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語文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①引導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設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
②通過練習編童話故事來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③引導學生在讀讀、認認、背背中發(fā)現(xiàn)反義詞現(xiàn)象,積累語言。
④通過連連認認的方法,認識“謊、笛”等8個生字。
⑤讀成語故事,聯(lián)系本組教材的專題,使學生懂得用發(fā)展、變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構思新穎、想象合理、內容具體生動的童話故事。
2、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3、簡單的修辭手法的運用和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4、使學生懂得要用發(fā)展、變化的眼光看待事物,處理問題。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課前準備
①學生搜集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fā)明、小竅門的資料。
②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自己喜愛的童話故事。搜集自己喜愛的動物圖片與資料。
③教師準備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fā)明的資料制成。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事例導入,引出話題。
生活中很多很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開燈,摸來摸去找不到開關;擦高樓上的玻璃又麻煩又不安全------想一想,你有過嗎?
1、(展示事例:◆要剪一圓紙板,通常先在紙板上畫出一個相應直徑的圓,再用剪刀仔細剪下,花費時間較長。有同學想到用圓規(guī)畫圓,把賀規(guī)的筆尖改裝為小刀片,則成為一個很好的切圓片專用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具的“缺點”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標,但在不同使用場合,有些缺點有可能成為“優(yōu)點”。德國一工廠生產的一種紙因嚴重化水無法使用,按常規(guī)只能打漿返工。有個工程師考慮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強,能否專門用這種紙來吸水呢?經過進一步“擴大缺點”制成了專用吸水紙,并申請了國家專利,增加了工廠收益。像這種“缺點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維的成果。◆一般的門鎖鎖舌有斜口,這樣關門比較方便,但如果朝門縫中塞入硬片等卻容易把門撬開,防盜功能差,有個同學發(fā)明了“簡易防盜鎖”把門框上鎖孔內側焊個斜片,而鎖舌卻改成方形,這樣從結構上與原鎖反轉,關門照樣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門,由于鎖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開了,從而使防盜性能大大增加。)
2、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fā)明、小竅門的資料。(出示:天天都是創(chuàng)造之時,處處都有創(chuàng)造的機會,人人都有創(chuàng)造的能力。)
3、教師小結,引出話題。
在日常生活中,總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想出辦法解決問題。我們同學在生活中可能也會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開燈,摸來摸去找不到開關;擦高樓上的玻璃,又麻煩又不安全……
二、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大家仔細想一想,(出示:你曾遇到過哪些不便之處?在小組里把問題提出來,請組長做好記錄。選一個大家感興趣的,討論可以怎樣改進?然后推舉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 (出示:大家在討論時要暢所欲言,盡量從不同角度想辦法。)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了解每組學生的合作情況,隨機給予點撥指導。
(出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三、全班交流,師生互動。
在學生表達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出示:說話通順、連貫。說的同學要大方自然,口齒清楚。聽的同學要專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沒聽清楚的地方。)
四、評選出“最佳提問獎”、“最佳辦法獎”和“最佳表達獎”獲得者。
五、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把握童話故事特點
(播放:一幅幅奇特的畫,師描述畫面:看,貪玩的小貓,調皮的小狗,可愛的小白兔正在做迷藏,它們玩得多高興啊!淘氣的小豬沿著彩虹飛到了天宮。)
一支畫筆可以給窮人衣食;一把鑰匙可以打開寶庫的大門……大自然里五彩繽紛的畫面,社會生活中離奇生動的情節(jié),都是童話創(chuàng)作的源泉。這些美好的事物,你們喜歡嗎?
1、同學們讀過安徒生爺爺的童話故事嗎?童話故事有什么特點?
2、展示:已學過的童話故事的課題。引導回憶,進一步把握童話故事的特點。
3.(出示:上課開始,多媒體大屏幕上出現(xiàn)白雪公主的畫面。)
隨著畫面的出現(xiàn),教師飽含深情的述說:同學們,畫面上是老師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想聽聽這個童話故事嗎?(出示:《白雪公主》的故事。)
(1)(出示:聽故事的方法和要求:1、聽出主人公是誰,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2、邊聽邊想象畫面,讓自己頭腦中有一個鮮明的形象;3、聽出重點和故事說明的道理。)
(2)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明白什么是童話了嗎?(出示:童話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豐富的想象力,賦予動物、植物等物體人的感情。同時童話故事總是把惡和善極端化,通俗地說,就是壞人非常壞,好人非常好。)
(3)童話有什么特點呢?(出示:童話特點:⑴大膽的想象⑵有趣的內容⑶生動的語言。)
4.同學們已經讀過不少童話故事,課前我們請每位同學準備了一個童話故事。請你們先在小組內交流交流,簡要地說說大概,然后選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講。
⑴小組交流。
⑵全班交流。
4、 小結并板書課題:同學們的故事講得真精彩,讓我們今天也一起走進童話世界。( 出示:走進童話世界。)
二、聽故事,激發(fā)興趣
(展示童話故事:蜜蜂和蝴蝶)
1、( 出示:想一想:蜜蜂有什么特點?蝴蝶有什么特點?出示:抓住動物特點編故事。)
2、( 出示:蜜蜂和蝴蝶都說了些什么話?它們說話時神態(tài)怎樣?你最喜歡哪些描寫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詞語?)
