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優選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蓄、迫”等14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感受梅蘭芳高尚的愛國情感和堅定的民族氣節。
4.想想課文寫了梅蘭芳哪幾件事,并試著分別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出來。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正確理解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概括文章大意。
教學難點
1.梳理文章結構,認識梅蘭芳高尚的愛國情感和堅定的民族氣節。
2.想想課文寫了梅蘭芳哪幾件事,并試著分別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出來。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梳理文章結構,認識梅蘭芳高尚的愛國情感和堅定的民族氣節。
2.想想課文寫了梅蘭芳哪幾件事,并試著分別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出來。
教具準備
1.查閱有關梅蘭芳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戲曲,(出示音頻)大家先來聽一聽,然后來談一下。告訴老師,你想說什么?噢,對了,這是京劇,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全世界人們都非常喜歡。(課件出示2)
師: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全文,讀通讀順。
1.同學們先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千萬別忘了自己的好習慣,利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標出自然段,畫出自己認為難懂的生字詞,有一句話叫“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定要做好批注。
2.同學們的習慣很好,批注得很詳細。同桌之間交流生字,對于生僻的字詞兩人結合查字典解決;實在有困難的字詞可請教老師。同學們交流得很熱烈,可見你們的自主能力很強。剛才我在下面有同學把自己的疑問留給了我,這樣,先看一下老師給大家帶來的生字、詞語,看有沒有大家想知道的。
3.老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把學生容易讀錯的字詞用幻燈片展示出,和學生進一步學習。在交流過程中可以把同學們的疑問強調一下,并提醒該學生注意。然后通過讀一讀、記一記、抄一抄的方式對生字詞進行鞏固。
4.再讀全文,要求學生把生字讀準,把句子讀通。也可同桌對讀,相互檢查,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交流自學字詞的情況。
教師用生字卡片檢查“蓄、迫、糾、纏、邀、擾、拒、簽、訂、寧、要、妄”的讀音,并組詞語。(課件出示3)
字音難點:“寧”在本課讀(nìnɡ),避免讀成(nínɡ),“要”在本課讀(yāo),“迫”讀(pò)避免讀成(pè),注意讀準確。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目標:(課件出示4)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梅蘭芳高尚的愛國情感和堅定的民族氣節。
。2)聯系課文內容,體會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深刻含義和思想感情。
2.梅蘭芳明白日本人一次又一次“邀請”他登臺的目的,更明白地拒絕日本人,在當時來說就等于放棄自己摯愛的京劇藝術!懊CG嗍贰敝嫾邑S子愷對梅蘭芳的這個評價是恰如其分的,接下來的幾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證明。(板書:避港拒演 蓄須明志 自傷身體)
3.自學提示:(課件出示5)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細讀后三件事,畫出能表現梅蘭芳愛國情懷的語句或令你感受最深的語句,做出批注。
4.學生交流。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一邊默讀,一邊思考:
。1)課文寫了梅蘭芳哪幾件事?
老師提示: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注意每件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梅蘭芳的表現,用筆畫起來;然后展示,最好用課文中的詞語總結,也可提示讓學生根據梅蘭芳先生輾轉的地點來分析總結。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同學們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把握住梅蘭芳先生為了躲避日本人的騷擾,輾轉的幾個地點來說,這樣不容易亂。哪位同學先來總結一下?
生舉手。
師:你很勇敢!盡量用課文中的詞語。
生總結。
你總結得很全面,誰能概括一下,就是語言再簡介一些。
師小結: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不久,上海淪陷,日本人想利用梅蘭芳先生的影響來美化侵略者的丑惡行徑,就“邀請”梅蘭芳先生為他們演出,但都被梅蘭芳先生想盡一切辦法拒絕了。
。ㄕn件出示6)
課文一共敘述了五件事,它們分別是:
拒絕登臺;香港拒演;賣房度日;蓄須明志;自傷身體。
(2)這五件事敘述得有詳有略,你們認為其中哪件事寫得特別詳細?具體地描述了哪些內容?誰來和大家交流一下?
