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時、候、觀、察”等十二個生字;會寫“又、坐、升、見、后”五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認識“土字旁”。
2.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會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
教學重點:
在學會本課生字的同時,逐步掌握識字方法,提高自主識字能力
教學難點: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抓住人物的對話、動作進行品讀
教學方法:
圖片引入課 型新授
教學準備:
PPT課件,生字卡片,搜集有關愛迪生的圖片和資料。
板書設計:
22好奇的孩子
時候 觀察思考 坐 新 升 見 發現
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人物,揭示課題設計意圖
1、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愛迪生的照片此環節重點是檢
教師問:我特別想知道關于愛迪生的事情,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誰想介紹一下?
2、揭示課題。激發學生讀書聽了你們的介紹,老師覺得愛迪生真是個興趣廣泛的人啊!可我又想起了愛迪生小時候的一件事,名字是“好奇的孩子”。
二、初學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試讀課文。要求:
(1)借助拼音試讀課文,要讀準字音。
(2)在課文中勾畫出不認識的生字。
2、小組合作,認讀生字。 要求:小組成員互相幫助解決生字認讀。放手讓學習小組組長把小組內較難掌握的生字告訴老師。
3、識記難字學會自學、互學。用展示臺展示難記的字。學生帶拼音讀、解學生的識字量。帶拼音讀、找帶此字的詞語讀。
4、認讀檢查。教師出示一棵“認讀樹”,學生從樹上摘下讓帶有生字的果子,并把果子放在寫有不同拼 學生在游戲中再次識音的果籃里。
5、默讀課文,學生質疑記的.字有深刻的印象。
6、重點詞語講解掃除詞語障礙對理較抽象的詞語,教師幫助學生理解。
三、精讀課文,理解課文
1、復述課文
要求: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能講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品滋咂味重點詞句 抓住重點詞句。
教師問:在課文第一段中,愛迪生提出了帶面深入理解課文,他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疑問?你從課確把握課文。文中哪個詞中找到了答案?用文中的一句話向老師解釋好奇是什么意思? 學生齊讀這一句話“他喜歡觀察事物,又愛思考問題。”
過渡語:象愛迪生這么好奇的孩子,他每天都在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提出許許多多新的問題。正因為他的好奇,使他迫切的想知道問題的答案,于是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3、創設情景,感受課文
學生觀看動畫課件,整體感知故事情節。在特定的情境中,
教師:爸爸奇怪什么?練讀爸爸“奇怪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這樣的語句(給學生貼上胡子后練讀此句)身體會,才能真正理解愛迪生認真的回答了,他為什么會如此其含義。學生通過練讀認真地說?(學生練讀,體會愛迪生的認真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升華課文。
聽到愛迪生的回答,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說出自己的理由。當時的愛迪生知道自己不能孵出小雞嗎?因此他對爸爸的話表示懷疑,不太相信。你會怎樣向爸爸發問呢?(給學生分發雞蛋,在模仿愛迪生孵蛋的情境中練讀此句。)
4、播放無聲動畫,學生分角色配音朗讀。
四、延伸課文,布置作業無缺的配音朗讀再次整體感
你覺得愛迪生傻嗎?說明原因。知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復習導入
1、檢查作業。教師問: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們認為愛迪生傻嗎?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2、復習生字。 論傻與不傻過程中只用生字詞卡片檢查認讀情況。要能正確認識愛迪生即可。
二、識記生字,書寫生字
又,獨體字,注意字是由兩筆構成的
坐:注意它的筆順,和“作”,“做”分清楚。
升:注意和“開”比較記憶。不要包上邊的撇寫成橫
見:注意和“貝”比較記憶,最后一筆要寫成豎彎鉤而不是點。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了解昌耀及詩歌特點,把握詩歌寫作背景,知人論世。
2.反復誦讀詩歌,概括詩歌內容。
3.賞析詩歌意象及象征意義,感受詩歌意境美。
【學習重難點】
1.把握詩歌語言的質感、透明而飽滿的特點。
2.把握詩中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二、作家作品
昌耀,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縣人,詩人。1950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宣傳隊員。同年,響應祖國號召,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期間,推出處女作《人橋》,從此與詩歌藝術結下不解之緣。1953年,在朝鮮戰場上負傷后轉入河北省榮軍學校讀書。1954年開始發表詩作。他的詩以張揚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奮見長,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壯美的意象之中,將飽經滄桑的情懷、古老開闊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識,構成協調的整體。詩人后期的詩作趨向反思靜悟,語言略趨平和,有很強的知性張力,形成宏大的詩歌個性。代表作《劃呀,劃呀,父親們!》、《慈航》、《意緒》、《哈拉庫圖》等,絕筆作《一十一枝紅玫瑰》。昌耀在中國新詩史上是一座高峰,其歷史地位已為人共識。三、寫作背景
本詩初稿寫于1962年。早期的昌耀已經提前進入冷寂和苦悶,所以此時的他在寫作詩歌時摻入理智和清醒,用以關照和揣摩這一時期的冷寂和苦悶,這就是他創作《峨日朵雪峰之側》的直接意圖。
四、解題
“峨日朵”是現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的峨堡鎮的老百姓對“峨堡”一詞的口語發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鄉境內的祁連山脈中一座或者幾座小雪峰。它們原本沒有自己獨立的名字,詩人拿來作為詩中一個如畫的詩作之遠景而已。
五、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六、再讀詩歌,披文入情
1.詩人說我“驚異于”,詩人驚異什么呢?
