)師: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證明了我們的發現,想不想知道老師是如何驗證的?

      ①老師將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和100份,把其中的30份寫成小數就是0,30,另一個正方形取其中的3份就是0.3,將兩個正方形移動,重合比較,會是什么結果?

      ②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再睜開眼睛觀察屏幕,和你想象的一樣嗎?可以寫一個怎樣的等式?

      匯報結論:0.3=0.30

      (3)師質疑:小數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你從中發現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數變了,即小數的計數單位變了,而陰影部分的大小沒有變,得出0.3=0.30。)

      設計意圖: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放手讓學生探索、驗證,適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三、課堂檢測

      1、運用小數的性質時應注意什么?

      0.70(去掉末尾的0,大小會變化嗎),2.07(去掉中間的0會怎樣),0,7(末尾加個0會怎樣)?

      提示:根據小數的性質,只有小數末尾的“0”去掉之后,才不會改變數的大小。小數中間的“0”和整數部分的“0”不能去掉,因為那樣小數其他數位上的數就發生了變化。

      2、判斷

      (1)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意義也不變。 ( )

      (2) 0.508去掉小數部分的0,這個小數的大小不發生變化。 ( )

      (3)因為2和2.0相等,所以它們都是整數。 ( )

      (4) 0.8與0.80大小一樣,計數單位也一樣。 ( )

      3、下面哪些小數中的“0”去掉后,小數的大小沒有發生變化?

      7.03、4.90、8.10、0.02、3.70

      4、按要求說出一個數。

      ①所有“0”都不能去掉。

      ②所有“0”都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5、誰能只動兩筆就可以在5、50、 500之間畫上等號?

      5=50=500

      四、本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布置

      課本41頁練習十:1、2、3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性質》教案11-09

    數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案07-20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小數的性質》教案11-25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性質》數學教案01-17

    滬教版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性質》數學教案04-08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小數的性質》教案11-17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小數的性質》教案02-17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小數的性質》03-05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小數的性質》12-2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久久在国产精品视频 | 中国浓毛少妇毛茸茸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屌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视频 |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 五月天婷婷缴情五月欧美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