設置問題:
這件事情的敘述用了多少個自然段?
你認為這件事作者在敘述時抓住了梅蘭芳哪些描寫?
語言、行為、心理,能試著讀讀嗎?
你感覺梅蘭芳為什么要蓄須?
蓄須對他來說意味著什么?不蓄不行嗎?
此時梅蘭芳的心情怎么樣?
在文中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師小結:梅蘭芳用蓄須來對付日本人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梅蘭芳內心是苦悶的,蓄須后內心又是極為痛苦的,我們來讀第3自然段,感受一下梅蘭芳當時的精神世界。
。3)你認為梅蘭芳所有的表現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從文中能找到這樣的句子來評價一下他嗎?(課件出示7)
學生交流討論。
“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氣節。”
讓學生評價梅蘭芳先生的做法,體現了他強烈的愛國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氣節。他熱愛藝術,更熱愛中華民族。他是民族存亡、國家利益高于一切。老師指導學生再讀第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課件出示8)
。1)梅蘭芳斬釘截鐵地說:“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參加,這樣的慶祝會當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個辦法對付啊。
。2)梅蘭芳找到了一位當醫生的好朋友,說明了自己的危險處境,請朋友設法讓他生一場“大病”,以擺脫日本人。日本軍醫闖進梅蘭芳的家,看見他蓋著棉被躺在床上,床邊桌子上放著很多藥。軍醫用手摸了摸梅蘭芳的額頭,滾燙滾燙的,看不出破綻,只好認定梅蘭芳得了重病,不能登臺演出了。
討論總結梅蘭芳先生高度的精神境界和為國家做出的巨大犧牲。
讓學生自由的談談想對梅蘭芳說些什么?
從而使學生內心升騰起對梅蘭芳的敬佩。
四、積累拓展
1.師小結:面對這樣一個偉大的藝術家,請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筆下的情,把你想說的話寫在梅蘭芳先生的畫像旁邊。
。ㄕn件出示9)
古往今來,像梅蘭芳這樣的愛國志士還有很多。你能說說一些愛國詩句嗎?
2.回憶課文具體寫了梅蘭芳哪幾件事,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把每件事概括出來。
五、總結全課
同學們,如果說梅蘭芳風靡海外,受到全世界人地愛戴是緣于他優美的嗓音,精湛的.技藝,那么他堅定不移的民族氣節使他在人們的心目中地位越來越高尚,稱為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永遠的偶像。
六、布置作業
。ㄕn件出示10)
同學們課下查閱、搜集有關愛國志士的資料,辦一份手抄報。
板書設計:
23梅蘭芳蓄須
教學反思:
1. 在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的引導和點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培養了學生想象能力和創造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在教學中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比如講授法、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等。使整節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 課堂作業盡量做到練習基礎化、典型化,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強化了基礎知識的掌握。
在課當教學中的不足,從教學實際出發,將課件作為學生與文本交流、師生情感交流、協作的工具,創設學習環境的工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為學習語文奠定情感基礎。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4.在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和課堂機智,應變能力。
總之,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將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努力改正,對于本節課一些較為好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我也會繼續沿用,并繼續多在教材的鉆研和課堂的調控方面多下功夫,不斷地實踐、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語文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薄⒊踝x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场⒔榻B有關擴展資料。
教學重難點
。、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病W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請查閱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最佳地點。)
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第22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
二、檢查預習
。、檢查生字
、懦鍪境、浩、沸、漲等生字,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
都是形聲字)再口頭組詞:
、瞥鍪惊q、據、踮、恢等左右結構的生字,指名讀并口頭組詞。
、浅鍪菊帧⒈ ⒈、霎等生字,說說特點。
⑷出示
悶:多音字:mēn(悶熱悶酒)mèn(悶氣悶雷)
、烧f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哪位同學愿意幫助他?