2.詩人是如何描寫雪峰落日和滑坡時壯麗景象的?
3.對雪峰落日和滑坡時壯麗景象這樣的描寫產生了怎么的效果?
4.詩人不去細致地描寫“雄鷹或雪豹”這樣大的意象,卻寫“蜘蛛”,有何意圖?
5.“我的指關節鉚釘一樣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從撕裂的千層掌鞋底滲出。”這句詩有怎樣的寓意?請簡要分析。
6.結合你的閱讀體驗,聯系詩歌內容,探究下面的詩句的寓意。
在銹蝕的巖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
與我一同默享著這大自然賜予的
快慰。
七、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1.分析詩歌形象
探究:《峨日朵雪峰之側》中詩人突然給出一個“特寫鏡頭”:“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這只蜘蛛有何內涵?
2.觀照詩人境況,聯系時代背景,結合詩句,談談你對《峨日朵雪峰之側》一詩內容主旨的理解。
3.閱讀讀這首詩歌,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談談你對作者觀點態度的見解。
答案
五、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登山勇士的所見所思,通過對景物的描寫,營造了一種凝重壯美的氛圍。
六、再讀詩歌,披文入情
1.詩人說我“驚異于”,詩人驚異什么呢?
驚異于太陽躍入大海的景象。使用了“薄壁”“峨日朵之雪”“太陽”“山海”等意象,描繪了一幅壯麗的雪峰落日景象。
2.詩人是如何描寫雪峰落日和滑坡時壯麗景象的?
“驚異于薄壁那邊/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許久的太陽/正決然躍入一片引力無窮的/山海。石礫不時滑坡,/引動棕色深淵自上而下的一派囂鳴,/像軍旅遠去的喊殺聲。”
先用一個長句描寫太陽彷徨后向山海躍出的視覺形象,展示落日的張力與動勢。又疊加宏大的聽覺形象,滑坡的石礫引動深淵囂鳴,如軍旅遠去的殺聲,這一音響的疊加使落日更顯壯觀。
3.對雪峰落日和滑坡時壯麗景象這樣的描寫產生了怎么的效果?
滑坡和落日都是下墜的,和登山者的行動正好相反,于是視聽合一的效果就不單產生審美意義上的“崇高”,在讀者的生理也上引發緊張。
4.詩人不去細致地描寫“雄鷹或雪豹”這樣大的意象,卻寫“蜘蛛”,有何意圖?