3、學生交流。
4、(展示:寫好動作、神態(tài)、語言。)
三、授之以漁,指導寫作
怎么寫童話?(展示:⑴穿針引線⑵舉一反三⑶承前啟后〔4〕移花接木〔5〕查漏補缺〔6〕是非顛倒〔7〕循果問因〔8〕按圖索文 ……)
〔1〕穿針引線
確定幾樣小物品,比如小玩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把它們串連起來。比如:一只小白兔和一個南瓜兩件道具,發(fā)揮自己的想像,編一個小白兔與南瓜的故事。
〔2〕舉一反三
指根據一事物的特征,來理解他事物的類似特征;或用一道題的解題方法來解決其他類似問題。該方法的使用,必須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參照原型,所對照的事物也必須與原型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通過原型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比如:一位學生發(fā)現(xiàn)牽牛花很像小號,就寫了篇《牽牛小號》。在我們周圍,哪些植物的花、葉或果實等像樂器?根據這些,我們就可以寫出《葫蘆琵琶》、《甘蔗笛子》等優(yōu)美的童話。
〔3〕承前啟后
根據已知童話故事增加新的情節(jié),把故事往下編,使已知故事情節(jié)更加曲折,內容更加有趣。如續(xù)編《狐貍和烏鴉》。有學生寫出了狐貍把烏鴉的肉騙走后,烏鴉把情況告訴了好朋友小百靈,小百靈在狐貍的家門口唱起了動聽的歌,喜歡聽歌的狐貍愿意用肉換百靈的一支歌,就這樣,烏鴉在百靈的幫助下要回了自己的肉。
〔4〕移花接木
即把此事物的某些特性移到他事物的.身上,或給某一事物賦于他事物的特征。如《小狗笨笨換腦袋》的童話,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小狗笨笨受人欺侮,一次,在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的幫助下,成功地移植了一顆已故科學家的腦袋,從此笨笨成了最出色、最聰明的狗。
〔5〕查漏補缺
去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展開想像,用各種方法、手段加以彌補,使事物朝著理想的方向發(fā)展。如一位學生覺得自家周圍噪聲嚴重,寫了篇《噪音搜集器》,這個搜集器能把噪音收集處理成一首首美妙的音樂。
〔6〕是非顛倒
即用逆向思維的形式,反串或超常規(guī)地編寫故事。如把強大的寫成弱小的,讓弱小的變成強大的,把好的寫成壞的,讓壞的變成好的……如:《狐貍打獵人》、《怕老鼠的大花貓》,就是用"是非顛倒"的方法寫的。《怕老鼠的大花貓》講的是一只不學無術、又懶又饞的大花貓,最終被一只出生才兩個月的小老鼠戲弄得哭爹喊娘。
〔7〕循果問因
即根據事情的結果追溯它的起因。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于寫一些知識性的童話。如根據小白兔的尾巴很短這一現(xiàn)象展開想像,用童話的形式說說小白兔的尾巴為什么會這么短?再如,我們讓學生想想,寫寫月亮為什么晚上出來?水牛為什么有兩個長角?蚯蚓為什么會喜歡在地下生活等故事。
〔8〕按圖索文
是指給學生一幅或幾幅圖片,讓學生通過想像,寫成一個有情節(jié)、有情趣的。如三年級有位學生根據一幅一位小朋友打著傘在花壇邊的圖畫,寫成了《雨姐姐哭了》。故事講一個大暑天,校園里的花草渴死了,有個小朋友動了腦筋,把一瓶墨水往空中一灑,把雨姐姐的新衣服給弄臟了,雨姐姐大哭起來,下起了大雨,可是,大雨會不會打折了花草呢,小朋友就打著傘去看她們了。
四、初試牛刀,續(xù)編故事
剛才同學們童話故事聽得聚精會神,聽懂了故事的內容和說明的道理,可那畢竟是別人編的童話故事,現(xiàn)在我們也來試試自己編童話故事。這里有個故事開頭,接下去會發(fā)生什么事,結果怎樣呢?
(展示:“有一天,一只小鴨子出去玩耍,發(fā)現(xiàn)一只小鳥從樹上掉下來受了傷,小鴨子想幫助小鳥……”)
請同學們續(xù)編故事,看誰編的童話故事最具體,最有趣,最有創(chuàng)意。
五、選擇動物,編寫故事。
(展示:⑴選擇自己熟悉的動物做主人公;重點想象它們之間可能發(fā)生的事;主人公不宜過多,可以是書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選擇的;題目要簡潔。
⑵想象“故事”要注意說清楚:什么時候、什么地點、發(fā)生了什么事以及事情是怎么發(fā)生、怎么發(fā)展的?結果又是怎樣的?⑶你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個什么“道理”?這個“道理”可以直接寫出來,也可以蘊含在故事里面。〔4〕學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寫下來。)
(出示寫作要求:看誰編的故事最具體,最有趣,最有創(chuàng)意。)
六、交流展示,互相學習
1、學生把自己寫好的故事在組內讀給大家聽,教師引導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吸取別人的長處,并能根據別人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
2、出示評價標準。(出示:小組評價要求:⑴同學的故事有趣嗎?⑵畫出錯別字,勾出好詞好句。⑶如果有不準確的詞,請你幫他改一改。集體評價要求:⑴認真聽,仔細評⑵他的想象最豐富之處在哪?⑶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
3、推薦優(yōu)秀作品在全班交流。
4、范文剖析:(出示:驕傲的大公雞)
驕傲的大公雞
有一只大公雞,他長得非常漂亮。所以受到主人的寵愛。
你別看他那么漂亮,可是常常欺負母雞和小雞。但主人根本不管。大公雞還常常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美麗。如果別人不理他,他上去就啄人家,只到啄傷為止。大公雞問母雞們:“我是不是雄鷹?”母雞們平時受到大公雞的兇狠對待,所以不敢頂撞他,異口同聲說:“是的,你是雄鷹。”
有一天,一群雞在紛紛議論:“有一只狐貍在森林里,他說要把我們全部吃掉,這該怎么辦呀?”那只大公雞站出來說:“交給我吧!你們這些膽小鬼。”
第二天,狐貍來了,其它公雞都躲了起來。只有大公雞還在往前走。他終于看到了狐貍。迎面就要啄他的脖子。機靈的狐貍一下子跳到大公雞后面,一口把他咬死了。其它公雞母雞都說:“這就是你驕傲的結果,你自做自受”
主人知道了這件事后,也后悔了。他想:“要是我教訓了大公雞,也不至于造成這樣的結果啊!”主人向公雞、母雞、小雞道歉了。以后,他們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簡評:這里把大公雞擬人化,寫出了驕傲導致的惡果。
七、交流展示,互相學習。
學生把自己寫好的故事讀給大家聽,教師引導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吸取別人的長處,并能根據別人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
八、作業(yè):
(出示:創(chuàng)編一則動物童話故事。)
附范文:
森林里的緊急行動
在一片很茂密的大森林里,居住著一群和睦相處的動物。有力大無比而且正直善良的大象伯伯,有聰明伶俐但總好惹禍的小猴子,有活潑頑皮總不知發(fā)愁的小松鼠,還有百靈、花鹿、熊貓、孔雀,好多好多。他們每天在森林里勞動、學習、聚會、娛樂,別提多開心呀!
一天,小松鼠的兩周歲生日到來,松鼠媽媽特地大辦了一桌豐盛的宴席招待鄰居朋友們。盤子中堆起一座座食物小山,高腳杯里盛滿了紅葡萄酒。大伙吃喝了一會兒,便跳起舞來。化裝舞會上,大家各展本領,唱啊,跳啊,高興極啦!
可小猴子因酒席上貪杯,跳了一會兒舞便暈乎乎的,但他清醒地明白:不好,我喝醉了!便踉踉蹌蹌地離開小松鼠家,想回家歇歇。
小猴子正迷迷糊糊地走著,忽然覺得兩只胳膊同時被抓住了。他一驚,回頭一看,是兩個背長桿槍的獵人!小猴全醒了,大叫起來:“救命啊!救命!”“哈哈,金絲猴,這回總算把你給抓了!咱哥兒倆可要發(fā)財啦!哈哈!”獵人大笑著,押著掙扎著的小猴向山下走去。這會兒,在家生病的小黃鶯被驚醒了。她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后,顧不上身體虛弱,馬上悄悄地向小松鼠家飛去。
舞會停止了。大伙兒開了個大會,大象伯伯召集全體動物,說:“朋友們,今天該是個喜慶的日子,但可惡的獵人卻擾亂了我們平靜的生活!小猴子被抓走了,以后難道不會危及我們嗎?現(xiàn)在,馬上分工,救出小猴子!”接著,動物兵分四路,準備好便出發(fā)了。
獵人心里高興著呢!抓到了金絲猴!他們全然不顧小猴子的哭喊,只顧做發(fā)財夢,卻沒注意一根藤條做的絆馬索抬了起來--“撲嗵!”“哎喲!”兩個獵人摔倒了。槍甩過空中,兔子憑著跳躍的好身手,輕松地抓住了槍,小猴子也趁機爬上了一棵橡樹,小黃鶯正接應他呢!