。、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順序
。薄⒆x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板書設計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后
(時間順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注意積累材料的習慣。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時的描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置境引入
1、播放錄像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錢塘江大潮錄像的部分內容)
2、談話
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本,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好嗎?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二、聯結感悟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
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里感受到的?默讀課文,做上記號。
。、小組合作學習
⑴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⑵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欠止みM行有語氣地朗讀。
。础⒎答伣涣,教師及時引導、點撥。(適時播放課件)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抛髡甙从蛇h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七h: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
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墙鹤プ〕钡男巍⒙、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⑷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些地方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感悟。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三、生成新知
1、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2、通過學習,我們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江大潮呢?
3、再次播放錄像和圖片,編寫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4、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3、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激情導入,初讀課文
1、播放一幅幅梅花圖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樂。
在樂聲中,教師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梅花嗎?梅花,主要有紅、白兩種顏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濃。由于它不畏嚴寒、不怕風欺雪壓,在萬花凋零的初春時節開放,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梅花,歷來是我國詩人、畫家贊美的對象,你能背出一兩句與梅花有關的詩句嗎?
2、指名學生背一背課前收集的詩句:
師:正像詩人們贊美的一樣,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當梅花盛開的時候,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總會使作家陳慧瑛想起飄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讓我們來讀一讀她講的故事。
3、齊讀課題:
梅花有魂嗎?這個“魂”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請默讀課文,看看通過自學,你能讀懂哪些內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畫一畫、寫一寫,有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稍后一起討論。
4、學生默讀、自學、畫批。
二、了解大意,理清結構
1、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內容?教師相機板書:思念故鄉、喜愛梅花
2、認讀本課新詞。
3、說說課文大意。(板書:外祖父)
4、課文是通過哪幾件事向我們展現了一位有著濃濃愛梅情結的、思念故鄉的老人的'?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5、指名學生說一說,邊說,邊引導學生讀好相關的內容。
6、學生交流、讀書的過程中,教師提煉板書(或出示電子板書):
、抛x詩落淚。
⑵珍愛梅圖。
、遣荒芑貒。
、荣浰兔穲D。
⑸送梅花巾。
7、師小結:
《梅花魂》這篇課文,寫了外祖父——一位華僑老人“思念故鄉”、“喜愛梅花”,課文深情回憶了他讀詩落淚、珍愛梅圖、因不能回國而哭泣以及送墨梅圖和梅花手絹給外孫女,并讓她好好保存的幾件感人的故事:
第1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葬身異國的外祖父。
第2~15自然段:回憶了5件具體的事。
第16自然段:作者從珍藏的梅花圖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
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華僑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語文教案 篇4
一課前透視
《我選我》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短文。描寫了在一次班會上補選勞動委員時,一個叫王寧的小朋友選自己的事。事件雖小,但意義重大,表現出他的勇氣,更體現了他熱愛勞動,關心集體的好思想,受到了同學們的支持。課文內容淺顯,還配有一幅插圖。教學時要從學生身邊的事情進行挖掘,引導學生提高認識。
“我選我”這是多么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說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小學生!拔疫x我”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選出勞動委員這件事本身。“我選我”,體現了王寧真心誠意為同學服務,因而受到了大家擁戴。
二教學目標
1、 認識課文中委、補等8個生字,會寫“員、青、等10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