這是詩人精心雕琢的一個“特寫鏡頭”,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全由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這不起眼的細小的意象比司空見慣的“雄鷹或雪豹”更有力量,也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達效果。
5.“我的指關節鉚釘一樣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從撕裂的千層掌鞋底滲出。”這句詩有怎樣的寓意?請簡要分析。
寓意:日落和滑坡都不是悠閑者贊嘆或觀賞的對象,而是此時登山勇士的生命體驗。分析:詩句由“我”眼中的壯觀景象轉入自身狀態的描述:手指插入巖縫,血滴滲出鞋底,也就是說,日落和滑坡都不是悠閑者贊嘆或觀賞的對象,而是此時此地貼身絕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體驗。
6.結合你的閱讀體驗,聯系詩歌內容,探究下面的詩句的寓意。
在銹蝕的巖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
與我一同默享著這大自然賜予的
快慰。
探究:詩人突然給出一個“特寫鏡頭”,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巖壁上與“我”同在!這確實是出人意料之外的神來之筆。在這樣的高度上,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與“我”為伴;在這樣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也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快樂與榮耀。與前一詩節的宏闊與“囂鳴”相對照,這里,“可憐與“默享”兩個詞甚具分量。它們使前一詩節的輝煌壯麗不流于虛矯浮飾,使之凝定在一個謙卑而堅毅的高度之上。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全由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時候,不起眼的細小意象比司空見慣的“波瀾壯闊”更有力量。
在這首詩中,詩人為我們塑造了眾多審美意象,有太陽俄日多之雪巨石巖壁蜘蛛它們共同營造出一個凝重壯美的氛圍,將飽含滄桑的情懷,古老開闊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識,構成一個協調的整體。通過意象之間的的變化與相互作用,描繪出詩人內心深處向往的烏托邦,那是一個僅存于詩人心中的天堂。
七、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1.分析詩歌形象
探究:《峨日朵雪峰之側》中詩人突然給出一個“特寫鏡頭”:“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這只蜘蛛有何內涵?
①詩歌第一節重點寫征服自然的困難與危險,第二節寫脫離險境后,詩人體會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與雄鷹、雪豹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為伍。但小蜘蛛的出現,使前一詩節的輝煌壯麗不流于虛矯浮飾,使之凝定在一個謙卑而堅毅的高度之上,詩人也由此領悟到:在大自然面前眾生是平等的,個體生命在“默享著這大自然賜予的快慰”之時,是沒有大小之分的。②與前一詩節的宏闊與“囂鳴”相對照,“可憐”與“默享”兩個詞甚具分量。它們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全由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時候,不起眼的細小意象比司空見慣的“波瀾壯闊”更有力量。
2.觀照詩人境況,聯系時代背景,結合詩句,談談你對《峨日朵雪峰之側》一詩內容主旨的理解。
探究:①詩人王昌耀1950年參軍,曾參加戰斗,負傷致殘,1955年赴青海參加大西北開發,1957年被定為“右派”。
②受“大躍進”思想影響,60年代初我們國家存在一種狂熱、迷亂、膚淺、喧囂的精神風貌,那種對理想追求的熱情和熱愛往往遭到拒絕。詩人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中,憑著一份清醒和理智,開始打量和思考時代與現實。
③“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許久的太陽/正決然躍入一片引力無窮的/山海。”“太陽”躍入山海,時代從泛濫的狂熱、廉價的樂觀中擺脫出來,只能有“滑坡”的下場。雖然仍舊“一派囂鳴”和一片“喊殺聲”,但這是“自上而下”,是“滑坡”,是“遠去”,是時代歸于冷寂和沉悶以及隨之而來的清醒和理智之前的“絕響”。
④“我的指關節鉚釘一樣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從撕裂的千層掌鞋底滲出。”詩人昌耀并沒有與時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側站穩了自己的高度。
⑤“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與我一同默享著這大自然賜予的/快慰。”彰顯詩人精神空間的不是“雄鷹或雪豹”而是“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盡管“蜘蛛”如同詩人一樣渺小,卻是精神高度的堅守者,這正是詩人堅定理想追求、絕不隨波逐流的吶喊。
3.閱讀讀這首詩歌,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談談你對作者觀點態度的見解。
探究:昌耀是一個孤獨的詩人,他自始自終有著一種震動人心的憂郁和傷感,而隱藏在這背后的是詩人對生命本真與尊嚴的追尋和捍衛。在這首詩中,詩人似乎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又似乎是一個積極的生命體驗者,他在這首詩中開始他的征服之旅,繼而完成旅途。繼而完成了自我超越。
一首詩的誕生往往就是詩人一歌新生命的誕生。詩是完整的生命形式,生命,是昌耀詩歌的總主題,呈示生命,是昌耀全部詩歌的根本目的和內在邏輯。昌耀將深刻體驗到的生命理念、立場、情感,傾注、融貫到精心選擇的生命意象中,雕鑄了一幅幅真實而頑強的生命圖畫。
昌耀這首創作于早期的詩作,定格了昌耀所有詩歌的情緒基調和精神高度,是他生命與精神質量的承載,更是他對生命本質強有力的確認。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清、晴、睛、蟲、情、請、衛、兵”8個生字;會認“蛙、保、護、害、做、莊、稼”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形聲字的特點,并能嘗試利用形聲字的特點幫助識記漢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和寫字的能力。
4、教育學生愛護小動物,保護益蟲。
二、教學重點:
通過讀兒歌學習生字,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發現構字規律。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語。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好兒歌。字到詞,再到句。
1、師范讀。
2、學生小聲、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拼幾遍。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評議、正音。
4、圈出生字,再讀。
5、讀詞語,抽查。
6、初讀兒歌,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融情于景,深讀。
1、指名讀兒歌,想想兒歌共有幾句話。
2、指名讀第一句,其他同學閉眼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
3、師梳理。
4、女生讀第一句,讀出青蛙的可愛。
5、播放青蛙捉害蟲的FLASH。
6、教育學生保護小青蛙
7、男孩子讀第二句,讀出男子漢氣概。
8、和著音樂,讀全文。
(四)自主發現,體會形聲字的特點。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識記5個形聲字。
2、根據生字畫相應的`簡筆畫。
3、小游戲: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
4、講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5、識記字型,指導書寫。