獵人爬起來,拔腿向前跑,但卻被黑熊帶領的小隊擋住了。黑熊揮起黑乎乎的巨掌“叭”一下,獵人便被打得暈頭轉向。他們憑著理智沖向左邊,小兔子正端著槍,瞄準了他們。兩人稀里糊涂地朝著右邊逃去,卻見大象卷著鼻子憤怒地看著他倆。兩人忙向后退,轉身想逃,卻掉進了陷阱,小孔雀正在空中怒視,一聲清脆的鳴叫,所有鳥兒沖到陷阱里啄獵人,直到他們昏死過去。
森林緊急行動取得了巨大勝利,大伙兒都很高興。忽然,被稱為“小喇叭廣播站”的小百靈帶回一個消息--人類頒布《野生動物保護法》!這更是喜上加喜。動物又舉行一次宴會,為了表達對大家的謝意,小猴子還作了精彩的表演呢!
簡評:小事情寫出了大道理。對話描寫生動、真實,結尾提示出一個道理:號召人們愛護動物、保護動物。
烏鴉的故事
上回,大烏鴉把石頭投入水瓶中,喝到了幾口水,自以為了不起,一直向森林里的小動物炫耀自己的本事,可是都沒有被小動物們放在眼里。看到小動物對他冷眼相待,大烏鴉把肺都給氣炸了。為了消除自己的悶氣,他便來到小河邊散心。
哇!小河邊的風景可真是美極了!這時正是寒冬臘月,臘梅花開得正艷,引來一群蜜蜂,它們嗡嗡嗡地飛舞,給這兒寧靜的氣氛增添了別樣的生機。冬天的早晨,滿天里霧氣騰騰,出去幾步就見不到人影,大楊樹上麻雀不叫,白色的樹掛向下垂著,到處銀裝素裹,樹上掛滿了玲瓏剔透的冰條。這會兒,看著早晨的美景,大烏鴉又慢慢得意起來,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小曲!
烏鴉正唱得開心,忽然聽到細細的吸水聲。他止住歌聲舉目四望,啥都沒看見,可那聲音還在烏鴉的耳邊回蕩著。于是,烏鴉拍起翅膀俯沖下去:嘿!有一只小烏鴉正在吸水喝。只見那只小烏鴉站在一張破舊不堪的小板凳上,面前有一只大瓶子。他叼著一根破破的竹管吸水喝。此時,大烏鴉不禁恍然大悟:“咦?為什么我當時喝水就沒想到這絕妙的辦法呢?”他走到小烏鴉跟前,只見笑小烏鴉瞥了大烏鴉一眼,又繼續(xù)喝水。原來,小烏鴉渴極了。大烏鴉見此情景,不禁感到內疚,當初不該向小動物們炫耀自己的本事。臉上一陣紅,一陣紫,尷尬極了。他看了看小烏鴉,“撲哧…”扇動幾下翅膀,一下子飛走了……
簡評:大烏鴉的心理描寫出色,她得意、惱怒、煩悶、驚奇等,最終被小烏鴉折服了,慚愧不已。模仿小動物,并且寫出它們的想法,并且寫出它們的想法和感受,你會這么寫嗎?
五個精靈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個茂密的大森林里,住著五個神奇的小精靈。
樹精靈“綠森”年長,最有威信;花精靈“香撲”總是衣著整潔,美麗動人;石精靈“硬朗”是個老頑童,整天拿著玩具玩兒,笑呵呵的;土精靈“泥拉”食欲總是那么好,所以他很胖;水精靈“滴答”則是個旅行家,游遍了大江南北。
由于性格愛好不同,五個精靈很少來往,總是各自為政。他們不懂得互助,事不關己決不出手。
有一天,森林里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壞魔阿豺,他法力無邊,做了很多壞事。他用魔法將泥拉過的居民搬到了滴答國,引起滴答和泥拉之間的一場爭斗,最終兩敗俱傷。壞魔阿豺見此情景樂得捧腹大笑。
沒有分出勝負的泥拉和滴答去找綠森評理,綠森給他們講了壞魔阿豺以險惡的用心挑起他們的爭斗。泥拉和滴答萬分愧疚,握手言和。這時香撲和硬朗也慌慌張張地跑來,說:“阿豺把我們心愛的玩具和美麗的衣裙都搶走了!”香撲又說:“我用魔法跟他較量,可我打不過他!”綠森說:“看來我們單獨打都打不過他,只有大家齊心合力才能打敗壞魔。”
五個精靈都拿出了自己的魔杖,他們一起揮舞魔杖,從沒有過的五光合一,金光閃閃,照得人睜不開眼睛。壞魔阿豺在金光的照耀下化成了一縷青煙飛上了天。通過這件事,五個精靈認識到了團結的重要性,從此他們團結一心,共同保衛(wèi)大森林,過著安定、幸福的生活。
簡評:習作從一個小小的側面闡釋了“團結就是力量”這句名言的深刻含義。敘述較簡潔。
第三課時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①教師和學生玩“對相反詞”游戲。教師說:“我說黑。”學生回答:“我說白。”……
②(出示:傲慢—謙虛 懦弱—勇敢 丑陋—美麗 愚蠢—聰明)
③學生小聲讀一讀,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
④同座討論從這兩行詞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發(fā)現(xiàn)上下兩個詞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請學生再說一些意思相反的詞。
二、讀讀背背
①(出示:“讀讀背背” ),明確題目要求,看誰能很快地背下這些句子。
1、 自讀成語,思考:這些成語什么意思?告訴了我們什么?
2、 小組交流成語意思,可查字典解決。
3、全班交流。
(出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路程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從小到大逐漸積累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比喻學問、成績達到很高的程度后還要繼續(xù)努力,向前發(fā)展。“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耳聽不如眼見,親眼見到才是實的。強調深入實際,親自調查的重要。“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金子不全是純金,人都有缺點,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4、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背背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讀讀背背,也可以“對口令”似的讀讀背背,如,一個人背“千里之行”,另一個背“始于足下”。
5、全班交流學習成果,學習可以自由選擇匯報形式,可以獨自背,可以與人合作背。
6、集體讀、背。
7、在小組里檢查背誦;進行背誦競賽,然后看誰能最先背出相關的八字成語。
8、交流自己還知道的一些八字成語。
三、連連認認
①(出示:已經認識的字:竹、說、海、木、書、怒、女、子。)請學生讀一讀,組組詞。
②(出示:音節(jié)),請學生讀讀詞。
③(出示:生字),讓學生邊看邊猜一猜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個字連成詞呢?