3、 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識字、寫字。
2、難點:感悟課文內容,理解體會“我選我”的理由。
四教具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方法:游戲檢測生字
六教學時間: 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ㄒ唬、談話導入:
1、師:前幾天,我們班進行了競選。請同學們談一談競選的體會。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我選我》(板書課題)。讓我們來看看王寧所在的班級班委的評選吧。!齊讀課題。提問:讀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ㄔO計意圖:學貴有疑,從課題處著眼,引導學生產生疑問,有了好奇心,學生自然會投入到學習中來。)
2、課件演示:播放多媒體課件(王寧自我介紹)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王寧是怎樣當上勞動委員的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我選我》來了解。
(設計意圖:課件的展示創設了問題情境,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ǘ⒊踝x課文,自主識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可以同桌互讀,你讀我聽,交流識字方法。
3、檢查初讀課文情況,
4、落實“我會認”里的字和學生在初讀中把握不準的字。
。1)、用多媒體顯示生字詞,多種形式進行認讀。
。2)、教師利用生字卡片教學生讀并正音。
。3)、開展“開火車”游戲讀并組詞,并說說記憶的方法。
(4)、齊讀生字詞。
。ㄔO計意圖:自主讀書要有所收獲,應引導學生邊讀邊想,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必會增強讀書的效果。識字過程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學用結合,促進識字能力的'提高。)
(三)。再讀課文,都識結合
1。生字回歸文句中,讓學生再次通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朗讀效果,發現未讀正確的生字詞及時評價糾正。
3。教師示范朗讀課文,學生模仿,強化朗讀訓練。
4。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再檢查朗讀情況。
(設計意圖:讀書要有目的,有層次,有情趣。學生的朗讀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形成個性體驗,從中獲得享受。)
(四)、緊扣重點,指導書寫。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認讀。
2、觀察字形結構,說說寫字時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師范寫,指導重點筆畫,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筆是“丨”等。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5、展示評價。
(設計意圖:寫字字環節教師面向全體的同時,還要關注個體,巡視過程必不可少,關注學生寫字姿勢,引導學生提高寫字質量,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八板書設計
6 我 選 我
熱愛勞動
王 寧 大方自信
關心集體
九教學反思
在寫字這一塊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大量的時間來觀察和講解但在最后由于時間不夠,重點的“青”字草草帶過,比如它的筆畫原以為學生都能知道,后來在巡視過程中卻發現很大一部分是錯的,導致又回頭重新講解,所以在之后的教學中應謹記將每一個生字落到實處。而學生的寫字姿勢也是強調的重點。
語文教案 篇5
1.認識本課8個生字,語文教案-鏡泊湖奇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觀察、寫景的方法,領略鏡泊湖的奇妙景色,獲得美的享受。
4.了解鏡泊湖奇觀“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長自然常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我國地域廣闊,有無數的名勝美景,在我國東北的黑龍江省寧安縣境內有一處令人向往的湖泊——鏡泊湖,被譽為“北方的西湖”。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注意讀準泊(pō)字的讀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為什么要把這個美麗的湖泊命名為“鏡泊湖”呢?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找原因。讀課文時要注意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學生注意讀書的姿勢。
3.圍繞問題,組織課堂交流。學生可能會有這樣幾種說法:
。1)傳說鏡泊湖是寶鏡從天上掉下來變成的。
——引導學生朗讀相關的課文,指導讀準“消災弭(mǐ)禍(huò)”“天庭(tíng)”;理解詞語“消災弭禍”。
(2)鏡泊湖湖面水平如鏡。
——引導學生朗讀相關的課文,讀準字音“倒(dào)”理解詞語“聳峙”。
三、再讀課文,聚焦形象
1.導語:“鏡泊湖”一個名字就那樣神奇,鏡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課文上說鏡泊湖的景色是——奇觀。
齊讀:奇觀。理解“奇觀”的意思。
2.鏡泊湖奇觀到底奇在何處呢?讓我們再來認真地讀讀課文,邊讀邊想邊在課文中做好標記。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做標記。
4.組織課堂交流,一般學生會有這樣幾種觀點:
(1)奇在鏡泊湖邊和湖中的峰巒。
。2)奇在吊水樓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讀課文,想象品味
1.分組研讀,協作討論,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鏡泊湖奇觀》。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組織學習小組,研究鏡泊湖景色的神奇之處。要求學生找到有關的句子,讀讀想想從什么地方可以發現神奇,為什么?教師巡回指導,隨機參與學生的'討論。
2.課堂交流,匯報成果。
學生按小組匯報研讀討論成果,教師隨機進行提高性指導,發揮主導作用。估計學生的匯報會這樣進行:
。1)認為“奇在鏡泊湖邊和湖中的峰巒”的學生會認為峰巒綺麗多變,“峰巒疊起”“石島聳峙”“倒影奇幻”很神奇。同時會選擇朗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峰巒疊起”“石島聳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課文描寫的奇觀,畫一畫鏡泊湖的風光圖,同時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2)認為“奇在吊水樓瀑布”的學生會認為吊水樓瀑布“濺起千朵銀花”“勢如千軍萬馬”很神奇。同時會選擇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的第四句話:“本來清澈的湖水……形成鮮明的對照!