6、范寫“睛”。
7、生描紅并書寫。
8、展示、評價。
(五)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漢字中的最大一個家族,形聲字,一定要記住它們的特點。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二已經學過的生字里面,找找有哪些是形聲字,做上你喜歡的記號,下節課說給老師聽。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材
過渡語: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下面,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大一統的漢朝》是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2課的內容。本文不僅梳理了漢朝興衰的基本脈絡,同時強調了西漢武帝時期是強盛的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期第一個鼎盛的局面。它對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
過渡語:一堂好的歷史課,不僅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的基礎上,還要對學情有深入的把握。
七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樂于表現,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有主動學習的愿望,但是歷史思維能力還有所欠缺,又存在看待問題重表象、輕實質的特點。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實際的發展需要出發,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
過渡語:新課程標準是制定教學目標的出發點和依據,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了解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掌握“文景之治”并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基本史實。
通過思考和探究“漢武帝的大一統局面是怎樣形成的”,鍛煉和提高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體會統一、安定的重要性,樹立維護統一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四、教學重難點
過渡: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漢武帝的大一統。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五、教法學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我將采用如下的教學方法:談話法、多媒體輔助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
六、教學過程
過渡語:接下來,我將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難點,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環節一:導入新課
過渡語:眾所周知,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好的開頭,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使他們心懷期待地投入新的學習內容中去。為此,我采用視頻導入法導入新課。
首先,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大漢天子》的視頻片段,并引導學生思考:1.漢朝的建立者是誰?2.歷史上的漢武帝劉徹究竟有哪些貢獻?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今天的學習《大一統的漢朝》。由此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新課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本環節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文景之治
在這一部分我會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歸納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漢初期的社會環境。然后利用一個表格,與學生一同完成對第一子目的學習。這個表格是秦王朝和漢初文景時期統治政策的對比,我將引導學生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在完成這個表格歸納了文景之治內容后,我會讓學生試著用一句話定義“文景之治”,讓學生提高歸納概括能力的同時對“文景之治”形成明確的概念。
表格的運用,不僅能讓學生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還可以在直觀清晰的對比中加深對文景之治的認識。
第二部分:漢武帝的大一統
這一子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會通過讓學生閱讀教材小字部分,并回答:“漢武帝完成大一統的主觀因素是什么”?預設學生能得出“年輕有為,知人善用”。
接下來給學生5分鐘時間,以歷史小組為單位討論并概括出漢武帝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采取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哪些。在小組討論并派代表發言的基礎上,我會進一步總結出: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實行推恩令,削弱諸侯國勢力;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于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推恩令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會做出進一步的解釋。
老師在學生討論總結后給出答案,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加深理解;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有針對性的糾正點撥。
在講解推恩令時,我會展示它實施的示意圖,直觀清晰,方便學生理解認識。
講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我會讓學生表演課前已經準備好的歷史短劇,即由四個學生分別扮演漢武帝、法家、道家、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別說明自己的主張,由漢武帝選擇采用,扮演漢武帝的學生要說明為什么這么選擇。然后我會引導學生進行總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為法定的封建正統思想,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
歷史短劇不僅可以重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將教學難點簡單化,學生輕松地理解學習。
第三部分:東漢的統治
這一子目內容在教材中可以作為自主學習部分,所以我會對其進行簡單處理。學生在閱讀全文后,請學生對“光武中興”進行簡單定義,并自主發表對東漢滅亡的看法。通過觀點的分享,體會統一、安定的重要性,樹立維護統一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這一環節的設置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并且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課主要知識。
作業:漢朝在經濟方面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是什么?兩漢的經濟發展如何?