④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這些詞語,再找一找合適的字,連一連線。同座可以互相幫助。
⑤全班交流。請學生上黑板連一連線,再請學生做小老師帶大家讀讀詞語。
⑥教師出示生字,用多種形式請學生認讀。
2、 匯報并說理由:
(出示:“謊”,與說話有關,左邊是言字旁。“笛”,笛子是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子頭。“棍”,木棍是木頭做的,是木字旁。“港”;港都與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憤”,憤怒與心情有關,左邊是豎心旁。襪”,襪子跟衣物有關,左邊是衣字旁。“捆”,捆書要用手,左邊是提手旁。“婦”,婦女是女子,左邊是女字旁。)
3、 齊讀——指名讀——擴詞練習
四、成語故事
(出示:《刻舟求劍》)
①教師有聲有色地講成語故事《刻舟求劍》。
②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這個故事。
③(出示:想一想:那個人最后能不能撈到寶劍?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讀一讀這個故事,再說一說(出示:從這個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學生練習講個成語故事。
⑥教師鼓勵學生講講自己知道的別的成語故事,課后還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語故事。
語文教案 篇2
我會填
這是一項數筆畫,按筆畫數填寫的練習。題中有六個漢字,三個花瓶,花瓶上分別寫著筆畫數,每個花瓶里有兩朵花,要求把這六個字按筆畫數進行分類,把筆畫相同的字寫在同一個花瓶的花朵上。這六個字的筆畫數不多,填起來不算困難。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弄清題意,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獨立完成。通過練習,復習學過的漢字的筆畫和筆順,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和良好的書寫習慣,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過程建議
1、出示卡片:子、頭、長、出、飛、火,這些都是我們見過的生字寶寶,你還認識他們嗎?
(開火讀,注意字音是否標準。)把這些字貼在黑板上。
2、你會寫這些字嗎?(組內練習書空,糾正錯誤的筆順。)
3、出示花瓶圖或教師在黑板上畫簡筆畫,說說題目要我們做什么?
4、同桌商量,共同完成題目。(提示學生在數筆畫時要仔細認真,書寫時要工整干凈。)
5、匯報,鼓勵學生說出多種方法:如逐個數、逐個填;將所有字的筆畫都數好后,再歸類填寫。
看看讀讀
這項活動的目的是復習鞏固學過的漢字,逐步養(yǎng)成正確使用量詞的習慣,讓學生懂得說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詞。題中配有一幅色彩鮮明的風景圖,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充分發(fā)揮插圖的作用,在鞏固字詞、正確使用量詞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通過不同渠道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培養(yǎng)語感。
過程建議
1、同學們,老師帶大家去郊外參觀,出示圖畫或課件(不帶詞語),看!多美的景色呀!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點擊課件出示詞語,指導讀詞。)
2、你能根據圖畫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大家聽嗎,?(小組內練習后推薦一人講給大家聽)
3、出示一只小狗
一條小河
一朵白云
兩只鴨子
一條木船
幾朵野花指名領讀,同桌互讀,拍手讀,男女生對讀。
4、在生活中象這樣的詞還有很多,你會說嗎?(組內練說然后匯報,注意量詞用得要準,教師隨時糾正。)
5、拓展:五()星星一()山一()同學兩()書幾()小鳥一()畫四()房一()飛機三()樹一()水
讀讀畫畫
這項活動是復習帶有相同偏旁的生字。題目中有一個大轉盤,周圍是十四個學過的生字,里面有三朵不同顏色的花,花分別寫著艸、扌、足花的'顏色提示了將要涂的字的顏色:艸的字涂綠色,扌的字涂藍色,足字旁的字涂粉紅色。通過讀、思、說、畫,讓學生的口、眼、腦、耳、手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指導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過程建議
1、出示大轉盤,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向自由讀字。
2、引導觀察:仔細觀察這些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培養(yǎng)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表達的良好個性,發(fā)展思維,發(fā)展語言。)
3、這道題是什么意思,你會涂色嗎?怎樣涂?(組內合作,先說說怎樣涂,然后再動手。)
4、匯報,集體訂正。
5、你還知道哪些艸、扌、足的字?你在哪里見過這些字?
(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通過交流識字經驗增強識字的自豪感。)
6、拓展:找一找氵、亻、口旁的字。
讀讀背背
《東西南北》是一首辨別方向的兒歌,兒歌能幫助學生利用太陽辨別方向。教學中要以讀為主,熟讀成誦。讓學生借助插圖,在讀中感悟、了解利用太陽辨別方向的方法。
過程建議
1、游戲:指方向。教師說方向,學生用手指出來,比比讀的動作快。(將東西南北、前后左右打亂順序練習。)
2、下面我們就來學一首辨別方向的兒歌:東西南北。
3、借助拼音自由練讀,注意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4、多種方式練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邊評邊讀,組內讀,男女生賽讀,齊讀,邊讀邊做動作
5、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幫助學生弄清利用太陽辨別方向的方法)
6、看圖:小女孩早晨起來面向什么方向上學去,你還能判斷出其它三個方向嗎?
7、老師在教室里指出東方,讓學生找出其它方向。
8、你還知道其它辨別方向的方法嗎?
9、齊背兒歌。
口語交際《這樣做不好》
這個口語交際練習有兩幅圖,這兩幅圖色彩鮮明、環(huán)境優(yōu)美,可是有些人的行為與這自然的美不一致(在草地上踢球、浪費自來水)。圖中的大姐姐和小弟弟都在說這樣做不好,這是在勸說別人不良行為時常說的一句話,可是這樣做為什么不好?能把理由說出來讓對方信服才是關健。這是本次口語交際的重點。學習勸說別人不要做有損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說話時有禮貌,并且學會關心身邊的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是這次口語交際的目的所在。在教學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發(fā)展健康的個性。
交際準備
掛圖或課件
組織過程
1、揭題: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不良的行為,比如隨地亂扔果皮紙屑,摘公園里的花,亂搖小樹,在公物上亂寫亂畫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板書課題。)
2、師出示課件或掛圖。看這兩幅圖,你能說說發(fā)生了什么事嗎?
3、指導學生簡單地說出圖意。
4、這樣做為什么不好?如果你看到了這種行為,會怎樣勸說呢?在勸說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明確要說出這樣做不好的理由,道理要能把人家說服,說話時還要態(tài)度大方,有禮貌,語氣溫和,不能強硬等等。)
5、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6、匯報:每組推選出兩名代表,一人說一幅圖。(師生評議,注意聽他表達的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分,講話是否有禮貌,挖掘出學生的優(yōu)點多鼓勵和肯定,適當地提出意見和建議。)
(明確:小草也有生命,在草地上踢球會傷害小草,破壞環(huán)境,影響別人休息。開著水龍頭洗菜太浪費自來水了,可是水資源卻是有限的。)
7、表演:自由選擇合作伙伴練習表演,注意勸說者的語言、方法、態(tài)度、表情,加上被勸說人的語言、動作。可以兩個人表演,也可以幾個人一起合作;可以選擇一幅圖練習,也可以兩幅圖都說。
8、哪組想匯報就讓哪組給大家表演,評出最佳合作獎,獎勵一朵小紅花貼在成長記錄冊里。
9、擴展: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不好的行為嗎?你應該怎樣勸說?(先在組內討論交流,然后設置情境表演。)
10、反思:你做過這樣不好的事嗎?今后該怎樣做?