——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萬斛”的意思;播放瀑布的響聲,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樣子和氣勢;配上瀑布錄像,音畫合成,指導感情朗讀。
。3)認為“奇在地下森林”的學生會認為“火山口似乎要吞沒一切”和“林木卻欣欣向榮”很神奇。同時會選擇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朗讀。
——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上文“深約100米”想象火山口的“黝黑”,想象林木的欣欣向榮;指導感情朗讀。
3.誦讀積累,比較發現。
。╨)學生自主選擇誦讀表現鏡泊湖奇觀的有關句子,積累語言和表象。
。2)比較這三處奇觀有什么不同之處。(湖邊峰巒和地下森林的靜態與吊水樓瀑布的動態)
五、細讀課文,質疑探究
1.導語:學到這里,鏡泊湖奇觀已經在我們的腦海里留下了鮮明的印象。關于鏡泊湖奇觀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學生質疑,可能會出現這樣一些問題:
(l)在火山口,怎么會有地下森林?
。2)吊水樓瀑布為什么不會結冰?
(3)鏡泊湖和吊水樓瀑布是怎樣形成的?
。4)關于鏡泊湖,怎么會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
3.教師引導:有些問題是可以通過仔細地讀書,在課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問題是可以通過推想解決的。讓學生給所提的問題分類:可以通過讀書解決的,學生自己仔細讀書;需要通過推想才能解決的,先自己推想,后進行討論。
六、總結全文
l.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這篇課文先寫了鏡泊湖的傳說和形成原因,然后重點描寫了“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的鏡泊湖景色、吊水樓瀑布、地下森林,表現了祖國河山的壯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七、拓展延伸
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關鏡泊湖的資料。
附: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6
一、 作家及作品簡介:
蒲松齡(1640——1715),自留仙,號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博人。出身于半農半商家庭,后來逐漸貧困,薄產不足自給,本人又屢屢失意于科場,只得作幕賓、塾師為生。他生當明清易代之際,貧困和黑暗現實造就了他“孤憤”“狂癡”的性格,“人生大半不稱意,放言豈必皆游戲”,因此,借鬼狐花妖以寄真情,變成為蒲松齡必生的事業。
《聊齋志異》共收錄短篇小說294篇,綜合六朝志怪與唐傳奇之長,借談鬼說狐,曲折的反映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批判,表達理想,是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頂峰。