這樣的作業設計,能夠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七、說板書設計
根據本課的特點,我采取了列提綱的板書形式,既簡明扼要,又條理清晰。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5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1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嘗試學習從題目入手了解課文內容。
3、初步體會比喻、擬人等表達方法在課文中的作用。積累優美的詞句、語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柳笛和榆錢在春天里帶給孩子們的樂趣。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新鮮的柳條和榆錢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柳笛和榆錢
師:同學們,看到課題,你們猜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呢?
(學生暢談)
師:文章的作者,圍繞著柳笛和榆錢都寫些什么呢?讓我們細細的讀讀課文,通過自己的邊讀邊思考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明確自學要求。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字音;
(2)參考課文題目,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柳笛和榆錢給春天里的孩子們帶來哪些樂趣?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可以講一講,也可以讀給同學們聽一聽。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準備和同學討論。
2、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3、檢查自學效果。
(1)開火車認讀詞語
(2)開火車一人一段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三、師生對話、感悟文本。
1、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柳笛和榆錢給春天里的孩子們帶來哪些樂趣?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
2、出示組內學習方法:
(1)自讀課文,找出哪些詞句最能反映柳笛(榆錢)帶給孩子們的樂趣;
(2)細細品讀這些詞句,
(3)可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小組交流補充;
(4)討論怎樣讀好這一節?練讀。
3、全體同學交流,互相補充。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真正的動手操作一下!
榆錢:抓住:一個形象貼切的比喻:“亮晶晶、綠瑩瑩,真像一串串晶瑩的玉莢。”也可以讓學生親口嘗一嘗。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唇”上下結構,但是上半部撇寫的要長些。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柳樹和榆樹給春天里的孩子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你還知道還有哪些書給春天增添了色彩,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樂呢?
2、積累文中描寫的生動的詞語或句子。
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理解生字新詞。
2、了解演講的特點,明白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問”,培養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說出第一問的內容。
2、能聯系實際說說這一問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板題、交流資料、聽范讀
1、板書解疑,陶校長(交流資料)
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縣人,近代教育家,曉莊學校,山海工學團,生活教育理論,教學經驗,小先生制,育才學校,“公德”和“私德”。
2、聽演講(錄音范讀)
小結:演講就是在群眾集會或重大會議上就某個主題說明道理、發表見解的說話方式。
二、了解演講知識,引入課文
1、談演講的特點
(1) 真實性(貼近生活,講真話)
(2) 鼓動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 禮儀性(稱呼、交流、有祝語)
2、文中陶校長怎樣注意這三點的,自讀(1)通讀正音(2)劃標題
三、檢查初讀理思路
1、出示生字詞正音。
2、按四部分抽個別讀,點評后四人小組分別讀,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么?
(2)是分哪兒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
(3)填充概括段意
(4)開門見山提出了( )
(5)分別要求學生從( )、()、()、()四方面問問自己有沒有( ),( )了多少,并講了這樣問的( )。
(6)總結全文,希望學生養成( )的好習慣,爭取在( )取得( )。
4、引讀全文
5、質疑留疑
四、學字詞
1、討論書寫要點。
2、歸類寫字:左右結構:演、鍛、穩
3、比較組詞
陶 ( )煉( )彼( )
葡 ( )練( )履( )
4、完成習字冊。
5、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說出陶校長的后幾問分別包括那些意思?
2.能運用學法進行自學。
一、復習課文大意,相機板書
健康、學問、工作、道德
二、教學第一問
1、作者為什么要先問身體有沒有進步?(默讀圈畫中的詞句)
2、交流導讀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堡壘
3、再讀體會關聯詞的作用(填空比較,談重要性)
因為……有了……才有……,否則……將
4、怎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抓住兩個“離不開”,導讀)
5、三讀本段(引讀)理清層次:先問什么?再問為什么這樣問?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學第二問、第三問、第四問
1、默讀圈畫方法同上
2、交流討論,學生為主
(1)問什么?