11、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象這樣的不良行為并不少見,我們不但自己不做這樣不文明的事,當我們遇到有損于公共利益的事情的時候要及時大膽地勸說,要注意說話的方法,希望每個人多關心身邊的小事,做合格的小公民!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教學設計一,一上語文園地三,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依據:
《青蛙與蜻蜓》是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一)”的第二課文。課文是一首兒歌,語言淺顯生動,主要寫了兩個為稻田除害蟲的“小英雄”——青蛙和蜻蜓。
設計思路:
《課標》中指出識字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識字教學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本冊教材開始滲透有關形聲字聲旁表音的規(guī)律,本課所處的第三單元就是一個集中識字的單元。從第二冊教材開始滲透有關聲旁的知識,但是由于比較復雜,學生還不能真正掌握它,并用識字。本單元將對這方面知識作一個概括,因此本節(jié)課以“青”為聲旁來識字,做到觸類旁通,成批識字,同時認識到聲旁表音的局限性,學習利用聲旁猜字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識字;其次結合本課內容,通過指導朗讀背誦,體會兩個“小英雄”各自的性格特點。
教材分析:
課文是一首兒歌,主要寫了兩個為稻田除害蟲的“小英雄”——青蛙和蜻蜓,每一小節(jié)分別寫一個。青蛙做了好事“呱呱呱,叫不停”,愛宣揚自己的功勞;蜻蜓則“靜靜飛去不吱聲”。相比之下,蜻蜓更謙虛一些。但是我們不能用傳統(tǒng)的價值觀評判這兩個小英雄,在除害蟲這一點上,它們都值得稱道,只是性格不同而已。兒歌內容淺顯,語言生動。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本課前已經學會根據上下文猜字、看拼音識字等識字方法,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青蛙和蜻蜓兩個形象,能夠體會兩個“小英雄”各自的性格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生字“蜻、蜓、呱、吱”,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本課生字“除、害、晴、湖、靜”。
2、利用熟字,辨析比較,識記生字,體會漢字聲旁表聲、形旁表義的特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兩個“小英雄”各自的性格特點。
4、了解益蟲對人類的貢獻,培養(yǎng)保護益蟲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學會根據漢字的偏旁來辨析形近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根據形聲字的聲旁猜字的識字方法,激發(fā)識字興趣。
教學方法 實踐法、研究法、朗讀法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揭題
1、同學們喜歡猜謎嗎?我們來猜一個,仔細聽:
①綠衣小英雄,說話呱呱呱。冬天它休息,夏天捉害蟲。
學生猜謎,說出謎底。教師隨機出示課件,板書“青蛙”,學生書空。它的名字里面有個表示顏色的字(青),生齊讀一遍。
②小飛機,紗翅膀,飛來飛去捉害蟲。不吃糧食不吃菜,人們夸它小英雄。
學生說出謎底,教師隨機出示課件,板書“蜻蜓”,齊讀一遍。
今天學的兒歌有兩種動物,是——(引導學生說出),對,是青蛙與蜻蜓。
2、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青蛙與蜻蜓。補齊板書,齊讀課題。
二、字文結合,隨文識字
(一)初讀課文,相機正音。
1、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圈出不認識的生字,用平時喜歡的識字方法去認識。
教師巡視指導,讓學生自主識字。
3、男女生合作分節(jié)讀。
4、正音并指導正確朗讀句子。
(二)字文結合,相輔相成。
1、學習“呱、除”字和第一節(jié)。
(1)借助音效,形象感知青蛙的叫聲。
(2)引導學生根據左耳旁了解“除”的本義并認讀。
(3)展示圖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除害蟲”。
(4)指導朗讀,體會青蛙的性格特點。
2、學習“蜻、蜓、吱”和第二節(jié)。
(1)圖與字結合,認識“蜻蜓”。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蜻蜓。
(3)指導朗讀,體會蜻蜓的性格特點。
(三)學生帶動作表演讀、分角色讀,背誦。
(四)師:像青蛙呀,蜻蜓呀這些可愛的小蟲子,我們叫他們“益蟲”。它們幫我們消滅了許許多多的害蟲,保護莊稼,是我們忠實的朋友喔,我們應該想辦法保護它們,而不能去傷害它們。
三、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正確認寫。
1、出示“害”,生讀。引導學生說說“兩注意”,并指導書寫。
2、出示“晴”,引導學生與“青”字對比字形、讀音,指導進行形聲字分析,進一步鞏固對形聲字的認識。
師:漢字真是奇妙,一個“青”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能組成這么多意思完全不同的字,這樣我們就可以在識字的時候只看他們的'聲旁來猜字,這種識字方法叫——“讀半邊”。其實,在漢字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形聲字,我們可以利用形旁表義,聲旁表音這一特點來識記漢字。
3、引導找出文中聲旁表聲的字。
4、出示:猜、靚、倩
猜一猜,再標出音節(jié),讀一讀,體會聲旁不一定表示讀音的特點。師:看,這些形聲字的聲旁也是“青”字,但是他們的讀音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發(fā)生了變化,所以我們在識字的時候還得查我們的無聲的老師字典來驗證它們的正確讀音。
5、學生自學“湖”,找同音字組詞。
6、學生練寫“除、害、晴、湖、靜”。
7、展示,評議。
板書設計:
主板青蛙與蜻蜓
除害蟲 做好事
益蟲
副板 晴
情 青 靜 除 害
睛 蜻
形聲字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我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先以猜謎引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課標》要求,我在識字教學時采用了個別讀、拼讀、組詞,用詞說話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了寫字的教學。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字形,讓學生提出書寫應注意的地方,強化對字的識記,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觀察和書寫的好習慣。
結合本課內容,我還以“晴”字為例進行了形聲字知識的滲透。讓學生明確形聲字是漢字的一種構字方法,它是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聲旁兩部分構成,我們可以利用形聲字的形旁表意和聲旁表音的特點來識字。但是,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形聲字聲旁表音的特點逐漸弱化,因此,教學中設計了“猜一猜”的活動,出示“猜、倩“兩個漢字,該內容只是點到為止,沒有深究,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形聲字聲旁表音的局限性,并且教孩子們做學問要有科學的態(tài)度,那就是要通過查字典來驗證漢字的讀音是否準確。
由于本課兒歌淺顯易懂,語言生動,是兒童朗讀訓練的好材料,所以,教學中以讀為主,通過教師范讀、學生大聲齊讀、根據自己的喜好讀、帶動作表演讀等多種方式,學生從讀中體會到兩個“小英雄”不同的性格特點,最后結合生活實際告訴學生青蛙和蜻蜓都是益蟲,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繼而增強了孩子們保護益蟲的意識。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認識3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悟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了解深圳經濟特區(qū)的巨大變化和祖國建設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感悟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了解深圳經濟特區(qū)的巨大變化和祖國建設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我國從1978年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由鄧爺爺在廣東一個小村莊制定了一系列改革開放的政策,把一個小村莊變成了今天這樣一個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經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城市。由此也拉開了我國全面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今天我們來學習反映深圳經濟特區(qū)的巨大變化的'詩歌《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
二、學習理解詩歌內容
1、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2、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
三、分小組合作學習
1、討論這首詩描述了深圳特區(qū)原來與現(xiàn)在的不同。
2、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3、交流收集的資料。
四、指導詩歌朗讀
五、體會詩中修辭手法的作用
1、提問:你們感覺詩中哪幾句寫得很形象、很生動,為什么?你能聯(lián)想到什么?