二、小說賞析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寫過“書癡”、“藝癡”,這篇《阿寶》寫“情癡”,寫“情癡”者,古已有之,唐有《離魂記》傳奇,元人將此改編成雜劇《倩女離婚》,是元雜劇的名篇,明湯顯祖的《牡丹亭》,堪稱此類作品的極致。但這些作家都寫的是“女癡”,蒲松齡獨辟蹊徑,以癡筆寫癡人,塑造了孫子楚這樣一個男癡的形象,別開生面,情深趣濃,意態直入化境。
孫子楚之“癡”:
“性迂訥,人狂之輒信以為真;蜞徸懈杓耍瑒t必遙望卻走。獲知其然,誘之來,使妓狎逼之,則赪言徹頸,汗珠珠下滴,因共為笑”
寥寥數語,寫盡老實人迂訥、癡憨的情態。乍看似乎隨意寫來,仔細玩味,文字簡約、生動,意蘊細微傳神:首先是開宗明義,點出“癡”字,突出了人物個性,其次說明孫生非放蕩之徒,恰為下文所要描繪的孫生對阿寶的綿綿真情作張本。
癡人自有凝志。孫生不僅對美好愛情大膽追求,而且感情熱烈,態度執著。當別人挪揄的讓他去向阿寶求婚,他不顧門第懸殊,遣媒作伐,行動果敢,這亦是一“癡”,不言而喻,孫生受到冷遇。不了作者在此處著以險筆,使文突起波瀾:
“媒媼將出,適遇寶。問之,以告。女戲曰:渠去其枝指,余當歸之。”
這里阿寶是戲言,及待孫生真的忍劇痛“以斧自斷其指”阿寶不能不為之震驚:“女亦奇之,戲請再去其癡”作者兩次用“戲”,第一次“戲”是寫阿寶的'單純、真率,是真正的“戲”同時又以阿寶不無稚氣的“戲”反襯孫生的執著和頑強,既“癡”至于第二次的“戲請再去其癡”就不完全是玩笑了,因為阿包庇精心有所動。
從“會值清明”始作者集中寫阿寶姿容之美及孫生魂依阿寶情形:
……遙見有女子憩樹下,惡少年環如墻堵。……鐘情顛倒,品頭題足,紛紛若狂。
再從孫子楚的眼中和行動看阿寶:
生獨驀然,及眾他適,回視,生猶癡立故所。眾曳之曰:“魂隨阿寶去耶?”
亦不答。
既寫出孫生之“癡”亦襯托出阿寶之美,而且,為下文孫子楚云以阿寶伏下預示,文情之妙,令人拍案。作者關于“離魂”“化鳥”的描寫是小說最精彩的篇章,真摯的情感精微的細節描繪,讀起來讓人神馳魂搖:
初,生見女去,竟不忍舍,覺身已從之行,漸傍其衿帶間,人無呵者。逐從女歸。坐臥依之,夜輒與狎,甚相得,然覺腹中奇餒,私欲一返家門,而迷不識路。
身從之行,傍依衿帶間的奇想,叫人嘆為觀之。孫子楚魂化鸚鵡,飛至阿寶居所,日夕依偎在所愛身邊的一段描寫,更是深情款款,感人至深:
女喜而撲之,鎖其肘,飼以麻子。大呼曰:“姐姐勿鎖,我孫子楚也!女大駭,解其縛,亦不去。女祝曰:“深情已篆中心。今人禽異類,姻何可復圓?鳥云:得近芳澤,于愿已足!彼孙曋,不食;女子飼之,則食。女坐,則集其膝;臥,則依其床。
寫“癡情”到如此地步!
當阿寶向鸚鵡祝曰:“君能復為人,當誓死相從。”
鳥云:“誑我!”女乃自矢。鳥側目若有所思!傍B乎?人乎?分明是寫人。此處妙在孫子楚一向篤誠敦實,一經妙筆點染,化鳥后竟平添出幾分可愛的狡猾。曾強了人物形象的豐富性。
阿寶之“癡”
忽而離婚,忽而化鳥,不僅極寫孫子楚之“癡”。同時也一層層細致的揭示阿寶漸入“癡情”的內心變化過程,既“生以癡感,女亦癡應”的過程。阿寶從“心異之”到“駭極”、“亦駭”、“大駭”、“心益異之”,直至向父母表示“矢不他”,經歷了愛情從萌芽到成熟的細致過程。阿寶從自己“陰感其情之深”就已心屬于孫,這是“癡情”之始。到她深感“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異類,姻好何可復圓?”這是希望,也是真誠剖白。愛戀逐深,“癡”亦甚。直至女又祝曰:“君能復為人,當誓死相從!边@是“癡”已極,最后則是“處蓬茅而甘藜藿,不怨也!贝四恕耙园V報癡,至以身殉”(但明倫語)是兩“癡”的果實。
三、藝術特色
1、 情節曲折,想象豐富
2、 人我刻畫,栩栩如生
3、 蘊藉含蓄,富有哲理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畫》教案02-22
語文識字教案02-22