(2)為什么要這樣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
(3)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學問有進步?
3、點撥關鍵處
(1)公德——公共道德,觀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現的道德品質
(3)真人——真誠不虛偽的人
四、以讀比感悟,深化傾吐
1、各組派一代表讀(同內容的挑戰讀,點評有層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讀,并談談陶校長為什么要作這篇演講?體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3、填空總結
陶校長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 ),筑起( ),學習上認準( ),刻苦鉆研;工作上要培養(),認真負責地做好(),要學做()。這樣就可以()。
他的演講言真意切,使我們感受到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 )。
4、激情齊讀出這種關懷、愛護和演講的語氣。
5、傾吐練習
A、《陶校長的演講》讀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問》
C、陶校長,您聽我說……
五、作業:填空(課后4)
板書設計:
陶校長的演講
身體有沒有進步? 生命之本
每天四問 學問有沒有進步? 前進源泉
工作有沒有進步? 打牢基礎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本課在教材第9l一94頁,第11課大小貓洞(九年級上語文版教案)。《大小貓洞》是現代著名學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作者從流傳的故事中挖掘了新的道理,其思路靈活,令人耳目一新。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議論文的基本特點和論證方法。 .
2.學習作者敏銳的觀察力。
3.學習本文作者多角度的思維方式和豐富的聯想。
4.學會多方面搜集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過程與方法
1.結合本文中的故事,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故事,讓學生用發散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其中的道理,同時展開小組討論,看那個小組的說法更獨特、更有新意。
2.通過一些思維訓練來開闊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辯證思維和發散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習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不僅僅從自身的角度而且要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分析問題;學習辯證思維和發散思維的方法。
2.尊重客觀實際,全面考慮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積極培養人文主義的精神和理念。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學會尊重客觀,全面考慮,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2.了解議論文的相關知識,學習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3.體會本文中層層推進的論證方式。
4: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理念。
難點
1.學習多角度、全方位、辯證的思維方式,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第11課大小貓洞(九年級上語文版教案)》。
2.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散學生的'思維。
教學突破
1.結合文中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分析,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探究本文的看似簡單實則深刻的道理;可以采用一些腦筋急轉彎的問題,豐富課堂的氣氛,開發學生的思路。
2.學習本文論證層層推進,及結構嚴謹、娓娓道來、如話家常的行文方式。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讓學生分組進行課文預習,搜集牛頓、晏嬰的有關資料,以便介紹給其他的同學;搜集一些現實生活中辯證的多角度思維的例子以豐富課堂的內容。
2.搜集一些腦筋急轉彎的問題,以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的思路。
學生準備
分組進行課文預習,并思考作者究竟要告訴讀者什么道理。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1.通過介紹牛頓,導入新課。 1.配合教師,進入新課學習。2.用講故事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 2.開動腦筋,積極思考。3.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注意引導。 3.積極展開討論,學習思考問題的方法。4.總結歸納,提高認識。 4.比較思維方式的不同。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新課(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的知識,鞏固所學的議論文及議論文的特點,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總結。然后,從介紹大科學家牛頓人手,導人新課。
3.結合學生的回答,向學生介紹現代著名學者金克木。然后,用講故事的方法,向學生們講述關于牛頓給兩只貓在門上開兩個洞的故事,并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
4.給學生3--4分鐘時間,品讀本文,細細體會。
5.回憶以前所學的議論文的知識,回答教師的提問。
6.交流自己了解的牛頓,如有的說,“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
7.自由展開討論,積極進行思考,說出自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
綴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2.掌握下列詞語(實詞)的意思:
止 從 綴 敵 顧 弛 徑 黠
3.掌握下列一詞多義現象: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敵 攻擊 恐前后受其敵 敵方 蓋以誘敵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敵 向前 狼不敢前
4.掌握下列詞性活用現象: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其一犬坐于前。
5.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能力目標
1.能比較流利地熟練地朗讀課文,并能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2.能對照注釋掌握一些實詞,讀懂文章的意思。
3.理解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標
認清狼的陰險狡詐的本性,對待像狼一樣敵對者,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駢文的'兩大特征——對偶與用典。
2.學習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
3.背誦全文,積累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用典的內涵。
2.熟讀本文直至背誦,感受文章的內容美和形式美。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畫》教案02-22
語文識字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