2、全班討論
3、總結:本詩作者以最大的激情歌頌了深圳改革開放以來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歌頌了我們偉大祖國美好的今天與未來,振奮人心。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用例典型,敘說生動形象。
2.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類的知識是有限的,勉勵人們不斷探索求知的世界,揭開事物愈來愈多的隱秘。
教學重點、難點
1.用例典型,敘說生動形象。
2.文中有關聲學的知識。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啁啾(zhōu jiū)臆斷(yì)饒有興味(ráo)
迥然不同(jiǒng)毋寧(wú)翌日(yì)
愕然(è)窒息(zhì)寬宥(yu)
篤信(dǔ)嗣后(sì)
2.解釋下列詞語
夸夸其談:說話或寫文章浮夸,不切實際。
優(yōu)柔寡斷:辦事遲疑,沒有決斷。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臆斷:憑臆測來斷定。
迥然:形容差別很大。
嗣后:〈書〉以后。
愕然:形容吃驚。
寬宥:寬恕,饒恕。
二、導入
利用多媒體播放各種聲音,如鳥的叫聲、樂器的聲音、海浪的聲音等等,引導學生思考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引入課文《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
作者簡介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主張研究自然界必須進行系統(tǒng)的觀察和實驗,是近代實驗科學與機械唯物主義的奠基者之一。他被認為是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也是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1.曾經有一個人,用一小一大兩個圓表示自己的知識由少到多的情況,圓外則是未知的世界,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試看看下面的圖形,請你結合本文的論述,說說他得出了什么結論。
思考:2.概述各自然段的大意。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第一段,寫作者的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知識淺薄者夸夸其談,而知識豐富者優(yōu)柔寡斷。
第二段,以“從前有一個人”對聲音的`認識為例,表明知識愈多愈感自己無知。
第三段,以不知蟑發(fā)聲原理作類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四、探究活動
思考:課文第二段詳細敘說了一個人知識愈益增多卻又愈感無知的過程,找出文中的幾個事實?又表明了什么?
學生閱讀第二段,討論、交流:
明確:
起先生活于“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的這個人,喂養(yǎng)了許多鳥,能夠欣賞鳥類美妙的歌喉,“聊以自娛”,并對“那些鳥兒運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氣,能隨心所欲地叫出各種聲音”大為佩服。可見此時此刻,他是自得的,愉悅的。后來他聽到牧童吹笛發(fā)出的“十分悠揚”的聲音,本以為是一只小鳥,便“出去捕之”,待到發(fā)現(xiàn)真相,驚詫不已,表明這個人對笛的無知。“他通過思索意識到:假使牧童未從此地路過,他將永遠不會曉得,自然界有兩種產生聲音和樂音的方法”,這一個“意識”,表明這個人已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慚愧過去的自得自滿。于是“他決定離家出走”,主動地進行探求。
接著,文章寫第二天這個人發(fā)現(xiàn)了提琴的演奏也能發(fā)出“各種悅耳的”樂音,并竭力讓讀者去想像他的“驚愕”之情,表明這個人進一步發(fā)現(xiàn)了新的天地,也越發(fā)認識到自己過去知識的貧乏。“他偶然見識了這兩種意想不到的產生聲音和樂音之新法后,遂開始相信自然界尚會存在其他方法”,這名話總結了上兩次的發(fā)現(xiàn),指出笛聲、琴聲都是“偶然見識”,“意想不到”,他的思想已經解放,相信還會有其他發(fā)出聲音和樂音的方法,似乎對于這個已經有了一定思想準備的人來說,不會再有什么讓他驚訝的聲音了。
但文章下面又寫了“然而又令他感到十分奇妙的是”,開門之際門框和鉸鏈也會“奏樂”,“用一只手指的指尖,敲著一只杯子的杯口”,也能發(fā)出清脆的響聲,還有昆蟲與鳥雀相比,發(fā)聲的原理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個人原有的聲學知識完全不能用來解釋昆蟲的發(fā)聲原理,他更有了無知之感。漸漸地,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樣的樂器,對聲音的認識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時,他以為自己無所不曉了,可他捉到一只蟑后,卻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無知和愕然之中”,可見知識愈多,愈顯無知,愈加驚愕。這個人研究蟑發(fā)聲的方法,但一切方法都不能影響蟑的發(fā)聲,充分表明蟑的發(fā)聲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謎,于是,“他感到自己的知識太貧乏了”,他認為自己只是知道“某些”發(fā)聲方法,而不知的方法卻有“上百種”之多。已知的太少,未知的太多,隨著已知部分的增加,未知部分也進一步增大。全段文字,一次次寫他知識的增加,一次次轉折開去寫他愈感自己的無知。
五、遷移訓練
思考: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的理解。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六、小結
本文以人類對聲音和樂音的知識愈益增多而又愈感無知的情況為據,說明了人類和知識是有限的,勉勵人們不斷探索未知的世界,揭開事物愈來愈多的隱秘。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2、了解德國奇麗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風情。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重點: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在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里,各個國家有著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今天老師將帶你們去一個遙遠的國度——德國去看一看。
2、(課件;出示哥廷根的城市風貌)看,這就是德國的哥廷根。這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學而著名,因為在這所大學里曾培育了三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北京大學的教授季羨林先生就曾在此留學十載,到1945年才回國。1980年,35年后的他再次踏上這塊故土,感慨萬千,寫下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課件;出示課題)——《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引讀課題:誰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
自己的花是給誰看的?(讀)
誰的花是給誰看的?(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帶著要求自由朗讀課文。
(1)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你認為優(yōu)美的語段多讀幾遍。
(2)作者季羨林先生時隔35年,再次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時,發(fā)出了怎樣的贊嘆呢?找到那句話,用波浪線畫下來。
2、檢查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1)檢查字音(課件;出示詞語)頗、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耐人尋味、應接不暇
(2)檢查字形:特別提示“脊”字的寫法:上半部分先兩邊后中間。
3、生反饋。(生讀)(課件: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齊讀)
三、細讀課文,品味“奇麗、奇特”。
導語:究竟是什么樣的風情民俗讓作者發(fā)出如此由衷的贊嘆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xiàn)景色奇麗、民族奇特的語句。用心讀,用心體會,想想它“奇”在哪里?
1、感受景色奇麗
誰來說說,文中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了景色奇麗?(生反饋)
(課件: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上,應接不暇。)
(1)全班齊讀,讀完這段話,最先跳入你眼簾的是哪個詞呢?那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呢?(生答)還有哪個詞呢?那又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生答)(課件:詞語變紅)
(2)用一個字來形容這里的花怎么樣?――(美)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象)讀詞語,讀出這種美來。把它們放到句子里去讀讀。(生讀)多美的花呀,誰再來讀讀?
(3)花美是一“奇”,請問景色奇麗還“奇”在哪里呢? (花多)哪個詞說明了花多?(花的海洋。)(課件:詞語變紅)一個窗子前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就是許多錦簇的花團連在一起,姹紫嫣紅,那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啊!是不是讓我們感覺到這條街有多長,這花的路就有多長,這條街沒有盡頭,這花的路就主、沒有盡頭,真不愧是一片花的海洋。難怪會讓看的人――(應接不暇)(課件:詞語變紅)你們說奇不奇?(奇)帶著這種感受,一起來讀讀第二句話。
(4)在德國僅僅是一條街有這樣的奇麗的景色嗎?生回答(引出“任何”一詞)(課件:詞語變紅)
在德國,每一條街都是這樣奇麗的景色,條條街都是這樣奇麗的景色,如果你走過這里的一條街,抬頭向上看,看到的是家家戶戶的窗子前——
走過另一條街,抬頭向上看,看到的依然是——
(是不是只有一年有這樣的景象呢?)
