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數學下冊《什么是面積》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下冊《什么是面積》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面積的含義,了解面積的概念。
(2)用多種方法探究比較面積的大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感知面積。
(2)通過學生觀察、圖形重疊、數方格等辦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3)課件演示比較面積大小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歸納和動手操作能力。
(2)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培養與他人交流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了解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圖形的大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難點:
深刻認識什么是面積,分辨面積與周長的區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鍛煉數學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1、正方形和長方形若干個。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師:在一年級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和物體,那么大家回憶一下,誰能舉一些平面圖形的例子再舉一些物體呢?
生: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物體如冰箱、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鞋盒、火柴盒等。
師: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什么是面積。(板書課題:什么是面積)
二、理解(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1、學生小組活動摸物體的表面。(教師走下座位了解學生對物體表面認識情況。)
師:請大家看看xx同學是怎樣摸這個文具盒的?
生:我認為盒子的表面應該是裸露在外所有的面,而他沒有找完整,只找了其中一部分。(討論)
2、教師摸數學課本的表面。并告訴學生所摸到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注:重讀強調大小二字)
3、學生摸課本、鉛筆盒、課桌的表面說說它們的面積。
師:拿起你們的課本像老師這樣摸一摸。再說說課本表面的面積?
用這樣的方法再摸一摸文具盒的表面、摸一摸課桌的桌面。說一說它們的面積。
生1:我摸的是文具盒的表面,我是這樣摸的。(邊說邊展示)文具盒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生2:我摸的是桌面,我是這樣摸的。桌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4、探討面積的定義。
師:同學們討論討論什么是面積?
生: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注:大小用著重號
二、理解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師:物體有面積,那么圖形有面積嗎?
生:有。
1、出示圖形
師:請大家說一說它們的面積。
生:長方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圖(2)(3)學生出現爭議,討論并得出結論這個圖形沒有面積。
生:正方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師:它們都是圖形,象(1)(4)這樣的圖形叫封閉圖形。象(2)(3)這樣的圖形叫開放圖形。而封閉圖形可以計算面積。
(補充板書:或封閉圖形幾個字)
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三、比較面積的大小
1、觀察下面圖形說一說你的發現。
生:綠色的長方形的面積大,藍色圖形的面積小。
2、小組活動探究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師:你有辦法比較它們的大小嗎?拿出你的學具在小組內先試試看。(課本附頁中同上圖形)
3、回報探究成果
生1:把這兩個圖形重疊在一塊,比較剩余部分的面積大小。
生2:利用硬幣擺一擺、數一數。
生3:用小方塊擺一擺。
生4:畫格子在數一數的方法。
4、課件演示用重疊法、數格子比較面積的方法。
四、拓展應用:
1、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為什么?
2.說一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
3.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五、小結
你今天有那些收獲?你還想知道什么?
(知道了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知道了什么是封閉圖形的面積,比較兩個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那么一個物體表面的面積或封閉圖形的面積到底是多大呢?下節課我們就會知道了。
板書設計
【三年級數學下冊《什么是面積》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03-21
三年級下冊數學面積教案05-27
三年級下冊數學面積教案[集合]08-28
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面積的意義06-03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面積的認識06-06
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認識面積04-16
三年級下冊數學面積教案15篇【精選】05-30
小學數學面積教案10-12
三年級下冊數學面積教案14篇(熱)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