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漫步在街頭,他看到了——
四五十年以后,季老再次踏上這塊土地,他看到的依然是家家戶戶的窗子前——
(怪不得,季老先生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課件:多么奇麗的景色!)
(5)欣賞奇麗的景色(課件:德國街頭的奇麗景色)
(6)看到這樣奇麗的景色,你想說什么嗎?(生答)我想此時此刻,大家一定被這奇麗的景色陶醉了,老師也被這奇麗的景色陶醉了,走在這樣的街頭,我真想賦詩一首,我們一起來吧!(課件:詩)
2.感受民族奇特。
導語:在這優(yōu)美的詩歌聲中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那么民族的奇特又體現(xiàn)在哪里呢?
(課件: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哪里讓你感到奇特了呢?(家家戶戶)(課件:詞語變紅)
家家戶戶就是說――(每一家,所有的人家。)所有的人家都在養(yǎng)花,真是一個愛花的民族呀!那我想調查調查,家里有養(yǎng)花的請舉手。那能不能說我們是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呢?(不能)可是在德國卻是家家戶戶,所有的人家都在養(yǎng)花,奇特嗎?(奇特),可見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把他們這種愛花的情感讀出來吧!(生讀)
(2)還有哪里讓你感到奇的呢?(外面、脊梁)(課件:詞語變紅)
A、脊梁指的是什么呢?我們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你們想,假設現(xiàn)在你們就坐在屋子里,花朵都朝外開,你們看到的只能是花的——(脊梁)
B、如果你們在坐的各位就是季老,看到德國人都是把花的笑臉朝向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對著自己,你有什么樣的感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誰能讀出這種感覺來?(讀)(再讀)
C、我們中國人是怎樣養(yǎng)花的?(把花養(yǎng)在屋子里或養(yǎng)在陽臺上。)養(yǎng)花是為了給自己――欣賞,而德國人卻把花養(yǎng)在外面,你們說奇特不奇特?(奇特)
(3)德國人如此奇特的養(yǎng)花方式,多么令人驚奇呀!辛辛苦苦栽種出來的花,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面),而走在屋外的行人卻能看到――(嬌艷的花朵),顯然,德國人養(yǎng)花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給別人看的)。養(yǎng)花給別人看,你們說這個民族奇特嗎?一起把德國人愛花、養(yǎng)花的真情讀出來吧!(齊讀)
(4)家家戶戶都養(yǎng)花,養(yǎng)花的方式又如此的與眾不同,難怪季老要說:這是一個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課件: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過渡:走在美麗的大街上,醉人的花香令人心曠神怡,自然地讓人想到奇麗景色背后那種崇高的精神境界,那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1)結合上下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課件:出示句子)
(2)具體理解,從哪些句子看出“人人為我”,又從哪些句子看出“我為人人”?
(3)自己看別人的花,別人也看自己的花。這一種境界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也就是說:我種花給別人看,別人也種花給我看
我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我著想。)
我為別人服務,(別人也會為我服務。)
我為別人奉獻,(別人也會為我奉獻。)
在德國,人們心中都存有這樣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這樣,(引讀)
(4)這里的每個人都已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化做了無聲的行動,化做了滿街的花團錦簇、姹紫嫣紅。他們在為別人奉獻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多,這確實是一種耐人尋味的境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嗎 ?(生舉例)
(5)當我們?yōu)閯e人付出的時候,別人也在為我們付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種下愛的種子,就會收獲愛的果實。正因為德國人有著這樣的境界,才讓我們見識到了這樣一個奇特的民族――(引讀)(因為在這里:每一家都是這樣――)他們所要表達的這種境界就是――
老師希望同學們把這八個字放在心中,放在自己的行動中,相信你們會收獲更多的美麗。
五、理解體會“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1)轉眼間35年過去了,當1980年,季老先生再次來到德國時,德國發(fā)生了變化嗎?
(2)齊讀(課件: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3)“美麗”指什么?還指什么?
(4)35年過去了,德國街頭那美麗的花海,德國人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一直都沒有改變。
(5)這樣奇麗的景色,這樣奇特的民族,難道不值得我們欣賞,不值得我們贊美嗎?讓我們帶著敬佩,帶著贊美再來讀一讀這句話。(齊讀課件: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總結回顧,拓展積累。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季老先生來到了德國,感受到了那里景色的奇麗,民族的奇特,更收獲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份心靈的充盈。季老先生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課件;我寫出的東西不見得都是精金粹玉,但至少能讓人獲得點享受,能讓人愛國,愛鄉(xiāng),愛人類,愛自然,愛兒童,愛一切美好的東西。)
課后,同學們可以多讀讀季先生的其他作品。(課件《季羨林散文集》《談人生》《留德十年》)
板書設計:
18、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景色奇麗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民族奇特
語文教案 篇7
燈
教學目標 :
1.學習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理解“”“光”的象征意義。
2.學習本文作者展開聯(lián)想,逐層深入地剖析事物內涵的寫法。
3.學習運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懷、表達感情的寫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點。
教學重點:理解“”“光”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 :運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懷、表達感情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
一、背景知識介紹:
1.請學生于課文結束處看到本文寫作時間: 1942.3
2.你知道此時的中國是怎樣的狀況嗎?學生分析這段時期的國內形勢。
3.教師補充。
4.學生回憶學過的巴金的作品,簡介巴金。
巴金的經歷需簡介,著重點在于他背叛家庭,走向革命的勇氣與熱情,引導學生品讀文字蘊含的力量。
二、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形式:學生依次逐段朗讀課文。聽讀者注意讀者的情況,并思考如下問題:
要求:(1)讀罷全文,你能發(fā)現(xiàn)作者的感情變化嗎?請用具體詞語例證,是什么力量令其感情變化。
(2)全文哪些段落寫光?
討論明示:
(1)作者情緒由低落悲觀轉為樂觀高潮。第一段的“窒悶”,尾段的“微笑”,可以顯示光令其感情變化。
(2)3-12段寫光。
難點:2段到底有沒有寫光?應該說涉及了光,或說暗寫側寫光,作者對于光已感覺到了。“漆黑一片”到“黑色逐漸談”以至“終于分辨出來了”,這過程變化靠得是光,第3段的內容也恰恰是這一結論的注腳。
三、討論課文結構內容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在于其線索。本文線索是光。引導學生依課文內容總結出本文的內容脈絡。
明確:眼前/現(xiàn)實光回憶光聯(lián)想光眼前/現(xiàn)實光
2.如果我們寫這篇文章,多會從回憶光后,便以議論抒情性的語言來剖析挖掘的內涵,可是作者卻聯(lián)想三個故事,繼續(xù)實寫,目的何在?
導析:
(1)請為三個小故事添加標題,概括其內容。
(2)兩個神話故事可否去掉一個?為什么?寫第三個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聯(lián)想光的目的何在?
明確:
(1)
a哈里希島的故事:長明,盼歸之,姐姐點照亮漁人歸途,長夜孤。
b愛之光、希洛與利安得爾的故事
c友人投江被救
(2)不能去掉。
因為第一個故事中的是指路的,第二個故事中的是精神的,中蘊含著勇氣與希望。二光內涵不同,第二個故事中的不僅指路,更是精神依托,文意更加深入了。
寫第三個故事目的在于顯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友人投江,心已冷盡,但就是這垂死之人的心竟被光照亮,光為他帶來了人間的溫暖和美好的情誼,帶來了生活的希望與信念,的內涵在這個故事中進一步被挖掘展示。
(3)聯(lián)想光,作者是借此來剖析挖掘的內涵,讓人們在豐富的感性材料中認識的作用,這自然比用議論抒情的方式來講的內涵更形象,更能開闊人的思維。而且這幾個故事很具有代表性,現(xiàn)實與理想,古代與現(xiàn)代,中國與外國,人們對于的感情都是一樣的,的意義更明了了。
四、小結
思想內容的小結:
歸納包含的內容以及作者的感情傾向。
藝術手法的小結:
象征手法的運用。
善于運用聯(lián)想來感性地揭示文章內涵的寫法。
五、作業(yè) :
以“”為題,用象征手法寫一篇揭示“”燃燒自己,造福人類的品質的文章,600字左右。
六、板書設計 :
略
語文教案 篇8
【實用教案】
〖創(chuàng)意說明
本設計著眼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人物形象到故事情節(jié)到藝術手法進行感知、感受、感悟,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yǎng)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步驟
觀看《鐵道游擊隊》導入:
在富饒的齊魯大地上,在長長的鐵路沿線,游擊隊員們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打擊了敵人,收獲了勝利。在遼闊的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抗日戰(zhàn)爭的洪流也鍛造出許許多多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認識他們嗎?讓我們──
一、走進蘆花蕩
1、聽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蘆花蕩,將感受用“這是一片_____”的蘆花蕩說出來。
2、將《蘆花蕩》中寫景物的句子找出來,并展開想象,感受美景。
二、感受人和事情
1、粗略感知:
美麗的蘆花蕩里生活著哪些人?發(fā)生了哪些事?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自由細讀文章,將自己對人事情的感受說出來。
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愛國情;一份屈辱的亡國痛。
2、重點探究:
⑴ 用“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__________”說話,重點探究人物的性格內涵。
可以有如下結論: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他過于自信自尊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他智勇雙全的行為上。
⑵ 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_____________”“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__________”的句式說話,重點探究事件發(fā)生的過程與意義。
可以有如下結論: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路途的危險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敵軍密集的火力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老頭設下的圈套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老頭痛打敵人上。
⑶ 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愛國情表現(xiàn)在________”“屈辱的亡國痛表現(xiàn)在________”的句式發(fā)現(xiàn)說話。
三、探究詩性美
《蘆花蕩》是孫犁“詩體小說”的代表作之一,讀之有一種如詩如畫的感覺,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文章的“詩性美”。
討論交流,明確:
1、輕緩的節(jié)奏:
孫犁的小說一般不具有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他著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圖以情節(jié)取勝。《蘆花蕩》就是這樣,講的是一位老人護送兩個小女“戰(zhàn)士”,又為她們負傷報仇的故事,全文幾乎沒有明顯的情節(jié)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蘆花蕩里緩緩的進行,就像那脈脈的流水一樣。
2、白描的手法:
寫人不以外形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傳神之處,突出重點,通過簡潔的,最有特征性的語言和行動描寫,點出人物的`神韻,展現(xiàn)他們的精神世界。本文在刻畫主人公──協(xié)助我軍的“老頭子”就體現(xiàn)出了這點。他“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魚鷹”,這是形貌的描寫。緊接著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點出老人矍鑠干練的內在氣質。在戰(zhàn)斗中,又以“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嘆了一口氣”,“像連珠箭”,“射穿了老頭子的心”等幾處心理描寫,展現(xiàn)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幾句精簡的語言描寫,如“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們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強、愛憎分明的性格表現(xiàn)得生動而深刻。著墨不多卻直指人物的靈魂精神,卻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靈魂美。
3、詩意的意境:
作者追求作品中詩的情調,詩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寫,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如“月明風清”、“一片葦葉”、“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颯颯的風響”等情境和語言的選擇,就連寫戰(zhàn)斗,也不忘那“蓮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選擇。景物的描寫是為展現(xiàn)情感的,即古人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從而使作品的情與景都飽含著詩意,展現(xiàn)出作者對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優(yōu)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對罪惡、丑陋、陳舊和黯淡的事物的厭棄。
4、清新的語言:
本文語言的特色是凝煉、含蓄、優(yōu)美、生動、富于色彩美和音響效果。課文的第一段,寫葦塘、星光和水鳥,都是那么的輕婉柔美,把讀者帶到一個清新的語境中。“悠悠”“彎彎”“颯颯”“溜溜”等疊音詞的運用,給人以輕緩的節(jié)奏美感。“風清月明”“清爽”“悠閑”“絲絨”“清香”等詞語也給人以舒適、光亮的情感體驗,使文章清麗自然,含蓄雋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備選創(chuàng)意】
〖創(chuàng)意說明
讓學生自主閱讀、自由選擇、自由活動,給文章配樂、配圖、配畫外音、配詩,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沸揚揚讀,整體感知
二、配樂朗讀
教師出示《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高山流水》《魚舟唱晚》《十面埋伏》等經典國樂,要求根據文字與內容選擇朗讀時的背景音樂。
明確:讀文中景物描寫時宜選配《平湖秋月》,而朗讀“老頭抓鬼子”的內容宜配《十面埋伏》。
三、使用學生選擇的背景音樂,指名朗讀1~8段
要求給這段內容配一幅插圖。
明確:可以是美麗的蘆花蕩為背景,一個干瘦的老頭在荷花淀里撐著船。
四、分組讀老頭護送女孩子掛花的內容(9~54段)
想象老頭沒完成任務時的心理活動,給老頭和二曼配上獨白式的話外音。
活動設計一:
一學生讀課文: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
一學生配畫外音:多可愛的兩個孩子,都怪我,怎么這次就不小心點呢?該怎么向部隊交代呢?平日可是在大家面前夸過海口的,這張老臉往哪擱去?
活動設計二:
一學生讀課文:在那葦塘的邊緣,蘆花下面,有一個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葦葉遮掩著身子,看著這場英雄的行為。
一學生配畫外音:這位老同志昨天說的活可不是放空炮,別看他這么大年紀,真是老英雄呢!你看他,面對十幾個鬼子,毫不畏懼。想不到他足智多謀,原來把一大捆蓮蓬放在船頭,自己有滋有味剝著蓮蓬吃,是在引誘鬼子。他駕船的本領神了,好像牽著鬼子的鼻子在轉。鬼子在水里轉來轉去怎么會不敢動彈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來呢?老同志還沒動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設了什么機關,他真有點子。原來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槍,一個人就能對付十幾個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沒有還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們頭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報了,回去告訴大菱,讓她知道這英雄的故事,讓她早日養(yǎng)好傷,向老英雄學習,打敗日本鬼子。
五、師范讀老頭抓敵的部分(55~63)
感受作者字里行間對老頭的情感,以“老頭的形象”為主題,給前面的插圖提上一首詩。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寫作教案11-20
語文教案08-23
語文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